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匹配捐赠”在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中的前景?

理由
举报 取消

近两年来,腾讯9.9公益日的“匹配捐赠”活动吸引了一众大小企业深度参与,匹配捐赠的慈善模型逐渐被推行,然而社会各界又对匹配捐赠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那么匹配捐赠在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中的前景会怎么样呢

2017年4月21日 8 条回复 970 次浏览

发起人:KWAN 初入职场

回复 ( 8 )

  1. 商无纣
    理由
    举报 取消

    蟹邀。

    连续三个三无小号邀请我

    我不登陆qq很多年

    回答完毕

  2. 纪小予
    理由
    举报 取消

    如何评价腾讯“99公益日”活动中的匹配捐赠? – 纪小予的回答 – 知乎

    这是一个好事,但是持久很困难,

    我在上一个答案写了“参与的企业也可以收获热心慈善,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关注度。”

    但是这个收益并不是线性回报,而是指数增长。

    加多宝的1亿捐款就能有巨大的眼球效应。

    相反,要是一个中小企业捐了5w,恐怕说不出口,就算是说出口了,但是捐了5w的企业那么多,宣传收益依旧非常的低。

    这就违背了收益的问题,中小企业捐款,几乎很难得到收益,甚至弄得不好还可能是负收益,被人骂捐款太少,为富不仁。

    那么大企业做慈善的动力就十足,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品牌宣传。而中小企业除去了最开始的热情,就没什么兴趣了,因为收益不足。

    所以,慈善事业最稳定的捐款来源,宣传渠道,社会势力应该来源于普通人,这才是慈善事业不可动摇的根基,越多的人理解慈善,就会有越多的人参与,捐款,宣传。

    毕竟,我捐款5块,发个朋友圈展示下爱心,然后商业互吹一番,也就心满意足的忘记了。基数越大,捐款波动也就越小,也就越不容易出现资金问题。

  3. 丘小喂
    理由
    举报 取消

    首先,企业参与99的门槛并不低。今年的规则是企业捐款要在50万以上(并且在企鹅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捐给公益机构)才能在99的那三天的配捐中出现品牌名称。一般的中小企业很少能有这么大的预算支持公益。其次,对于很多大企业CSR而言,所谓的配捐,不要想太多,就是品牌曝光的另一种方式。再次,想促进商业参与建设美好社会,最重要的还是要促使企业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和商业模式,避免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对环境和社会产生害处,增加对社会的正面影响。

    想知道企业参与99的一些故事可以看我之前的回答如何评价腾讯“99公益日”活动中的匹配捐赠? – 丘小喂的回答 – 知乎

  4. 益生君
    理由
    举报 取消

    对于匹配捐赠,好吧,尽管也参与玩了一把,但写下这么专业名词的时候,忍不住手还是不知所以然呵呵。个人意见是前途并不明朗,因为事实上这次还是成为了公益圈的自high,然后稍微波及了一些企业而已。看过一个不知道是否靠谱的统计,就是这次卷入腾讯9.9公益日的,不到200万人的捐赠者中,一半左右就是公益人(这是个工资徘徊在底线的群体)及其朋友圈。中国最诡异的情况之一,就是公益对公众并没有大的影响力力,所以腾讯通过联合公益组织来扩大影响力,似乎也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只能说会有限提高美誉度?毕竟阿里此前刚搞了个大的全球逼格的公益活动,总归要扳回一局。目前没有具体数据去统计被匹配的企业的反应,是否搭上了公益便车,还是沦为活动摆设,或者木然无觉?

