发起人:小庄 管理大师

喜欢做自己

回复 ( 1 )

  1. 小庄
    理由
    举报 取消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里,创业已经不再是一件新鲜事了,然而,这并不代表创业已经变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艰难坎坷依旧在,失败了还可能欠下一屁股债,激情和热血并不足以支撑创业者顺利解决创业途中那些实际问题。

    金牌顾问梅花天使基金合伙人张筱燕将创业的各个阶段分析的十分透彻,将创业各个阶段的艰难和焦虑总结的很好,在她看来,创业者想要缓解创业焦虑,选好合作伙伴是最好的办法。

    决定创业本身就是焦虑的结果

    这年头最牛逼的是什么,当然是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啊;这年头最苦逼的是什么,当然是开着个公司,背负着期望,连性生活都没有的创业狗啊。霍洛维茨在《创业维艰》中写道:“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夸张吗?真的一点也不夸张。

    决定创业本身就是焦虑的结果。每个创业者在决定自己出来干点什么的时候,都既要理清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又要处理好与家庭的平衡关系。

    为什么要创业呢?这个问题一定要在灵魂深处反复地拷问自己。“现在大家都在创业,再不创业就落伍了。”“xxx都创业了,他那个人我还不了解吗?他都能干,我也一定能行。”“反正现在在公司干得也不顺利,不如出来试一试。”这些一定都不是正确的理由,更不是理性的创业者会问自己的问题。

    创业,绝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更不会因为逃避现实而创业。理性的创业者们一定是因为对成功的急切渴望而创业,渴望用自己的努力来影响到更多人,我熟悉的一位创业者,从上大学开始,就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有一天至少上亿人能用上我开发的产品,当然他后来做到了,公司也估值数十亿,伴随着梦想的实现,财富也获得了自由。

    “好好地为什么要创业呢?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不好吗?”这是绝大部分家庭在创业者提出想自己干的时候都会问的问题,尤其是在创业的早期,创始人个人收入会下降是必然的,一个负责任的创业者必须要提前做好财务规划,不要因为创业搞得家庭矛盾重重,后方阵营大乱。

    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缺钱咋办?

    一个项目开始了,创业者每天一睁开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不好意思,这时候不只是改变世界的理想和情怀了,是最俗气的阿堵物—-钱。房租要钱、员工工资要钱、产品推广要钱,什么,就连日常的办公用品都要钱,不管创业者之前的财务情况如何,前期多多少少是免不了要自己投入一些的,但光靠自己的钱也是不现实和亚历山大的,必须得去融资啊!

    投资人当然不都是天使,不会从天而降。除非极少数明星创业者是投资人主动去找和拿下deal的,绝大部分创业者都需要去“找投资”。

    “找投资”应该去哪找呢?

    最靠谱的渠道是通过身边的朋友介绍“靠谱”的投资人,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有朋友介绍和背书,投资人们一般都会更加“重视”一些。

    其次是通过一些专业的FA来找,FA吃的就是这碗饭,他们打交道的投资人多,见过的项目多,除了能帮忙对接融资之外,还会帮助梳理BP。

    最后也可以参加一些路演活动,但通常会出现在这种场合的投资人都是机构里的投资经理,既需要层层汇报,而且我也从来不相信一个5分钟的路演能把项目完全讲清楚。

    经过反复的约见、讲解,终于拿到了TS,再经过尽职调查,终于投资款到账了,这时候是不是可以轻松一下了呢?

    并没有!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创始人会陷入更多的焦虑。

    找人的焦虑——别吝啬

    事都是人干出来的,创始人在团队建设方面一定要有足够大的格局,要敢于找比自己更牛的人。

    但牛人哪是那么好找的?除了画大饼、讲情怀,该给到位的股权、期权、title一定不要吝惜,一个蛋糕足够大,虽然占的份额比较小,但一定比一个小小的蛋糕控制了80%获得的收益要大得多得多,要知道马云在阿里巴巴里的股份只有不到10%。

    产品的焦虑——快速迭代

    产品的焦虑。产品够不够好,功能够不够完善?很多创业者对自己的产品要求过高,甚至不敢发布,完美主义是值得倡导的,但绝不适合创业。创业就是要野蛮生长,必须要精益创业,快速迭代。在发布之前,产品当然不能烂,但也必须认识到真正成功的产品,是将用户真正认可、喜欢的功能尽可能放大。

    来自竞争对手的焦虑——尽快找到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的创业圈里,大家都讲究“风口”,追逐“热点”,在任何一个细分行业,同时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团队在做,尤其是大家比较认可的模式,更是很容易会引起混战。

    创始人这时候应该做的除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之外还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尽快找到这个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建立自己的行业壁垒。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互联网最有意思也最残酷的就是你本来在自己的领域里干得好好的,但不知道哪一天,大小巨头突然心血来潮或者摇身一变,变成了你的直接竞争对手,就比如饿了么低调上线B2B食材供应平台“有菜”,基于其合作的餐饮商户基数,想必美菜、链农等项目的创始人还是有点心理阴影的吧。

    PR的焦虑——选出站台人

    绝大部分创始人在这一块比较薄弱,除了媒体出身的创始人,大部分人一是不知道应该找谁去PR,二是不知道PR的具体执行应该是怎样的,三是根本不知道自己PR的目的是什么。

    无论如何团队里一定要有一个表达能力比较强,登台或者面对记者的时候比较能讲的合伙人,CEO不行就COO上,都不行那就确定一个专门对外的合伙人加强培训和练习,其次要懂得一些PR的基本原则,比如找准品牌定位、短时间内集中轰炸等,最后要有的放矢,针对用户和想要融资的PR渠道和内容肯定都是不一样的。

    持续找钱的焦虑——一刻不松懈

    天使融资只够花12个月左右,然后是A轮,B轮,在竞争激烈的细分行业,基本上天天都在融资。拿到B轮融资之后就高枕无忧了吗,君不见C轮死的魔咒正笼罩着一大批公司吗?就算是上市了,股价也跟业绩相关,创始人真是一刻也不得松懈。

    保持焦虑,但要适度

    经常跟一些已经小有成就的创始人聊天,听他们吐槽最多的就是:“创业实在太苦逼了,真希望早点套现,然后什么也不管了。”但是还没等我点头附和,他们又跟打了鸡血似地乐在其中了,再一琢磨,他们还缺钱吗?大部分已经财务自由了,再努力也无非是数字的变化。他们还缺名吗?到这个阶段或多或少的也都在自己的圈子里小有名气了,他们要的其实就是在种种焦虑中发挥自己潜力的成就感啊,或者说他们要的就是这种适度焦虑的人生。

    保持焦虑,但要适度,聪明的创业者们要善于寻找合作伙伴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如果你正为此事而苦恼,现在你可以登陆金牌顾问APP,就有机会联系到我们的金牌顾问梅花天使基金合伙人张筱燕女士,相信她能成为你创业路上的好伙伴。

    金牌顾问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