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咨询顾问,2016 年你对哪些行业/公司有了新的认识?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每次参与一个新项目都觉得会解决一些迷思,不知道今年的工作让你刷新了对哪些行业/公司的印象呢? 2017年4月27日 9 条回复 1280 次浏览 咨询顾问,市场,盘点,管理咨询
回复 ( 9 )
我想说说我对商业变化的理解。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商业规则是不断变化的,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比如说,过去在资本的驱动下,企业单单通过投放央视广告这一种行为,就可以使销量增加数倍。
而持续的资本推动,甚至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此时的行业竞争基础,往往取决于要素资源,想要把企业做好,只需要更多的注重管理学方法—比如协调资源、联络渠道、高效沟通、控制预算等。
而如果这时将企业的品牌拿走,只要给它留下厂房、员工、资金、渠道等要素,企业仍然能够东山再起。
而现在,如果将任何一家企业的品牌拿走,只剩下员工、渠道等要素资源,往往很难发展。
因为在高度同质化的行业竞争下,企业更需要依靠差异化的竞争手段。而此时企业最重要的价值除了有形的企业资产之外,更多的是品牌价值。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呢?
我认为本质上源于科技的发展。
曾经看到过一位前辈对“科技”的解释,我认为非常经典,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Technology increases access to what is scarce”,意译大概就是“科技为人们提供了接近稀缺事物的途径”,也就是说:科技具有反稀缺性。
我们知道,任何的经济运作和商业模式都是围绕着稀缺资源进行的,只有稀缺才会拥有价值。而科技的发展,降低了我们获取稀缺资源的成本,让原本稀缺的事物不再稀缺,也就改变了价值的流向,重组了原本的供求关系。
我们以最明显的媒体行业为例,在传统的媒体行业中,稀缺资源是内容、发行渠道和广告主,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的出现最先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发行渠道,用户不再需要通过纸媒体观看新闻,无数的微信公众号、媒体类app改变了用户获取资讯的行为。
此时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微信公众号,所有人都有机会产出内容,所有人都能够触达读者,所以大量的人发现机会,无数的公众号也就应运而生。
而由于人们发布和获取内容的高度便利性,现在所有人又发现:内容太多、打开率明显降低、公众号不再好做了。而再往后,越来越多的人又会发现,做公众号根本赚不到钱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使原本稀缺的发行渠道如今不再稀缺,而此时的稀缺资源就变成了优质的内容和用户的注意力。
所以我们常常听到身边人都在说: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才是稀缺资源呢?
在任何行业内,交易双方讨价还价时使用的筹码就是稀缺资源。
比如说在自媒体行业,咪蒙公众号的一条广告费用会达到几十万,此时她能够收到如此费用的筹码就是超高的粉丝认同感。这时的“粉丝认同感”就是稀缺资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我们从过去的“被动选择”时代(比如渠道上有什么我们买什么、央视打什么广告我们选什么产品),走到了如今的“主动选择”时代。这就意味着,传统依靠资本驱动的商业,比如大量的广告轰炸、渠道铺设等,已经不能够控制用户的选择。
此时商业社会的稀缺资源就是“用户的注意力”
所以,要想创办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要看清商业规则的变化,把握新机遇下最新产生的稀缺事物,并演化出可行的商业模式。
设备租赁未来是用户设备的重要来源,而目前研究融资租赁的很多,研究经营性租赁的很少
数据结构可视化,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会想要从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方面找到突破口,充分利用大量存量数据进行分析为管理决策带来价值增长。这种趋势会越来余越明显,尤其是创业公司或者规模相对较小的公司,比较容易快速的搭建由上至下的KPI分析体系,将企业的管理决策与运营、产品、财务直接关联起来形成闭环。但同时,可能一些相对规模较大,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的公司,也许是因为自身内部结构复杂,数据量偏大,等诸多原因导致在数据规范、指标系统整理方面管理的效率相对较低。
但毫无疑问,在今天,数据可以给我们提供的信息量是无穷的,对于指标体系的搭建、数据结构的可视化,仍然是未来的认知趋势。
那就是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和写作能力
互联网医疗,愿景很好,前途漫漫。什么原因不会快速增长?
1、互联网技术没有改变医疗的流程,仅仅在外部隔靴搔痒,因为就医绝大多数需要线下,需要到医院。
2、慢病管理,可以作为切入点,需要给患者提供咨询、自诊等有价值服务,需要与医生建立沟通,需要本地医院的打通。
3、医疗资源稀缺,人口迅速老龄化,看病依然贵、依然难,这不是互联网技术能解决的矛盾,而是个人、医生、机制等多方都要努力,但医院未来线上业务会越来越多。
但家庭医生+慢病管理,未来会有发展空间。
国企高管限薪(微笑)
钢铁煤炭吧,有的高管一个月拿的一千多块钱工资。国企要裁员,都不敢明说。请顾问做“人力资源体系优化”
本公司一堆人升职去了传统企业做转型,来了一群新面孔接着做项目。
咨询公司日子也不好过,学习某厂这样降低人力成本。
谢谢 @Joe De 的邀请,您好像邀请过我很多次各种问题,是不是需要收集什么素材?
抱歉因为能力有限,很多真的回答不了。
我不是咨询顾问,但2016年最大的感悟是,任何一个工作都有委屈。我不再给自己“我不在这里做XXX,就会在别家公司做XXX”的暗示。
如果当下的问题处理不好,不会再归因于客观,也不会告诉自己不要管这个烂摊子了whatever就这样瘸着运转吧,而是想努力去把它做好,不为别的,就为做好而做好。
这个写出来好像很简单哈~~,呵呵呵,但是觉得这个改变挺大的。对工作来说,之前可能还是“工作的青年”时期,现在觉得自己有点是“工作的中年”了。
这是我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