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的课程会通过哪些方式保持「与时俱进」?

理由
举报 取消

因为商科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商业环境又在不断变化之中。优秀的商学院是如何保持自己的教育依然适应多变的环境呢?本题已收录圆桌 »读个商学院,更多相关话题欢迎关注讨论。

2017年4月27日 10 条回复 1372 次浏览

发起人:Joe De 管理新人

回复 ( 10 )

  1. 张玮梁Morgan
    理由
    举报 取消

    有趣的问题,我谈谈我们学校和我们系的做法。

    1. 对于商学院整体来说,有一个所谓的顾问委员会,基本由四大的大合伙人,大企业CFO,大投行/商行MD和一些funding的老大组成。每年在学校meet两次,每次大概2天吧。基本就是讨论半年里商学院的表现,遇到的问题,未来的战略之类的。正经讨论,不是摆样子。目前来看效果不错,很多新的课程和项目都是基于他们的建议甚至由他们主要推动的。

    2. 对于会计系而言,有一个主要由四大芝加哥办公室的manager及associate组成的小团队。这个团队每年(或者每半年我忘了)会在商学院里呆一周左右时间,主要任务就是review会计系的所有课程。这个团队对于课程内容的删减有很大的发言权,如果有什么内容业界不再用了,基本很快就会从syllabus里删掉。当然,如果有什么新的需求,也会加的很快。

    3. 系里和board关系很紧密,这个不用说了,简单来说就是跟法规和变化跟的比较紧吧。

    4. 至于请业界的人来作guest speaker甚至负责课程的一部分,比较常见,就不多谈了。

  2.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研究和授课两个方面来讲一下,先写个大纲,细节之后慢慢补。

    研究上,商学院的很多教授会和业界一流的公司有经常性的联系,教授们偶尔给企业的高层授课,介绍学界前沿的理论;而企业也会给教授share业界的进展,最新的商业模式等等。比如我大INSEAD的教授会去马云爸爸的湖畔大学给企业家讲课,当我们访问阿里巴巴的时候,阿里巴巴的高管也会给我们和教授介绍业界动态

    授课上,商学院一方面会请很多的业界大腕来做讲座,同时各个教授也会根据自己授课的内容邀请各种各样的guest speaker。(我上学期有一门讲PE的课,教授就请了KKR的senior partner来讲当年KKR做的一个LBO案例,同时也邀请红杉资本在印尼的Partner来介绍印尼的VC。)

    此外,许多教授会和MBA学生一起,就他们之前工作的经历和课程的内容,更新案例并用到未来的教学当中去。

    最后,有一些教授自己同时就是市场里的大玩家,上个学期选了门课叫advanced corporate finance,上完才知道那个从来不备课的法国老头自己有一个fund,戴的手表就值一辆跑车,家里在法国还有酒庄,恨自己没有早点去跪舔抱大腿……

  3. 贝斯诺格林
    理由
    举报 取消

    读过一个常规英国大学的MBA课程,受益匪浅。也来写一下我所见所想。

    来张毕业证书镇楼:)

    关于商学院的课程会通过哪些方式保持「与时俱进」,我的个人感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细化。

    我们学校的MBA课程逐步开始细化出不同方向,比如:国际人力资源管理MBA,全球金融服务MBA,国际时尚管理MBA,石油天然气管理MBA,全球能源和可持续性管理MBA等等。除了战略、营销、管理会计、领导力等公共课程之外,不同方向还有不同的专业课程,研究的案例也都不一样。

    同时学校也还在开设不同的本科商业管理课程,比如旅游服务管理,航空管理,数字媒体管理等专业,如果企业需求大,估计会在不久的将来开设对应的MBA课程。

    所以,细化课程应该算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行为,随市场需求而变化。

    此外,细化课程的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是可以帮助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对行业理解更整体,更深刻。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学习相对专业的课程,也能让他们在学生生涯和职业生涯之间有一个过渡,对行业有一个大体了解,避免学得太宽泛而不能指导实际应用。

    二、外部资源。

    为了让商科学生“感受到更浓烈的商科氛围”,我们学校在伦敦传统金融区Bank附近租了一栋楼,主要的商科专业都放在这个校区里。

    “感受氛围”这个宣传词略有夸大,但是把校区放在金融区确实是有好处的。借着在Bank这个地势,邀请行业专家,商业大牛来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实在是相当方便,学生也有很多机会去参加一些学校合作企业的论坛、交流会,去捕捉业界最新的动态和信息。

