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boss直聘上今日资本徐新的演讲?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干货丨徐新:冬天来的时候,活下来就是好样的徐新的几个观点欢迎讨论:1、上市公司全部是下跌唯一增长是互联网。2、要保证活下来,首先要把成本大大降下来,需要裁员,现金够活8个月。3、模式调整的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老客户会不会重复购买你的东西4、好生意就是消费垄断。 2017年4月21日 9 条回复 1369 次浏览 boss,互联网,创业,徐新,投资
回复 ( 9 )
谢邀
有幸收到boss直聘邀请参加了这个大会,现场徐新的演讲印象很深,首先她没有在现场使劲给自己公司或者自己刚刚投的公司做广告,真的很难得。
每天都在被房子折磨的低层小市民(伪,因为我没有户口
先看徐新一开始讲了什么
这一点感受颇深,逛超市是一件很费时间的事儿。而且超市的品牌还没有网上全,价格也比网上贵,完全不如快递直接放门口,电商生鲜发展的也越来越好。
现在小区附近的销品茂,基本等同于儿童乐园和餐厅,实体店购物十分很疲软。
然后徐新还提到,开餐饮,以前一家店覆盖周围800米,现在外卖起来之后一家店可以覆盖3公里。而且覆盖不了3公里,都会失去竞争力。
综上几点,我们发现了什么?
简单的来讲是不是小区周边配套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
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虽然五环外配送有的需要加钱,有的不保证时效,但是并不一定要小区附近一定要有大超市和大商场。小区里面有个小卖部,有几个流动卖菜卖水果的卡车,甚至药店都不需要,现在药品也可以手机下单送货上门,还是24小时的。
这会导致什么呢?城市的房子可以往郊区盖,入住率很低,没有足够人流支撑销品茂也不要紧。当然北京这种严格控制建筑用地的地方不考虑,我开车回武汉从黄陂就看见在盖房子,一路都在盖房子。我在北京,感觉二手房和新房价格差的不多,但是在武汉(以及其他二三线城市),光谷的二手楼有卖8千的,新楼有的快要2万。
我们都知道,二手楼的价格更多是市场供需决定的,新楼更多是开放商决定的(两者当然相互影响),我总觉得二手楼卖不出,新房确总在抢购的地方,一定是有泡沫的。同样的地段如果是自己住,真的会为“新”多出几十万几十万吗?
当然总有人买,总有人住或者租,中心地段越来越贵,刚需买房的住户可能越买越远,但是城市的商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解决,但是治安、医疗、教育呢?
比如我在三四年前住在北京的常营,那时候龙湖的商业地产还没有起来人已经很多了。但是周边的医院最近的是民航总医院,坐公交要四十分钟,学校我是没有看到的。这应该属于城市发展不均衡吧。
也许,互联网的颠覆和发展也在促使一些新的不均衡,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机会。希望互联网能解决更多的问题,比如什么时候远程教育真的能够实现跟去学校一样了?估计就不会有学区房溢价了吧。。。。。
(啊,我再胡说些神马
以及现场抽奖好多,反正每次都没有我。毕竟年会人人有奖我通常都会得到一个优盘。(手动微笑
234都对。
1不知道说的是哪里。但A股也有增长的公司。
徐新捞的干货真的很多。从市场、产品、管理等方方面面,都是干货。看完全文受益匪浅啊。
去年过年期间,资本寒冬来了,好多企业应声倒下。
徐新的演讲首先标题就很在理,“活下来就是好样的”!那些个说自己公司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的人,公司再不好走到今天也不容易了,这么不好过的日子,你可以炒掉老板,但是老板都没有炒掉你,你还叫啥呢……
不过,徐新的演讲给了一些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比如裁员,比如调整模式,如果你的老板有魄力做这些事情,我觉得是可以跟着一起挨过寒冬的。
关于“你难过大家都难过”的事情也是真谛,我同时跳槽到创业公司的同事都跟我说来的时机太差了,赶上了资本寒冬,日子真的超级难过……就拿最赚钱的餐饮来说,现在也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黄太吉都要倒下了,未来应该会看到那会红极一时的几个互联网餐饮的走势估计也不太好过。但是无论如何,作为企业,产品还是最重要的一环,如果说公司已经困难到没有资金支持升级产品了,那我觉得就进入到了一个死循环中了,老板必须要调整现在的支出,全力支持产品研发或者升级,等有了下一笔钱,才能有其他的可能。
最后我想说,不管资本寒冬如何,好的产品还是最重要的竞争力,发现用户真实的需求才能有产品,完善产品功能才能有市场,有了市场还愁没钱吗?
