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什么令人深省的商业故事?

理由
举报 取消

可以是牛逼的商业模式,引人思考的商业趣事,或者自己亲自创业、与别人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听到的关于商界,关于创业的故事。

系列问题之二:教育

你知道哪些引人思考的教育故事? – 文学 – 知乎

系列问题之三:隐性产业链

你听说过什么隐性产业链(非灰色产业)? – 互联网 – 知乎

2017年4月15日 10 条回复 1040 次浏览

发起人:平原的风 初入职场

微信公号“惠风日记”

回复 ( 10 )

  1.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看到这一题目和若干答案,深有感触,两年前在贴吧回答过类似问题,今日略加修改,再次奉上。

    工厂由我父母在94年创立,地处长三角一个经济水平极高的城市。主营业务是机械加工。

    94年创办的时候固定资产约在两百万左右,没有自己的厂房,但这个行业的机械价值很高,200多万几乎都是机械价格。

    父亲以前就是国营企业副厂长,业务能力极强。从94年建厂到2006年,每年保持15%的增长率。2006年企业达到发展高峰期,规模为150人,年营业额2500万,毛利润在30%左右。

    那个时候父亲有了产品线更新换代的意识,开始积攒资金准备更新生产线。 一条进口的自动线大约需要1000万左右。我爸当时空余资金大约有500万左右,原本考虑在07或08年上自动线。

    06年的时候当地政府对工业园区重新规划,需要我们搬厂房。当时江浙各地都在争相新建工业园区,然而县镇财政缺乏足够的资金,所以他们就采取了一些今天看来是十分无耻的策略:

    地方政府鼓励当地企业搬迁进入工业园区,然而工业园区里是毛坯厂房,既不符合工业厂房的标准,更无任何装修。地方政府当时承诺的是,各厂以租赁的形式搬入新厂区,自己支付厂房改建和办公区装修的费用,地方政府将在第一个租赁期(5年)到期后以便宜的价格将地皮卖给各个企业。 而如果不搬迁的话,有什么麻烦自己看着办,传闻市政府要用原先的土地建立环湖景观工程。

    说这话的是当地政府一把手,几十家企业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迁入工业区。整个搬厂,厂房改建,厂房装修,耗去了大约500万资金。企业原先十几年的慢慢积累几乎化为乌有,更新生产线计划无限期搁置。

    06年时通胀已经加剧,原材料价格大规模上涨,广东地区的民工荒首现长三角。

    我父亲当时为了留住工人,06年给工人平均加了10%工资。07年开春,我们直接雇了大巴到安徽和盐城接工人回来上班。

    06年时较94年的工资涨幅就不说了,只说06年的情况。

    厂里一线工人平均工资为1200,2线为800,一个月做满20个工作日之后的每天100加班工资。厂里是免费吃住的。四人宿舍,一天三餐。

    07年钢材和工业用油价格上涨,毛利润下降了10个点。我父亲开始着急。他把剩余的资金投入了当时在疯长的股市,想从里面圈一部分钱,再贷款在08年更新生产线。

    从行业形势来分析,更新生产线势在必行。

    结果在资金投入了六个月后,遭遇07年A股惨跌。 还好投入的资金量不算很多,但是通过股市盈利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父亲只能回到原先的轨道上慢慢经营。

    08年全球经济开始下滑,我们厂的主要客户,日本方面的订单量急剧下滑。我爸意识到工厂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困局了, 开始采取裁员措施。08年底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工人。

    09年的时候有新闻说浙江民营企业开始出现倒闭潮。 我们原先的供货方,浙江的微型企业,纷纷停摆。有一个跟我们配套了十几年的企业,还请我们去普陀山玩过。 那天他们那边倒闭清算,还欠我们五万应付款。我爸去看他时,看到那个厂长,五十几岁的人,正被两个二十几岁的按在地上打。两个小年轻都是债务单位的,欠五十几万。 我爸看这情况,那五万就没提了,直接买车票回来。

    10年的时候人工继续疯长,普通一线工人2000都留不住。食堂里烧饭的阿姨,每天工作4个小时,给1500居然嫌少。当地在进行大规模拆迁,很多原先二三层楼的房子都换到三四套房。 当地的工人在拆迁后一下子就坐拥了好几套房产,卖掉一套变现都有五六十万。区区一两千的工资已经不放在他们眼里。 这,大概也算是房地产行业对实体行业的一个另类冲击吧。

    10年传闻政府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微型企业的辅助,可是只闻打雷,不见下雨。贷款标准一样很高。10年民间借贷开始流行,我们接触了一些民间借贷机构,年利率几乎都在40%以上。民营实体行业很难有这样的利润率。我不知道都是什么样的企业在像他们贷款,但是我们这样的肯定不行。10年人工继续疯长,原材料继续疯长,原本不怎么做的低利润订单也要开始抢, 没办法, 不做,人工照样要付。