    或者再放大一点,把学校放在大城市中心,可以获取的外部资源之丰富,是本部校区根本没办法比的。再比如,我听国际时尚管理专业的同学说过,老师还要求他们定期去看展,例如V&A博物馆经常举办的时尚相关的展览,或者是设计展,材料展等等,用最新的信息,去完成课程要求的内容。如果在本部校区(中部小城市),要到伦敦看个展,来去花费和时间成本都要大幅增加,就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相对于理论研究,MBA本身是一个偏应用型的课程。外部资源可得性越好,进行应用的机会就越多。通过与新的外部资源的互动,可以帮学生更好理解商业理论的架构,窥探其变化。

    三、课程结构。

    我的学习方向是石油天然气管理,很多课程和作业,都是以全球各大石油企业的年报或者案例为基础进行讨论。比如基础课里,做管理会计的论文,就要求自行选择一家石油企业最新发布的年报进行分析。专业课程中的国际环境法,也是选择近年来国际上影响较大的石油污染案例来深入讨论。这样来保证我们的所学的理论能可以用最新的案例来印证。不过这都是比较常规的做法,上面也有答案提到,就不详述。

    我想说的是我们学校MBA课程毕业的几个途径。不知道别的学校对MBA学生毕业是如何要求的,我们方向当年有4个途径毕业:

    • 企业实习
    • 创业策划书
    • 石油行业模拟
    • 论文
    • PS/而且就是没有让人烦恼的考试:)

    企业实习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学校直接和外部企业有实习协议,学生可以直接去企业参与项目咨询和管理,十周内交出两万字的实习报告,完成答辩,结合企业考评完成毕业。如果实习表现特别优秀,还有可能留在公司直接开始上班。

    创业策划书则是要求学生做真实创业。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真实市场调研,分析并选择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商业模式,编制一份两万字商业策划书,并要求达到足以指导创业,可以提交投资人的水平。

    以上两项,都是在真实商业环境下的操作,属于实战。

    石油行业模拟是设置一个群组,进行一个油田开发项目的模拟,按要求每周完成任务,最终参与一个油田开发决策全过程。最后只提交一个一万二千字开发方案,以及一个三千字的模拟心得。这个相对简单,特别适合我这样的学渣,但是我们拿到的数据也是基于真实油田数据,对关键过程也都有所接触,如果到了真实企业也是可以直接上手操作的。

    论文比较常规,留给有意向PHD或者DBA的学生。老师好像也会注重选择和商业操作接轨的课题。具体就不太清楚(毕竟学渣一提到两万字论文就头痛)。

    刚刚查了下,我们专业现在又新增三种毕业途径。一个是全球商业模拟(更具备普适性,我估计是因为油价太低行业寒冬的原因而增设的……如果真的是,那简直就是与时俱进的典范……),另外两个是个人和群组咨询项目,这两个我也不是很了解,但按学校一贯的理念,应该也是偏实战类型的。

    MBA不是像数学物理英语这样的基础理论,而提供的是一套商业管理的理论框架(或者说是工具),课程案例,课程设置一直在更新。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商业行为,看准市场(企业需求、学生需求),调整产品(课程),达到利益(学生就业)最大化。不保持先进性,那就等着掉队吧:)

    ——————————别说话,赏我——————————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点击并【扫描二维码】对我打赏:)

  4. CFMars
    理由
    举报 取消

    来说几个我们学校的栗子,国内的高校可以借鉴(不算是什么秘密吧……摊手装)

    1. E-Learning week在线学习周。学校向Cisco买了一套特别独享的Webex系统,然后,商学院所有的课,每学期有一周是E-Learning,就是说,课是在线上的(哪怕老师就在办公室里)。因为现在的商业环境有很多跨国跨城市的长距离连线会议,在线做Presentation和现实世界当中的Presentation完全不同的感念。如何在线上和同学互动,反驳对方观点,进行小组讨论,这都是未来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技巧。

    但是……这简直是老师和TA的灾难……

    2. Gamification。最好的商业案例是什么?不是读的案例,而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参与的。商学院和信息学院联合开发了几套类似于大富翁的战略游戏(有回合制的也有即时制的),用来模拟商业行为。通过精心的设计,把一些商业原理内嵌到游戏中。即便任何模拟都有局限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的积极度非常高;貌似还有天梯排名什么的。

    但是……游戏有bug我会乱说?(逃跑)