看到“资本寒冬”,就让我想起来“智能硬件”……
资本寒冬到来最受冲击的就是火的不行的“智能硬件”行业了吧?
早在2014年,我投身进入到最最最热门的智能硬件行业,那会各大媒体都在争相报道智能硬件如何如何牛逼,恨不得感觉就是真的“科技改变未来”了……
时隔一年多,资本寒冬一来,多少企业都倒下了。
分享亲身经历,我发现初创企业真的有特别多的问题。
1.老板不像老板
为什么说老板不像老板?很简单,很多智能硬件公司的老板就是产品经理,而这种产品经理还不一定就是真的经历过一个产品“从诞生到运营到衰退到挽救到挽救不了不得已退出市场”的整个过程的一个有经验的产品经理。说白了就是,很多智能硬件公司的老板,就是先有一个idea,然后窜了一帮人把它做成一个产品(只是概念机),然后几个人成立一个公司,忽悠了投资人……所以这样的老板根本不具备一个企业家应有的视野和高度,更不会具备多年摸爬滚打的市场经验,怎么可能在寒风中屹立不倒?
2.管理没有章法
作为一个企业,必要的是管理,不管员工有几个人,都是需要管理的。但是很多智能硬件公司,因为老板一个idea就出来创业,招聘的人可能是很有创新才能的,也可能是很有执行能力的,更有可能是带着资源带着技术入股的,但是,他们缺乏的是高级管理人才。从一个智能硬件的研发到生产到上市,期间经历的各种环节都需要员工去执行和推进。在这过程中,部门职能划分和部门管理以及跨部门协作的流程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恰恰是很多智能硬件公司或者是一些初创企业所没有的。最终导致部门职能不清,员工职能混乱,跨部门的沟通协作更是扯淡,如果有劲不能往一处使,就算有再好的idea有再强的执行能力,也都是无济于事的,况且在有1-2个某某联合创始人的亲戚在中间起到反作用呢。
3.没有人事部门
说完了高级管理,再说说人事管理。我不是做人事的也不太懂人事管理,但是很多智能硬件公司都是没有人事部门的……社保都是兼职员工给缴纳的,甚至有的公司是行政兼职人事……这何谈员工关怀?更别提员工激励了。没有有效的员工激励,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就会出现前进缓慢的情况。这个时候再出现一些人事矛盾,有些员工觉得自己的职业理想无法实现,真的有职业理想的员工离职了,那剩下的可能都是没什么本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员工了。初创公司如果不能小步快跑,那就只能被吞噬。
4.没有预算概念
很多初创公司没有像样的财务,没有预算或者有了预算无法推进下去。老板总是想起来一出就是一出,今天做一个这个宣传,明天做一个那个造势,今天想做产品a,明天就觉得市场需要产品b,没有合理的产品计划和传播计划,只能快速的将公司推向死亡。
5.面子重过里子
说到底,初创企业和小型公司,老板的决策还是很重要的。有些老板看到了融资的好处,就觉得我做一点宣传,把企业造势造起来,继续融资过日子就可以了,所以很多智能硬件公司拿到天使都会想着做一些传播招聘一些传播领域的公关pr进入公司。然后开始告诉你,我要做宣传,我要做品牌,我要做公关,但其实他们要的只是面子工程。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我再找工作,如果遇到是小型企业我都要直接跟老板谈岗位职责的原因。如果我不能跟老板的三观相符,如果我觉得老板在决策上有一些个人主义且对市场判断不是特别清楚,我会直接转身的。
以上,只是个人有感而发,不针对任何企业和老板。
我珍惜我的每一分工作和经历,因为无论如何,他们都让我成长。
利益相关,用最简单又不会被老板骂的方式来回答一下哈:
不管财富和地位如何,Kathy为人非常真诚,所以每次分享都直接掏干货。讲的都是我们内部学习提炼的精华观点,毫无保留。
徐新是个很有眼光的女人,她的投资一投就是大手笔、扶植力度很大。
我记得之前看过她的介绍,她是无意中进入到投资行业的,很佩服投资圈子有这样的女性投资人,也很推崇她所说的“杀手”般的直觉……
徐新算是中国比较成功的投资人之一了,作为优秀的投资人必备的就是市场敏锐,所以她的演讲肯定是很多干货的。
想说一下关于她说的砍成本会影响用户体验的事情。
我所在的公司,就在这个资本寒冬选择砍成本,与此同时app研发团队优秀的人才都走的差不多,剩下的人就是修复修复bug,每个礼拜都要升级,但是每个礼拜都没什么大的改动。这么拖拖拉拉下来,app已经有多半年没有大的变动了。
我曾经提过想要做一些用户调研,他们也都拒绝了,因为调研了以后,也没有结果,公司拿不出钱来做改良,更别提升级……
作为一个做品牌的人,面对如此环境我想说,我真的想离职了……第一公司没有预算给我做品牌宣传,第二面对半成品的产品没有改进没有好的用户体验。之前我还想做产品的社群,做粉丝营销,现在想想,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
虽然我能理解,因为资本寒冬,但是我不能理解的是,老板想通过新产品获得资本支持,因此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在新品研发上……有一些功能根本不是一点钱就能办得到的……他却说可以卖概念给投资人……
看完徐新讲的干货,默默的下了一个boss直聘……
需要赞一个,她可能会投资这个APP
徐新的演讲很实诚,很多企业家不敢说的话,她都说出来了。
“你一开始打广告,这个产品其实是变形了,你不知道是产品好,还是广告的效果好?”