    10年的时候账面出现亏损,这是开厂16年来的第一次。

    做机械企业的可能知道,这个行业资金充沛率要求极高。拿到一个订单,人家什么都还没付,就需要垫原材料费,各种原材料先进入,出产品,送货,最后人家可能还是给你一些陈代汇票,需要一两个月后才兑现。这其实就是在原价上打了个折扣,毕竟在这个高通胀,高利率的年代, 今天的十块钱,可能只有两个月后的9.5块钱,而我十块钱放银行里还能吃点利息,所以这一来一去就等于给你打了百分之几折扣。

    但是没办法,这样的单子也只能接,这样的客户也得做。厂里有些骨干跟了我爸快三十年了,都把这厂子看成是家了。

    10年的时候劳资纠纷开始逐渐增多,新来的工人做两个月就提要加工资。不然就走人。要知道工人从入厂,到能出产品,差不多就需要两个月左右的培训时间。 刚能产出的时候工人就提出这些要求。我知道他们也没办法,外面工资现在都开的很高,不给我们做,他们可以给别人做。

    整个社会在高通胀的情况下都变得浮躁,大家都想赚快钱, 你赚钱的速度必须得高过钱贬值的速度啊。

    10年底的时候,一线工人几个核心岗位工资已经涨到5000了。我父亲一年忙到头,过年的时候对我苦笑了一下说,今年白干了,一分钱没。

    11年继续困难,父亲开始了改革,进一步大规模裁员。人数从100降到了不足40!

    说来好笑,都说生意越做越大,我们却是越做越小。订单我们已经不具备消化能力,开始进行大规模收购。也就是说,我们开始逐渐从一个生产型企业,变成了一个倒爷,只把检验关。而这些事情是绝对不能被上家知道的。 大客户有人来视察时,我父亲是招呼亲戚都来帮忙,全部站到生产线上去装样子, 没办法,真的就是难成这样!写的时候眼睛都是酸的。

    现在我爸考虑的已经不是更新生产线的问题了,而是这些骨干如何给他们安置,让他们有个好归所。

    11年的时候厂房租赁期满,当地政府给我们两个选择:1、根据市场价打8折把土地卖给我们 2.年租金涨100%继续租。

    11年的土地八折也是06年的三倍啊!

    如果没有搬厂这档子事,如果搬厂不是由企业出资,如果06年搬厂时直接同意企业可以买断土地,我们都可以继续活下去,但是没有如果。原先那个做承诺的一把手已经高升,早不鸟你了, 现任发话了,说八折是给出最大的优惠了。地方上企业06年到11年已经关了一半,剩下的那些企业有的贷款把土地买了下来,现在干起来出租厂房的勾当。

    我父亲决定先续租两年再考虑对策。

    以前在顺境的时候,地方上的局长,所长,各个都是好朋友,一起打麻将,吃饭。 当然,每次活动的费用都是我父亲出。

    以前不算什么,但在07,08年后这成为极大的一笔负担。金钱上的和时间上精力上的,耗费了一个企业家大量的原本可以用于企业经营的精力。

    07年的时候当地资源环境局长暗示问我爸要钱。我爸提着5万现金和香烟一起去他办公室找他,被他骂了出来。我爸刚走到门外,他一个电话打到,说,老张,哎呀你直接来我这里怎么好看呢,周末出来一起玩牌。

    周末我爸妈陪局长夫妻打了一夜麻将,只输不赢,输掉5万。

    我爸说,政策在这样的执行力下还不如不要。原本可以直接给5万,现在给了5万还要牺牲一晚上的睡眠。

    我爸给我看过一张花费表,08年一年,各种给当地官员的招待费大约花掉30万,占那年毛利润的20%。 民营企业税收已经够重,可是不知道总理案头有没有这另外20%的额外税收数据。

    如果这样的困局仅发生在我们一厂,或者我们一个行业身上,那也没什么好说的,我们认命。可事实是,民营制造业几乎每一家都面临与我们一样的困局,区别只是程度多少而已。

    镇里的企业家每年都会聚会,聚餐,探讨问题。今年的会刚开过。06年的时候是200人开会,今年各位猜是多少? 减少速度比我们厂里的职工掉的都要快,今年是六十几个人。

    除了两家企业是镇政府重点扶持对象,年营业额过亿外,其他的几十家大大小小的企业几乎都面临一样的困局。年度大会变成了诉苦大会。以前这些企业家都是讲究面子的人,也都经历过风浪,不愿在人前示弱。这次大家喝高了不知道谁先起了个头,企业家们都纷纷掏心掏肺的加入。

    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是以下几条:

