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地产,商业
因为这是投资。
九七后北京重点倚重的是香港的华商领袖,彼时的香港需要这些上层人士去攻破香港本土对大陆的戒备之心,亦是帮助稳定回归后的港人,变相地形成了一种“诏安”政策,即三十年来,香港的头面任务不断受到各种“关照”,不仅是在投资方面受到照顾,同时在某些相关领域也会获得特殊的照顾
而李嘉诚为代表的港商,富有传统中国经商的习惯,就是囤地,不论是从事哪一行,在资产达到一定程度后,都会大肆拿地,颇有封建地主的范儿,而随着香港作为四小龙发力之后,对住房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也成为香港房地产炒楼炒地皮的开始
几十年在香港对地皮运营的手段,使得不仅仅是李嘉诚,几乎所有的港商在进入内地后最终都会尝试去拿地,只不过李嘉诚比较出挑,大家关注的比较多罢了
基于刚刚前面说的,相关的投资关照上,港商以低价拿地就不是一件难理解的事了
然后我们再说说囤地的事
港商囤地是有基因的,看看香港便知
香港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仅有23.6%是已发展土地(即可利用的城市土地)。
2012年香港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就土体问题的相关表述
(立法會︰發展局局長就開拓土地資源議案辯論的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今日已發展的土地只佔香港整體一千一百平方公里的百分之二十三點七,即大約二百六十三平方公里。但其實在這二百六十三平方公里中,相當大部分是靠填海得來,因為我們每次填海得來的土地均用來做建設,顯示填海畢竟是過往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土地開拓來源。餘下的八百四十五平方公里,即百分之七十六點三的土地,大家都提到,有接近百分之四十六的土地,即五百零八平方公里,是目前受法定管制的郊野公園和一些特殊地區。餘下的未發展土地和農業土地還有三百多平方公里,但這些土地往往屬於相當難發展的土地,包括屬於濕地、濕地保育區、濕地緩衝區、集水區、山地、斜坡、林地,均不是很適宜或根本不能發展,另外的土地也存在不少發展局限。
虽然不能说剩下的76.4%都是商人囤地,但是借以环保之名,而行囤地之实这种事并不少见,例如“新界东北开发计划”即是因环保人士长期阻挠,并有组织数百人暴力冲击立法会,终导致搁浅。
返回到题主的问题,为什么囤积十年甚至二十年,坐等地价飞涨再出售,这是港商的基因所决定的,他们经历了香港房地产市场最黄金的时期,他们比内地的开发商更熟稔商业地产的运作
此外他们的现金流也远比内地开发商更加充裕,内地房地产企业大多是以地块抵押获得贷款,然后缴纳土地出让金,并且再迅速的进行开发、出售,回笼资金,一部分还前期贷款,另外则作为继续拍地等后续地产运作,这是一个循环。而李嘉诚则不需要这样的模式,长江有足够的现金可以支付土地出让金(当然这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得利于政策的倾斜,可以拿到低价地块),慢慢开发,等到区块完全成熟后在进行出售,其所获得收益要远高于内地开发商的运作模式
李嘉诚这些年不断抛售内地项目,一方面是他资本运作的考虑,另外一方面也是长江在上海地区的投资的项目达到一个最成熟的时期,这个节点抛售,在利润、风险等问题上应该是达到了一个最平衡的高度
长江目前抛售的项目主要还是集中在魔都,他在中部投资的项目现在已经处在或开发或租售的阶段,当中部城市的经济可以比肩现在的东部之时,也就是长江抛售项目之时
很多地是92-96年拿的
那时他因为不愿反中,被港英政府排挤出香港地産市场,从 首富 跌至 NO。3
(后来因祸得福,逃过97年金融风暴)
李 那时 被逼远走 北海道 中国大陆 英国 搞投资。
(虽然英国政府不喜欢 李 在香港问题上不站边,但对 李 投资英国的基建却是另一个态度,欢迎得很。 )
李嘉诚 90年代 在国内搞的房地産项目 全是对准 美国人日本人这类富人。但日本经济一直不景气,而美国整个90年代又一直经济制裁中国。到了2000年以后 美国又连续来了科网股泡沫爆破,房地産泡沫爆破 这2档臭事发生。。。
所以 直到 08-10年, 李的这些项目一直是很不成功,被 香港财经界 视为失败投资。
一直到了08-10年 中国开始打压房地産,国内房地産大佬拿地成本开始接近 李 92-96年成本(因为房地産项目90年代拖到08年 十多年卖不出去 利息成本很高)
