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图说明一切
特别感谢唐雪同学对于文章的修改,指错。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私信我,谢谢。
——————————————————————————————————————————–
简析oppo,vivo
2016年OPPO和VIVO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小米的排名则是下降到第五位(含苹果)。这背后代表着的正是线上线下的新角逐。在一切看似繁荣,热闹的背后有多少是噱头,昙花一现。
市场份额、出货量
市场占有率、出货量是消费者,投资者,专业人士以及竞争对手都很看重的两个指标。往往出货量又是(对消费者选购影响较大的)媒体最为关注的。
以GFK,IHS,IDC三家的数据来看,不论华为是否第一VIVO,OPPO都是2016年两个最大的赢家在市场份额以及出货量都是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再综合IDC2014年,2015年的相关数据
很容易看出OPPO和VIVO在15,16两年都是处于高速发展。
出货量的和市场份额的高速增长一方面使得OPPO和vivo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扩大,消费者的认知度不断提升,专业人士给予高度的关注,产品获得较为客观的评价、建议、意见、宣传。另一方面高市场占有率及丰厚的利润报酬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为两大手机厂商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技术、专利和渠道等。
高速的增长也为手机厂商带来了新的隐患。OPPO和vivo主要依靠轰炸式的营销手段赢取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但依靠市场营销的方式发展很容易被其他同类厂商模仿。这样一来对于OPPO和vivo两大手机品牌而言,一旦其他有竞争力的对手也在营销上大规模投入时,它们的发展就会受阻。再加上OPPO和vivo在发展过程中本身具有的巨大弱点:消费人群结构的不稳定,过度依赖线下渠道,自身专利、技术、实力的不足等等,都会成为两家手机厂商的长期发展的巨大障碍。
营销方式
VIVO和OPPO的营销方式可以概括为简单,旧东西,成熟。
从2014年开始布局、大量投入,2015年开始行动实施。电视台广告、线下、综艺节目赞助三个主要渠道投放大量广告。到了2016年则是更大面积,更大范围的广告轰炸。再加上步步高整个利益集团多年来对于线下营销的充分把握,以及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推广作用将两大品牌推广的淋漓尽致。
以鲲鹏论《OPPO和VIVO在那些方面华为和小米都自愧不如》分析到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是地县换机,2015第四季度到2016年是乡镇换机大潮,而OPPO和VIVO的增长再次证明了它们的“海量实体店+海量广告+高毛利”战略非常符合乡镇市场。所以单从商业的角度来说OV两家在营销上可以说“没毛病”。
甚至有一个细节:在三星Note7爆炸事件以后,有一部分的质疑指向快充技术,敏感的OPPO在10月19日发布R9S之后就立刻将“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更改为“这一刻更清晰”。
可见OPPO对于营销的重视可见一斑,引用一句知乎网友的话“小米华为的核心是技术,OV的核心是营销”一点也不为过。
在用户群体的研究方面我认为OV是下足了功夫的。首先广告轰炸结合线下渠道这一套方案本身就是更多针对三线及三线以下的城市。这些地区的市场正在经历一二线城市曾经经历过的第一波消费升级。其特点大概是:相信口碑,相信广告,相信销售人员的推销、跟风、相信洋东西。并且由于这些地方信息不完善,造成消费者对于互联网品牌的认知度,认可度不高。再者,OV遍地开花的门店提高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消除了消费者对于售后服务的担忧(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对于售后的担忧、需求程度是远超一二线城市的,)。
再谈谈广告。OV一直活跃在各种综艺节目,电视广告,赞助不断。到2016延伸到了更多的电视台,甚至在网上也大面积投放广告,也不断赞助电视剧。明星也是谁火就请谁,《湄公河行动》口碑不错,彭于晏就立马就被VIVO正式聘请为代言人。其实不管赞助的综艺节目也好,投资的电视剧也好,聘请的代言人、宣传主打卖点也好等等,始终在围绕一个圈子下功夫:年轻消费者,尤其年轻女性消费者。从主打照相这一点就可以让女性消费者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女性消费者大多数最看重的无非就是照相、外观。且不论OV玩的是否是噱头游戏,OV在广告卖点方面是对自己消费者人群定位十分清晰的,这一部分消费者看重的就是拍照,音效,外观等。(明确的消费人群定位使得ov 能够精确根据该群体的需求,不断地更新产品,吸引这类人群的注意力)。
但是这一套营销模式后面其实也是漏洞百出。
首先大量的广告和门店消耗了大量的资金,以下面这张表为缩影,2015年OV的广告各自都应该在15亿左右,2016年涉及的范围更广所以大致20亿左右。另外还有大量的门店,线下渠道需要维护,新增。所以这些就导致OV在营销这一块投资太多而会导致自身对