    融资渠道极度困难。银行几乎不给微型企业贷款。长三角来说,年营业额5000万以下都算微型企业,但是这些微型企业却负担了长三角95%的劳动人口,和85%的税收,但是这样的企业,却贷不到款。浙江那边09年就开始有民营企业大量倒闭,后来老板们变聪明了,走之前去狠借一笔高利贷,然后全家出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接二连三的听说浙江那边有全民借贷,资金链崩盘的新闻。还有那个吴英案也是。都是被逼出来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民营企业这么困难,政府不出台政策扶持。难道把民营企业都逼死了,政府的日子就好过了?中国经济靠什么?难道靠只进不出的国企?还是靠外企?靠淘宝?靠夜总会?不懂他们在想什么。

    疯狂上涨的人力成本。涨工资是好事,但是物价和工资一起涨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我想看贴的一定有人有这种心态,觉得我们做企业的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工人工资高了就抱怨。其实不是的!工资涨,你涨的过物价吗?涨的过房价吗?稳定的经济发展才是关键!人力成本上涨我们可以接受每年5-10%,但不是每年30%的跳涨。 这会打破民营企业原有的生产规划和生产布局,90%的企业倒在了生产线更新换代的前夜!

    房地产打击了民营企业家们的动力。很多企业家都和我爸一样,后悔没在赚钱的时候多买几套房。以我爸为例,02年的时候一年就可以赚100万了,那个时候可以买3套房。当然,我爸是投资机会没掐准的负面例子。 然而那些掐准了的企业家们呢? 06-11年持续炒房,没人去在意企业的发展。 那些关了工厂的很多人并不过的不好。以我爸的一个朋友为例,04年-09年,平均每年购入两套房,10年工厂日子不好过,直接关厂了事。10年的时候出手两套房,每套获利300%!这个于他来说是好事,但是这真的是我们的政府想看到的吗?企业家全去炒房??

    以后有什么打算?有没有转内销?

    打算贷款买些地屯起来,以后收租!

    其实这个想法挺卑劣的,就跟前几年搞门面房的一样,铁打的地主,流水的租客,一家一家换,服装的换美容的换婚庆的,换来换去只有门面房东赚钱。实在没办法我们也只能这么做了。毕竟还能比市场价低20%拿到土地,而且前面有位仁兄说的对,M2今年有可能破100万亿大关,做实业真的是没前途。

    问题是我现在说服不了我父亲,他做这个行业做了快40年。17岁的时候进国营厂,到35岁从工人做到厂长。40岁下海自己做,他不知道不做实业还能做什么。何况厂里十几个骨干跟着他二三十年了, 这种亦君臣亦兄弟的关系让他下不了决心关厂。 难啊!!!

    民企创造了95%的就业和85的税收。

    我们现在处于财富积累的阶段,必须贱卖资源和体力。

    但是财富的积累被政府抢去了,产业无法转型,这才是最大的痛。

    欧美国家没有经历过环境危机么?伦敦为什么是雾都呢?所以你的说法就是扯淡。

    最后,无法转型就无法创造牛B的企业,高税收压制了人民的创业意识,低利润让企业无法有更大的想法,钱越来越难挣,鬼才愿意创业,政府的与民争利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所以所有的责任都在于政府的杀鸡取卵。

    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1要解决生存问题,2是逐渐做大做强,从低端加工业做起逐渐靠拢产业链上游,3解决自主研发能力 没有企业可以做到一步到位。

    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在第一阶段过度到第二阶段的过程中就被无情的扼杀。如果没有把鸡养大就开始迫不及待的杀鸡取卵,这个阵痛,在往后的十年经济大萧条中会逐渐显现, 官员们也会意识的更深刻。

    当然,人人都可以像你这样把话说的很漂亮,做一个google这样的企业需要充沛的资金,独一无二的技术,还有政策的扶持(至少是不干预)。但是试问就算是美国这样的土壤,google这样的企业又能有多少个呢? 美国一亿五千万的就业大军又有多少是在google这样的企业里工作呢? 美国有多少企业是经历了50年以上的积累才走到今天?(互联网行业甚至都不属于制造业讨论的范畴)

    而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没有了民营企业,没有了从低端产业链低利润里挣扎的民营企业,几个亿的就业人口去到哪里?都做服务业吗?都去百度?还是都去国营企业?都去做公务员?

    民营企业里有两个现状你可能不知道

    1.能做大做强的企业,每年都必定需要大量的公关费用用在官员身上,百度是一个例子。

    2、很多做强的民企其实都是官方背景,华为就是一个例子。

    我并不是想抱怨什么,我只是想知道,如果像我父亲这样业务能力强,兢兢业业心无旁骛曾经创造了无数成功的企业家也走到这步田地,还有多少民营企业能生存的很好。

  2. 阿廿
    理由
    举报 取消

    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

    97年吧,家里刚开了个小饭店,那时候对饭店品牌、店名还不像如今这么看重。

    一天来了个推销瓷器的,说是要来打开本市市场。

    他卖的瓷器做工古朴,精美考究,关键是便宜,价格只有同等质量瓷器的一半多,我爸一看就心动了,和他们商量了一下,定了整个饭店的瓷器。

    本来我爸想在瓷器上印上饭店名称,但是那个人说瓷器都是成型,只印上了他们的瓷器品牌名“古韵”,改字的话价格翻倍,我爸觉得这两个字也不错,就没再坚持(主要还是贪图便宜)。

    后来,因为物美价廉,古典美观,这个人的瓷器迅速占领了我们市的大小饭店。有一个共性是,盘子都没有写店名,只有小小的“古韵”两字。这两个字在盘子中央,特别显眼,客人吃完饭,好多人对这种瓷器很感兴趣,有一部分人还专程问,瓷器是从哪里买的。

    ——————————————————————————————————-

    对,大家猜出猫腻没?

