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家装”最应该解决什么问题才能做大?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正规的家装公司与 “马路游击队” 在家装市场的份额比是七三开,整个行业的集中度非常低,又服务周期长,加上工人手工完成,还须供应商配合,并且客户全程参与,体验感自然受考验。虽然家装行业市场比工装行业更大,但标准化程度很低,过去的家装公司只是作为中介揽活儿,行业并无巨头出现,难点就在于游戏规则的建立。 2017年6月21日 4 条回复 1013 次浏览 O2O,互联网,家装公司,装修
回复 ( 4 )
互联网装修要想发展好,一定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施工标准统一化,二是工人产业化,专业化,职业化,及梯队建设。这可以看成是互联网家装行业基础建设,会提升行业效率,但光靠几家企业很难达到,得依靠政府和行业协会来推动。
小米对互联网装修的启示
小米过去几年为何几何式成长?不是参与感,也不是“专注极致口碑快”,而是得益于雷军所说的三个大环境。
小米享受了过去15年互联网基础设施建立起来的红利,高度依赖电子商务,高度依赖社交媒体;以及高度依赖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制造红利,今天产业分工使得小米能只负责研发、营销、服务环节,不负责制造;还有用户对产品有更高品质要求的消费红利。
这些基础建设和成熟的市场消费环境是小米快速跑的保障。而施工标准化、甚至非标定制化标准,产业化工人可以看成是互联网家装行业的基础建设。
比如土建工程,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估计很少有人会关注这个楼的如何施工、工艺和材料,因为这个行业相对发达,国家各项标准及资质机构很全,是有可执行的国标和审查的,消费者不需要参与,呈现出来的整体的产品,最起码他们是这么认为的。
而设计、建材家具和供应链已足够产业化,唯有工人和施工还是老大难问题。当然你说,传统家装公司有施工做得好的,在高客单值、非标准化操作下完成,比如别墅装修,但那不具有普遍性。其实任何用户体验都可以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达成,但那不是市场行为。
家装行业的现状:怎一个乱字了得
一个一二线城市有成千上万家家装公司,35%的成本耗在获取用户上,又是人力密集型,有标准难执行,人员绩效的设计决定了签单大于一切,用户服务和体验忽略不计,城市扩张复制成本高,大都只能做一个区域型公司。
在传统家装公司里,设计师=业务员,职能不是设计是销售,打着设计免费,推荐材料,靠销售提成和主材回扣挣钱,不是为用户服务的,非真正的设计师。也使得用户不认为你设计水平高,不会为设计付费,家装公司也就没有好的设计师,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建材商家的日子也不过好,为了获取客流,要为家装公司或设计师支付返点、回扣、房租分摊费用,以及公关开支,哪怕这个家装公司一月只卖了两单,而服务它的高成本最终会转嫁给用户。另外,由于建材市场暴利,和销售渠道单一,信息撮合模式的我要装修网等推出的建材团购模式备受业主欢迎,提高了价格透明度。
而施工,传统家装公司都是分包给工长,对施工质量的承诺是不靠谱的,这项工作主要依赖于人,和家装公司业务人员的热情程度和服务态度没啥关系。且大部分家装公司由于单子少,是喂不饱工长的。
总之,传统家装公司高度依靠人而非制度或体系,供应链采购成本高,销售型设计师无设计感可言,施工分包猫腻多,增项漏项不断,主材辅料偷工减料,既不环保也不安全,35%的毛利耗在销售和管理成本上,维持低利润,在盈亏平衡线挣扎,只会把钱花在“签单”之前的所有环节,无法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价值链底层的工长如何赚钱
工长承担了家装公司的劳务中介,组织工人施工,以及项目管理,又为工人提供了工作。他的价值和作用在目前的家装行业来说不可替代,但仍处在装修价值链的底层。
不管用户与家装公司签订的是整装,还是半包,工长只拿走实际工费。如整装,家装公司拿走合同款的25~35%,再扣除主材辅料费,实际工费只剩25%。
以10万的整包装修预算为例,材料费6万,施工费4万,家装公司要拿走施工费的35~40%才能保持正常经营,剩下的刚够施工。工长得挣钱,又不是搞慈善,老家的孩子和媳妇还等着钱过日子呢,怎么创收?