专利、技术研发和储备的投入就会相对自身体量不足,以及产品在竞争力和后期维护上的缺失。并且长期不重视线上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弊端例如公关力量的薄弱。(在网上可见很多网友负面评论,评测人士根本不关注OV,媒体偏向于黑等等)
(2015OPPO的专利集中于消费实用领域,诸如拍照、VOOC闪充、旋转摄像头等领域。)
2015,2016两年OV中只有OPPO的专利数量能够达到相对自身体量的一个需求,然而从2015年披露的数据来看这些专利大多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专利甚至部分只是外观专利,没有涉及到例如通讯,芯片级别等较为核心的技术。而这些恰恰是冲击高端市场,以及对于自身在高端市场稳定,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前提条件。与其竞争对手中华酷联、小米等竞争对手相比,其核心技术就明显不足。
其次市场是一个碗,不断往里面倒水终是会溢出来的。OV有很大一部分销量来自于县,镇,三线城市以后地区,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大多有一个消费特点就是产品用到坏(换机频率低),对于电子产品更新需求不高。再一个即使是年轻消费者,OV经过两年爆发式的增长市场需求也必然会放缓,这一波人口红利会退去。然而OV这一套营销模式目前又必然要靠爆款,高销量,高人气来维持。放缓已成必然,抛弃现有模式销量、影响力会直线下降,投资人允许这样吗?消费者是否会看衰?自身是否愿意抛弃现有模式“痛苦”转型,调整战略?(至少目前OV的模式一点也没变)不抛弃又要面临即将到来的收支平衡被打破,花在营销上的钱只会更多但是收入却下降。这套模式马上就玩不转了。
OV的营销模式还带来了一个最可怕的问题:自身用户人群的不稳定,用户忠诚度不高。
OV获取用户更多是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门店。也有很多消费者就是看重方便购买,售后。(请记住这些你办得到,竞争对手一样办得到,而且更加完善,稍后提到。)而不是你这个品牌有多大的吸引力,消费者非买你不可。换而言之OV缺少品牌价值,粉丝,追随者这些概念。一旦竞争对手也开始在你用的营销模式上发力时,你的用户群体就立马被瓦解,分流。而且正是这一套模式导致OV天然过滤掉了一部分关注科技以及手机行业发展,极客,看重品牌,看重性价比的人。这一部分人是很少数的,但是往往这些人才是推动一个品牌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些人助推小米颠覆了中华酷联以及那些传统模式下的手机厂商,也是这些人撑起了一些小众市场小众品牌并使其存活例如锤子,一加,魅族,VR技术,家用游戏机等等。所以我从来不赞成忽略掉这一部分群体,企业在很多关键的时刻也正是需要去依靠这一部分群体。并且这一部分群体在其朋友圈中往往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所以OV失去的实则是一个并不小的版图。
说一件不起眼的事情,16年发布的华为nova是瞄准女性消费者这个市场的,有一点阻击OV的味道。在产品发布以后不管销量还是关注度都很低,经销商就擅自对产品进行了降价,导致线上线下价格不一致并且价差较大,在媒体报道以后华为很快进行干预。再结合下面这张表,不难发现竞争对手已经开始在营销方式上向OV靠拢并且相当重视自身的渠道经营和线下管理。其实这张表是还不够完全比如没有包括荣耀最新代言人孙杨,以及一些其它品牌例如IVVI,联想,360等聘请的代言人。并且还有很多小细节例如360注资百立丰,金立线下渠道出货量大幅度增长等等。说明很多手机厂商都在注重营销策略的改进了,所以上文提到的OV收入会下降,这套模式马上玩不转了。ov的用营销手段来赢取市场份额这一发展模式是可复制的,所以很容易引起其他竞争对手的加入,所以一旦竞争对手开始加入,分蛋糕,OV的压力就会指数级增长。
实力 拓展 高端 对比 对手
在谈这个方面的时候“大环境”是一个不能忽略的条件。
首先2016下半年反全球化,全球化退潮这种声音开始越来越大。那么在未来的全球经济发展中中国就需要自己的产品走出去。科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也需要去和国际市场交流,拓展海外市场。但是在欧美这些发达国家,手机品牌结构是基本定型了的,各个地区国家都有自己强势的本土品牌,中国品牌长期以来被戴上的是廉价,低端的帽子,消费者关注度不高。再一个这些市场的法律法规都十分的健全,“专利流氓”多,(外国)政府有意打压中国企业。这么多年来也只有华为,联想这些有实力的企业敢涉足这些市场,类似OV这些相对缺乏专利储备,技术实力的企业自然也不会轻易踏入。
所以我们看到像小米,OV涉及的海外市场更多的是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非洲这地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然而这些国家、地区的市场环境又并不好。例如印度:中美企业发生纠纷时印度会向美国倾斜,印度贪污腐败严重,贫富差距太大,全国没有统一的税政,劳工法等等都严重阻碍着科技企业在当地的发展。中国企业更多的还是在享受人口红利,市场初期利益。其实不难发现中国这些企业真的很像当年的三星,LG等在中国智能手机发展初期所展现出来的态势。那么中国的手机厂商能否不重蹈覆辙,是否能对抗未来本土崛起的厂商,市场的变革这些都是未知数。但是回归到本质,对于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而言如果都无法在国内安身立命,海外市场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对于所有手机厂商国内是永远的主战场。