    一年后吧,一个名字叫“古韵饭庄”的高档酒店,在我市开张了,几乎没有做宣传,但是迅速占领了市场,着实在我市引起了轰动,对,老板就是那个推销瓷器的年轻人。

    还没结束,在饭店斜对面,同时开张的还有一个瓷器店,名字叫“古韵轩”,老板也是他……

    随后,像我爸一样用了“古韵”餐盘的饭店老板,陷入了惆怅:带着人家店名的餐盘怎么处置呢?扔了可惜,不扔也不能用了。

    但是,几天后,我爸就接到了“古韵轩”的电话,很客气的道歉,然后提出,用不带字样的盘子置换所有带有“古韵”字样的盘子,然后还邀请所有用过古韵盘子的饭店老板一块聚一下。

    之后,皆大欢喜。此老板一箭双雕,不仅进入餐饮业、陶瓷业,而且还圈了一波人脉。

    我爸当年对这个人的评价就是:前途无量。

    一语中的,借助饭店、陶瓷,这个老板开始摊大饼式渗入各行各业,03年开始干房地产,干的相当大,借助那几年的势头,异常强势,后并入”南山“,现在是“南山集团”某高层领导。

    以上。

    —————————————————————————

    ps:针对评论中几个观点做一下解释,

    1.有人说如果有人提前用了“古韵”做餐厅名字,这个人不就满盘皆输了吗?

    非也,对于“古韵”是否占领我市市场,只有推销员和个别明眼餐饮店老板能看出来,外人是不可能注意到的吧。

    再者,很少有人甘心用餐盘名当饭店名字吧?

    三者,即使有人想钻这个漏子,从集资 选址到装修,也得一年时间,速度应该赶不上这个人的有备而来。

    2.有人说把自己餐厅名字改为“古韵”。

    这……难道你想你的餐厅每天都有人过来问“盘子怎么卖”?而且,一般没有餐厅会抛弃自己品牌名,而去随便更改吧。

    3.对于好多人坚持这个人资金雄厚,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我感觉 @土田共戈 的分析还是有道理的。

    两种可能:a、他自己有瓷器厂家,就算不开饭店开个瓷器铺也是效果不错的,另外能想到瓷器铺这样宣传已经很机智了,用品牌效应做餐馆普通人很难想到也很难做到,再说 他碟子又不是送的,也就是赚少一点,完全可以多卖几个城市哪个行去哪个。

    b、再想远一点有没有想过他一开始只是一个销售员,给一家叫古韵轩的瓷器厂推销,然后卖出去之后发现有这个效果,于是告诉老板,老板表示可以开专营瓷器店,但他不满足,找各方借钱开饭馆,所以叫古韵,名字其实不一样。如此看是真是空手套白狼

  3. 半佛仙人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要说一个我挨打的故事,也算是我的黑历史。

    多年前我曾在一家担保公司做过尽调,盘过很多上市公司和大公司的库和账。

    盘点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但是严重程度其实也就一般,况且当时也轮不到我一个年轻小尽调瞎BB,自有大领导谈笑风生。

