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最严规定"实施后,直播平台如何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最严网络直播新规正式实施 “后情色时代”来临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投资人,你们怎么看? 2017年4月28日 10 条回复 1893 次浏览 互联网,互联网创业,创业,直播
回复 ( 10 )
关于直播的问题, @庄明浩(rosicky311) 来回答更合适。我扯两句,抛砖引玉。
所谓最严新规,也就是“实名制+黑名单”,以及未取得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不能从事直播业务。直播平台用户的快速增长,某方面也为直播行业带来了更大的隐患,那就是如何对直播内容做到有效监管的问题,以确保所有用户的直播内容合规。因此监管越来越严已是可见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直播平台越来越难生存是必然趋势。但这和法规并没有直接联系,而是因为——不赚钱。
因为直播平台竞争惨烈,大部分分成给予主播,直接的结果就是红了主播,亏了平台。与游戏可以联运不同,直播必须依托于特定平台,这使得平台方必须寻找与主播互利共生的合作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市场上有超过200家直播平台,只有少数公司实现盈利,原因在于只有真实的活跃用户规模才能带来付费收益。直播和游戏不同,如果不能自然稳定的形成优质流量并转化成最终产出,那终究只是个流量游戏。
分成必须建立在流量和打赏的基础上。高流量意味着在新用户获取和宽带成本方面的增加,高打赏则需要付出更多的主播推荐资源和宣传资源。映客开屏价高达400万/天,花椒是30万/6小时,一直播是60万/天,这样的价格与运营成本相比根本是杯水车薪。这就注定直播平台被运营推广成本、带宽成本和内容(主播签约/分成)三座大山压着,而且这成本如此之大,除了最大几家平台可以依靠融资继续烧钱换取市场份额,其他不能自我造血的平台前景渺茫。
所谓开源节流,成本方面,一方面可以从技术上下功夫,比如说带宽成本是很大一笔开支。在竞争激烈情况下,运营成本越精细化,能够支撑到最后的机会就越大,所以很多直播平台在带宽成本上也越来越精打细算。据我所知,像小米跟星域CDN合作,在保证直播效果的同时,带宽费用还能省下一半。另一方面,内容成本上,类似于视频平台,提前布局采购IP,投资内容主,或者多家合作,通过资源整合降低成本,都是必经之路。
至于收益方面,既然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用户画像,很容易根据目标群体匹配出相应条件的内容主来配合定制直播甚至广告代言,配合适合平台属性的互动事件,可以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做到以上几点,基本上能够保证直播平台先活下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的话,需要考虑的就更多了。
关于直播的竞争态势,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如今几乎所有企业都会面对“超热竞争”的困境,需要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应付复杂难解且一直接踵而来的市场竞争策略模式,并对此做出困难的决策选择。面对的超热竞争,创新的策略模式才是整场决战的主角,直到有一方以更优异更强大的商业模式进入战场,打破既有商业生态平衡为止。典型如航空公司很早就提供了多样化的增值服务,像可自选座位、加购托运行李等,以及推出更多样的费率,通过提供“好”、“更好”与“最好”的服务选项以区隔市场、拓广商机。