    想到别的再补充……

  5. 何明科
    理由
    举报 取消

    套用 @皮特扎克的部分框架,商学院的课程为了保持与时俱进,在这四方面下功夫:研究、课程、招生和招老师。

    研究和课程方面,各个商学院都是不遗余力贴近最前沿的商业问题,就不赘述。这里谈谈Stanford GSB做得有特色的招生和招老师。

    Stanford GSB在招生方面可以说是比较“世俗”的,哪个国家的经济最好,就多招哪个国家学生;哪个领域最热门,就多招哪个领域的学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非美国学生最多的是日本学生。到二十一世纪初的时候,迅速切换成中国学生。互联网开始占领世界的时候,就迅速招这方面的创业人才。这种趋势的判断不仅具有前瞻性,还兼顾了多样性。所以Stanford MBA往往会给人一种形形色色和千奇百怪的感觉,与其他顶级商学院的传统精英招生原则形成巨大反差。(我们曾总结,Stanford GSB的招生原则是:牺牲均值,提高方差。)落实到课程方面,学生的讨论及知识分享是课程和教授吸取养料的重要部分。最热领域和最广覆盖的学生,在课堂上为整个群体带来最领先最鲜活的一手信息。我是2006-2008年在GSB就读,中国崛起逐渐成为整个商业界的热点,中国学生的参与至关重要,甚至中国学生在假期内还组织China Study Trip,到中国深度学习阿里巴巴等正在成长期的未来的巨型企业。同时课堂上当时还有不少在第一次互联网泡沫中创业并成功退出的同学(有一个韩国同学靠做黄色网站发家致富,MBA之后又做了一个翻译网站然后数亿美元退出),这些同学也带来不少成功的创业经验和互联网产品经验。

    在招老师方面,Stanford GSB也能聚集到各行各业的顶尖实战人才来授课,分享正在发生和刚刚发生的重大事件。而且绝不是简简单单得来做做讲座,而是认真备课以及每周来认真讲课。苹果的Steve Jobs和谷歌的Eric Schmidt都担任这样的角色。(Steve Jobs当时还没封神,来着重分享iPod如何改变世界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看法)同时,依赖于他们的强大人脉,会引来更多的优质嘉宾,Eric Schmidt就请来Youtube的创始人Steve Chan,在课堂上现场讨论发生在一年前的谷歌如何收购Youtube。更有意思的是,在招老师方面,GSB也不拘一格,不仅仅限于科技、风投及金融的顶级人才,也能找到一些怪才现场说法。会计课的教授会请来北美历史上著名的假账人才来分享做假账的心得,知识专利课的教授也会找来eDonkey的创始人来分享如何被知识版权公司打压的过程。

    最后补充一点的是授课,Stanford GSB的授课强调实战。一些创业相关的课程,就是直接要求学生分组然后就一个创业想法写商业计划以及组织团队,然后找老师去要种子基金。而老师往往是Benchmark等顶级VC基金的合伙人或者是成功的连续创业者一学期的过程会在融资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充分辅导。对于那些真正想创业的团队并且创业想法得到认可的情况下,老师会真的投资或找人安排投资。还有一门令人印象深刻的课程是有关产品设计的,课程由Facebook赞助,大体是利用Facebook的接口开放小应用。 而2006-2007年的Facebook还只是仅允许校园网用户注册的年轻人网站,可见这门课程的前瞻性。

    …更多文章请到数据冰山 – 知乎专栏

    …更多回答请看何明科的主页

  6. Jasonxy
    理由
    举报 取消

    只略知Cornell Johnson的情况,每年faculty都会对课程进行评估,来评估并决定1)核心课程(core course)的增减与变化;2)选修课的开设情况。

    此外,大多数教授每年都会对自己的syllabus做一些改动,增添进最新的学术研究(比如leadership theory的新论文)以及市场动态(比如Financial Crisis之后金融市场发生的深刻变化)。

  7. 打发
    理由
    举报 取消

    多喝年轻人交流就好啦,很简单的吧

  8. 我有屠龙之术
    理由
    举报 取消

    靠两招

    1 case report essay和presentation全面换主题

    2 换一版只有课后习题和章节顺序有变的新教材

  9. 了解了
    理由
    举报 取消

    外派老师去国外学习,我们系每年轮换着让一两个老师去国外访学。

    除此好像并没有什么,可能本身是个重名利轻教学质量的211985。

  10. 用户头像
    理由
    举报 取消

    实践与教学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