我们看到在中国国内有一定份额和影响的海外竞争力主要是日美韩三国的手机品牌。首先日本品牌这几年在中国的产品线收缩到主要以高端市场为主,但是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很多都几乎是名存实亡。再一个是韩国,2017韩国即将迎来大选,国内政治局势短期内无法稳定,中韩政治关系不断收到打击、影响。在中国市场有较大影响力的三星2016经历了轰动全球的NOTE7爆炸事件,2017开年又陷入朴槿惠事件的风波,公司受到很大影响,包括李在镕在内的多位高管受到指控这一系列事件都影响着韩国手机在中国的销售。最后是美国,2017美国新一届政府和中国还处于磨合期当中,而且对于中国强硬的态度是很明确的,2016年末开始贸易摩擦不断。在中美矛盾纠纷不断中中国是否会正面或在侧面打压美企(已有美杀毒软件的前车之鉴)。近期特朗普又施压苹果公司回国生产,这一举措是否会影响iPhone的中国市场份额以及销量。明年是对于苹果至关重要的一年,是否能够拿出让消费者和行业满意的创新,能否在苹果手机10周年走上一个新的台阶而不是被看衰这些都是未知数。
所以在国内高端市场的份额会进一步留白必然是一个趋势,而这些又将是国内厂商争夺的新领地。而说到冲击高端市场又不得不涉及到技术,专利,实力。一方面你不可能只是提高价格去冲击高端市场(你说涨价就涨价消费者买单?),消费者在1000-3000这个价位可能不会过分关注钱物价值是否成正比,到了3000以上的价位消费者就会考虑你这个东西有没有物有所值了,不是说你广告打的多,门店多消费者就买。到了这个价位你必须拿出真东西来让消费者看见价值。然而OV目前这套模式下注重的恰恰是营销而不是实力,怎么和竞争对手在高端市场拼,怎么抵挡竞争对手未来用专利要挟。所以OV不光是会在海外市场受阻,在国内也即将处于瓶颈期,这也是依靠市场营销存活这一套模式的主要诟病。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在15,16 OV崛起的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在一片闹热的大背景下忽视掉了它的竞争对手们都在干什么。
华为2016年发布P9出货量达到1000万+ 销量口碑双收,Mate9再次与徕卡合作Mate系列试水冲击高端市场,新出的Nova系列也在尝试阻击OV,荣耀产品线16年在价格上进行了调整也在适当冲击中高端市场并且还推出了Magic这样比较有创新,有实力,有未来科技感的产品。经过10多年在Soc上的发展华为的技术也逐步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这几年华为也在电池、通讯、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上都不断取得突破并且有部分都已经正式商用或即将商用。并且华为在Mate9发布会上重点提及了EMUI的优化,进步,创新。这可以说是华为的大转变,要知道华为的EMUI一直以丑,卡,渣著称的,虽然一代一代也在优化改进,但是可以说从没有今天这种重视。对于华为这种大体积的企业而言要想转变其实是十分不容易的,但是不管从当年推出互联网为主的荣耀,还是现在适时推出手机系列阻击对手,对自己软实力,软配置的提升。都体现出华为的决策速度快,自身的打法清晰明了(虽然有时候消费者并不买单)。
小米在15到16年MI5发布一直被外界看衰,甚至MI5之后这种声音也不断。直到2016年10月25日小米MIX的发布才让所有这些唱衰的嘴巴闭上。
15年开始小米扩充自己的产品线,16年完成的小米金融,小米支付的建设、上线,即将到来的2月28日小米也将正式对外公布自己的松果处理器。这期间被戏称为小米百货也好,小米杂货铺也罢站在今天的角度其实不难发现小米其实早已成熟,稳重。只是很多人没有发现,或者不愿意承认。默默地耕耘小米已经开始专利,技术的产出。用户量和群体其实在面对竞争对手的分流和16年出货量下滑以后已经十分稳定了。
华为和小米还有一点就是从16年开始都十分加力营销,广告其实没什么可以说的,主要是线下。华为启动“千县计划”,在重点368家零售店的基础上,向县城实体店布局;小米则以小米之家为基础,计划用3到4年的时间开出1000家店。这种布局对于OV的打击是很大的。
而且华为和小米的门店由于自身产品线和产品种类多尤其是小米更是可以说覆盖全。那么这些门店吸引顾客进店率就会比OV高,而且门店的盈收压力也会相对减小。反观OV的门店(OV专卖店,非通讯商城、营业厅)大多产品单一甚至有些店就买那么4,5款手机加点配件,所以这种打击程度一旦大规模展开OV是不可承受的。
再说其它竞争对手的时候先看一张表。
2月份开始,2017年智能手机的战争就又打响了,其实大多厂商都可以称的上“勤奋”。早早的发布会,早早的投入到“战场”中去求生存。(我个人不太赞同余承东的:“未来3-5年,我们必定是全球市场能存活下来的2-3家手机厂商之一,也是中国市场能活下来的1-2家主流手机厂商之一,而且会活得越来越好。”我认为洗牌永远都是进行时决不会停止更不会有永远的王者不管他是谁。)
魅族依托阿里的投资活下去不是问题,但是魅族这几年确实活得不好。在千元机市场混的算是不错,但是高端市场不断表现出萎缩、乏力。这几年的战略始终没找好。和高通的对抗到底是否有必要?产品渐渐失去特色怎么挽救?
