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创业该何去何从?

理由
举报 取消

看着许家印,任正非,马云,潘石屹…的创业故事,我不知道以后创业的情况是否像他们一样。以后创业拼的是什么?靠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中国各行各业是否已经趋于饱和了?有没有新的机会?

2017年4月17日 8 条回复 1402 次浏览

回复 ( 8 )

  1.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晚餐时间,手机码字,边吃边打,请强迫症患者忽略逻辑和错别字,我意思到了,你明白了就好。

    先说结论:创业还有机会吗?有。君不见,创业依旧是风起云涌。最近,有很多投资人主动找我聊项目,但是他们希望我做的,都是我不擅长的。这句想要表达的是:“真的有更多的资金,在等待着,一直等待着。”

    再说观点:你若不喜欢鸡汤,就是喜欢简单粗暴,就是要问到底什么是下一个风口?我可以回答,下一个风口就是人工智能,对,就是这个更大的风口,而且它会比移动互联网还要大。

    如果你想说,特么谁不知道人工智能是下一个风口。这,就,对,了,这句想要表达的是,“以后的创业,真的不存在什么信息不对称,千万别说人家靠XX上了位”。

    大凡有点常识的都知道,在未来几年,“算法”是生产能力,而“好的数据”是生产资料。

    但创业不用去风口,做你擅长的就好。

    以后的创业,机会很多。只是门槛越来越高。唯一让人欣慰的是,你现在去创业,这个门槛指的不是“你的社会资源”、也不是“你要赌哪个风口”,更不是“你爹是谁”,而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技术能力、开发能力、研发能力,企业运作能力,传播能力,甚至于合作能力(自己什么都不懂,找到一个什么都懂的合伙人,那也是能力)。

    去年开始,很多人愁眉苦脸地说着资本寒冬。我觉得,大概都是“离开了投机”就不知所措的人吧。所以,创业第一天,我觉得你应该告诉自己,要放弃机会主义的习惯。

    可以实话实说的是,创业这个事情,你如果去“赌”这个时代的步伐,去疯抢市场空白,成功的概率真的只有1%,百死一生。这种案例,随随便便百度就是一大把。

    但你如果利用“你的核心竞争力”去创业,我想,这个成功率可增长至10%。甚至更高。如果你坚持或者坚信,你才华横溢,除过没有“钱”什么都不缺,信我,成功真的就在不远处。

    中国现在“二次创业”这个口号又火了,他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从“借外力”到“练内功”的转型,二次创业成功的标志就是:拥有别人学不会、偷不走的“核心竞争力”。

    特别强调一下:我们一直说的“转型”是什么?不是“转行”,不是说,啊,我昨天卖牛肉拉面,用户不喜欢,他们都喜欢宅在家里打游戏叫外卖,既然人人都喜欢玩游戏,那我开发游戏算了。

    关于转型,许小年说过,“转型不等于转行,转型指的是经营模式的转变,而不是从制造业转到金融业。转型需要专注而执着的“笨人”,不需要“聪明人”,不要再寻找政策的风口,或者是商业的风口,要放弃机会主义的习惯。”

    不打算自夸,我对这句话真的是感同身受——有人说,转型就是找死,不转型就是等死,因为他把转型理解为转行了,呵呵哒,那真的就是找死,因为他在新的行业根本没有经验,他就是眼红而已。那不是创业。

    现在再说回创业。

    我国,有资料显示,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 7~8 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 2.9 年(也就是我说的1000天验证一家创业公司),每年有近 100万 家企业倒闭。

    2016年的创业公司更是死掉大片(自己百度名单),千万不要和我说,说融资成功就是创业成功,千万不要和我说,说自媒体上看到谁的名字,谁就是创业成功。这什么鬼逻辑。君不见,融资超过10亿、用户超千万也没有活下去。

    还有,时间是最快的东西,任何事情,不用等多少年就可以验证。

    让我们再来看看以前的两个风口

    第一是风口当然就是移动互联网,如果07年乔帮主出苹果第一代以后,才是你们认为移动互联网(可怜的塞班时代),也差不多10岁了。移动互联网创造了大批新兴的创业企业,他的本质是什么?都是为智能手机服务的。

    第二是风口是咱李总理提出的“双创”,从当初创业是小众的行业,到现在变成大众的行业。

    这以上说的是创业的本质。

    现在说回题主的疑虑,机会在哪里?

    2017年就要来了,移动互联网这个大潮差不多已经开花结果了。我是说,移动互联网格局已定,不要指望靠一个稀奇古怪的产品就出来“闯天下”,(你看,我都没有说靠一个想法)

    你要做的是什么?两点。

    1核心竞争力。

    2深挖。

    (我无法给“深挖”下定义,我只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深挖” 类创业)

