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植保无人机的规模应用节点会在什么时候,需要具备的条件会是什么?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本题已收录至知乎圆桌 » 玩转无人机,更多无人机(Drone)操控、应用、研发方面的话题欢迎关注讨论。 2017年4月21日 5 条回复 665 次浏览 Drone,农业,商业,无人机,植保
回复 ( 5 )
其实现在看来不存在什么“节点”,更多的是水到渠成、无级变速。这是因为植保无人机作为一个新兴行业,需要耐心的培育。这个市场规模化应用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让农民转变观念,接受植保无人机打药,认为无人机打药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2. 市场上有大量的飞手储备人才;
3. 无人机的技术更加成熟,比如更加智能化,电池技术突破使载重和续航能力加强;
4. 植保技术、经验及农业数据库的成熟和积累。能够针对不同的气候、地理情况、作物和病情,知道如何使用无人机、喷洒系统和药解决病情。能够比目前的植保方式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更加环保。
经过几年的酝酿,市场对植保无人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有所提高。另外包括大疆这样的厂家2016年加入植保无人机行业,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因此市场的销量这几年都是几倍速的增长,在加速走向成熟中。
之前跟着导师参与过一段时间的植保机的相关工作,但是没有触及核心,不过耳濡目染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在此胡乱说说。
植保机这个东西其实算是个无人机的一个行业应用,由于我们学校地处东北地区,因此我感觉我们一开始的切入点还是正确的。凡是到过东北的同学一看那一望无际的水稻田就知道这里的大规模农业是怎么个事儿了,因此无论生产的哪一个环节,单靠纯人力难以想象。所以这就给了植保机一个天然的机会。
但是植保机目前还是在一个概念阶段,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两大部分,一个是机器方面的,一个是人方面的。
机器方面,首先一个最要命的地方就是能源,植保机不同于娱乐用的四轴,是要扛住大负载的,所以对电池的要求会更高,但是目前的电池还不能支持很长时间的飞行,这就无形中增加了许多麻烦,没人想喷洒农药还没洒几亩地就要换N块电池。
其次是稳定性上,植保机的个头比较大,算是无人飞行器级别,已经不再是小玩具了,这玩意儿稍有问题就会出大事儿,炸机什么的都算是轻的了,所以就引出了后面关于人的一些原因。
关于人方面,那就是目前专业的飞手和培训机构还比较短缺,我有一个朋友就是飞手出身,专门在北京学的,他就曾说过相关的培训点还是太少了。所以就会出现大量的黑飞现象。这样既不能保证安全,又不能完全发挥飞机的性能。
最后还是产业模式的问题,农民愿意买才是硬道理,按理来说一台这样的植保机并不算是特别贵,不像是联合收割机单户课可能承担不起,只能流动作业。可关键问题是性价比的事儿,如何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植保机的优势,或者说它比人工或者现有的其它手段到底好在哪里,是不是能降低成本,增加产量,需要进一步去挖掘,要从飞机本身的各方面性能以及配套的飞手培训各个环节都要做好才行。
没有必要让农民自己买飞机,一方面一架飞机至少也得大几万,甚至十几万几十万,如果种植面积不是特别大的话,自己买个飞机是划不来的,另一方面就算老百姓就算都买得起,你个几百亩的种植户,一天就打完了,其他时间机器都在闲着,这是一种资源浪费。未来的趋势应该是这种大面积播种、收割、施肥、打药等全部交给服务公司来做,农户按面积付钱就行,经济实惠,有额不用承担太大风险。像打药全都交给植保服务公司来做,他们买飞机来给农户作业。
大量的专业用无人机喷洒的公司。
总觉得不能让农民自己去飞无人机。
可行性,便捷性,落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