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为何要收购希尔顿集团 25% 的股权?如何理解其 65 亿美元的交易价格?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新闻背景:海航又买买买了,这次向黑石买下希尔顿酒店 25% 股权 根据彭博社 10 月 24 日消息,海航集团将以 65 亿美元作价从黑石集团手中收得希尔顿集团 25% 的股权,交易将以 26.25 美元每股现金收购,高于希尔顿集团上一交易日股价,溢价约 14.6%。 这项交易将希尔顿的市值定格在了 260 亿美元,与 2007 年黑石集团收购希尔顿时的市值相当。2013 年希尔顿集团上市后,黑石集团曾将股份减持到 45.8%。而在此次交易完成后,黑石集团手中的希尔顿集团股权将降至 21%。 2017年4月22日 10 条回复 1070 次浏览 企业并购,海航,酒店业,集团
回复 ( 10 )
算是海航内部员工吧,不过层级不高,也不在集团总部层面,管中窥豹,简单的说说自己的看法。海航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能力是出了名的,最近是愈发的疯狂起来,具体案例就不列了,不过每个并购都有一套自己的内在逻辑。一个人性格的养成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同样的,在我看来,海航的发展模式的确立也和自己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海航“实业+资本”双轮驱动的模式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
1.善用资本运作。
1993年的1000万元是海航起家资本,这点钱在当时也还不够买一个机翼。大BOSS在海南省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筹集2.5亿元资金,包括后来的索罗斯入资等,都是大BOSS津津乐道的资本运作案例。具体就不细说了,但是我觉得这一系列的运作形成了海航深入骨髓、难以磨灭的资本运作的印迹,每一次大发展都离不开。
2.快速做大做强,做到大而不到。
2000年国家民航总局部署以国航、南航、东航三巨头为中心的战略重组,各地方的航空公司都被吞并,为了避免被吞并,海航又是通过产和融迅速扩张,成长为一个小巨头,最终活了下来。我个人觉得这也是后面海航一直没有停止并购的原因之一。如果说1是方法,2就是原因。
3.善用关系,也有关系。
金融机构的关系不用说,不过这里的关系指的是政府机构。海航的大BOSS和国家领导人层面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尤其是和某长老。所以在一些信息和资源的获取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像海南航空在各省成立子公司,都是和地方政府合资,其他产业板块的也基本上能和政府搭上的也都尽量搭上。这也是为了2说的,不能倒。有靠山自然好办事,不容易倒。又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关系不是腐败的关系,而是一种共同发展的模式。
4.产融结合。
这个和1说的可能会稍有重复,但是这里想强调的是跟德隆系不一样,海航的资本运作都是用来布局实业的,收购实体作为产业布局,产业发展再通过资本市场放大价值。所以海航选择的收购或者布局的企业都是和主业有关系的,希望形成产业合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海航收购的企业都会有个特点,现金流特别充足,像航空、酒店、机场、超市,哪个不是现金牛。
回到收问题上来,收购希尔顿是没有偏离海航的发展战略的。
(1)这次收购肯定是运用了杠杆,而且估计是基金+贷款,具体比例就不知道了,层级太低=.=!
(2)希望能够做到成行业巨头,海航前期已经收购和自己开发了一系列的酒店,现在已经是一个酒店巨头了。不过可能大家都没关注,没印象,因为酒店都有自己的品牌。
(3)希望形成旅游产业链,除了酒店,航空。大家可能不知道海航是途牛第一大股东,这些都是在旅游方面的布局,形成合力,我觉得大方向是对的。而且,酒店嘛,现金流充沛是不用说的。
(4)海航比较早就开始基本只收购海外资产,希尔顿是其中一个延续。为什么?除了上面说的几个原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海航比较早的知道了国家的金融政策(跟上面的关系对应),汇率贬值在集团内的研究报告上可能在两年前就出现了,所以很早就开始在国外买买买。
(5)至于交易价格,和黑石当时购买价格是一样的。所以,(我觉得)在海航看来这么多年一样的价格买到,就相当于抄底了。
(6)还有一小点,海航最近和黑石打的火热啊,还有一个收购大家可能也没关注,10亿美元从黑石手上买了文思海辉,可能觉得合作的还不错吧。
以上,基本属于个人看法,层级太低,看到的信息太少。
我觉得我稍微了解这个交易多一点。
先回答第二个问题: 如何理解65亿元的收购价格?简单的回答是这是一个合理的买价,不贵也不便宜,刚好。
为何说这是合理的?