第一,水电实测实量,这是最大获利点。比如开发商留的是离地30公分的插板,沙发、电视柜、床头柜等一摆上就挡住了,得挪吧,卧室再加个双控,书桌下面、马桶旁边加插座,吊顶要改线上去……通过功能或布局的改变来改造水电,一来二去,1万以上的水电工程能拿走5000元利润。
第二,偷工减料,能用便宜的绝不用贵的;控制人工成本,施工能走捷径绝不绕路。
第三,诱导业主做不必要的增漏项,而收费没标准混乱不堪。讲个笑话,某人装修完后发现清单列的空调打孔很贵,就问“当年我爸装修老宅子时候空调打孔也没这么贵呀!你这怎么这么贵?”工长说:“贵是有原因的!”业主问:“什么原因?”他想了想说:“我们打的孔更圆一些。”
事实上,工长基本都是农民工,看眼前利益,文化程度不高,在没有监管和标准下,干活儿纯粹凭经验和良心,施工质量参差不齐才怪。
国标和行业标准为啥不靠谱
其实,家装行业也有国标,及各地行业协会制定的行标,但由于工地分散、执行成本高,又缺乏有效监管,即使写入合同也形同虚设。
另外,本身这些标准也存在问题,常年不修订,在执行层过于简单粗暴,有的也无法落地。你看,2001年12月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2002年5月1日实施了《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这一施工标准直到2012年才进行了简单修订。
如地面找平,行业标准是2mm,国家标准是4mm,有的互联网家装公司制定的标准是3mm,显然行业标准严于国家标注,但具体执行时也有差异。
再有,卫生间地砖铺贴工艺,国标和行标没有明确标准,大部分家装公司是采用干铺工艺,地砖下容易存水,防水有隐患。而蘑菇装修采用的是地砖湿铺工艺,杜绝了该隐患。
还有,墙砖薄贴法成本高,粘结剂比用水泥砂浆铺贴成本高2倍,再增加找平工序还得加钱,也就是材料和工费都得加钱。纯德系互联网家装悦家网宣称是这么干的,这些国标或行标都没有规定。
互联网装修解决施工痛点了吗
那互联网装修模式的家装公司是怎么解决施工问题的?现在主要是两种方式:第三方承包施工和自养工人。
做大就要承包施工,抓施工标准化和工人管理,以及提高他们的收益,建立高效、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做精细,做口碑,做高端用户,可以考虑自有工人,复制慢,资金密集度高。
爱空间:自有产业工人的概念模式
爱空间从概念上来讲是将工队分包制改成产业工人制,施工队都是自己企业培养的员工,但成本很高,必须提高效率,缩短周期降低成本。
从趋势来看,行业效率的提升是必然的,不过爱空间对行业的推动力,更多在“互联网装修”的概念传播和引导。20天工期的诟病就不说了,难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规模化。另外自有产业工人在装修没有大规模工业化前,也是概念和摸索,工人还是干着传统的活儿。
有住网联合创始人杨铁男在参加《家居电商周刊》线上沙龙讲过一个案例,工人也不需要这么高的技术,北京有家企业能在工厂铺贴卫生间墙地砖,到现场组装,不需要工人铺贴了,随便找个技校的人培训一下就能做。当然,这种组装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蘑菇装修:产品标准化的工人雇佣模式
主打套餐的互联网家装公司,尽可能得将产品标准化,在施工标准化方面,蘑菇装修是代表。