拿直播行业的鼻祖电视台来说,这些年电视台正面临最严苛的挑战,观众年龄层越来越高、收视率越来越低,非热点节目的广告费越来越低……电视台这个产业也同样遇到了超热竞争困境的麻烦。
有些电视台的作法是以提供消费者更多选择的“多样性商品策略”来进入市场,从而开发出连消费者也未曾意识到的新的服务模块。例如,美国Fox电视网起初只是一个专门在周日晚间播放喜剧,以此作为与同时段播放电影的友台做出区分的电视网,后来慢慢从这样的形态中逐渐萌芽出“喜剧、另类”之定位概念,比如“辛普森家族”就是一部专门给成人看的另类卡通。之后Fox不断尝试制播多部与众不同的戏剧,包括“飞越比佛利”、“X档案”、“五口之家”等,也都获得了极大的反响,制播的内容兼容了广度与深度,不但能迎合市场、片中所探讨的也是其他电视台所看不到的话题。所以,美国的电视台同样竞争激烈,但是成功的电视台却能靠着区隔化和提炼出更新的商业模式,不但摆脱超热竞争困境,而且还有非常亮丽的营收获利。同样,韩国电视台重新制定新的商业模式,先投资内容与节目流程架构再扭转收视率的成功经营模式也足堪借鉴。
“细分化”(多样化)与“重区隔”,或是“反其道而行”也都是有效解除超热竞争困境的方法。目前各直播平台所做的各种策略优化和形式变化,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对普通用户的体验产生影响。快手在最初兴起的时候,相比其他产品明显更好的流畅性,以及用户与主播互动的场景化,在初期产生了巨大的聚集效应,但现在已经过了靠一两个点就能站住脚的市场阶段。尤其是新出现的直播平台,挖主播,加入新玩法,打擦边球,完全本末倒置。对普通用户而言,在流畅性、互动性、稳定性等方面都不能提供优质体验,遑论其他。
从直播发展的轨迹来看,低延时、流畅、清晰等还只是基础需求。从泛娱乐领域进入更多垂直领域已然成为直播行业的一大趋势,也就意味着直播对不同场景的覆盖有着更苛刻的需求。以主播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为例,单一的弹幕文字式的交互,无疑限制了在很多场景上的想象空间。
在目前的直播产业中,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潜在的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直播平台将趋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在实现最终的市场胜算之前,如何创造差异化的内容和用户体验,这是大多直播平台生死存亡的关键。
当前能看到的做法大致上无非是:
从眼下的发展情况来看,技术和内容仍然是主要的努力方向。
技术方面,一些平台开始着力从平台架构和技术方式方面改善体验的方式,媒体视频云的技术也会因为多领域通用性而体现越来越大的价值;内容方面,直播和娱乐相结合的案例会越来越多,电影首映礼、演唱会、体育赛事都会与直播平台产生结合关联,催生出更大的泛娱乐化商业价值空间。
拿小米来说,直播主要是基于全平台,手机、电视、盒子等终端的全面展现,使得内容不仅仅是秀场,而是涉及整体内容的推送。之前看影业王川总在一个视频里面介绍过,今年春节期间小米电视和盒子成功直播了九套春晚节目并做到了0缓冲、0故障,这不是小直播平台能够轻松做到的,也是因为他们背后的服务商星域CDN做了足够多的技术优化和服务保障。简单列举一下,像直播首屏时间、高峰时间的直播流畅度、弱网环境的直播稳定性,这些能够让消费者实实在在感受到的体验,才是用户最本质的需求。