中兴虽然有大量的技术、专利,但是中兴手机在国内早已名存实亡(主指智能机市场非功能机市场)。威武系列在中兴内部都不确定怎么发展,天机系列主打买点一直不明确,小鲜系列总是没有性价比的性价比。只有旗下独立出去的努比亚发展较好,有自己相机特色再到今年的“无边框”卖点。但是努比亚近1年多时间销量,关注度也都在不断下降。
金立是一家和OV很多基因相似的厂商。多的无非是更严重的高价低配,缺乏实力,噱头。和OV面对的问题差不多。
乐视,一家出发点就是要赔钱的生态公司。当初前期重点宣传的无边框实际就是大黑边,看似消费者赚了的配置在后期的实际体验中并不好,质量问题在乐视第1,2代手机也较多,再到今年的乐视“超级手机第三代”(LePro3)发布近半年超级难买或者说根本买不到,这不是它销量有多好而是它公司的问题。乐视这家公司一直号称自己所谓的生态,但是大多都停留在了PPT上。而且公司的资金周转问题这好几个月来不断出现。所以乐视根本和大家都不在一个圈子里面,在自顾自的玩。所以乐视我个人认为不是谁的竞争对手,乐视的敌人目前也只有一个就是它自己。
联想在这么多年不断杀死自己孕育的好几个品牌或系列以后在2016终于稳定了下来。产品线基本确认为以ZUK,MOTO为主。并且联想本身是很有实力的,ZUK从Z2到ZUK Edge都可以看出来。所以我认为联想对于OV和其它厂商而言是一个潜在的对手,主要看联想自己能否调整好战略。
360是一家新兴厂商,面对自家PC和移动端软件的份额不断被BAT系和其它竞争厂商挤压,老周个人对手机的情结,以及未来手机对于稳固360软件市场份额的重要性等等。就像老周所说的那样360不会放弃手机业务。360目前还是主要集中在性价比这个阶段,“出量求存”没有自己多大的特点,主打安全但是短期内来看消费者并不买单,自己高端点的产品销量又一直不行。综合来说360是一家会顽强活下去、奋斗下去的手机厂商,但是市场留给360的机会并不多。
一加一家和OPPO有着千丝万缕的公司,在海外市场发展的不错,国内今年的一加3口碑,销量都不错。可以说算得上是“小而美”。但自身技术实力不足,知名度不高,产品特点不强(曾经尊称2000多的性价比)这些也是阻碍一加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锤子,一家和一加差不多同时起步的公司,命运却截然不同。锤子T1,T2惨败只有靠坚果捡回了一些销量,才发布的锤子M系列市场反应比TI,T2好不到哪儿去。老罗做产品太多的“情怀”,很多技术和工艺上的困难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况且锤子还是一个新人。老罗屡屡食言背后是多少的无奈,也可以看出手机行业人士的艰辛。但锤子并非一无是处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它的Smartisan OS。市场曾经给过锤子和老罗机会只是太年轻没经得起考验,锤子的路还很长,只是和很多厂商一样必须先努力活下去。
美图,美图秀秀做出来的手机当然主打女生(除此之外真没可说的了,难道高价低配?),但是有OV在也就没美图多大事了。
酷派经历了和360分手被乐视收购以后基本已被掏空,16年推出全新产品线Cool系列。酷派这个系列中文命名“酷派改变者”其实酷派已经不再是改不改变的问题了(我想更多的只是新CEO自己的主观想法),酷派在智能手机初期使用机海战术从哪个时候口碑就慢慢被自己砸了,现在可以说和一个新进厂商没什么多大的区别。酷派也有很多累计下来的实力,但是压在头顶的乐视只会不断把它掏空。
8848一个卖奢侈品的,有钱人又不会买8848,所以就没有所以了。
格力手机在经历了一代不行,二代还是不行以后董阿姨是坚持做手机的,不过“格力掌握核心科技”不知道适不适用于格力手机。董阿姨做手机还是要多用点心啊。
还有很多厂商小厂商,IVVI,朵维,TCL,海信,小辣椒,酷比,中国移动,天语,康佳,纽曼…就不提了。(活得不好)
总结
未来中长期高端手机市场是各家必争的领地也是“洗牌”的主战场,在这里需要各个方面的实力来说话。
OPPO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在有快充技术的手机上几乎都可以做到,况且很多厂商的中高端手机都已经上Type-C接口了而OV还在千年Micro USB,这一点从物理层面就直接优于你不管你什么快充技术,对手的技术瓶颈都比你高。OV常常也爱CPU几核几核,相机好多好多万像素,自己拍照好不得了。其实稍微懂一点的都知道CPU的核心数,相机的像素更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体的参数,型号等等。 况且OV是没有能力生产CPU和手机相机模块的,你和别人差距的只是算法,调教,优化。权且这还只是针对和OV一样没有相关生产能力的厂商,在面对三星,索尼,苹果这些有能力的更是没法比。所以我认为OV用一些还需要普及的名词和专业知识,来做营销甚至诋毁竞争对手其实是很可耻。(当然商业没有可耻)
OV也不是真正的没有实力,当年拼“全球最薄智能手机”就有OV,OPPO当时比较有影响力(噱头大于实际)的VOOC闪充以及Find系列手机,VIVO背靠的步步高大集团,再到今天OV如此大且可利用的“成就”。这些都是OV的实力的一部分,只是OV是否愿意放弃现在这种甜头,是否愿意靠实力吃饭。
2016年其实手机市场乱但是更多的是稳,局面已经稳定了下来差不多就这些厂商了,“明天”只有死去的。各自的发展战略都已经很清晰,也有很多企业沉得下来用心做产品,少了一分浮躁。作为普通消费者也希望多点竞争多点受惠,但是更希望看到的是有诚意有创新的科技产品,这也必将是未来消费升级消费者的新常态。
