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10 )

  1. HEAVEN CG
    理由
    举报 取消

    1.首先OMNI和KAT这种不粘锅方案反人类不舒服是肯定的,还卖的那么贵就更反人类了。注定过眼云烟,因为广东卓远已经大规模的不管不顾的量产了,卓远啊。。。。。。懂的朋友就知道这画面不敢想,太美。

    2.单向运动就别跟VR挂钩了,鸡肋。

    3,题主知道infinadeck么?不过这个门槛就高了很多了。

    4.infinadeck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这东西来源于2005年时欧盟资助的一项研究。东西其实已经存在好多年了,所以自己就别闭门造车了,先到处搜搜看,至于其他答主建议的各种形式的全向跑步机几乎都能找到国外已经工业实现或者实验室样机的方案。

    5.infinadeck的体验也不够好,原因是他的控制部分。 机械部分还是很可以借鉴的。

    他家控制部分最后用了根杆子,败笔啊。

    好的系统应该结合了光学定位来判定朝向和位移,用超低延时的IMU输出数据判断脚的抬落,

    二者加起来给到电机做前馈。最后对电机这块的控制也有很高的要求。 这几项加在一起,

    每一项对工程上都不是什么新课题,不过整体门槛不低。

    最后有猛料,我们自己的HOLODECK样机四五月就出来了欢迎大家来玩。

  2. 王星杰
    理由
    举报 取消

    游戏外设不能让人觉得累。。。

    游戏外设不能让人觉得累。。。

    游戏外设不能让人觉得累。。。

    关于市场定位问题,建议一定要走健身器材这个方向,游戏平台的输入太难,没看omni取消美国以外的全部订单了么。。。

    用户群只需要考虑B端就行了,C端的数量暂时太少,能和哪家连锁健身店合作最好了,或者直接找生产健身器材的硬件厂商合作,忽悠的好,让浙江那边的工厂老板投你个一两百万先做台各方面(尤其是外观)都不错样机出来也有可能呀,然后拿出去众筹或直接跑单子去,搞不好就给国内跑步健身器材市场来了个更新换代。

    再融下一笔钱应该轻松好多。

    最后,上面都是我胡说的,题主千万不要相信。

  3. Linda WEI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
    您可以将具体的BP和手机号,发送至lindabp@sina.com(如未特殊注明,则表示该项目亦可推荐给其他机构)。
    我们机构在机器人、VR/AR、AI领域,做过研究,并投资过DOBOT、ifgames studio、巍光科技。

    《ifgames工作室:与张艺谋合作完2000㎡VR幻境,欲打造更大体量VR互动空间》

  4. 韩翔
    理由
    举报 取消

    2016.11.23更新:

    刚发现题主更新了问题,那我就不请自来更新下答案。

    看了下V2版的宣传视频,感觉和V1版没有太大区别,这种跑步机的核心问题还是我之前说的,如何解决用户突然改变运动速度的情况。就拿视频后半段右下角的演示来说,演示者在快跑的情况下不是转入慢跑,而是马上站定会怎么样?

    是否切入太早的问题,看的还是产品本身的定位和能达到的效果,Omni虽然体验谈不上很好,但至少是面向大众化的产品,只要是需要来回移动的游戏,都可以通过Omni体验。而题主如果无法解决我之前说的运动速度突然变化的问题,那么这种产品的使用场景就非常受限,市场前景应该是比较狭窄的,融资前景则受其他很多因素影响,不在此讨论。

    Omni确实卖得不好,但这几乎是新生事物必然经过的阶段,何况VR跑步机仅仅是整个VR硬件链中的一环,其大规模普及有赖于整个产业链的成熟,过早切入自然会面临极高的商业风险,但是一旦参与了最初的标准制定,则在高速扩张期中同样也能收获到巨额收益。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目前是不是一个好的切入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是否具有足够大的颠覆性。

    最后,很欣喜地看到题主的基地设在上海,凑巧与我在一处,我是很有兴趣前去参观讨教,如果题主方便的话,烦请私信告知我地址或联系方式,必慕名前往。

    ——————————————————————————————————————————————–

    目前的几个回答都没有好好看看题主的产品的主要特色就来乱答,这种习惯可不好啊。

    题主在技术上有一个明显区别于目前VR跑步机的地方,就是地面随脚的移动而移动,我很早以前就想象过这种方案,一个大盘子,全部用一整片软性材料覆盖,材料内部有机械部件驱动,人踩在软性材料上,当向任意一个方向奔跑时,软性材料在机械的控制下向反方向卷动,这样人感觉自己在移动,但实际永远都在圆盘上,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