中国大陆 才开始 有声音批评 李,希望政府没收 李 的地皮,拿出来拍卖 让他们竞投。。。
至于 事情的对与错。。。。。。就让大家自行判断吧
以前不光李嘉诚,国内很多开发商也囤地,后来政策改了,囤不了地了。
和江的关系不错
他赚的钱你赚不了,赚得了的也不会在这里问问题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6 )
因为这是投资。
九七后北京重点倚重的是香港的华商领袖,彼时的香港需要这些上层人士去攻破香港本土对大陆的戒备之心,亦是帮助稳定回归后的港人,变相地形成了一种“诏安”政策,即三十年来,香港的头面任务不断受到各种“关照”,不仅是在投资方面受到照顾,同时在某些相关领域也会获得特殊的照顾
而李嘉诚为代表的港商,富有传统中国经商的习惯,就是囤地,不论是从事哪一行,在资产达到一定程度后,都会大肆拿地,颇有封建地主的范儿,而随着香港作为四小龙发力之后,对住房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也成为香港房地产炒楼炒地皮的开始
几十年在香港对地皮运营的手段,使得不仅仅是李嘉诚,几乎所有的港商在进入内地后最终都会尝试去拿地,只不过李嘉诚比较出挑,大家关注的比较多罢了
基于刚刚前面说的,相关的投资关照上,港商以低价拿地就不是一件难理解的事了
然后我们再说说囤地的事
港商囤地是有基因的,看看香港便知
香港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仅有23.6%是已发展土地(即可利用的城市土地)。
2012年香港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就土体问题的相关表述
(立法會︰發展局局長就開拓土地資源議案辯論的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虽然不能说剩下的76.4%都是商人囤地,但是借以环保之名,而行囤地之实这种事并不少见,例如“新界东北开发计划”即是因环保人士长期阻挠,并有组织数百人暴力冲击立法会,终导致搁浅。
返回到题主的问题,为什么囤积十年甚至二十年,坐等地价飞涨再出售,这是港商的基因所决定的,他们经历了香港房地产市场最黄金的时期,他们比内地的开发商更熟稔商业地产的运作
此外他们的现金流也远比内地开发商更加充裕,内地房地产企业大多是以地块抵押获得贷款,然后缴纳土地出让金,并且再迅速的进行开发、出售,回笼资金,一部分还前期贷款,另外则作为继续拍地等后续地产运作,这是一个循环。而李嘉诚则不需要这样的模式,长江有足够的现金可以支付土地出让金(当然这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得利于政策的倾斜,可以拿到低价地块),慢慢开发,等到区块完全成熟后在进行出售,其所获得收益要远高于内地开发商的运作模式
李嘉诚这些年不断抛售内地项目,一方面是他资本运作的考虑,另外一方面也是长江在上海地区的投资的项目达到一个最成熟的时期,这个节点抛售,在利润、风险等问题上应该是达到了一个最平衡的高度
长江目前抛售的项目主要还是集中在魔都,他在中部投资的项目现在已经处在或开发或租售的阶段,当中部城市的经济可以比肩现在的东部之时,也就是长江抛售项目之时
很多地是92-96年拿的
那时他因为不愿反中,被港英政府排挤出香港地産市场,从 首富 跌至 NO。3
(后来因祸得福,逃过97年金融风暴)
李 那时 被逼远走 北海道 中国大陆 英国 搞投资。
(虽然英国政府不喜欢 李 在香港问题上不站边,但对 李 投资英国的基建却是另一个态度,欢迎得很。 )
李嘉诚 90年代 在国内搞的房地産项目 全是对准 美国人日本人这类富人。但日本经济一直不景气,而美国整个90年代又一直经济制裁中国。到了2000年以后 美国又连续来了科网股泡沫爆破,房地産泡沫爆破 这2档臭事发生。。。
所以 直到 08-10年, 李的这些项目一直是很不成功,被 香港财经界 视为失败投资。
一直到了08-10年 中国开始打压房地産,国内房地産大佬拿地成本开始接近 李 92-96年成本(因为房地産项目90年代拖到08年 十多年卖不出去 利息成本很高)
中国大陆 才开始 有声音批评 李,希望政府没收 李 的地皮,拿出来拍卖 让他们竞投。。。
至于 事情的对与错。。。。。。就让大家自行判断吧
以前不光李嘉诚,国内很多开发商也囤地,后来政策改了,囤不了地了。
和江的关系不错
他赚的钱你赚不了,赚得了的也不会在这里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