    其中有一家公司最让我印象深刻。

    是河南的一家大型农业生产企业。

    我国有一家政策性银行叫做农业发展银行。

    每年农发行都必须要给当地的一些农企发放一笔贷款,这笔钱有着固定的用途:从当地农民手里收粮食。

    这笔钱不追求营利,是维稳和ZZ任务。

    当然农发行也不傻,也希望能有担保,毕竟是国家的钱,可以不追求营利,但是一定要安全。

    但是这家公司,并没有把这笔钱用在收粮食上,而是拿来做房地产了。

    很不幸,我们公司给这家企业做了担保。

    其实这笔业务在我去例行尽调之前,已经存在好几年了,也没出什么问题。

    看了看明面上的账,没问题。

    但是去了他们仓库,就发觉不对劲。

    首先是粮库容积计算有问题,堆粮食的仓库,是不能按照仓库的体积来装粮食的。

    因为刚收来粮食必须是尖顶,要给粮食空间呼吸,完全堆死容易坏。

    其次是,这个库每天都有很多运粮车进进出出,作为一个大型农企,本没有异常。

    但是有很多车的牌照,归属地,有问题。

    而该公司的业务往来是没有这些地方的企业的。

    后来我顺着这条线,私下去找了几个运货的师傅聊天,发现这库里装得根本不是这家公司收来的粮食,这家公司直接把库租出去了,装得是别的公司收来的粮食。

    这当然是重大问题。

    这时,我和同去的自己公司的财务发生了分歧。

    我的意思是,现在没必要揭穿,回总部汇报调人再说。

    这种程度的利益,万一人家恼羞成怒把我们埋粮食堆里,先不说死活吧,污染了粮食怎么办,都是农民伯伯劳动的成果。

    财务的意思是,直接现场质询。

    结果这货真的去和人顶牛了。

    对方倒是没把她怎么样,毕竟是个弱女子。

    一帮人把我给揍了一顿,威胁我要是乱讲嫩死我。

    我并不是一个打不出屁的怂逼。

    而是一个能屈能伸的大丈夫。

    所以我当场拍胸脯发誓绝不乱讲,谁讲谁被雷劈。

    然后拿了个大红包,里面是几张丹尼斯的购物卡。

    回到总部后,我如实进行了汇报,结果发现我们公司领导早就知道这件事情,双方是有利益纠葛的。

    后来在别的项目中我又见识到了拿乌牛早当龙井茶质押的,酒类原浆仓库的桶里灌自来水,棉花仓库中货价不符怕检查直接一把火烧了报损,水产公司拿石头当苗投放等等等等的“寻常”小事。

    当然每一次都有领导们高层指导言传身教,轮不到我发声,我只要收红包就好。

    然后我就离职了,我觉得这公司这么玩迟早完蛋,简直是打车去投胎。

    简称打胎。

    2年后,这担保公司身上背了无数官司,高层跑路。

    而我是一个非常讲信用的人,既然当时挨了揍又拿了红包发了誓不乱说,乱说遭雷劈,那我肯定要渡劫。

    所以从那以后,我就主动天天装逼,等一个缘分。

    等雷来。

    想想如果当时我嘴硬,说不定大伙儿现在只能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我在谷堆里讲那过去的故事了。

  4. 马前卒
    理由
    举报 取消

    真实故事,一个老板回忆80年代,土法上马搞小化工,好不容易拿到一个订单,挺简单的技术流程,产品质量就是不稳定,没法保证供货。走投无路,他只能去问当初帮自己搭建生产线的国企技术员。

    那个技术员微微一笑,说就知道你还得来找我,给我1000块,告诉你诀窍。当时工程师的平均月薪几十块,1000元是天文数字,差不多是老板能筹到的资金上限,但他一咬牙拿出来了。技术员告诉他某个程序不要用水,要用盐水。

    回去一试,果然应验,原来当初人家讲技术的时候就留了一手。全家人,包括这个老板都破口大骂技术员心黑。骂着骂着,这老板平静了,对家人说:

    别骂了,首先人家没骗我,加了盐就管用;其次,对咱们来说,这技术的价值超过1000块,人家该拿这个钱!

    后来老板生意做的很大,从来不怨恨当年那个抽空他流动资金的技术员,反而感谢人家教自己做人。这是一个懂得尊重市场的老板,而且在市场规律未被广泛认同的时候,就记住了不要对市场发脾气,不要根据(任何一方的)成本来设定价格。而且,只要自己还能赚钱,就不要抱怨合作伙伴的利润有多离谱。

    (后续故事和细节补充看评论区啊)

  5. 千翅fei-niao
    理由
    举报 取消

    内容来自网络,作者及出处不详。

    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虽然是个段老子了,但却一直是经典:

    一老板玩小三玩腻了,且小三渐渐大龄,随逼婚上位不成,上位不成问老板索要千万赔偿。老板想杀人灭口。后HR总监献计:以提高文化水平为由,由老板出资,让小三去读商学院MBA班。班上老板如云,小三一下子迷倒了全班男人。没两个月,小三就不再理老板了。后续:小三后来给了老板100万作为封口费,还实现了资金回笼,收回了前期投资。案例启示:企业处置不良资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包装后放到社会上重新进行资产配置。

  6. 袁荣
    理由
    举报 取消

    有一年,一个朋友想做牙膏。

    一个系列的功能性牙膏。比如:护牙垠、抗溃疡之类的。

    于是陪他看工厂。

    看工厂的目的是要知道,一次应该生产多少支牙膏最划算。毕竟资金有限啊。

    去牙膏厂看了之后发现,生产多少取决于厂里的那个原料大罐子的缸体有多大,比如大罐子的容量是5万支,那么,最起码的产量就是5万支。

    要做5种牙膏,这么搞下来岂不是要做25万支牙膏。资金有限啊。

    怎么办。

    回来的路上,两个人沉默不语。

    忽然,

    他说,要不我们只生产一大罐5万支的量,但是,我们分装到5种包装里。

    也就是说,护牙垠的和抗溃疡的牙膏只是包装不同,其实原料是一样的。

    他说,反正买的人只会针对自己的症状买,不会同时买两支。

    用户永远不知道是一样的。

    补充一下:

    这事最后没有做。没那么坏。只不过,至今我的电脑桌面上仍然有个文件包叫《牙膏》。

  7. 唐一浪
    理由
    举报 取消

    一个去年流行的段子,段子的有趣之处在于,让装逼的创投行业无逼可装了!