首先是施工标准化,有80道工序,严格执行300项施工标准,水电59个节点包含在599报价之内,辅料统一配给,监理30项重点控制节点验收;其次提高了施工效率,不仅施工周期比传统装修缩短一半,而且接单数量比传统装修多一倍,从而增加了工人收入,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恶意增项;再次施工质量和客户评级会影响分单及对施工人员的补贴奖励。“另外蘑菇装修工程管理系统,可实现施工验收和微信可视化,前期可检查,后期能调阅。我们也在和培训学校合作培训产业工人,未来工人是稀缺资源,必然成为争夺的焦点。”蘑菇装修CEO尚海洋说,“只要施工能力稳定,每月就可获得固定分配订单,收益稳定,正常来说施工队年收入200万左右,也会吸引本地优秀施工队加入。”
不过蘑菇装修正在西安、北京、成都、沈阳市场从8月20日发起“性价比前所未有,599/㎡
60天后再也不见”的大规模市场活动,之后将上线新产品,599产品会下线。
悦装网:Uber方式的工人众包模式
相比传统家装公司的工费定价方式,新出来的互联网家装悦装网是由工人定价,再根据辅材的价格进行测算,最终还原成公司系统报价。在制定预算过程中按照项目的实际情况,由公司质检、工长、客户及设计师共同参与制定预算,确定预算的准确性。保证了工人的利益后,确保装修透明化,在签订合同后在施工过程中不再进行增项。
另外,悦装网出台了一系列整体家装工程管理标准,日常管理制度、安全文明施工标准规范以及悦装网项目处罚条例等,建立高标准管控;其工人众包就像Uber方式一样连接,严苛标准管控下,口碑测评,优秀工人将获得平台补贴和奖励,最高会奖励一台BMW3系轿车。
齐家网: 平台从监管切入质量管控模式
互联网家装平台对提供服务的家装公司如果管控不力的话,漫长的装修周期会问题不断。齐家网针对装修过程不透明、质量没保障等问题,推出“齐家保”服务,装修业主通过其平台签约家装公司,就可以免费申请该服务;即齐家网通过专业的监理人员会进行五次关键节点验收,并设置阶段性付款和平台尾款托管的方式来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从而为装修业主提供全程保障。
这也是平台作为中介应尽的义务,但装修的复杂性及节点验收的繁琐严重依赖于专业的人,如果这个监理专业度不够、责任心差、工作量饱和等都会影响验收结果。
微装网: “居家整改”的自有工人模式
未来,需要提升生活品质,但不准备整体翻修、仅对居家做局部调整和换装的用户会越来越多,“微装”市场也会越来越大。目前微装网立足上海,只做一线市场,北京广州和深圳正在筹备启动。
而微装网都是自有工人,通过自有工人建立起服务标准和规范,为以后培训认证“微装哥”打好基础,且有1/3的微装哥是退伍军人,更有素质和责任感。
“微装”涉及的服务范围80%是安装的范畴,每个新的“微装哥”都将接受培训成为多面手,微装网创始人钱钢说“比如油漆工在等待涂料晾干时,可以安装洁具、厨卫吊顶等水电工和木工的活,这样公司避免了再派两个工种的人员浪费,该油漆工也因提成更多积极性更高!”而电脑智能化派单时会智能抓取那些客户满意度高、掌握技能标签多的“微装哥”,获取订单的机会更大。
以上模式都会受制于施工标准不统一,工人产业化不够的制约。且标准化施工和工人产业化相辅相成,只有标准化了,产业工人才会做大,像流水线一样,可复制性强,也是互联网装修能否真正成为一种装修标准和生活方式,并诞生一家类京东公司的基础。
施工标准及产业工人配套体系亟待建立
综上,互联网装修模式要大行其道,必然得依靠施工标准化统一和工人产业化培养,但几个企业又搞不定,只能借助行政手段和行业自律来推动。为此发出几点倡议:
1、住建委主导及行业协会参与制定更落地及可执行的施工标准;
2、互联网家装公司作为行业推动者,团结不内讧,参与制定统一标准及带头试行;
3、由于在执行过程中的成本问题,建议政府或行业进行费用补贴;
4、鼓励大型家装企业带头试行;
5、制定政策鼓励培训机构培训产业工人,能持证上岗。
如果住建委不主导,行业协会也不管怎么办?就像罗振宇谈在央视好想法执行很难时所说的“领导又不睡我,我也没办法”。《家居电商周刊》主编穆峰这厮只能仰仗所有同行,通力合作,将诉求能通过非常之方法解决,要不这行业效率的提升始终会遇到瓶颈!