电话骗子骗术低级,是为了方便识别智力障碍的受害者。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什么有效上什么,关键看别人买不买账。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3 )
特别感谢唐雪同学对于文章的修改,指错。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私信我,谢谢。
——————————————————————————————————————————–
简析oppo,vivo
2016年OPPO和VIVO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小米的排名则是下降到第五位(含苹果)。这背后代表着的正是线上线下的新角逐。在一切看似繁荣,热闹的背后有多少是噱头,昙花一现。
市场份额、出货量
市场占有率、出货量是消费者,投资者,专业人士以及竞争对手都很看重的两个指标。往往出货量又是(对消费者选购影响较大的)媒体最为关注的。
以GFK,IHS,IDC三家的数据来看,不论华为是否第一VIVO,OPPO都是2016年两个最大的赢家在市场份额以及出货量都是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再综合IDC2014年,2015年的相关数据
很容易看出OPPO和VIVO在15,16两年都是处于高速发展。
出货量的和市场份额的高速增长一方面使得OPPO和vivo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扩大,消费者的认知度不断提升,专业人士给予高度的关注,产品获得较为客观的评价、建议、意见、宣传。另一方面高市场占有率及丰厚的利润报酬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为两大手机厂商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技术、专利和渠道等。
高速的增长也为手机厂商带来了新的隐患。OPPO和vivo主要依靠轰炸式的营销手段赢取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但依靠市场营销的方式发展很容易被其他同类厂商模仿。这样一来对于OPPO和vivo两大手机品牌而言,一旦其他有竞争力的对手也在营销上大规模投入时,它们的发展就会受阻。再加上OPPO和vivo在发展过程中本身具有的巨大弱点:消费人群结构的不稳定,过度依赖线下渠道,自身专利、技术、实力的不足等等,都会成为两家手机厂商的长期发展的巨大障碍。
营销方式
VIVO和OPPO的营销方式可以概括为简单,旧东西,成熟。
从2014年开始布局、大量投入,2015年开始行动实施。电视台广告、线下、综艺节目赞助三个主要渠道投放大量广告。到了2016年则是更大面积,更大范围的广告轰炸。再加上步步高整个利益集团多年来对于线下营销的充分把握,以及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推广作用将两大品牌推广的淋漓尽致。
以鲲鹏论《OPPO和VIVO在那些方面华为和小米都自愧不如》分析到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是地县换机,2015第四季度到2016年是乡镇换机大潮,而OPPO和VIVO的增长再次证明了它们的“海量实体店+海量广告+高毛利”战略非常符合乡镇市场。所以单从商业的角度来说OV两家在营销上可以说“没毛病”。
甚至有一个细节:在三星Note7爆炸事件以后,有一部分的质疑指向快充技术,敏感的OPPO在10月19日发布R9S之后就立刻将“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更改为“这一刻更清晰”。
可见OPPO对于营销的重视可见一斑,引用一句知乎网友的话“小米华为的核心是技术,OV的核心是营销”一点也不为过。
在用户群体的研究方面我认为OV是下足了功夫的。首先广告轰炸结合线下渠道这一套方案本身就是更多针对三线及三线以下的城市。这些地区的市场正在经历一二线城市曾经经历过的第一波消费升级。其特点大概是:相信口碑,相信广告,相信销售人员的推销、跟风、相信洋东西。并且由于这些地方信息不完善,造成消费者对于互联网品牌的认知度,认可度不高。再者,OV遍地开花的门店提高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消除了消费者对于售后服务的担忧(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对于售后的担忧、需求程度是远超一二线城市的,)。
再谈谈广告。OV一直活跃在各种综艺节目,电视广告,赞助不断。到2016延伸到了更多的电视台,甚至在网上也大面积投放广告,也不断赞助电视剧。明星也是谁火就请谁,《湄公河行动》口碑不错,彭于晏就立马就被VIVO正式聘请为代言人。其实不管赞助的综艺节目也好,投资的电视剧也好,聘请的代言人、宣传主打卖点也好等等,始终在围绕一个圈子下功夫:年轻消费者,尤其年轻女性消费者。从主打照相这一点就可以让女性消费者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女性消费者大多数最看重的无非就是照相、外观。且不论OV玩的是否是噱头游戏,OV在广告卖点方面是对自己消费者人群定位十分清晰的,这一部分消费者看重的就是拍照,音效,外观等。(明确的消费人群定位使得ov 能够精确根据该群体的需求,不断地更新产品,吸引这类人群的注意力)。
但是这一套营销模式后面其实也是漏洞百出。
