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采购,供应链
能想到的只有沟通成本和目标冲突吧。
buyer的考量是及时交付,而sourcing的目标是成本降低。某种极端情况下,这两个目标会冲突的。
看公司
就我经验来说,之前公司两部门主管分别是采购中心老二老三,不合,Sourcer的老大来参加我们的会议,说了个常识错误,被我们18个人同时嘲笑(干的漂亮的是异口同声,跟商量过似的)。
但下面人都挺好,对外我们是一个部门,我当时是buyer,cost 有错我会替她担着,当时她压力大,忘了为啥了我把cost逼哭了,害得我电话道歉了半个小时。她谈不下来的价格我帮她谈(我急着丢订单呀)但不会让别人知道。有时候她价格还没核完,我就让通知供应商打样生产了,然后她就抱怨我买的不是最便宜的,然后我电话我选的供应商,你们报价贵了,不能高于多少多少,然后我的供应商就是最便宜的哪个,最不济也持平,在我们部门这觉得buyer不如sourcer的供应商都会被干掉。对buyer来说,交期无价。后来大老板发话L/T大于60天统统不合理,我们联手打压不听话的供应商。得瑟完然后我再苦口婆心的要求供应商设立安全库存以备缓冲。
现在公司Sourcer归经理管,Buyer主管也挂在经理下面,sourcer不理buyer主管,但我这个奇葩sourcer,buyer都做,结果两边人都不是,老子也从不站队,也不受任何人欺负,敢过来,打回去呀。老实讲看不上现在公司的供应链,正密谋跳槽。
先设定我的假想范围,题主的公司应该已经达到一定规模,面临管理精细化转型的问题。所以才产生精细化分工的想法。
总体而言,弊端肯定是有,但是我个人认为肯定是利大于弊。原因很简单,所有的不管外企私企什么企业,到达一定规模都在这么做,应该不大能简单说这么做是不好的。
关于弊端上面的老师谈到了沟通成本和目标冲突,这些都客观存在。但是我认为是可抵消的,如果精益化管理带来的成本节约大于沟通成本,这件事情就值得做;目标冲突如果在一个合理的制度下,是可以避免的。
所以我目前能想到的可能的弊端就是,一旦你细分职责,让自己的组织构架变得日益庞大,那么你就一定得同步相应细化的公司管理制度和规范。没有合理的制度和规范下庞大的架构,是很可怕的事情,完全是内耗了。比如如何避免目标冲突的制度;如何让员工具有成本意识的规范,从而让精益化管理带来成本降低。
关于好友Howard提到的,其实就是弊端客观存在而没有合理制度的典型。如果sourcing做成这样,基本上就是一个废sourcing了…有经验的sourcing都会从全局去出发的,自己的KPI是一方面;但是也会综合比较这个供应商各方面的成本控制能力。sourcing会要求供应商完全按照框架合同去交付,偶尔也会帮助buyer去谈临时交付;但是我相信不大可能会允许一个月3次临时交付,临时交付的成本远大于正常交付。多次频繁的临时交付要么是planning失职、要么是生产瞎搞、要么是销售太不稳定。这个是其他部门要去做优化的部分,某一个职能过优的KPI,很大程度有可能是牺牲其他利益达成的。
我们公司多年前采购和物流是完全分开的,一个是独立部门、一个挂在工厂下面,目标冲突到达极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哪家供应商胆敢怠慢物流的同事,我们会非常严厉的警告他们;在无法达成一致时,也流产了很多不错的项目。而后来架构再次重新调整,并且更新了工作流程,很快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了(冲突还是有,但是至少是可以去探讨解决方案而不是吵架、掣肘了)。
最后一个角度,很多时候有些高层想搞组织架构调整,也会搀杂一些政治因素。小心建议为妙。
简单先说这么多,如有兴趣可以深聊。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3 )
能想到的只有沟通成本和目标冲突吧。
buyer的考量是及时交付,而sourcing的目标是成本降低。某种极端情况下,这两个目标会冲突的。
看公司
就我经验来说,之前公司两部门主管分别是采购中心老二老三,不合,Sourcer的老大来参加我们的会议,说了个常识错误,被我们18个人同时嘲笑(干的漂亮的是异口同声,跟商量过似的)。
但下面人都挺好,对外我们是一个部门,我当时是buyer,cost 有错我会替她担着,当时她压力大,忘了为啥了我把cost逼哭了,害得我电话道歉了半个小时。她谈不下来的价格我帮她谈(我急着丢订单呀)但不会让别人知道。有时候她价格还没核完,我就让通知供应商打样生产了,然后她就抱怨我买的不是最便宜的,然后我电话我选的供应商,你们报价贵了,不能高于多少多少,然后我的供应商就是最便宜的哪个,最不济也持平,在我们部门这觉得buyer不如sourcer的供应商都会被干掉。对buyer来说,交期无价。后来大老板发话L/T大于60天统统不合理,我们联手打压不听话的供应商。得瑟完然后我再苦口婆心的要求供应商设立安全库存以备缓冲。
现在公司Sourcer归经理管,Buyer主管也挂在经理下面,sourcer不理buyer主管,但我这个奇葩sourcer,buyer都做,结果两边人都不是,老子也从不站队,也不受任何人欺负,敢过来,打回去呀。老实讲看不上现在公司的供应链,正密谋跳槽。
先设定我的假想范围,题主的公司应该已经达到一定规模,面临管理精细化转型的问题。所以才产生精细化分工的想法。
总体而言,弊端肯定是有,但是我个人认为肯定是利大于弊。原因很简单,所有的不管外企私企什么企业,到达一定规模都在这么做,应该不大能简单说这么做是不好的。
关于弊端上面的老师谈到了沟通成本和目标冲突,这些都客观存在。但是我认为是可抵消的,如果精益化管理带来的成本节约大于沟通成本,这件事情就值得做;目标冲突如果在一个合理的制度下,是可以避免的。
所以我目前能想到的可能的弊端就是,一旦你细分职责,让自己的组织构架变得日益庞大,那么你就一定得同步相应细化的公司管理制度和规范。没有合理的制度和规范下庞大的架构,是很可怕的事情,完全是内耗了。比如如何避免目标冲突的制度;如何让员工具有成本意识的规范,从而让精益化管理带来成本降低。
关于好友Howard提到的,其实就是弊端客观存在而没有合理制度的典型。如果sourcing做成这样,基本上就是一个废sourcing了…有经验的sourcing都会从全局去出发的,自己的KPI是一方面;但是也会综合比较这个供应商各方面的成本控制能力。sourcing会要求供应商完全按照框架合同去交付,偶尔也会帮助buyer去谈临时交付;但是我相信不大可能会允许一个月3次临时交付,临时交付的成本远大于正常交付。多次频繁的临时交付要么是planning失职、要么是生产瞎搞、要么是销售太不稳定。这个是其他部门要去做优化的部分,某一个职能过优的KPI,很大程度有可能是牺牲其他利益达成的。
我们公司多年前采购和物流是完全分开的,一个是独立部门、一个挂在工厂下面,目标冲突到达极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哪家供应商胆敢怠慢物流的同事,我们会非常严厉的警告他们;在无法达成一致时,也流产了很多不错的项目。而后来架构再次重新调整,并且更新了工作流程,很快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了(冲突还是有,但是至少是可以去探讨解决方案而不是吵架、掣肘了)。
最后一个角度,很多时候有些高层想搞组织架构调整,也会搀杂一些政治因素。小心建议为妙。
简单先说这么多,如有兴趣可以深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