经过大跃进式的无序发展后,直播行业很有可能会拉开整合的大幕,这是互联网细分产业的必然规律。按照以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规律,未来直播行业的巨头基本会在目前行业前几名中诞生。无论是笑到最后,还是最后找一家巨头作为归宿,保持好现金流、控制好成本,切实做好直播和其他领域融合创新,是平台活下来的无二秘诀。
对于直播而言,未来能活下来的,恐怕只有形成了“工具、流量、内容、媒体、粉丝经济”商业闭环的平台,以及不管通过何种模式已经赚到钱并能持续赚钱的平台。
综观商业的百年历史,只有超越技术和商业模式,以洞察未来的视角积极开拓的人才能活得久。尽管这里面充满变数,但资本追逐和永远是那些能创造新故事的平台,而其他的只会留下一声挽歌。
其实可以以熊猫TV举例,今年熊猫在自办节目和游戏赛事上是比较出彩的。一是熊猫推出的狼人杀节目,二是王思聪参与的女神来了的综艺节目已经即将到来的小葱秀,三是联合香蕉举办的守望比赛。
其实我私以为,熊猫在尝试向内容直播转型。
一狼人杀节目初始是依靠主播自带粉丝,但是在长期运营下是能转化为节目粉,这就摆脱了过于依靠主播,熊猫作为平台本身也能产生粉丝,可以自造血了。而王思聪参与的两档真人秀想来是想依靠王思聪的流量转化为平台节目粉。
二是游戏,直播平台最重要的流量来源。有四大直播游戏:英雄联盟,炉石传说,守望先锋,DOTA2。英雄联和DOTA2盟不了解。在守望先锋上,熊猫自办了一个小型社区联赛以及联合香蕉在下半年举半的一个高水准职业联赛。这两个比赛都为熊猫得到了广泛赞誉。而熊猫上半年也在炉石上办了一个奖金堪比黄金赛,名为酒仙的试炼的比赛但是由于斗鱼在炉石影响太大,所获反响一般。其实这样看来熊猫是想以游戏赛事为突破口,来为平台赚取流量。炉石比赛实际上个倚重主播的比赛。而守望比赛是倚重对战质量。而不依赖主播的游戏比赛,能更好的吸引其他平台玩家转到自身平台,带来流量。例如熊猫在守望举办的小型社区联赛就有其自身的粉丝。
秀场直播不会没落,金融教育等专业细分市场大有可为
从2016年开始,直播大火,各种吸引眼球又让人啼笑皆非的消息便开始层出不穷。
难以想到靠直播睡觉、吃海鲜、撩妹这样的内容竟然就能走红,并且赚得盆满钵满?直播行业的表面光鲜之中透露出的是整个行业的失控,在此背景下,所谓“最严规定”的出台也只是一个开始。
许多直播平台都被批内容无聊、低俗、没有内涵。大多数直播除了“颜值”比较高的主播之外,并没有更多有趣的内容,主打“无聊”的直播平台在消耗完观众的猎奇心理之后,还有继续生存下去的能力吗?答案是不确定的!
那么,除了吃饭睡觉打豆豆,直播还能怎么玩?
一道自媒体在之前做过一个尝试:
8月2日,由一道CEO连清川在内的一群传统媒体人打理的自媒体品牌“冰川思想库”在腾讯直播和浪客直播进行了第一次双平台直播试水。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东方早报评论部原主任、澎湃新闻社论委员会原主编任大刚担当直播主讲人,与大家进行一场“与孔孟的对话”。在不到一个小时的直播中,任大刚先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多年积淀,跟大家分享了孔孟思想的精髓以及从思想中的获益,干货满满。
但是,即使是这么有“内涵”的直播,所收获的数据参考也并不让人满意。双平台同时段在线人数不到一千人,观看过视频的人数仅有1100多,相比较其他“网红直播”动辄数万、数十万(虽然有一定水分)的人气相比,这是一份并不理想的成绩单。但抛却成绩不谈,冰川直播的第一次尝试也引起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干货”是不是直播平台做内容创新的最好选择?哪类平台亟需内容的创新?哪类平台需要新模式的探索?我们还需要站在一定高度上俯下身来看这个问题。
“干货”是不是直播平台做内容创新的最好选择?哪类平台亟需内容的创新?哪类平台需要新模式的探索?我们还需要站在一定高度上俯下身来看这个问题。
▌内容创新是大部分泛娱乐平台的痛点所在!
