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商务社交网的核心痛点在哪里?如何解决?(领英、赤兔、若邻、脉脉、在行、会会、活动行、相见、靠我)

理由
举报 取消

在中国做商务社交网络,不了解中国人特有的社交习惯怎么行。中国式商务社交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必须在线下完成,这一点,不用再深入赘述,看看领英、赤兔、脉脉、若邻之类纯粹空对空的社交网络惨烈的现状就能感受得到;第二是社交必须有中介才能促成,这一点,是现有所有商务职场O2O社交APP都没有关注到的一个普遍性盲区,而正是因为忽视了这一重要规律,所以可以很肯定地说,社会上现有的移动商务社交网络很难有一家能够成功。

现在国内有几家比较知名的商务职场O2O社交软件,在行、会会、活动行、相见等,其中,在行关注点在于解求助行家决个性化问题,活动行在于邀约兴趣者参与各类活动,相比之下,会会以主题聚会为主,更靠近商务职场社交的定位,本文就以会会为例来讲。

在会会,用户群体很简单,只有一类:商务职场人士,角色定位为两类:聚会发起者,聚会响应者;会会的应用逻辑也很简单:聚会发起者发布聚会需求——会会通过各种推广工具传播甚至精准推送给目标响应者用户——聚会响应者响应,完成聚会。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自动性闭环流程,但是就因为中国人商务社交必须要依赖中介才能促成这样的特点,所以说会会这样的平台设置是有先天缺陷的。

在中国搞商务社交,都知道一个规律,在没有中介撮合的情况下,社交双方谁主动,谁被动,提出社交需求的一方总是处于劣势地位,往往受到另一方的轻视、蔑视、误会甚至猜忌。再说会会,聚会发起者发布公告后,只能被动等待平台推广给他传播信息带来响应者,姑且不论会会目前还没有能让发起者主动精准找到响应者的设置,即使将来有了,基于上述中国式社交特点,发起者成功邀约的可能性也并不大,往往最后的结果是发起者被拒绝,很没面子。

以前企业家和职场人士进行商务社交主要靠混圈子,现在逐渐归于务实,去中心、去权威、接地气的碎片式群聚社交成为主流,一方面是庞大的商务社交需求,指向明确,态度积极,一方面是缺乏内在驱动力的商务社交平台,可以说谁能率先解决商务职场O2O软件平台中社交中介的应用问题,谁就将从乱战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个行业真正的颠覆之王。

2017年9月11日 5 条回复 915 次浏览

发起人:宋翔 初入职场

做一个努力而温暖的人

回复 ( 5 )

  1. 来自女儿国的国王
    理由
    举报 取消

    曾有一段时间测试过多个社交APP,不可否认的是,并没有哪个APP能有魅力得以保留下来。主要原因在于普遍都没有高度的活跃度。或许这就是最大的痛点。

    一心整改产品,并非好事。但你所侧重整改的,往往仅仅只是你自认为的需要整改点。何不换个用户角度来思考,相信每个用户在决定下载社交APP的那一刻,主要都是希望能获得一些有用的人脉。由此可见,用户的需求才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邀约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加入。至于如何邀约进驻,这个估计前期得需要做点福利发送等吸引度较高的点子了。

    线上+线下活动。如:线上可发动专业问题提问活动,线下可发动不同行业的交流会。能认识同行业的人脉正是用户最所需要的。这个往后还能设计为(会员)收费制。

    APP推广。如:线上资源互换,线下户外广告等。

    如果用户的需求都无法做到解决,活跃度提升不上,何来的社交人脉。

  2. 黄漪辰
    理由
    举报 取消

    之前着力研究过脉脉的竞品,用了大概50款类似的app,也做过一些竞品的报告,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下面几款产品:

    1、领英and赤兔

    领英和赤兔,是脉脉的最大竞品,同发力于招聘。有趣的是赤兔是领英在国内走不通,而专为国人打造的一款产品。

    赤兔的优点是:活动功能较为完善,运营空间很大;重视群聊的搭建,建立社群的引导性强。

    赤兔的不足是:搜索功能匮乏;软件引导性较差。

    2、机遇

    绕过了脉脉和赤兔的利用招聘实现商业化的模式,主营线下的收费活动实现变现。

    其优点是:消息模块的功能设计很完整;名片可截图保存;后台可以统计出好友的数据。

    不足是:商业模式还需有待考证。

    3、和聊

    利用收取会员年费的形式,实现人脉的扩展和使用。

    4、人脉通

    是一个职场垂直的社交+电商平台。

    5、其他

    才才、邀约、昀魔方、微链、合伙缘、一度人脉、维度商务版、六点一刻、师徒部落、人脉网、如鱼、会会、聚脉、聚信、U脉、会见、脉可寻、商会云、meet、升职岛、人脉圈、得脉、人脉助手、直脉等,有些已经不再运营了。