    “匹配捐赠”可能折射了国内CSR的一个困境,就是主动意识不强,都是被动拉拉扯扯,零敲碎打。可能从企业端普遍觉得,这个责任是外界强行给到的,所以多少有点不情不愿,不得已才应付一下,所以积极性不大。所以,企业社会责任必须内化,和自身紧密结合,才有可能不被“匹配”。不过伴随着互联网化的深入,企业已经被迫在进行社交(社会化营销),这个过程中CSR或者会迎来春天也未可知。

  5. 夏璇
    理由
    举报 取消

    首先,我认为公益不是仅仅利他的行为,抛开情怀,应该是“利他利已”,方可持续。所以我认为企业的配捐行为未来要看有没有对企业本身带来除了捐赠以外的回报,我指的是品牌、企业文化、员工满意度、政府关系、企业社会责任等等,如果这个逻辑存在,未来 企业的配捐还将一直持续下去,而且还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

  6. 冲云君
    理由
    举报 取消

    去年给两个国际匹配捐赠服务提供商提供了分析,做了一个跨国公司匹配捐赠合规项目。从不同角度,对匹配捐赠项目有所了解。从法律和实践角度,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在国外最为常见的还是大企业内部的员工匹配捐赠,也是近年来国内大型企业(尤其是互联网页内那几家大佬)很想引进的。就针对这个谈一谈。

    一、 匹配捐赠的模式

    在国外,许多大企业会在公司内部开设员工匹配捐赠项目,大致的模式是在公司内部开设专门的公告栏或者内网栏目,列出可以捐赠的项目/方向。员工可以自由选择项目,通过公司渠道捐款,由公司监督款项去向和使用,同时公司会划出同等数量的款项匹配捐赠,并统一安排捐赠到慈善项目上。

    而由于公司监督和选择项目的能力有限,而且项目分布在各个国家,不仅是法律问题错综复杂,财务打款问题就够头疼了。所以常常有服务商提供服务,公司把钱转给他们,他们用自己旗下基金会再去打款给各地项目,并负责监督,汇报给公司客户。

    二、现况和困难

    说实话,国内几乎没有这样成熟的项目。有的公司倒是推出过一些针对某个项目的匹配捐赠,但也不那么成功。

    最简单的就有几个问题(想到哪写到哪了,不要在意逻辑。。):

    1. 根据现在民政部在新慈善法下的监管尺度,即使是在公司内部网站里公开开设匹配捐赠分站或者在公司内部发布公告进行匹配捐赠,也算是公开募捐,需要有公募资质的慈善组织进行。很多公司没有基金会,有基金会的很多都没有公募资质(至少阿里和腾讯的基金会直至最近还是私募,但其实完全可以转成公募)。更别说大多数跨国企业,这些外资企业几乎不可能设立境内基金会。他们都得和境内设立的有公募资质的基金会合作进行捐赠。

    2. 国内基金会对此类项目不清楚,也比较抵触。特别是大多数有成熟CSR部门,想要开展的公司(基本是跨国企业和走在时尚潮头的行业龙头),都胃口不小,不想将项目限于中国境内。这就必然涉及到涉外合作,境外捐赠等等问题。而国内基金会对于涉外合作真是慎之又慎,尤其是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出台和实施后,合作简直举步维艰。

    3. 缺乏本土专业服务机构,匹配捐赠项目成本奇高。公司CSR部门势单力薄,很难去选择和评估大量项目。只能去个案选择特定项目开展匹配捐赠。所以国外才有成熟公司提供选任项目、分发捐赠款等服务,以降低企业成本,保证匹配捐赠项目的合规性和品质。国内,还不知道这样的服务公司。而国外的服务商的分发基金会都在国外,特别是英国、加拿大和其他几个国际公认的对国外捐款限制较宽松的国家。国内企业要用他们的服务,需要把钱费劲打到国外,再去分发。(为什么要打钱到分发基金会才能进一步分发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有些国外服务商的公司章程甚至会规定这一项,来保证公司不乱用捐款,保证运营大体上是为慈善助力。)

    问题很多,但是还是慢慢解决的。企业有心力大可以慢慢试着做一些项目去test the water。希望这样的项目可以在中国慢慢生根发芽。

  7. 蕴灵
    理由
    举报 取消

    您好:

    1. 匹配捐赠只要符合企业发展和社会舆论,那就是好的;

    2. 企业的发展如何和经世济民相融合,企业天下,天下企业,这样的企业才能经久不息,对社会的贡献也才能持久。

  8. 吴小瓦
    理由
    举报 取消

    首先要明确,企业社会责任≠捐款捐物。

    单从捐赠的角度说,配捐算一举多得吧。本来就是计划中要捐出的钱,配捐的曝光率更高,宣传效果好。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