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1 )

  1. Lee General
    理由
    举报 取消

    军校中大部分都是守旧的容克,并且受到昏庸无能的统治者宠信
    而普鲁士德国军事理论的精华,诞生自勇于挑战命运与时代的灵魂中,和那些渣滓们没关系

    去看看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与克劳塞维茨的一生
    去看看德国总参谋部一步步成为战争机器的艰难过程
    只有不屈和抗争才能产生天才的火花,在一百多年中,一直都是如此

    举几个栗子

    这是那些容克“名将”们的嘴脸 基本就是挨个被骂个狗血淋头的废物

      克劳塞维茨在他的《关于普鲁士在巨大灾难中的消息》一文里,为我们描写了这些军事领袖及其军队:“高级军事领导缺才少智,上自高级军官,下至上尉参谋都是年老、报废的人。甚至部分士兵年龄也过大,因为一个已经度过四五十年艰苦生活的雇佣兵(他们必须服25年到30年的兵役,才能当作老兵被淘汰)只能精疲力竭地走上战场。至于武器,在欧洲各国中是比较落后的,炮兵装备除去炮身外并不比别国的好,士兵的给养和服装甚至不敷最低需要。其他军事装备都是旧式的,按时代要求有许多东西都已成为废物。士气极度消沉,训练很不全面;它受到普鲁士传统的束缚,不关心、也不注意别国的发展,没有重视最近发生的一些军事事件,演习墨守成规,无的放矢。除了这一切以外,还有一种出奇的狂妄,使其天赋的忧虑畏惧心理都处于麻木状态。”
      克劳塞维茨把吕歇尔将军描写成“一种由纯普鲁士传统中提炼出来的浓酸”。他“没有敏捷的思考力,性格象硝酸一样猛烈,才疏学浅,只有一肚子俗套和满脑子的零碎见解,他的熊熊野心如果不通过化为虚荣心而得以降温,将会上升到火热程度……”
      “上校冯·克莱斯特……即后来的克莱斯特·冯·诺伦多夫元帅……知识既不渊博,智力又不高超,生活经验也比常人多不了多少。”
      克劳塞维茨评论在扎尔费尔德附近阵亡的路易·费迪南德亲王时说:“世界大事使他忙忙碌碌一生,使他非常感兴趣的新思想和新事物在他脑海里盘旋,他想方设法与各方面的杰出人物交往,但是在他一生中没有一刻进行过认真、冷静地独立思考,因此他也没有自己的坚实、健康的思想,没有导向彻底行动的完整信念。同杰出人物交往反而对他弊多利少。因为他汲取他们思想的皮毛,并以此做为自己的精神养料,从未产生出自己的思想。同时,他总以勇敢自傲,使他有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于是,他对于战争也象对其他事物一样,没有明确的观念;同时,使他对于自己现在所必须采用的方法一直感到陌生;而且,当在扎尔费尔德要开始作战的时候,他能够做的并不比他从柏林、波茨坦和马格德堡那些检阅场学来的东西高明……
      “总参谋长、陆军中将冯·戈伊绍……已是个70岁的老头——只是因为他所居的地位我们才不得不提到他——他身居要职而不能胜任,他对老一套方法十分精通,但从他的头脑中却根本产生不出伟大的指导性思想……他不相信任何人,把每个人都看成他权威的争夺者……总军需长和原来的陆军大臣全部精力都消耗在……堆积成山的公文里。”
      至于默伦多夫元帅,“……由于完全缺乏正规的教育和精神活动他身上的力量日渐衰减,因多年出入宫廷而破坏了他天生的坚强性格……
      “马森巴赫的情形也是这样……最糟糕的是,这类人由于野心勃勃,偏要从事他们的才智所不能胜任的重大活动……”

