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4 )

  1. 尚顾
    理由
    举报 取消

    OPPO前期就是靠冠名,加地面的门店。完成整个销售的。低端的配置,卖中端的价格,中端的配置,卖高端的价格。保持高利润,给门店足够的佣金,让他们用热情来掩盖配置的不堪。

    说白了,欺负人不懂看配置。给你看真机。比小米那种要网上去抢购,让很多没有电脑的打工妹,觉得还是OPPO实体店靠谱。

    到了今天,OPPO也要营销,也开始讲配置。

  2. 新一酱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 手动帮你@第一财经周刊 大表哥~

    第一财经周刊

  3. 谭江广
    理由
    举报 取消

    这个问题,我还真想回答一下,因为我曾经作为一个战斗在一线的手机工作者,看见过OPPO的手机成长。

    国外的大公司对产品的宣传着重的是市场推广,比如苹果,moto,诺基亚,三星,他们花重金在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在各大网站的黄金节目,投入精心制作的广告,形成一个话题,一个现象。这种推广的好处就是可以迅速的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一个新产品,并且由于前期的口碑,是的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马上接受,这款产品。再加上后期质量的保障,技术的领先,可迅速吸引一帮脑残粉,形成固定的消费群体。而对于所谓渠道的建设这国际大公司往往不重视。

    而这毕竟是中国市场,中国市场的特点是,人情社会,网状社会,特别是不发达的地区,占中国市场绝大多数的二三级市场和农村市场,都是靠渠道中的各个大大小小的老板,依靠自身的发展情况来推荐产品。怎么推荐产品他们往往考虑的范围是毛利的高低,售后服务的水平,产品的业务人员会不会做人,等等。一些主观的条件来决定自己是否主推产品。而oppo在初期在渠道营销方面做的都很不错。

    1)设立专柜,设立专职促销员。

    其实在他之前有很多品牌做过一样的事情,但是大多流于形式,专柜的目的是确立品牌的形象,专职促销员的目的是为了宣传产品的形象。可是当时有几十个品牌的国产机市场,乱象丛生,每一个厂家都是用的台湾MTK主板,再到深圳找几个配件厂一攒,在买几个进网许可证,就可以上市了,山寨机的说法也是那个时候流行起来的,(我们这行如果说山寨都是不专业的说法,我们专业的都是叫五码机和三码机,为什么这么叫,那是另一个故事了)因为主板都一样,国内厂家唯一的创新就死模仿国外大品牌的外观了。这种差不多的型号,甚至连外观都一样的手机,唯一的竞争力就是价格,而控制价格的就是压缩成本,比如数据线五根线改成3根,摄像头30万冒充130万,水货扩音器冒充雅马哈,你听说过,手机出厂要人为的限定喇叭的声音大小,免得声音太大烧喇叭的么!你听说个直接到深圳华强北路买一批五码机就敢全国宣传做手机品牌代理的经销商么!(如果那天有人写写这类故事一定很有趣)。所以当时oppo上市的年代并不好,但是,我能看到的是oppo是认真的在做渠道,想当年oppo上市的几款手机跟VIVA的几款畅销机外观和设置几乎一模一样,可是我看到的oppo当年上市只有三款机,可就只有这三款机把柜台布置的相当漂亮,手机的做工也相当精细,再加上柜台的承托,档次就马上分出来了,档次分出来了,卖价就可以提升了,正所谓价格只不过是对这个产品在脑中呈现出的一个感觉的定义。(这是我自己说的)让后厂房的毛利就有了保障

    2)保零售商毛利的确立,

    每卖一个oppo手机,当时我们这里的代理商,确保每一个零售商都一个远远高于五码机毛利的零售限价,低于这个零售限价如果被抓住,马上开除零售商资格,收回免费送的精美柜台,为了保障竞争压力,OPPO 在每个卖场只有一个专卖柜,所有的货物调配都有厂家业务员控制,严禁零售商私自调货。这样保毛利的行动保障了零售商的利润,使得他们会主动的并且愿意推荐产品。

    3)产品质量的保障

    这个问题有太多的数据,我就不想细说,但是我用过,我觉得OPPO还真的可以,质量蛮好的。

    这样的渠道建设使得当时的oppo手机在有几十个5码机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并且在不靠价格竞争的情况下,既保证了自己的高毛利,也保障了零售商的毛利,也就形成了一个厂家高毛利保障高质量的市场推广,(只有几年,oppo就冠名的快乐大本营),高质量的市场推广也带来了高效率的市场流通,好的市场流通带来的毛利又促进了市场推广的一个良好的循环。毕竟市场不是靠价格来决定的,所以几年后那几十个靠价格的品牌,慢慢的消亡了,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低价格导致低质量和低毛利,没有毛利和质量的产品怎么能存活。

    但是市场发展到了今天,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个人认为,传统依靠渠道营销的方式其实是在慢慢的消亡的,因为这种方式的弊病越来越明显,因为渠道的建设,1)要靠大量的人力,特别是要用大量的年轻人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执行,比如帮助零售商做活动,逢年过节要做路演,这决定了需要大量的市场推广费用,2)要保障零售商的利润,代理商的利润,就要层层分级把这种利润分出来,这样带来的直接的结果就是零售价的升高,和各地零售价的不平均,在咨讯如此发达的现在这样做基本上是不现实的,只会导致客户的流失,

    最终结果就是投入的越来来越多,而毛利却越来越小,这样算下了这个市场迟早要完,

    这样不免的我又要重新审视西方重视市场推广的例子,

    在前期这种方式根本就不适应中国市场。广告宣传神马的,广大人民群众只是看个乐儿,就算你说的太好,我这里的三级市场根本就没有上货,我看不到我根本就不会买,(怎么上货就是要靠庞大的市场人员和推广人员的工作了,这点那些大公司根本就不会做)就算上了货我看见了,价格这么高我也不会买,最终决定我买产品的原因就是,我隔壁的张大妈买了,我就要买一模一样的,而张大妈之所以卖这个品牌是因为张大妈的儿子是在这个电器行上班的,(这也是中国二三级市场的特点,人情式销售),所以前期外国品牌在中国并不吃香的原因就是宣传方式和市场推广方式有误。但世界发展到了今天现在这种方式的优越性会越来越凸显出来。因为,市场推广虽然前期很大,但是他没有庞大臃肿的渠道营销团队,也就意味着他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在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品牌的塑造上面,

    例子:小米手机,我所知道的情况就是小米手机好象没有进行传统的渠道宣传,(如果有误请更正)他采取的恰恰是西方那种市场推广的方式,制造一个话题,一个效应,来让广大人名群众认识他,使用他,购买他,甚至把他推荐给自己的朋友。

    废话不多说了,题主,我看到现在的oppo推广方式我觉得也开始慢慢的在转变,从原来的重渠道慢慢的转向重推广,不然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冠名这么多的综艺节目。现在的市场推广我个人人为也应该从原来的人海战术,变成抓重点,抓特定人群的特定市场推广,这样才是今后的趋势,如有误请指正,如需转载请付费,千万不要把我上面的一段节选,写进你的报告你,因为这与我的实际意思不符。多谢。

  4.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谢@杨太平邀请。

    简单地说, 我在电子市场看见了铺天盖地的步步高国民老公,OPPO的代言人么,我只柜台里看到了拳头大的一张李易峰半身照。

    线上营销靠广告,线下营销靠渠道,你见过推门出去就是山沟的专卖店么?这一点我只服OPPO。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