首先大量的广告和门店消耗了大量的资金,以下面这张表为缩影,2015年OV的广告各自都应该在15亿左右,2016年涉及的范围更广所以大致20亿左右。另外还有大量的门店,线下渠道需要维护,新增。所以这些就导致OV在营销这一块投资太多而会导致自身对
专利、技术研发和储备的投入就会相对自身体量不足,以及产品在竞争力和后期维护上的缺失。并且长期不重视线上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弊端例如公关力量的薄弱。(在网上可见很多网友负面评论,评测人士根本不关注OV,媒体偏向于黑等等)
(2015OPPO的专利集中于消费实用领域,诸如拍照、VOOC闪充、旋转摄像头等领域。)
2015,2016两年OV中只有OPPO的专利数量能够达到相对自身体量的一个需求,然而从2015年披露的数据来看这些专利大多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专利甚至部分只是外观专利,没有涉及到例如通讯,芯片级别等较为核心的技术。而这些恰恰是冲击高端市场,以及对于自身在高端市场稳定,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前提条件。与其竞争对手中华酷联、小米等竞争对手相比,其核心技术就明显不足。
其次市场是一个碗,不断往里面倒水终是会溢出来的。OV有很大一部分销量来自于县,镇,三线城市以后地区,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大多有一个消费特点就是产品用到坏(换机频率低),对于电子产品更新需求不高。再一个即使是年轻消费者,OV经过两年爆发式的增长市场需求也必然会放缓,这一波人口红利会退去。然而OV这一套营销模式目前又必然要靠爆款,高销量,高人气来维持。放缓已成必然,抛弃现有模式销量、影响力会直线下降,投资人允许这样吗?消费者是否会看衰?自身是否愿意抛弃现有模式“痛苦”转型,调整战略?(至少目前OV的模式一点也没变)不抛弃又要面临即将到来的收支平衡被打破,花在营销上的钱只会更多但是收入却下降。这套模式马上就玩不转了。
OV的营销模式还带来了一个最可怕的问题:自身用户人群的不稳定,用户忠诚度不高。
OV获取用户更多是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门店。也有很多消费者就是看重方便购买,售后。(请记住这些你办得到,竞争对手一样办得到,而且更加完善,稍后提到。)而不是你这个品牌有多大的吸引力,消费者非买你不可。换而言之OV缺少品牌价值,粉丝,追随者这些概念。一旦竞争对手也开始在你用的营销模式上发力时,你的用户群体就立马被瓦解,分流。而且正是这一套模式导致OV天然过滤掉了一部分关注科技以及手机行业发展,极客,看重品牌,看重性价比的人。这一部分人是很少数的,但是往往这些人才是推动一个品牌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些人助推小米颠覆了中华酷联以及那些传统模式下的手机厂商,也是这些人撑起了一些小众市场小众品牌并使其存活例如锤子,一加,魅族,VR技术,家用游戏机等等。所以我从来不赞成忽略掉这一部分群体,企业在很多关键的时刻也正是需要去依靠这一部分群体。并且这一部分群体在其朋友圈中往往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所以OV失去的实则是一个并不小的版图。
说一件不起眼的事情,16年发布的华为nova是瞄准女性消费者这个市场的,有一点阻击OV的味道。在产品发布以后不管销量还是关注度都很低,经销商就擅自对产品进行了降价,导致线上线下价格不一致并且价差较大,在媒体报道以后华为很快进行干预。再结合下面这张表,不难发现竞争对手已经开始在营销方式上向OV靠拢并且相当重视自身的渠道经营和线下管理。其实这张表是还不够完全比如没有包括荣耀最新代言人孙杨,以及一些其它品牌例如IVVI,联想,360等聘请的代言人。并且还有很多小细节例如360注资百立丰,金立线下渠道出货量大幅度增长等等。说明很多手机厂商都在注重营销策略的改进了,所以上文提到的OV收入会下降,这套模式马上玩不转了。ov的用营销手段来赢取市场份额这一发展模式是可复制的,所以很容易引起其他竞争对手的加入,所以一旦竞争对手开始加入,分蛋糕,OV的压力就会指数级增长。
实力 拓展 高端 对比 对手
在谈这个方面的时候“大环境”是一个不能忽略的条件。
首先2016下半年反全球化,全球化退潮这种声音开始越来越大。那么在未来的全球经济发展中中国就需要自己的产品走出去。科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也需要去和国际市场交流,拓展海外市场。但是在欧美这些发达国家,手机品牌结构是基本定型了的,各个地区国家都有自己强势的本土品牌,中国品牌长期以来被戴上的是廉价,低端的帽子,消费者关注度不高。再一个这些市场的法律法规都十分的健全,“专利流氓”多,(外国)政府有意打压中国企业。这么多年来也只有华为,联想这些有实力的企业敢涉足这些市场,类似OV这些相对缺乏专利储备,技术实力的企业自然也不会轻易踏入。
所以我们看到像小米,OV涉及的海外市场更多的是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非洲这地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然而这些国家、地区的市场环境又并不好。例如印度:中美企业发生纠纷时印度会向美国倾斜,印度贪污腐败严重,贫富差距太大,全国没有统一的税政,劳工法等等都严重阻碍着科技企业在当地的发展。中国企业更多的还是在享受人口红利,市场初期利益。其实不难发现中国这些企业真的很像当年的三星,LG等在中国智能手机发展初期所展现出来的态势。那么中国的手机厂商能否不重蹈覆辙,是否能对抗未来本土崛起的厂商,市场的变革这些都是未知数。但是回归到本质,对于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而言如果都无法在国内安身立命,海外市场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对于所有手机厂商国内是永远的主战场。