    如有侵权,告知删除!

    《书生与小姐》

    古代有一小姐,遇到一个上京赶考的落魄书生避雨,发现其很有才华后,掏出一些银两,并以身相许,次日小姐垂泪送书生:“君若高中莫负妾身。”书生发誓后走了。小姐让丫环把书生的名字纪录在册,丫头说:“这已经是第五十个书生了!”小姐说:“没办法,总有一个会真的考上的。”

    ——《风投》

    丫环相信小姐的眼光,借口出去,半路上拦下书生,赠送了一些银两,并以身相许,事毕,回到住处,拿出名册,记下书生的名字,这是第46个了。

    ——《跟投》

    书生让书童把小姐的名字记下,感叹道:这是第一百个了啊。

    ——《融资》

    书生的伴读问书生:工资,自从三年前你离家,如今已经睡了九十余名女子了,我们在各大赴京路上反复,难道就不去赶考了?

    书生答曰:赶考当大官不也是为了钱和女人么?既得痴情女子九十有余,还赶着考啥?

    ——《泡沫》

    小书童怜爱的看着书生,担心他连日掏空的小身板还能不能顶住,书生拍拍小书童的肩膀说:“自己约的炮,含泪也要打完啊…”

    ——《乐视》

    书生从身上掏出小册子数了一下,感叹道:“这是第一百个小姐啊。身体不行了,银子也够买田建房了,回家!”

    ——《金融诈骗》

    抵京后书生把所带的银两的十分之一让书童去底下赌场压了自己考不上。

    ——《期权》

    书生居然高中状元!100多个掏过钱的小姐陆续来敲门,要求成亲。

    ——《债转股》

    书生高中状元,100多个小姐抱着孩子陆续来敲门,要求认亲。

    ——《高送转》

    吏部得知书生高中状元,诸多小姐的背后故事,要求书生予以说明。

    ——《监管关注》

    书生高中状元后,给全部孩子买了社保,但社保的压力表示很大,于是,放开二胎。

    ——《二胎政策》

    书童又感叹到:是不是要把这些小姐的名字披露出来啊。。。

    ——《董秘》

    最后书生实在闲来无事,抵京后把所带的银两的一半让书童去底下赌场压了自己考不上。

    ——《对冲》

    三月后,乃有43号书生进士及第,高中探花,诚不负鱼水之欢,前来迎娶,霎时间,凤冠霞帔,鼓乐喧天,好一番锦绣富贵。岂料25号书生高中状元,回乡省亲,顺道前来下聘,二书生争执不下,惊动地方,小姐眼看事故,遂投缳自尽,自挂东南枝。后丫鬟扶正,做了探花娘子,为念旧主之恩,于后花园建一亭,名曰风投,逢初一十五敬香三株,嗟叹不已!

    ——《借壳》

    书生被公主看中,免于应试,直接招了驸马。

    ——《上市》

    书生招驸马后,无法兑现对之前九十多名女子的承诺,前期九十多名女子的投资将血本无归,全部输光。

    ——《P2P》

    小姐得知书生发迹,知道前期投资已血本无归,逐上京击鼓鸣冤。

    ——《维权》

    京城乱成一团,圣上得知后大怒,休掉书生,午门斩首。

    ——《退市》

    被玩坏的书生和小姐:一个传奇的开始。

    ——2016最佳《财经媒体》

  8. 单旅
    理由
    举报 取消

    没想到一个复制过来的回答竟然收获了这么多赞和关注,实在是让小弟受宠若惊╰(*´︶`*)╯

    本人在此声明,这个回答不是我写的,是我在某吧复制过来的,我从事的工作更和金融经济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希望各位朋友不要误解。

    另感谢@半月牙 同学提供的结尾,已补充。

    ——————————

    很久以前从帝吧看到的

    侵删。

    ━┳━ ━┳━

    一男赶集卖猪,天黑遇雨,二十头猪未卖成,到一农家借宿。

    少妇说:家里只一人不便。

    男:求你了大妹子,给猪一头。

    女:好吧,但家只有一床。

    男:我也到床上睡,再给猪一头。

    女:同意。

    半夜男与女商量,我到你上面睡,女不肯。

    男:给猪两头。

    女允,要求上去不能动。

    少顷,男忍不住,央求动一下,女不肯。

    男:动一下给猪两头。女同意。

    男动了八次停下,女问为何不动?

