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国各地的广告主突然都看上了《深圳晚报》的头版?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5月25日,两家自媒体的《深圳晚报》头版广告“不懂为什么 就是突然想打个广告”在社交媒体上带火了“不懂体”造句风潮;5天后,阿里钉钉在《深圳晚报》头版隔空“挑衅”微信,又刷屏了微博和朋友圈。6月底,《深圳晚报》又出现了密密麻麻印满广告客户名字的头版广告,变着花地想吸引受众的眼球。为什么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广告主都争相登上《深圳晚报》的头版? 2017年2月15日 3 条回复 1534 次浏览 广告
回复 ( 3 )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些头版广告都有一些什么特点。这些广告大多没什么底线,它们大多简单粗暴,除了文字直接黑体加粗,甚至会有大大的二维码放在报纸正中间,丝毫没有任何审美可言。但是这样的广告其实都是精心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吸引人们的眼球,让二次传播从一份城市晚报跨越到触及全国人的社交媒体。根据《深圳晚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周智琛的说法,头版广告的创意都是广告主与报纸一起策划的。在创意之初,它们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能在网络上形成“交互性的裂变传播”。比如最初的“不懂体”就是周智琛与两个新媒体创始人一起当面讨论出来的。原本两家自媒体是为了平摊40万的广告费用,以及互相共享宣传资源,后来在广告设计上,他们用上下楼调侃的方式制造出了满满的任性cp感。之后,许多网友甚至品牌都在社交媒体上对“不懂体”进行了二次创作。本质上,《深圳晚报》头版广告的设计几乎都找了一种巧妙的方式将白纸黑字的传统媒体权威感和互联网式的无厘头戏虐感结合在了一起,这种反差成了引发二次传播的爆点。
这些广告在策划的时候目的无一例外都是希望被大家“玩坏”。可以说这些广告一出生就带着互联网的性质。而这样的快速传播的效果正是广告主们所看重的。广告主们并不指望有太多的用户会通过报纸来扫二维码。但是,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互联网用户可能会因为好奇,来扫二维码,看看究竟。这样广告主的目的其实就已经达到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些头版广告都有一些什么特点。这些广告大多没什么底线,它们大多简单粗暴,除了文字直接黑体加粗,甚至会有大大的二维码放在报纸正中间,丝毫没有任何审美可言。但是这样的广告其实都是精心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吸引人们的眼球,让二次传播从一份城市晚报跨越到触及全国人的社交媒体。根据《深圳晚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周智琛的说法,头版广告的创意都是广告主与报纸一起策划的。在创意之初,它们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能在网络上形成“交互性的裂变传播”。比如最初的“不懂体”就是周智琛与两个新媒体创始人一起当面讨论出来的。原本两家自媒体是为了平摊40万的广告费用,以及互相共享宣传资源,后来在广告设计上,他们用上下楼调侃的方式制造出了满满的任性cp感。之后,许多网友甚至品牌都在社交媒体上对“不懂体”进行了二次创作。本质上,《深圳晚报》头版广告的设计几乎都找了一种巧妙的方式将白纸黑字的传统媒体权威感和互联网式的无厘头戏虐感结合在了一起,这种反差成了引发二次传播的爆点。
这些广告在策划的时候目的无一例外都是希望被大家“玩坏”。可以说这些广告一出生就带着互联网的性质。而这样的快速传播的效果正是广告主们所看重的。广告主们并不指望有太多的用户会通过报纸来扫二维码。但是,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互联网用户可能会因为好奇,来扫二维码,看看究竟。这样广告主的目的其实就已经达到了。
这样的广告在其他报纸发不出来吧?过不了审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