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独活 初入职场

拒绝网诊

回复 ( 2 )

  1. okstar
    理由
    举报 取消

    关于这个问题我思考过一阵,不过由于我不是从业人员,因此可能会鲁班门前弄大斧,倘若惹笑话还望见谅。

    我的核心观点是教研产三结合:

    1、有足够资深的明医作为整个机构的核心,所有的运营应该围绕这个(这些)人而定。

    2、上述这些核心专家应该有计划在机构内部培养一系列不同资历的成员,形成人才梯队。

    3、日常运营方面,应该形成接诊-分流-初级诊断-专家诊断的阶梯模式,一方面使得不同资历的人员从实践中学习,另一方面专家级的医师应该只接诊复杂疑难的病例,从而避免人力浪费。

    以上是对内运营,以下是对外运营。

    4、建立线上线下中医普及讲座、业内研讨、现场授课、网络授课等全面的宣传教育体系,形成普通群众、初入爱好者、专业人员不同需求信息获取、进修、研讨的平台。

    5、运营收入包括诊治、咨询、培训、进修等方面。

    6、运营收入应该由核心人员(资心专家)制定发展计划,其中包括中医理论、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7、推进IT化,以地区和全国机构的病例为大数据基础,与外协机构进行中医IT化、智能化研究和合作。我认为机器学习是中医未来发展的方向。

    对外运营千万不要外行领导内行,也不要以忽悠人赚快钱,应该是细水长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反观目前学院派的方式我认为不妥,主要有三点。

    1、高校-医院模式当中,教育和实践脱离比较严重,可以说,中医药院校毕业出来的毕业生,开方不灵的人大有人在。

    2、实践-教育的链条不闭环。目前医院中进行的科研项目,与中医理论相去甚远,对提高诊治能力并无帮助,所实施的科研项目与日常的诊治没有形成闭环。

    3、人才培养和激励不闭环。目前高校由于与医院(医师)诊治效果并不关系,因此教育的时候照本宣科现象明显,而经验丰富的中医师与教育产业脱节,大量一线实践经验无法有效反馈至教育环节。

    以上为答主的一些见解,供参考。

  2. 李灿坚
    理由
    举报 取消

    方法①骗。这个就不多说了。。

    方法②你高超的技能,负担起病人的责任,刷声望!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