    普鲁士进步力量为改革所做的努力,同时就是反对拿破仑压迫的斗争。因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开展反对外国统治的人民运动奠定基础。每个国民都应该把自己看作自由人,关心国家的利益,并准备为之而战斗。施泰因的改革是进行军队改革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容克集团和顽固的老将领们勾结起来,大叫大嚷地抨击改革派,肆意诟骂,百般诽谤;他们甚至明目张胆地煽动人们破坏新的措施和法令的实施。
      容克集团的信条是:“宁愿有三次奥尔施泰特会战,也不愿有一个十月敕令”。内阁枢密顾问罗姆巴特抱怨说:“我国发生了一种变革,同它相比,耶拿的惨败就微不足道了。从前的制度已经无影无踪,不可侵犯的概念遭到了践踏。”
      约克将军也是这样对冯·施泰因男爵和军事改革派进行最激烈的攻击。他把改革派叫作“吹毛求疵的人”和“民主党人”,说他们盗用人民的名义而粉墨登场,他们那些革新都是教授和银行家而不是军人想象出来的。他讥讽改革派染有“民主嗜好”,说他们把所有穿农民小褂的都当作了人才,是跟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一样的人——这位教皇幼年曾是个放猪娃,因此为所有这类人尽心尽力,深怕怠慢了哪个神灵般的放猪人。威廉亲王为提出的一些革新建议辩护,约克则反驳说:“如果殿下取消我和我的子女的权力,那么,王族还依靠什么呢?”
      冯·马维茨将军把汉诺威人沙恩霍斯特和萨克森人格奈泽瑙称为“地地道道的外国人”,说“这一群改革世界的人妄自尊大”,这也正是他们主张改革的原因。
      反动透顶的卡尔克罗伊特元帅也四处散播反对改革派的言论,尤其反对军队中的革新,他硬说接受改革计划就是辱国。横队战术和全排齐射可以说是普鲁士军队的根本,各种改革都是“愚蠢的新闻记者”阴谋杜撰出来的。
      在改组委员会内部,容克集团的代表同改革派展开了一场艰苦而激烈的战斗,他们想方设法竭力阻挠委员会的工作,给其工作增加困难。这种意见分歧使得委员会的工作无法取得成果,在此情况下,格奈泽瑙只好向国王辞职,但没有获准。最后,国王被迫将布罗尼柯夫斯基和博尔施泰尔调到其他岗位上去。自此,改革派的工作才稍有起色。

    而这是伟人在生命中的真实境遇

    军官学校里,别人在教课,将军却坐在自己房间里,处理例行公事。他的工作是无关紧要的。早晨,副官进来,不声不响地鞠个躬,将公文呈上,很少有什么事情需要讨论。克劳塞维茨经常是默默地签署文件,如有哪个呈文拟得不合他的意,他就立即涂了重写。处理过后,副官又不声不响地鞠个躬,离开房间。
      职务单调得令人窒息。审核履历书,处理违纪学生,安排入学和毕业问题,这一切琐事都使他厌恶。他从来没有这样不耐烦地做过工作。
      同玛丽共处成了他唯一的幸福,她既是他的伴侣,又是他的朋友和爱人。现在,他们有空闲时间实现自己的意愿了。这里也有许多朋友,格奈泽瑙一直在柏林过冬。克劳塞维茨同当代最卓越的人物在格奈泽瑙家里聚会,其中有黑格尔、施特芬斯、劳赫、申克尔,以及歌德的女友阿玛莉·冯·伊姆霍夫和其他许多精神世界的代表人物。他们常常出入爱好文学、艺术和科学并十分好客的格奈泽瑙家中。
      克劳塞维茨又成了贝勒韦德雷宫奥古斯特王子的座上客。他参加晚会和各种社交活动。然而,他怎么能满足于这种生活呢?他为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痛苦。他曾竭力设法要把校长一职与研究委员会主任合而为一,但是他的建议未被采纳。人们不肯让他参与教育工作。

    拓展阅读:

    《沙恩霍斯特的生平与性格》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克劳塞维茨传》 弗朗茨·法比安

    《克劳塞维茨的生平与事业》 威廉·冯·施拉姆

    《国防军》汉斯·冯·泽克特

    《闪击英雄》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山那边》 李德·哈特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