希尔顿在2016年6月2日的时候宣布了自己分拆旗下业务的计划。之所以要分拆,是为了释放价值(希尔顿明显学的是万豪集团90年代的分拆案例,也是把地产和酒店管理两份生意拆开来)。
自希尔顿在2007年被黑石投资了47%左右的股权,并且在2013年上市以来,由于黑石占股太大,希尔顿的股价长期受压 (这个原因是彭博资讯网说的,可不是我说的,虽然我不认为真的是这样)。
公布的分拆计划,是把Hilton集团分拆成3部分,并于2016年年底前完成分拆,分拆的3部分包括:
(1)原Hilton集中只做酒店管理业务,而不持有酒店资产,以下开始简称Hilton;
(2)Park Hotels and Resorts:持有酒店及度假村资产,是一个房地产投资信托,以下简称Park;
(3)Hilton Grand Vacation:分时度假管理公司,以下简称HGV。
此际,公司2015年的净利润一共是14亿美元,市盈率在13.8倍左右。根据公司2015年全年的结果,3个待分拆的事业部的净利润,同业的已经独立上市的公司的市盈率(也就是表中的Peers PE,我以万豪及其他相关类的被分拆的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作参考),以及按此市盈率预期此3个事业部分拆上市后分别可能获得的市值,如下表($b表示十亿美元):
15.8%的利润率(对于投资者来说的利润率)是不是很吸引?我看不是。因为此际,公司的股价已经离我当初6月底第一次研究的时候反弹了将近2元,本来的套利空间应该可能大概或者理论上估计在25%左右。
好了,上面啰嗦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说我根据希尔顿集团给出的财报,重估它分拆后理应拥有的价值应该大概是$26.3 b (即263亿美元)。
那么海南航空所支付的$6.5 b买25%的股权,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海航认为整个希尔顿值6.5*4=$26 b。
跟我估计的很接近!其实也不是我估计,只是股市本身对同类公司的估值都是这样的市盈率。
因此我说海航支付的是一个合理的价格。 既没有买贵,也没有买到便宜货。
希尔顿集团选择在公布第三季业绩前把这个交易及其细节公布(包括交易将在2017年第一季度左右完成,海航将有权派遣2名董事入希尔顿集团的董事会,但两年之内,海航不能够出售手中持有的股份,而任何的增持,一旦超过25%就需要征得希尔顿集团的同意等等),也是经过一定精心策划的,目的就是告诉你们散户或基金赶紧买点咱希尔顿的股票: “你们看,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价格,你们现在可以学学海航付类似的价格买我们的股票了!!我们现在的股票好便宜啊。”
可是,市场对希尔顿宣布海航这个交易充耳不闻,置之不理,熟视无睹。就算等到两天后的三季度业绩公告了,股价还是不为所动,依旧在22美元左右徘徊。也许是市场就是要等分拆成功,黑石狂抛掉一些不想要的股票,再趁低吸纳吧。谁知道呢?
至于第一个问题,问究竟怎么看待海航又出手买买买了。我没有太多洞见。最近一年,国内资产回报低是大环境,全球总体利率低又是一个借钱收购的利好,海航要打造自己成为投资控股的航母之心更是金融路人皆知,再加上酒店和航空本身就是旅游业的一条龙,酒店业务本身的回报也相对稳定合理,这些算不算也是一些主要的理由呢?有洞见的朋友可以补充。
利申:前海航集团员工
上方最高赞的朋友回答的太历史化了,没有讲到核心。
简单来说,海航之所以走上并购这条路,而且越走越快,既是自我选择,也是不得已。
海航发展的核心商业模式其实是钱生钱,怎么个钱生钱?