现在互联网家装实际上跟传统的没区别。只不过是接了网上的订单。然后找散工做。千万不要找他们。
上面的几个回答,我感觉都没有切入到重点,我本身在国内排名第一的建筑企业任职,之前也写过互联网家装的文章,给大家亮出来。欢迎大家交流。
作者:刘腾飞
链接:互联网家装目前的行业前景如何? – 刘腾飞的回答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2015年,家装行业市场规模已经突破4万亿,其中硬装部分市场规模超过1.9万亿,而互联网的渗透率仅为3%,可谓是一片蓝海。试想一下,谁若能在这样体量的行业中占据2%的市场份额,便足以成为互联网企业中的独角兽。
目前入局的互联网企业已不算少,爱空间、土巴兔到腾讯海尔小米等等,都涉足了互联网家装领域,但一个普遍的问题是他们似乎都无法搅动市场,互联网企业未能在家装领域像在零售、旅游及餐饮等领域那样颠覆传统企业,赢得市场占有率。
家装行业如此难以渗透,一定程度上跟其行业特性有关。单价高、频次低,相对于旅游、餐饮、零售及出行等行业而言,有着截然不同的属性;而其行业自身的复杂性和系统系也不亚于汽车行业。在这样一个行业里,想要把这块市场的肥肉吃到嘴里,自然不能用以往的策略争夺市场。
目前,家装用户的普遍痛点在于产品价格和用户体验。装修属于低频次行为,不少用户都是第一次进行家装,面对各种各样的装修工艺和装修材料往往会两眼发蒙,再一问价格,瞬间醍醐醒脑:这样简单的一个东西,怎么价格会如此贵?至于用户体验,恐怕找家装公司装修过的用户,很难对家装公司产生好感,要么是装修质量低于自己预期,要么是装修合同中漏项,导致最终结算价格远超合同报价,总之,让用户不爽的东西一大堆。分析其中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
1.行业自身局限性
家装行业乃至整个建筑业是一个极其复杂而系统的行业,很难采取工业化的规模效应降低价格,大多数工艺机械化水平不高,只能人工完成;“装配式构件”在国内尚未大面积普及,只有少数企业和北方的个别城市在进行发展和摸索。由于这些行业自身的局限性,家装行业施工效率低下,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2.国内分包体系不合理
国内家装行业的分包体系不合理,层层分包转包导致链条过长,装修公司与用户签订合同后,以合同价款的50%-80%分包给装修队,装修队再扣除一定费用后分包给施工班组,施工班组再扣除一部分费用分包给工人,除了最底层施工的工人,其他人只是做管理工作,可以说是空手套白狼。这种层层分包的还要好一些,最可怕的是转包,装修队接了装修任务之后,如果是手头工人不足或者利润较低,很有可能扣除利润之后转包给另外一个装修队。这样的层层分包转包之下,我亲眼见过一个普通的施工工序从2块钱涨到25块钱,另一个施工工序从18块钱涨到了54块钱。另外,在这整个链条之中,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出现一连串的问题。工程款支付之后,从家装公司到装修队,再到班组,最后才到施工工人手里,一旦某个环节中出了问题,工人没有拿到工程款,免不了要跑到用户或者装修公司那里骚扰个不停,甚至发生过工人跑到用户家里“打砸”事件。
3处心积虑的“商务策划”
不少家装公司存在一些针对用户的策划,策划的目的就是处心积虑的让用户增加预算或者降低自己成本。往往家装公司采取一个比较低的报价吸引用户,然后故意在合同中漏项,普通用户对行业不够了解,很多小的细节极易被忽略,所以如果合同中漏项,很难被发现,比如水电管线拆改、防水、踢脚线、门窗收口、排气扇等等。另外,家装公司为了节省自己成本也已经无所不用其极,最常见的就是改做法、漏工序、换材料,怎么省钱怎么来。一句话:反正用户不懂,尽情忽悠。
4从业人员素质低下