“你做一款好产品用户就会爱你,只要老用户不断的用你,你就会有希望。”
作为一个企业,产品永远都是核心竞争力,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对产品的追求。很多公司发展起来了,开始着眼于宣传、传播、品牌塑造,不管是找广告公司推广,还是自己成立品牌部开始公关,盲目的开始做样子。并不是说不应该做宣传和传播,这是要有个限度的。一个企业每年的预算要有多少花在产品研发上,要有多少花在广告上,这些内容要想清楚,不然很多时候就有一些盲目,最后的结果就是你不知道你正在干什么,以及正在干的这件事情的结果。
“生意真的是越来越难做,线下的企业说没有流量往线下去找,线下的企业说没有人,都到线上去捞,大家都成长乏力。”
这个说辞是很多老板都在说的,但是说实话,其中有借口的成分,虽然大部分事实如此,但是有没有想过自身的问题?
“第一你要保证活下来,首先你要把成本大大降下来,保证你要打算怎么砍人,砍多少人,账上的现金够你活18个月,因为找到新的一轮融资,调整模式需要18个月。”
虽然作为员工来说,我觉得最差的就是裁员保命,但是不得不说,这是很多公司老板需要有魄力和决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最开始的盲目乐观扩张招人,公司的闲人越来越多了,整个效率就低下去了。
最后,不复制原文了,因为很长。我特别欣赏徐新的“小白兔理论”。其实就是说,公司的那些闲人就是小白兔,虽然无害于公司,但也无功于成长,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就是没有业绩,小白兔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会把身边所有人都带成小白兔……这个真的就是企业中最严重的问题,很多老板都看不到……或者看到了,装作看不到……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哎……
特意爬过去看了一下演讲的内容,习惯性的先看小标题,有一个标题很吸引我。
“九、小企业缺的不是钱,缺的是人才”
这个说的真的是在理。
之前各种融资完了以后,有的企业其实并不缺钱,但是他们缺的是人才。
“很多人这里挖人,那里挖人,挖人可以,但是不能占比太高,如果全部是挖人,没有文化体系,没有文化传承,没有忠实的,没有忠诚班底你是很难做大。”
大部分小企业的高层都是挖来的,但是这个所谓的高层其实要打个折扣。
怎么说呢?
每个人跳槽都是因为下一个机会更好,这里的“更好”,可能指的是岗位,也可能只的是钱。所以很多跳槽者的真实想法就是,“我下一个工作一定要比现在的工作从岗位上要高一级,从薪资上要高一点”。这其实正中那些不缺钱的小企业。
因为有些小企业不缺钱,他们有更多的钱去挖人,在挖人的过程中,盲目的相信了跳槽者的一些自我吹嘘,并且跳槽者开的价格也相对符合他们的预期,这样就一拍而和了。但是跳槽者在上一家单位,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好吗?这里是一个问号。
所以,在很多应聘时候,应聘公司需要应聘者填写的表格中会有一栏“上一家公司的联系人”,这个内容其实就是给应聘公司去合适应聘者说的话的。但是却很少有公司真的去做这件事。
所以,这些小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可能就是以前的中层高级执行者。不具备管理思维,也不擅长管理项目,将目光聚焦在执行层面。
紧接着,小企业又挖来了中层员工,同理可得,这些中层员工可能也是之前的基层执行者。而小企业的基层执行者,可能水平就更不行了。
所以,小企业因为招不来真正的人才,一层一层的不如传统企业,整个公司的运作也会第一个层级。
而这些挖来了员工,高层是空降难以服众,中层能力参差不齐,基层员工没有培训机制,整个公司再没有一个核心的价值观,就像一盘散沙一样。
这可能是每一个小型公司都在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