我们看到在中国国内有一定份额和影响的海外竞争力主要是日美韩三国的手机品牌。首先日本品牌这几年在中国的产品线收缩到主要以高端市场为主,但是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很多都几乎是名存实亡。再一个是韩国,2017韩国即将迎来大选,国内政治局势短期内无法稳定,中韩政治关系不断收到打击、影响。在中国市场有较大影响力的三星2016经历了轰动全球的NOTE7爆炸事件,2017开年又陷入朴槿惠事件的风波,公司受到很大影响,包括李在镕在内的多位高管受到指控这一系列事件都影响着韩国手机在中国的销售。最后是美国,2017美国新一届政府和中国还处于磨合期当中,而且对于中国强硬的态度是很明确的,2016年末开始贸易摩擦不断。在中美矛盾纠纷不断中中国是否会正面或在侧面打压美企(已有美杀毒软件的前车之鉴)。近期特朗普又施压苹果公司回国生产,这一举措是否会影响iPhone的中国市场份额以及销量。明年是对于苹果至关重要的一年,是否能够拿出让消费者和行业满意的创新,能否在苹果手机10周年走上一个新的台阶而不是被看衰这些都是未知数。
所以在国内高端市场的份额会进一步留白必然是一个趋势,而这些又将是国内厂商争夺的新领地。而说到冲击高端市场又不得不涉及到技术,专利,实力。一方面你不可能只是提高价格去冲击高端市场(你说涨价就涨价消费者买单?),消费者在1000-3000这个价位可能不会过分关注钱物价值是否成正比,到了3000以上的价位消费者就会考虑你这个东西有没有物有所值了,不是说你广告打的多,门店多消费者就买。到了这个价位你必须拿出真东西来让消费者看见价值。然而OV目前这套模式下注重的恰恰是营销而不是实力,怎么和竞争对手在高端市场拼,怎么抵挡竞争对手未来用专利要挟。所以OV不光是会在海外市场受阻,在国内也即将处于瓶颈期,这也是依靠市场营销存活这一套模式的主要诟病。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在15,16 OV崛起的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在一片闹热的大背景下忽视掉了它的竞争对手们都在干什么。
华为2016年发布P9出货量达到1000万+ 销量口碑双收,Mate9再次与徕卡合作Mate系列试水冲击高端市场,新出的Nova系列也在尝试阻击OV,荣耀产品线16年在价格上进行了调整也在适当冲击中高端市场并且还推出了Magic这样比较有创新,有实力,有未来科技感的产品。经过10多年在Soc上的发展华为的技术也逐步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这几年华为也在电池、通讯、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上都不断取得突破并且有部分都已经正式商用或即将商用。并且华为在Mate9发布会上重点提及了EMUI的优化,进步,创新。这可以说是华为的大转变,要知道华为的EMUI一直以丑,卡,渣著称的,虽然一代一代也在优化改进,但是可以说从没有今天这种重视。对于华为这种大体积的企业而言要想转变其实是十分不容易的,但是不管从当年推出互联网为主的荣耀,还是现在适时推出手机系列阻击对手,对自己软实力,软配置的提升。都体现出华为的决策速度快,自身的打法清晰明了(虽然有时候消费者并不买单)。
小米在15到16年MI5发布一直被外界看衰,甚至MI5之后这种声音也不断。直到2016年10月25日小米MIX的发布才让所有这些唱衰的嘴巴闭上。
15年开始小米扩充自己的产品线,16年完成的小米金融,小米支付的建设、上线,即将到来的2月28日小米也将正式对外公布自己的松果处理器。这期间被戏称为小米百货也好,小米杂货铺也罢站在今天的角度其实不难发现小米其实早已成熟,稳重。只是很多人没有发现,或者不愿意承认。默默地耕耘小米已经开始专利,技术的产出。用户量和群体其实在面对竞争对手的分流和16年出货量下滑以后已经十分稳定了。
华为和小米还有一点就是从16年开始都十分加力营销,广告其实没什么可以说的,主要是线下。华为启动“千县计划”,在重点368家零售店的基础上,向县城实体店布局;小米则以小米之家为基础,计划用3到4年的时间开出1000家店。这种布局对于OV的打击是很大的。
而且华为和小米的门店由于自身产品线和产品种类多尤其是小米更是可以说覆盖全。那么这些门店吸引顾客进店率就会比OV高,而且门店的盈收压力也会相对减小。反观OV的门店(OV专卖店,非通讯商城、营业厅)大多产品单一甚至有些店就买那么4,5款手机加点配件,所以这种打击程度一旦大规模展开OV是不可承受的。
再说其它竞争对手的时候先看一张表。
2月份开始,2017年智能手机的战争就又打响了,其实大多厂商都可以称的上“勤奋”。早早的发布会,早早的投入到“战场”中去求生存。(我个人不太赞同余承东的:“未来3-5年,我们必定是全球市场能存活下来的2-3家手机厂商之一,也是中国市场能活下来的1-2家主流手机厂商之一,而且会活得越来越好。”我认为洗牌永远都是进行时决不会停止更不会有永远的王者不管他是谁。)
魅族依托阿里的投资活下去不是问题,但是魅族这几年确实活得不好。在千元机市场混的算是不错,但是高端市场不断表现出萎缩、乏力。这几年的战略始终没找好。和高通的对抗到底是否有必要?产品渐渐失去特色怎么挽救?