直播类平台两三百,主打“泛娱乐”化内容的平台占据了一大半。比较广为观众收悉的就有花椒、映客、一直播、17直播、易直播等等,由于其用户生产内容的特性,在准入上几乎没有什么门槛,就连聊天、唱歌、吃饭、化妆、睡觉、发呆等等最“乏味”的内容都可以通过直播的形式展现招揽大批粉丝人群,从而获得巨大的流量关注和打赏收入,这大概就是“泛娱乐”直播最蛊惑人心的地方了,对于平台来说,“不设限”的调性可以广泛吸引用户流量,比垂直化的平台更加占据优势。于主播而言,即使只是一个“素人”,也可以通过任何方式的“秀”出自己以搏出位,既满足“表现欲”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打赏获得丰厚报酬,何乐不为。
正是基于这个普遍认知,直播行业大火,不仅衍生出了越来越多的直播平台,“网红主播”的数量也在像见风的火苗一样噌噌噌往上涨。甚至基于网红主播的各个产业链和合作项目也趁势而发,可见这条战线会越拉越长,行业资深人士对未来直播市场空间的预期可见一斑。但局势是否乐观,决不能管中窥豹,回到目前泛娱乐直播平台发展中最令人脑任儿犯疼的问题,仍旧是被广泛贴上无“内容”、“内容同质化”、“低俗”等劣质标签的质疑。
吃饭、睡觉、“打豆豆”的确符合吸引现代人眼球的规律,但却不具有长久发展的生命力,大部分网红主播“颜值”虽高,却不能保证大众长时间面对同样一件事物的审美疲劳。未来如果“泛娱乐”平台的主播们不能向粉丝展示更多的“内涵”,那么必将面临成为“昨日黄花”的风险。
▌内容创新的方向:泛娱乐模式+内容全行业细分
泛娱乐直播平台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用户广泛,容易吸引流量。不管进行哪种内容的创新,这种独特的优势它是不会丢掉的,所以从内容的角度来说,首先不要想到“垂直化”,这不仅改变了平台调性,还跟原来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目前垂直类的平台也有很多,泛娱乐平台的“转型”不可能从一个战壕转到另一个战壕,那里不见得有出路。
所以,如果想要在不大幅转变平台调性,又能延长平台生命力的情况下,明确直播主题,为内容增加可观赏性,那么行业细分是非常有必要的。纵观适合内容输出的细分领域,历史、星座、心理、搞笑段子等,以及适合形式展示的细分领域:汽车科技、音乐才艺表演、美食课程、美妆课程等等,全部都可以通过有规划性的设置打造出精品内容推荐给用户,真正满足用户理性需求,这才是能够获得用户持续关注和延长平台生命的长久之计。并且以上提到的细分仅是行业领域内的冰山一角,直播平台完全可以通过全行业调查和分析,制定周全的细分战略及主播入驻标准,针对行业痛点,对症下药,这才是解决泛娱乐平台为人诟病的“内容”问题的正确方向。
当然,符合平台调性和发展,有主题、有“干货”的内容无疑可以提升平台调性和口碑,破除行业质疑,但直播内容标准的提高也可能会把一大波期望通过直播来达成各项自我发展的“非专业”人士挡在门外。对此,笔者只能说有价值的内容才是被长久需要的,这不正印证了那句“优胜劣汰”的道理吗?所以数量上的损失并不可惜,它会带领你往更加纵深的方向发展,这对亟需在内容上做出革新的泛娱乐平台来说不乏是另一种成功。
▌垂直化直播平台的创新模式:电商+
对直播行业来说,泛娱乐平台只是众多分类中的其中一种,在行业内的布局也最为广泛。但随着直播行业的不断爆发和市场布局的完善,也有更多具有前瞻性和野心的品牌开始转型行业方向,直接布局垂直纵深领域。如游戏类直播平台:斗鱼TV、熊猫TV、战旗TV;体育类直播平台:章鱼TV、乐视体育、企鹅直播等;财经类直播平台:知牛财经、阿牛直播、浪客直播;教育类直播平台:红点直播、对啊课堂、千思兔TV等等,都是典型的垂直类平台。
相比较泛娱乐平台,这类平台的痛点不在于内容问题,而是由于其垂直化的属性,平台注定只能吸引到固定人群的关注。比如,一个喜欢听音乐、玩游戏的用户,绝对不会到教育类和财经类直播平台上去找自己喜欢的直播内容,因为不符合他的个人取向。当然,也有人会说,一个用户不可能只有一个需求,他可以喜欢听音乐的同时也喜欢炒股啊?
