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手美工,如何才可以提升他的视觉感?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带团队最苦逼的事情就是,带了一个新手,而新手不缺硬件缺软件,智商让人捉急,下面团队有一个实习生美工,技能基础很ok,面试也不错,招进来之后发现,做出的东西根本没有用处,没有一点点设计感,让人难以看下去,想培养他软件,却不知道如何培养他的设计感,和思维,如此让我捉急。希望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提升他的软实力。 2017年3月4日 4 条回复 1258 次浏览 品位,学习方法,学术与工具,能力
回复 ( 4 )
现在如果有人这么说:“美工,来,把这个界面设计一下” 。我一脚踹飞他…国内的设计虽然起步晚,但是互联网化以后已经是一种飞跃式的进步了,而美工这个具有时代感的词也已经渐渐变成一种贬义的标签了,现在称呼别人为美工,就像是在指挥一个打印店老板在给你做设计一样,只是为了美化,而不叫作设计。
首先来看一下这样一张图。
这张图在设计圈内是流传甚广的, 也是被设计圈普遍认可的“笑话段子”。
按题主的意思,招聘这个新人进来之前,如果是认可过他的作品,也知道对方的软件水平。这样的人到了企业里却做的东西没法看,往往是公司给出的条条框框太多,限制了设计师的设计发挥,比如我以前在一家国企管理类应用的研发公司上班,老板给出的要求都是:给我设计的高端大气上档次!最后交稿的时候,老板曰:这颜色怎么这么鲜艳?这个logo要大!字要大! 哎呀! 还不够醒目, 给我用红色字体再加粗!这里怎么这么空?为什么不用点图案填满?。。。。最后我做出来什么样的设计了?对,就是12306那种前面摆两个人作致敬的动作,后面是蓝天白云…好了,老板很满意!
正经的分割线-------
现在我来分析下题主的问题,如何提高一个新手设计师的眼界和审美水平。
既然你不喜欢他做的东西,那么必然你会有你自己喜欢的设计,也就有了范例。[懂审美+自己有品味]这就是每个人身上多少都会有的错觉。
首先,对于那位新手设计师来说,无非就是要他的审美同步上你的审美趣味,但是真正的懂审美是什么标准?
1.对于美,要有一套科学的分析。
就拿图里的多种按钮来说。设计里面有一种忌讳叫‘过度装饰’,一个新手设计师最常见的误区就是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设计,为了谁设计,为了达到一种什么结果而设计。最后,在老板和上级的要求下,为了‘美化’而设计,就是要给那些看起来没什么‘设计感’的设计补充‘设计感’!加特效!加质感!duang~.
而这种美,实际上不是设计师自己认可的‘美的设计’。所以就出现了,做自己喜欢的设计就看起来不错,一到工作中,就显得不尽人意。
以一个按钮为例,为什么公认的大师做的就是扁平的‘高大上’,而到了一些人眼中就成了‘毫无设计感’。如果老板和上级跟上了设计师的审美和深度,那么他们就会理解:一个按钮的功能就是一个按钮,你做成黄金的或者水晶的,也改变不了按钮的本质,按钮的作用就是服务于它自身的功能,让用户不会没事盯着那个按钮看。
视觉上的东西不要太抢戏,而掩盖了内容的风头,在UI设计中,评判一个设计是不是优秀的标准是说: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流畅的完成了整一套使用流程,而不需要做多余的指引和强调。总结一句就是,知道为了什么而设计,没有一丝多余。
2.题主的苦恼是说 ,他的设计呈现出一种‘没有内容’的‘无设计感’。
如果是说视觉上的装饰性不够,那么,就需要强制设计师多看好的设计,光看还不够,看到好的设计,一定要马上动手临摹,不跨过动手的这道坎,设计就永远在眼高手低的层次原地踏步。
招一个会做事的人不难,招一个会做事的同时还在思考怎么把事做的更好的人就是可遇不可求。 设计这一行,除了过人的审美是基本要求,对于‘眼界’和‘积累’却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没有一定的积累是无法分辨什么是好的设计,什么是美的设计。
如果你觉得团队的水准已经一致化了,那么要求新人根上节奏,就需要多多分享自己对于他设计的看法,以及他做出来的东西和公司要求的标准差在哪。如果你是一个新的团队,只有一个新招进来的菜鸟设计师。那么,多找些竞品的案例,叫他临摹的一丝不差的。只有照着做,才是进步的唯一方式。