    男说猪没了。

    女小声说:要不我给你猪……

    天亮后,男吹着口哨赶30头(含少妇家的10头)猪赶集去了……

    ——哈佛导师评论:要发现用户潜在需求,前期必须引导,培养用户需求,因此产生的投入是符合发展规律的。

    另一男得知此事,决意如法炮制,遂赶集卖猪,天黑遇雨,二十头猪未卖成,到一农家借宿。

    少妇说:家里只一人不便。

    男:求你了大妹子,给猪一头。

    女:好吧,但家只有一床。

    男:我也到床上睡,再给猪一头。

    女:同意。半夜男商女,我到你上面睡,女不肯。

    男:给猪两头。

    女允,要求上去不能动。

    少顷,男忍不住,央求动一下,女不肯。

    男:动一下给猪两头。

    女同意。男动了七次停下,女问为何不动?

    男说:完事了~~~

    女:……天亮后,男低着头赶2头猪赶集去了……

    哈佛导师评论:要结合企业自身规模进行谨慎投资,谨防资金链断裂问题。

    又一男得知此事,决意如法炮制兼吸取教训,遂先用一头猪去换一粒伟哥,事必,天亮后,男吹着口哨赶38头(含少妇家的18头)猪赶集去了……

    哈佛导师评论:企业如果获得金融资本的帮助,自身经营能力将得到倍增。

    知道此法男多,伟哥供不应求,逐渐要2头,3头猪换一粒伟哥。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通货膨胀。

    当伟哥价格涨到16头一粒的时候,

    哈佛导师评论:该男已经进入边际成本,除了拥有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和未来良好愿望以外,实际现猪流已经为零。

    但换猪男越来越多,卖伟哥的决定,扩展生产能力,推出一种次级伟哥,如果你缺一头猪,只要你承诺可以到该女房中一夜,就可以先借,事成后补交猪款,这个方法大大促进了伟哥销售。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贷款,让企业可以根据未来的收益选择借支流动资金

    伟哥专卖店后来在即使你一头猪都没有,只要你承诺可以到该女房中一夜,就可以先借,事成后补交猪款。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金融创新,让现在的人花未来的钱,反正等你老了未来的钱你也花不动。

    消息一出,换猪男越来越多,有人找伟哥专卖店,这个项目太好了,我们把它变成优质基金,对外销售债券,你们也就可以分享我的收益,如何?

    结果伟哥专卖店觉得甚好,于是该公司把换猪男分三类,一类是拿现猪换的,一类是一部分现猪贷的,一类是完全没有现猪借的,发行三种债券。大家踊跃而上。纷纷购买伟哥专卖店的债券,伟哥专卖店生意太好,就把债券销售外包给另外一家公司运作,该公司也一并大发其财,公司越做越大,甚至可以脱离实际伟哥销售情况来发行,给自己和伟哥专卖店带来巨大的现金收益。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实体经营到资本运作,经济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为了防止自己债券未来有损失,该公司决定给它买上保险,这样债券销售就更容易,因为一旦债券出现问题,还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哇,债券公司销售这下子太好了,保险公司也获得巨大平白无故的保险收入。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风险对冲,策略联盟,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保护了消费者利益。

    换猪男太多,排长队等待,该女无法承受,说老娘不干了,我搬家,一时间有无数拥有伟哥的欠猪男。

    哈佛导师评论:这是个别现象,属于市场的正常波动,不会影响整个经济。

    结果该女迟迟不肯搬回。一部分欠猪男没有收入,只好赖帐,结果大量债券到期无法换现猪吃,债券公司一看,一粒伟哥16头猪,这哪里还得起,宣布倒闭

    哈佛导师评论:这是次贷危机,不会影响整个金融行业。

    哪里晓得债券公司还把债券上了保险,保险公司一看,这哪里赔得起,于是也宣布要倒闭。

    哈佛导师评论:这是金融危机,已经开始对整个实体经济形成冲击。

    大量的人破产, 不敢消费, 经过经济下滑, 没有敢把猪借给别人, 怕有去无回, 市场越来越冷淡!

    哈佛导师评论: 全国人民都要出血的时刻到了, 虽然那些卖伟哥的, 卖债券的, 卖保险的在赚钱的时候发了财, 现在搞出漏子了, 如果我们不帮他们埋单, 我们将来还是最大的受害者。

    伟哥专卖局决定向全国人民借7000亿头猪拯救市场, 市场依然故我, 全国有猪者和无猪者都很愤怒, 谁拿走了我们的猪?

    哈佛导师评论: 早就告诉你们, 为什么不去监管? 现在唯一的办法, 就是找几个国外养猪户以负责任的大猪国形象来注猪, 否则大家都要完蛋!