搞钱(上市公司A股套现+A股增发+A股质押+资产抵押贷款等)——>内部借钱(借给上市公司+投入其他子公司)——>并购(大规模并购优质资产,有心人会发现海航PE做得很多,VC做得很少)——>获取高信用评级(目前大公给海航评级为AAA)——>搞更多钱(目前获取百亿以上银行授信+A股套现+增发等)——>以此循环
整个体系的核心就是两个东西:现金流,信用
海航旗下有十余家航空公司+超市,这两种业态保证了海航的现金流极度充足,而不断的并购则能维持集团评级,提高子公司评级,获取更高信用,用以上模式,可以获得最快的发展,这是自主选择之处。
但是海航的困顿在于民航业与超市的利润率太低,物流常年亏损,旅游和实业盈利能力也不足,而负债率和利率较高(负债70%以上,利率6%以上,跟普通企业比已经极低,然而绝对值依然高)。所以资金其实并不安全,一旦现金流断裂,而没有足够的信用支撑,去融到足够的钱,就会陷入危机。于是当一旦采用上述模式,海航就等同刀尖上跳舞,根本停不下来。他必须不断并购获取现金流,不断提高信用,不断搞钱,然后再次不断扩张。无限推高他的规模。这是不得已之处。
打铁还要自身硬,风险客观存在,要增强抗风险能力,有什么办法呢?有两个好用的办法:国际化+多元化。海航多元化已经够了,所以现在的方向就在于国际化。这也是近两年并购频频的原因之一。
之所以选择希尔顿的原因就很清楚了:
1.酒店业现金流相对稳定;
2.希尔顿声誉高,对信用评级有帮助;
3.国际化发展,并购大型优质资产有利于提高全球声誉,吸引优质项目;
4.油价下跌,海航前所未有的富裕,现金流极度充沛,而人民币升值,国际经济低迷,造成国外优质公司相对便宜。
5.国家政府支持,响应我党号召,赶紧走出去买买买。国家在并购贷方面还有一些支持,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6.产业协同,用资本连接一切,打通航空、物流、旅游、酒店、地产等。
至于之前被黑石坑了一波,现在和黑石某种程度上达成谅解,也算小半个原因吧。
谢邀。要达到2020年进入世界前十的目标,海航还需要继续买买买。
至于估值么,那是艺术。
首先感谢邀请。
我对海航没有做过研究,观点是从类似的交易项目中得来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纵向切入交易,海航高层可能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并促成这个交易。
1.企业的业务发展和资产配置,包括资产配置和对收入风险和货币风险的调整和规避。
2.资源重组和最大化。这是这类交易的动机,交易方对自己的资源很了解,如果市场对这类资源低估的话,交易方可以借此机会提高市场价值。
海航和它的投行应该是对Hilton做了资源调查,运营模型和推演才决定了这个交易。而卖方可能是出于组合和风险调整的原因,而且也看中了买方的资源注入可以起到的,对市场价值有利的因素。
接下来要看看这个交易是否可以成功完成然后企业文化,资源,人事的融合并轨等等都是后话。
在人民币汇率贬值,外管局严防死守资本外流的大环境下,海航大金额跨境并购,往好了说叫全球资产配置,往坏了说,不说也懂的。别忘了360私有化资金想出去,外管局可没这么大方….
海航集团宣布将会斥资大约65亿美元从黑石集团手中收购大约25%下顿集团的股权,成为长期战略投资者,未来将会布局全球旅游产业链。
海航集团表示,这次收购为全现金收购 (注意是全现金收购,真TM有钱)
希尔顿有几项业务分拆:分别是几个业务 希尔顿:拆分公园酒店及度假村,创建独立公司
可以预计,此次并购对海航的航空业务会启动相应的促进作用:未来完全有可能,海航的机票跟希尔顿进行捆绑销售或者其他合作。
也有可能对综合化一站式服务有需求的旅客提供打包的服务(套餐包)。
事实上,这并不是海航集团第一次在海外进行大手笔并购了:
今年2月海航集团宣布以60亿美元收购美国科技公司
海航宣布之后美国市场的反应:
海航以65亿美元的价格入股第二大股东的消息了,在美国的市场引起了大关注,中国公司类似(安邦保险,阳光保险)频频出手海外酒店房产,中国的公司海外投资的时候比较偏向房地产项目,很多新楼盘会面临周期长,成本高的风险,而酒店资产被认为是优质的项目,往往背后有品牌公司进行管理,容易保值,有优质现金流。
美国分析师也认为这是中长期的投资,对于海航来说借助这次的收购,已成为拥有国际航线,国际酒店以及订票票平台的旅游界巨头。
安邦在跨境收购被汇管不厌其烦的叮咛下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实质性动作了。这时候海航居然能够跳出来做美元配置,嘿嘿,不多说了吧。
感谢 @林为鸣知友提醒,改答案了
海航资金套资金的运作模式,除非一直和政府暗箱操作,泡沫会碎的很快。
老百姓的美元就是好抢,知道什么是权贵资本了吧!你就5万,人家几十亿,你这不能买那不能买,人家买个傻逼酒店,这尼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吗?等人民币贬了再回来收割呗,想着老子就生气,把老子的美元还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