    这种设计的最大好处,就是能给人脚踏实地的感觉(就和健身跑步机一样),而不像现在的各种VR跑步机,都是通过滑步实现的。

    但是继续往下脑洞,会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由于移动方向和速度的不确定性,人的加速度始终在变化,而地面同时又在做反向运动,导致的速度差和惯性必然会让人摔跤(健身跑步机的速度调整是很慢的,就是为了降低摔跤的可能)。

    而题主目前的解决方案,就是用一个箍把人箍住来防止摔跤,但这样人的活动自由度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并且速度变化的自由度也仍然受到很大限制(从视频最后的演示也可以看得出来,走路和跑步之间的切换是很慢的,切换快了,或者速度快了,体验都会受到明显影响)

    以上问题在我看来几乎是致命的,我也想不到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如果题主有,还请不吝赐教。如果没有的话,那么至少现阶段,我认为KAT WALK的解决方案是最优的。

  5. 王永刚Larry
    理由
    举报 取消

    如果是用来玩VR游戏,那么玩不了多久就会非常累,很难让用户在游戏中沉浸和付费;如果是用来健身,现阶段的VR头盔比较笨重,戴着跑步会非常不舒服,长远来看如果头盔可以缩小到眼镜大小,应该还是可以满足一些需求的。

    总之要看你们的定位和销售方式了。

  6. 秦越
    理由
    举报 取消

    你这玩意儿顶多放电玩城。

  7. 二律背反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不看好这种产品。

    1)产品定位问题。这款产品是游戏?是辅助健身的设备还是什么?

    如果是游戏,我来健身,为了健康放松身体,我不会在好不容易不需要看电脑屏幕的时候还给自己眼睛上绑一个屏幕。所以我更愿意在我想娱乐的时候玩游戏。但是这个产品的娱乐性比较差劲。

    如果是健身辅助设备,你还不如给我显示下我的心跳、速度、历史数据什么的。

    2)“跑步机不再是等速而是跟随人的脚步” —– 这样是否更好更科学更健康?请拿证据出来。

    比如如果一个人想慢跑健身,他肯定愿意让跑步机匀速,这样可以强迫自己慢跑下去,如果他越跑越慢跑步机也越转越慢,这很显然就不是在慢跑了。

    3)VR技术的其他难题。比如头晕等。

    我个人的观点是,技术一定要和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Google眼镜为什么没有成功?我认为就是因为它和人的真实生活完全没有了距离,这样反而让人感到了不适。

    你说我就是健个身,我为什么好不容易脱离了工作学习时不得不面对的电脑屏幕却又要绑一个屏幕在眼睛前面?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8. leon lu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一个健身器材行业的同学一年前就想做这个。

    我给他一个意见:你平时跑步吗?如果不跑的话,先试试看跑十分钟。然后再来讨论你准备怎么应付高度疲劳下的精力涣散问题,以及头盔和身上大量滴落的汗水如何处理?

    出汗后设备是否牢固都已经算小问题了。

    建议题主先去跑步十分钟再来想下产品的问题。

  9.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首先赞一下技术和创新。

    不过感觉痛点略不够啊。。。。

    推荐下面这个设计,痛点多巧妙(运动复健+游戏),其实技术并不象VR AR这么高,就借Xbox接口而已。想自己脱开xbox做,沿这个思路,做红外感应或图像识别都可以(但还是觉得xbox这个平台市场端成熟,好推广)。

    痛点明确的功能性交互游戏产业会很有前景:老年人阿兹海默训练游戏,儿童认知增强游戏… …癫痫、智力障碍、自闭症、强迫症、情绪障碍…..针对它们的可穿戴设备、功能性交互游戏,都是商机。

    另外VR运算速度感觉离功能性应用还有进步空间,vive和ocolus配上顶显卡还是晕。可能我体质不行。。。其实真实沉浸感还需要声音计算,上海音乐学院有音乐工程老师做这个,也是数据太大,计算速度不行。

  10. 用户头像
    理由
    举报 取消

    喷惹……这种东西跟在耳机上加屏幕差不多。能想这种点子,足以说明VR行业现在存在多少伪需求。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