    后文: 据说该女已搬到中国定居, 此外哈佛教授带的几个研究生也在中国淘金中。

    阅读提示: 猪是现金, 伟哥是房子。

  9.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不牛逼但亲身经历的事。

    以我读书为基准线。本人90年代初出生再一个浙江普通的小农村。在我读一年级的时候,家父与家母在镇上开了一家馄饨店,地理位置尚可,年入十万左右,当时家庭也算小康,但家父的朋友都是家庭富裕之辈,家父当时经常会购买摩托,空调等等在当时的奢侈品。开店三年,勉强也只能稍有些积蓄。

    当时小镇逐步开始商业化,父亲看到商机打算把馄饨店关掉,在全家人都不同意的状态下,次年,父亲跟着一个比较有钱的亲戚去学做生意,母亲去私企当工人了。

    每年那位亲戚大概给个几万块钱工资,过了两年,经过父母辛勤的劳动,再加上开馄饨店的盈余,家里已经有了笔大搞二三十万的积蓄。

    农村地区过年都会赌钱,我爸的朋友又都是家庭富裕之辈,赌的难免有些大,赌钱的时候输上眼了,跟别人接了十几万,全输掉了。奋斗数年的的积蓄一下子没了。

    这是我爸的第一次破产

    整个春节,我爸都是在家睡觉,感觉丧失了信心,真是一朝回到解放前。

    还记得我当时在四五年级,这时候就体现出男人成功的关键因素-背后的女人我妈。

    我妈看到镇上生意越来越好(也靠我们镇上有个市场)硬拉着我爸,去镇上做生意

    外借点钱,然后加上积蓄,两人起早摸黑的工作。我当时都见不着他们几面。

    由于我爸做人善交际,人比较大气,那时候大家做生意都比较实诚,基本现金交易,慢慢的也走上啦正轨。

    家里从摩托车换车了小轿车,房子也在镇上和市里都买了。

    家里终于超越小康了!

    但状况总在不经意间发生,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们镇上民间借贷盛行,一般的利息都在2分-3分。当时大家都完全意识不到风险似得,我爸一个生意伙伴在帮人集资,每次我爸一收到货款都会给他,不知不觉,竟然超过了千万之多。

    在我读大学那一年,危机爆发了,那个集资的人资金断了,被抓起来了,当时我记得我爸妈把门市部门关了,去看看情况,隔壁部分人家竟直接说我们家是不是也跑路了啊?

    当时我家所有的资金全在那边,真的是重创,我妈后来跟我说,那几天他们俩都没睡过觉。如果我们欠款的上游强行要收我们钱,并且把货停了的话,我家就只能跑了,没办法了。

    还好因为我爸信誉好,到过年,外面多收货款,再跟亲戚稍微借点,勉强渡过。

    那年我爸40多了,这个打击真的是让我爸头发都脱了不少。

    那一年,我爸第二次破产。

    经过几年的奋斗,现在我爸快50了,终于更甚从前,百万suv,和朋友也合开了家镇上数一数二的酒店,还给我购置了将来的新房,我也已经毕业两三年了,看看我现在拥有的一切,我一直在想,我能不能像我父辈一样,经历几次打击重新站起来。

    我一直觉得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我不怕吃苦,我曾经引以为豪我大学的数次实习经历,以证实这一点,我大学荒废了四年,以普通本科的学历在毕业时考入当时最热门的国有银行,1年轮岗客户经理,我也自我感觉良好。现在想来我能心甘情愿的端八小时盘子是因为我能随时放弃,我只是体验,而不是生活,而那次轮岗,领导只不过看到了我背后的资源而已。

    每一个儿子都想超过父亲,但我还差

    十万八千里

  10. 用户头像
    理由
    举报 取消

    #这是一个行业的短暂的一生,如果你们真感兴趣,关注多了我就仔细开扒。-`д´-

    ———-

    每一个妹子几年前都或多或少看到或玩过十字绣吧,为什么这两年突然几乎绝迹了?

    国内大部分十字绣都来自义乌,本来各个厂家大家都相处融洽,直到有一天一个厂子老板突发奇想:

    ”我要发明一个不用画格子的十字绣。”

    然后委托生产印刷机的公司研发,还真研出来了,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世面上那个水洗格子会消失的十字绣。

    当这个老板准备大量出货的时候,他老婆说:

    ”那我们还卖什么十字绣,直接卖这个印刷机算了。”

    老板一听,有道理呀,那就这样干,于是和印刷机厂搞了一个十字绣专用打印机厂。

    一台机器成本估计几万块吧,卖出去一百三四万,还要订货。

    全国十字绣马上开始升级换代,所有厂子全部要换这个机器,否则就没有人进货了。

    两年内,以前卖十字绣赚的钱全部又变成了机器,而因为机器的普及导致产品大量生产出来产生天量库存,十字绣价格大幅下滑,产品质量也越来越烂,消费者也愈来愈少。

    最后这个行业接近死亡状态,全国仅有一个赢家,就是那个造机器的。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