中兴虽然有大量的技术、专利,但是中兴手机在国内早已名存实亡(主指智能机市场非功能机市场)。威武系列在中兴内部都不确定怎么发展,天机系列主打买点一直不明确,小鲜系列总是没有性价比的性价比。只有旗下独立出去的努比亚发展较好,有自己相机特色再到今年的“无边框”卖点。但是努比亚近1年多时间销量,关注度也都在不断下降。
金立是一家和OV很多基因相似的厂商。多的无非是更严重的高价低配,缺乏实力,噱头。和OV面对的问题差不多。
乐视,一家出发点就是要赔钱的生态公司。当初前期重点宣传的无边框实际就是大黑边,看似消费者赚了的配置在后期的实际体验中并不好,质量问题在乐视第1,2代手机也较多,再到今年的乐视“超级手机第三代”(LePro3)发布近半年超级难买或者说根本买不到,这不是它销量有多好而是它公司的问题。乐视这家公司一直号称自己所谓的生态,但是大多都停留在了PPT上。而且公司的资金周转问题这好几个月来不断出现。所以乐视根本和大家都不在一个圈子里面,在自顾自的玩。所以乐视我个人认为不是谁的竞争对手,乐视的敌人目前也只有一个就是它自己。
联想在这么多年不断杀死自己孕育的好几个品牌或系列以后在2016终于稳定了下来。产品线基本确认为以ZUK,MOTO为主。并且联想本身是很有实力的,ZUK从Z2到ZUK Edge都可以看出来。所以我认为联想对于OV和其它厂商而言是一个潜在的对手,主要看联想自己能否调整好战略。
360是一家新兴厂商,面对自家PC和移动端软件的份额不断被BAT系和其它竞争厂商挤压,老周个人对手机的情结,以及未来手机对于稳固360软件市场份额的重要性等等。就像老周所说的那样360不会放弃手机业务。360目前还是主要集中在性价比这个阶段,“出量求存”没有自己多大的特点,主打安全但是短期内来看消费者并不买单,自己高端点的产品销量又一直不行。综合来说360是一家会顽强活下去、奋斗下去的手机厂商,但是市场留给360的机会并不多。
一加一家和OPPO有着千丝万缕的公司,在海外市场发展的不错,国内今年的一加3口碑,销量都不错。可以说算得上是“小而美”。但自身技术实力不足,知名度不高,产品特点不强(曾经尊称2000多的性价比)这些也是阻碍一加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锤子,一家和一加差不多同时起步的公司,命运却截然不同。锤子T1,T2惨败只有靠坚果捡回了一些销量,才发布的锤子M系列市场反应比TI,T2好不到哪儿去。老罗做产品太多的“情怀”,很多技术和工艺上的困难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况且锤子还是一个新人。老罗屡屡食言背后是多少的无奈,也可以看出手机行业人士的艰辛。但锤子并非一无是处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它的Smartisan OS。市场曾经给过锤子和老罗机会只是太年轻没经得起考验,锤子的路还很长,只是和很多厂商一样必须先努力活下去。
美图,美图秀秀做出来的手机当然主打女生(除此之外真没可说的了,难道高价低配?),但是有OV在也就没美图多大事了。
酷派经历了和360分手被乐视收购以后基本已被掏空,16年推出全新产品线Cool系列。酷派这个系列中文命名“酷派改变者”其实酷派已经不再是改不改变的问题了(我想更多的只是新CEO自己的主观想法),酷派在智能手机初期使用机海战术从哪个时候口碑就慢慢被自己砸了,现在可以说和一个新进厂商没什么多大的区别。酷派也有很多累计下来的实力,但是压在头顶的乐视只会不断把它掏空。
8848一个卖奢侈品的,有钱人又不会买8848,所以就没有所以了。
格力手机在经历了一代不行,二代还是不行以后董阿姨是坚持做手机的,不过“格力掌握核心科技”不知道适不适用于格力手机。董阿姨做手机还是要多用点心啊。
还有很多厂商小厂商,IVVI,朵维,TCL,海信,小辣椒,酷比,中国移动,天语,康佳,纽曼…就不提了。(活得不好)
总结
未来中长期高端手机市场是各家必争的领地也是“洗牌”的主战场,在这里需要各个方面的实力来说话。
OPPO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在有快充技术的手机上几乎都可以做到,况且很多厂商的中高端手机都已经上Type-C接口了而OV还在千年Micro USB,这一点从物理层面就直接优于你不管你什么快充技术,对手的技术瓶颈都比你高。OV常常也爱CPU几核几核,相机好多好多万像素,自己拍照好不得了。其实稍微懂一点的都知道CPU的核心数,相机的像素更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体的参数,型号等等。 况且OV是没有能力生产CPU和手机相机模块的,你和别人差距的只是算法,调教,优化。权且这还只是针对和OV一样没有相关生产能力的厂商,在面对三星,索尼,苹果这些有能力的更是没法比。所以我认为OV用一些还需要普及的名词和专业知识,来做营销甚至诋毁竞争对手其实是很可耻。(当然商业没有可耻)
OV也不是真正的没有实力,当年拼“全球最薄智能手机”就有OV,OPPO当时比较有影响力(噱头大于实际)的VOOC闪充以及Find系列手机,VIVO背靠的步步高大集团,再到今天OV如此大且可利用的“成就”。这些都是OV的实力的一部分,只是OV是否愿意放弃现在这种甜头,是否愿意靠实力吃饭。
2016年其实手机市场乱但是更多的是稳,局面已经稳定了下来差不多就这些厂商了,“明天”只有死去的。各自的发展战略都已经很清晰,也有很多企业沉得下来用心做产品,少了一分浮躁。作为普通消费者也希望多点竞争多点受惠,但是更希望看到的是有诚意有创新的科技产品,这也必将是未来消费升级消费者的新常态。
电话骗子骗术低级,是为了方便识别智力障碍的受害者。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什么有效上什么,关键看别人买不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