    第一点,全面我已经说了。现在说第二点。我得先吃饭。

  2. 霍克明
    理由
    举报 取消

    竟看贼吃肉没看贼挨打

  3. 师爷孙
    理由
    举报 取消

    泻药。

    故事看多去创业的,最后肯定破产。

    讲故事的都说自己吃肉喝酒,谁特么告诉你自己挨打。

    更不会告诉你他爹他老岳父是谁。。。

  4. 飘扬的胡萝卜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

    家庭条件不属于优越的情况下,别创业。工作几年看看。因为成功的是少数人,失败的是真赔钱啊!除非你能拉别人给你投资,拿他们钱去折腾。

  5. 樱花大人
    理由
    举报 取消

    对于创业,于我而言,太自然不过了。爷爷辈制造革命,父亲辈创业经商。前2代都取得了那个时代耀眼的成就,我们家没有一代人是可以接受“平稳”的生活。于我而言,我更不可能安于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因为从小的教育和经历就不是让我当一个逆来顺受,容易妥协的人。记得小时候出国留学,进国外私立高中时,要交一份申请书,要写自己希望成为的人,我就写到,“学成归国成就自己的事业,超过父亲的成就”。以我家族三代人的经历,我想创业/革命没有适不适合的“时间“,而是适不适合的“个性”。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是算计好了才去创业的,大部分是个性使然。总有一类人是“alpha” 个性,喜欢领导,不适合从属。当然,创业的前提是,你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必须是符合趋势的。我爷爷去抗日,是时代的趋势,所以他取得了成就。我的父亲经营房地产开发,也是迎合了90年代,国民刚需和人口发展的需求。符合趋势,再谈自身的条件和努力。此外,创业的人,都是不太计较结果,不爱抱怨,只懂向前冲的人。如果一开始就给自己设置止损点,还是回去依靠老板好了。作为一个创业者,你可能这一生都在经历失败,归零后又出发,也许几十年来也就那么一次偶然的成功,才得到了今天比别人更多的资源。爷爷用生命换来的成就,在文革期间,一切归零,然后又被平反,恢复原职。我父亲的生活就像过山车,从高点到底点,又回到高点,这种经历,是幸运的也摧毁性的。而我父亲创业时,我也经历了生活上上下下的起伏,在父亲未成功前,常听到父亲说的就是:你知道吗?外面拉车的民工可比我有钱多了,我背了银行上千万的债,可以想象90年代,千万的债务,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多么巨大的压力?然而,我们的生活在催债和官司中,依然如常,父亲也终于挣扎着成功了。这种生活方式,“温室” 心态的人,早疯了吧。所以我家族异于常人的抗压力,早已嵌入在我的DNA里了吧。海外大学毕业,家里有一定的人脉可以让我进一家稳定有名气的公司,体面的过小日子。但个性使然,辞职后做了极挑战的自由职业者,从自己打cold call开始,到有稳定且长期的客户,好不容易成为吸金能力上等类的自由职业者,现在又把曾经做自由职业者的收入,一分不剩的投入创业。我也不知道会不会成功,似乎结果不是最最重要的,但“挣扎”这就是最适合我的生活方式。平稳,没有压力,不论输赢,反而让我感到忧郁。所以,创业没有适不适合的时机,只有适不适合的人。你不是爱冒险的个性,永远都不会有创业的时机。

  6.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创业情况跟他们相比肯定不一样,国内环境年年都在变化,“看了他们的故事”我不知道你看到什么程度,我个人来说起码连他们的自传都没有看过的,人物传记免不了被加工的成分,但是他们崛起的年代正值国内改革开放之时,过去经济的封闭确实令人难以想象,只能从书中窥探一二,

    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不饱足的不仅仅是粮食,经济上行业上的各项计划指标都比封锁,有些钱,注定常人赚不了,外汇的指标限制,购房资格只局限在异国人,等等规矩,都令身处市场经济的我们难以置信。有兴趣可以一读《激荡三十年》,更多的是记载了改革以来经济方面的一些比较大的新闻,从这些占据当时传媒的消息面,足以了解当时民众的视野程度。

    你提到的人物案例里面有些还是国企背景的,当年慢慢放开的经济,还没开放到人人能够随意设立公司的程度,生于80年代的我,小时候听到“个体户””下海”“特区”这些词汇也是既兴奋又不明所以,“承包”“挂靠”国企也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创业手法,贩售瓜子的商户做到数百万的营业额即被社会批判为资本家,温饱未满,政治先行,官本位的文化基础好像一直挥之不去。

    那个年代,一些不满现状的青年从他们力所能及的市场里面下海试水,大量隐藏在山沟里的批发市场蓬勃经营,民资渐长;更不乏体制内的一众青年,从原来的单位延伸创立企业,发展过程中帮他们排除万难的,不仅仅是聪明才智,更宝贵的是体制内传承下来的人脉,指标勾兑,资金支援。创业的难题千千万万,能找到解决问题并且愿意帮助你的人,绝对是那个年代的绝对竞争力。

    回到问题,创业拼的是什么?我觉得亘古不变的是“资源”,二字虽虚,包含的能力却难以言尽。在国人的巧思之下,貌似每个人身边的资源还真不少,如果不讨论道德性的话。

    市场资源,技术门槛资源,融资资源,资质资源。。。。。。创个业真心不容易。

    中国各行各业是否已经趋于饱和了?大部分的行业都进入饱和状态,国内经济放缓,既得利益者也很努力试图进入新的市场,导致新市场的竞争激烈更甚。

    饱和是一个什么含义?资本密度高,人力成本逐年上升挤压利润,地价,租金天量飙升。这些导出的结论:利润率低,超级低,当年可以赚二三成的行业,现在就一到十个点的利润,终究是一份辛苦钱,从那个时候开始,更多的就是资本的玩法,实业早已不是宠儿,但却始终是社会的根基。

    有没有新的机会?有是肯定有,鄙人不才,就业多年,没有遇到过当下快速增长的行业/公司,我也在寻找更可以成就自己的行业和方式,希望你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创业( ^_^ )

  7. 用户头像
    理由
    举报 取消

    其实说起来简单,在一个领域做20年,从技术到销售到管理都做过,在同一领域创业成功不难。

  8. 用户头像
    理由
    举报 取消

    任何时候的创业需要的都一样,对稍纵即逝机会的把握和自身能力的把控。

    任何时候创业做的都一样,跟着社会潮流或者创造潮流。

    任何时候的创业风险都一样,95%的人给少部分人当垫脚石。

    想创业少看点马云,多和你身边接触的老板聊一聊,他们才是你以后要学习和合作的对象。

    中国和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国家,新的创意每天都在被投资。

    身在中国,是作为一个不安分的人的幸运。

    明年即将承担风险,但愿不要死的太快。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