农民工是整个社会素质最低的一个群体,但却是整个建筑行业的中流砥柱,家装行业也无法避免。我这样说并非看不起农民工,只是陈述一个事实,从业四年以来,面对这样一个毫无履约精神的群体,会发生工人跑到用户家中“打砸”事件其实一点都不意外。另外由于从业人员素质低下而导致的资源内耗也极为严重,一方面加重了家装行业成本,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家装行业用户体验差。
家装行业要解决产品价格高和用户体验差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改变行业分包体系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互联网融入家装行业,从而改变整个行业,获取利润。因此,我对互联网家装有以下建议:
1.做平台不可取,要自己做家装施工端。淘宝和滴滴都是平台产品,他们之所以能做大是因为其用户的消费行为频次高、价格低,用户体量大。家装行业则恰好相反,若是只做平台,最后难免跟传统家装公司一样,链条过长,毫无价格优势。
2.内容运营为主,尽可能减少用户运营和活动运营。家装行业之所以光怪陆离,正是因为用户对行业了解不足,通过内容运营提高用户会行业认识,避免被“商务策划”所骗,获取用户的好感。传统家装企业买流量搞社区推广或者买用户信息进行推销,早已让用户形成反感抵触心理,所以做SEM会越来越难以获得有效用户,反而有可能驱散原本的潜在用户。
3.尽可能保留自己的施工班组,逐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传统家装中,所有的施工班组一般都是流动的,同一帮人今天在这个家装公司里,明天又跑去另外一个家装公司,很多都是一次性合作,出现了质量问题指望他们保修根本不现实,甚至出现了质量问题或者给与业主造成经济损失要从他们工程款中扣去点费用都不行,你要敢扣,他们就敢堵你大门,或者跪在小区门口拉个横幅搞点社会事件。所以,要想规避因从业人员素质低下而产生的一系列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保留自己的施工班组,进行管理。
4.积累口碑。在家装过程中,有很多额外的工作投入很少,却能显著改善用户体验的工作,对于这样的工作完全可以免费帮用户做好,比如装修之前的免费验房,或者因开发商问题用户水电管线产生问题时给予免费维修的服务,这些工作很困扰用户,但对装修公司而言几乎不耗费成本,却能大大提高用户亲和度。
5.资源不足时,可只做简装。互联网家装如果想真的切入行业之中,改变整个行业现状,就不能走传统家装公司那种“皮包公司”模式,进行层层分包和转包,而是要有自己的施工班组,自己做运营和管理,如此一来前期投入较大,资源充足的巨头有可能扛得住前期的资本压力,但若是资源不足的小公司,想要立住脚,最好从简装做起,一来简装是很大一部分用户的首选,属于刚需,市场较大,二来简装可规避掉不少过程风险。
家装行业一向以“脏、乱、差”被人熟知,传统家装弊病不断,用户体验极差。虽然目前互联网家装渗透困难,但随着新一轮的资本推动和腾讯、小米等巨头的进场和布局,互联网家装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日子并不遥远。
作者:诗人的眼泪(微信号 sr793575019)从事四年工程项目管理,有一项专利,求职互联网产品助理。
互联网这条大船给太多企业带来的看似“风光”的利润,但是归根到家装行业,个人觉得“互联网+”也只是开拓了另一种推广渠道,家装行业和快消品等不一样,链条长,客单高,更不要提复购率了,人这一辈子买房的几率有几次?装修能有几次?
互联网开脱的是传播的窗口,只要人是真实存在的,房子是真实的,就离不开线下体验和服务!!!
做好质量和工程服务是关键!!
在网上几页文案图就挥手好几万?不可能!
所以我个人认为,家装行业要铲除用户之前就诟病在脑海里的“家装猫腻多,水深,质量难监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