完毕,希望题主看完有帮助吧,有时候,设计出了问题,问题却不一定在设计师身上呢。
我不是这个行当的,但是我们的工作有一个类似的地方,就是需要做的人有一定技术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或者说创造能力——就是你说的软件,而这个是非常难培养的。
我提一点供你考虑。我觉得设计感和思维是很难量化的,但是在一个磨合了很久的团队里,大家其实是在同一个标准和语境下(就是和你意的或者说就是你营造的)说话,所以这种非量化的东西又能够达到一个一致的意见。
当你对一个新人说“没有一点点设计感”的时候,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在给对方的设计提意见的时候也是这么给的。但是,你们一开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你们彼此不在一个语境里,相信对方的感受也是摸不到头脑的,不知道。
我觉得不妨从“抄袭”和“举例”开始吧,挑出你认为需要的几种风格的例子,要求他按此模仿,这个过程是一个他理解你的设计感的过程,也是你对你自己的要求进行量化的过程。
或者让他按照你的语言描述去寻找一些例子来给你过目
我觉得主要是要对标,双方首先在一个语境中发言和修改
不是亲身经历,但是一直关注了这个人的成长,所以讲来给题主参考参考。
做杂志的时候,公司新招了一位非常年轻的小伙子做美编。正好他做我的版。最初,他希望能做点创新,辛辛苦苦做了一个晚上……我和视觉总监都傻了。内心有一万只奔马跑过:这是什么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然后呢。又不能打击人家,不是吗?我和视觉总监互相推诿了一阵,最后决定让视觉总监去跟他谈谈。视觉总监拿着版式规范跟他谈了一两个小时吧。手把手做给他看。第二次,还是视觉总监去做给他看。但这一次,他只修改了一部分。到第三次,这个小伙子的版就做得很像样子了。接下来大概3个月的时间,他还是不能做重要的版面,只能做不是很重要的常规版。需要设计的时候,都不敢让他上。
说到这里,我想说的是,所有的设计感,其实都可以量化的。在我们那里,量化的东西就是《版式规范》。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哪里应该放什么文字哪里应该放图片?字距行距多少?字体字号是什么?什么字体可以用什么字体不能用?什么线可以用?什么线不能用?……
就像前面那位@Tiesto 说的,感觉是可以训练的。所谓的训练,就是用你觉得好的设计作为范例。起初可以完全按照这个范例做,做久了就能很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的。这是必须要花时间的。就像训练实习记者一样。当他不知道什么是美,他就无法创造出美。模仿是基础。我们写稿子,在起步的时候,都是模仿。模仿人家的开头,人家的过度、人家的标点使用方法……这不是抄袭,而是抓住人家的精髓。
比方开头用的是一句话还是两句话?多长?是描述句还是疑问句还是感叹句?是主角的一句直接引语?还是描述天气还是描述主角的一个动作?为什么人家这样写会吸引人……就是这些模仿。如果是训练写文章,我们都会扔给记者至少一本书《华尔街如何讲故事》。让记者花时间去给我通读2、3遍。然后还会扔给记者无数篇好文章,一篇一篇给我读完。还会跟记者一起一篇一篇,一句话、一段话地进行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写”?
我看我们那位视觉总监也是这样干的。每一次他都会跟那个小伙子一起,弄明白,为什么。而不仅仅是套用版式。
现在,大概一年多了吧。我已经不再做杂志了,但这位美编小伙子现在的版式做得非常漂亮,也会承担一些重要版面的美编,而且会很有创意。他之前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能get到那个为什么。
所以说,know很重要,但know how更加重要。
仅供参考吧。毕竟是跨了一个专业。
关于视觉,没有捷径,只能多看,多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