没错,小道并不否认这种情况的存在,但是一项服务满足两个需求的用户,相比多项服务满足一个用户需求,哪个更容易些,这是显而易见的。垂直类平台在流量的吸引上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并且在已有的高质量用户开发的问题上也更加需要慎重思考,如果不能解决上述两个问题,那么这类平台在竞争中必然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最后被淹没在一片蓝海之中。
只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淘宝、聚美优品、蘑菇街、波萝蜜等各大电商平台竟然也纷纷开辟直播通道,企图借势发展,这不得不说给即将面临比较大的行业困局的直播领域带来了一股清流……
手机淘宝今年5月推出“淘宝直播”平台,涵盖母婴、美妆、潮搭、美食、运动健身等范畴。除淘宝之外,其他电商也不敢落后,纷纷开始加速布局直播。苏宁云商COO侯恩龙表示,苏宁将在苏宁App中加入直播功能;聚美优品联合芒果TV推出“直播+综艺选角”的项目试图激发用户消费潜力;网易考拉海购将直播运营定位三大年度战略之一;蘑菇街宣布投资3亿元扶持旗下网红直播艺人的孵化和经济业务。于是,电商+直播的概念应用而生。
这类平台的特点在于拥有多重属性,既属于电商领域,又涵盖直播范畴。假如以直播内容划分,电商+直播类平台应该属于垂直营销类,其优势在于,平台本身就有稳定的盈利模式,不必担心流量和变现的问题,这跟其他类的直播平台有根本性的差别。并且“直播”对于电商来说更像是一种工具,不同电商平台利用它的多维标签进行更多尝试化和利益化的探索,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比普通直播平台存在更大生存空间和利益可能。
许多人对电商+直播模式的发展抱有期望,同时也启发更多行业人士联想到直播+的概念,正如互联网+一样,只要借上这个风口,就算是一头猪也能一飞冲天。从“模式”的意义上来说,不管是“电商+”还是“直播+”这都是一种模式的创新,它将为正在走入发展受限的直播行业带来更多探索的可能和意想不到的惊喜。
作为任何一个行业人士,我们都怀抱着冲破囹圄的决心和向未来进击的热忱,但不管是模式的创新还是内容的创新,我们都相信行业内还有更多的人在做着共同的努力,那就是——朝直播行业真正的崛起进军!
作为一个老司机,反对题主的网络直播最严规定一词。有多严,好多直播软件黄的你没法穿裤子
挺看好现在的财经直播的。譬如知牛,呱呱和1234TV
抽象TV估计要被封了,孙哥啊噗啊噗
12年的时候,六间房视频网站开始做直播网站就有很多工作人员24小时监督主播的播放内容。现在国家只是出个明确的条款而已。
做色情主播知名的应该是YY最早吧,直播造北鼻很正常。
还有一些隐蔽的网站和直播软件专做色情直播。
目前,映客、繁心、花椒、小米、斗鱼、熊猫等直播软件你能看见色情?
吃瓜群众表示,广告法里的极限词限定什么时候也用到新闻法里啊?
动不动就最严最美最萌最热最冷最XX最YY!
网络直播不过刚开始立法而已,怎么就最了?
创新啊,比如说,送礼物,有AR效果。这么说吧, 主播用xx直播公司电脑客户端进行直播, 摄像头能照着桌面, 土豪用App观看 送了一条弹涂鱼,重点来了,首先桌子的平面变成了沙滩 弹涂鱼在沙子里跳 啪的一下弹主播脸上, 土豪原来送一条鱼只要99币 现在带AR效果的 礼物里首先会显示可以送,然后送出去。。。。哪家公司先用啦,就很有竞争力的!之前不是有VR看nba嘛?现在搞个AR啊,互动性更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