  3. 贱爷
    理由
    举报 取消

    四年前,当大家都深陷微博的洪流中时,微信出现了,以势不可挡之势取代微博,坐上中国社交头把交椅。长江后浪推前浪,作为前浪的微博,在微信遥遥领先的情况下,急需寻找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来搅动和刺激行业,但在彼时的情况下,微博缺少棋逢敌手的对手,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其将陷入没有竞争对手的“僵局”。

    不过,好在微博并未沉湎于这种虚浮的荣光,而是通过“跨界”方式进行平台模式改革,用寻求增量市场方式实现了微博的新局面。在3月3日微博发布的财报中,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2.36亿,同比增长34%,日活跃用户达到1.06亿,同比增长32%。当季微博营收1.49亿美元,同比增长42%,盈利3290万美元,同比大涨258%。2015年微博总营收4.779亿美元,同比增长43%,总利润也达到6880万美元。”这份数据对于当前的中概股财报而言,已经是一份值得让其他公司艳羡的数据财报。

    那么,微博是怎样用“跨界”方式实现增量市场提升的呢?

    首先推进兴趣信息流、从客户端行业抢夺增量市场,是微博在新环境下做出的第一个革新选择。对于微博产品而言,其本身在社会化分发速度、传播和影响方面,其比微信更有着优势和扩散效应,尤其是微博用户对内容的生产(自媒体和媒体),以及普通用户的传播扩散,使得微博在传播效应方面远胜新闻APP客户端,这从本质上决定了微博的媒体传播属性,是完全优胜于传统客户端行业的。我们看到,微博月活跃用户2.36亿,比增速最快的三个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的总和还多(网易新闻客户端1.1亿,今日头条8200万,一点资讯3300万)。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兴趣领域的用户因为关注对象不同,因此内容生产者更容易聚集更精确的粉丝群体,实现更便利的变现需求。而在微博平台上,多达32个垂直领域的兴趣信息分类,也意味着粉丝群体可充分关注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昨天看到微博电影的一则报道,微博电影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兴趣社区,想来这边是微博垂直运营的结果。另外,从阅读量和信息互动性来看,微博也要强于其他同类社交产品——微博四季度的阅读量增长达到84%,信息流互动率提升24%。

      其次,在商业化方面发力信息流视频广告,争取广告主预算实现规模性营收,则是微博在发力增量发展方面的重要举措。对于微博而言,纯文字类信息已经不能满足现状需求,同时对于用户而言,纯文字类讯息在观看阅读方面也意味着疲惫之感,在这种情况下,微博发力信息流视频广告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缓解用户的阅读视觉疲累,另一方面则可实现增量营收。这种将视频方式的信息流广告嵌入微博信息流中,不仅没有破坏用户体验反而调节了用户的文字阅读疲惫感觉。

      对广告主们来说,不管是品牌客户还是中小企业,微博信息流广告方面,天生的原生、精准、互动特性,使得其在效果方面也比市场其他同类广告更有精确性。这次财报期间,微博CEO王高飞也表示,随着微博DAU过亿和用户覆盖的下沉,以及微博强触达、强参与的广告产品逐步完善,使得微博正变成为数不多的全国性营销平台。这让微博对其他媒体平台的广告客户吸引力逐步增强,而开机广告、视频广告的推出,也会让广告客户的投放门槛大幅下降。

      最后想补充一点是,微博与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相比的又一优越性,还在于微博的信息流方式可为微博用户提供不同方式的平台场景,比如喜欢娱乐的用户可享受到关注对象、话题、活动、访谈等场景元素。其他社交平台,有如微信者更适合点对点IM聊天,有如传统方式如BBS只能提供话题讨论,这些平台虽然在某一方向虽然尤其特长之处,但无法在场景化方面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场景化的平台特性可为微博用户提供了90%以上的关注度,对于广告主和商家来说,丰富的场景化和超高的人气等现象都是其广告投放的最佳选择。相比较的是,朋友圈是微信的附属场景,微信用户最主要的场景是在IM的聊天页面,相比微信朋友圈的广告,微博的广告受关注的程度更高,效果也更好。这样不难理解,在信息流广告爆发的年份里,微信朋友圈广告发布价格、发布品牌影响力直降门槛了。

      这些举措,都无一例外地使得微博的发展迈上了更快速的快车道,聚脉希望从中汲取自身的发展方向,有望在未来继续影响中国商务社交平台发展进程。跨界后的微博会,目前来看是在向好发展,善于学习的聚脉到底会怎样呢,拭目以待!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