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消费总量中「非理性消费」的比例?

理由
举报 取消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

IDC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霍锦洁对BBC中文网表示:“‘双十一’不再是马云一个人的事。更是全国性的。我觉得这是所有中国人在努力要向世界创造另一个新纪录。”

她同时也表示对比国外,中国消费者的非理性购物的比例依旧很高。

这个可以量化吗?根据什么分析?退货率?

2017年4月25日 7 条回复 898 次浏览

发起人:Joe De 管理新人

回复 ( 7 )

  1. 赫敏的家养小精灵
    理由
    举报 取消

    来做个政治作业了。

    首先提一下,个人认为非理性消费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判定理性与非理性的方法是非常主观的。

    以前看到过“冲动消费”这个词,也听说过网购时收进购物车的商品大部分过了15天都会失去购买的欲望。那么对于这里所说的“大部分商品”,如果在这15天中确实购买了,可以说这种消费行为转化为非理性消费的比例是很高的。

    也就是说,对自己并不长久需要的东西进行消费,极有可能就是非理性消费。假设这些商品确实为生活带来了改善,却非必需,这算不算理性呢?这个概念就又会模糊了。

    非理性消费的判定还与“满意度”有关。我赞成楼上的观点,退货率中存在相当一部分的比例是因为商家宣传过度,造成了商品与介绍页面内容的不符,从而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而退货。也存在着许多消费者认为退货并不值得付邮费的代价,而并未计入其中。从这个角度来说,只看退货率并不靠谱,不过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数据来看。

    问题里“对比国外”这个词在某种程度上与前一段是一致的。举个栗子,美国的黑五是民众去商店哄抢占多,而哄抢是可以直观看到商品的,极大地削弱了想象偏差过大的概率。这里也存在了一个心理暗示,“我花了大力气(体力活)买来的东西一定是很好的。”aka,他们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而超市大多提供质量没有大问题的商品,所以说不满意的概率确实相对较小。相较而言,阿里提供的双十一购买服务只是网络上的,根本上并不用花什么力气,退货的机会成本更小。

  2. meimei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

    判断是否非理性消费,首先要界定什么是非理性消费,这个界定标准目前好像并没有达成共识的标准,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定一个标准,需要分析的角度不同,标准也不一样。

    数据来源也不可完全依据退货率,我认为造成退货的原因可能大部分是由于商品品质与宣传的不一致,让消费者产生了被欺骗的感觉,所以退货率与非理性消费关系不大。一个人有足够穿的衣服,又买了一件,原因有很多,可能因为发了工资奖励自己,可能单纯是因为喜欢,也可能因为自己就是觉得衣服不够,需要再买一件,是否是非理性的,因人而异,因个人的消费能力而异。

    要想量化,个人认为数据来源可以是问卷调查,可以在客户收到货写评价的界面设置一个问卷调查的链接,例如问题可以是:

    1您点击购买此商品时的原因 A喜欢但不需要 B喜欢并且需要 C需要但对外表没有太高要求 D随手购买,没有考虑

    2您选择购买此商品花费的时间:A货比三家,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 B当时通过页面了解产品后购买 C买过此商品,正好需要,立即购买 D买其他产品时看到此配套产品,未作了解,顺便购买

    3您收到货后的感受 A非常满意 ,超出了自己对产品的预想 B满意,与自己了解的一致 C比较满意,比自己的预想稍差但可以接受 D不满意,产品质量有问题或与自己的预想的差距太大

    ……

    暂时想到这么多,个人愚见!

  3. 王尔德伊茨
    理由
    举报 取消

    泻药~

    先占个坑,等晚上回家来答。

    其实是一个主观题,理性和非理性的定义对不同的人就完全不一样。对于我,月入1W,花5W来买个相机是理性消费,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非理性了。如果变成一个主观题,那就因人而异很难判断了~~

  4. 赵若夷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

    首先,我认为是否理性消费是受年龄层次、生活环境、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所影响的。未踏上社会还在象牙塔中的学生们以及生活条件优越的人们往往是非理性消费的主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是否理性消费也会受到商家所做的活动、对网红、明星等穿着的效仿、越来越来多“节日”气氛的影响。

    其次,“消费总量中的非理性消费所占比例”是个非常宏观的概念,需要在社会各个阶层、各种收入水平的人中进行调查。若是仅在学校这个范围去考虑这个问题的话,非理性消费所占比例肯定很高。然而在比如双十一节日过后进行普查,是个很好的时机。

  5. 刚蛋的亲姐夫
    理由
    举报 取消

    退货率并不能代表所有非理性购物 只是其中一部分退货是当时买完后悔了 我觉得可以看下非需消费这部分数据 其实非理性消费这个词并非经济学观点。近年来的消费升级带动的非需消费增加倒是可以计算 所以我觉得量化非理性消费对于行业研究没有太多必要

  6. 拿笔的小鑫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受宠若惊。

    个人觉得很难量化,因为理性与非理性,首先得从购买者角度去考虑,不能单纯从购买物的类别进行区分。

    其次,购买行为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很多时候,连购买者自身都很难区分。同意 @南北贯 的说法,这不是一个指标。对于题主所言,从退货率去分析的话,可能会比较艰难,一来非理性消费不完全会退货,二来,退货的物品中,有存在其他原因,非理性,可能只是其中之一。

    最后,一切能量化的指标,都应该有一个标准,而这个标准又需要结合很多其他因素考虑,因此,比较难量化。

    最后的最后,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7. 南北贯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

    非理性消费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概念而不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所以不好测度。

    当然,一定要进行数据化的分析也可以,就是先确定理性消费与非理性消费的划分标准。标准的不同得到的结果自然不同。事实上,两者之间本来就没有明确的界限,全靠主观认知。所以说用退货率作为评判购物行为是否理性的一项指标是不科学的。

    倒是可以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相对合理地设置一些问题,用事后调查的方式对一定区域内的人群进行抽样得到某时间段非理性消费的比重及一些特征。比如,对某大学在校生对双十一当天网购物品的满意度调查。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