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对不起,对知乎操作不太熟悉,之前的答案被我误删了,重新发。
有人说什么 要看懂这个电影,先要了解这段历史
实在令人可发一笑
他只告诉你历史的一部分
这部电影的下半部分讲的就是爱沙尼亚第8军。
第8爱沙尼亚军在苏军中存在了两年半时间。该军前后参战时间为125天—包括1942年12月到1943年1月,在大卢基战斗39天;1944年进入爱沙尼亚战斗69天(大部分时间在萨雷马岛岛),1945年3月中库尔兰参战17天。尤其在大卢基战斗中,第249师教导营,据守一个团的防线,面对兵力占据优势,而且得到坦克支援的德军,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有一个连在战斗中全部牺牲。1944年在萨马雷岛的战斗中,爱沙尼亚部队的表现也是出色的。
在卫国战争中,爱沙尼亚第8军的作战单位参与了9座城市的解放,分别是:大卢基、涅韦尔、新索科利尼基、纳尔瓦(爱沙尼亚的城市)、卡拉斯泰(爱沙尼亚的城市)、穆斯特韦(爱沙尼亚的城市)、塔林、哈普萨卢、库列萨雷。1945年6月28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授予该军爱沙尼亚近卫塔林斯基步兵第41军的番号。
爱沙尼亚第8军军长佩恩受到爱沙尼亚民众的热烈欢迎。
至于拉脱维亚第130军,战争中大约10万名拉脱维亚军人加入了苏军。1941年8月3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发布了组建拉脱维亚步兵师的决定。所有居住在俄罗斯境内的拉脱维亚人和1941年夏天逃亡的拉脱维亚难民中的适龄人群都被动员起来。1944年底到1945年初,在维泽梅和拉托加尔,苏军动员了57000名1903-1926年间出生的人。在二战期间,有16名拉脱维亚人荣获苏联英雄勋章。超过50000人在苏军中阵亡。
下图为收复里加的拉脱维亚子弟兵
说到爱沙尼亚第8军,他们不是在组建之时,才加入苏联红军
他们是在苏联吞并爱沙尼亚的时候,作为“反共分子”被流放过去的
在巴巴罗萨开始之时,他们被强行拖到苏军里当补充兵,大约有三万多人
其中有一万人死于饥寒交迫或者疾病
对于这个说法 我只能说:一派胡言
所以我就说 有的人是真的特别坏 他故意只告诉你一部分事实
在爱沙尼亚第8军之前 有一个爱沙尼亚第22军 这基本就是原爱沙尼亚国防军的班底,这个军下辖2个师,15142人。在战争爆发以后,该军损失非常大。而爱沙尼亚第8军的雏形,是1941年12月组建的爱沙尼亚第7师,这个师的主要班底,除了第22军的残余部队之外,就是1941年夏天苏联在爱沙尼亚征召的预备役军人,总数为45000人,而当时在苏联后方劳动营的是32000人,由于劳动营的条件非常恶劣,所以有相当部分人死亡,但是我并未找到确切数据,只看到了数千人死亡的数字。但是,第7师的班底除了上述人员之外,还有随苏军撤离的爱沙尼亚歼击营和工人团,他们可不是什么被流放的“反共分子”。
1942年,在补充团的基础上又组建了第249师,并且与第7师合并为爱沙尼亚第8军。
这个军的军长伦比特·佩恩是一位出生在俄罗斯境内出身贫农家庭的爱沙尼亚族人,1921年入党。实际上,爱沙尼亚第8军自佩恩以下,有相当部分爱沙尼亚族人,也是出生在俄罗斯境内的。
而拉脱维亚第130军的前身与组建过程,确实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拉脱维亚部队参加过莫斯科保卫战。
说到苏军中的拉脱维亚军人,我也提一个,保罗·马蒂索维奇·阿尔曼(Paul Matissovich Arman),1903年出生于拉脱维亚农民家庭,曾为叶尔加瓦共青团组织者,1924—25年在拉脱维亚国防军服役,26年加入红军,27年入党,28年毕业于莫斯科步兵学校。1936年参加西班牙内战,同年荣获苏联英雄,获颁第27号金星勋章。卫国战争爆发后于1943年8月7日阵亡。而且此君并不在拉脱维亚第130军服役。在坦克军中参加过勒热夫战役。
另外
爱沙尼亚老兵Valentin Villemsoo在谈到电影《1944》时,指出这部电影大体是真实的,但是影片最后NKVD军官命令枪杀少年的事情纯属无稽之谈。另外穿着NKVD军服的人隶属锄奸处,他们也不会在前线出现。他也指出从未出现过指挥员因为下级不执行命令就当场处决对方的事情。
但是他们自己不会这么想,他们热爱着祖国并且付出生命为之奋斗。
只有这样,国家才会有希望。
他们也只是军人,不要用所谓武装党卫军和胡扯淡的战后审判来评价他们
看到这段话,我笑了,不论是爱沙尼亚人,还是拉脱维亚人,都同时为苏德两国军队服役。拉脱维亚第130军我不清楚,但是爱沙尼亚第8军在战争末期,补充了不少曾经在德军服役的爱沙尼亚人。
“他们热爱着祖国并且付出生命为之奋斗”
哈哈哈哈 能告诉我他们热爱的是哪个祖国吗?
很多年前,就在他们的西边一点,有一个王国,和他们一样弱小,也生存在夹缝之中。
他们在大战中被击败,成为别国的附庸。
在欧洲混乱的局势中,他们奋力变得强大,不畏任何强敌。
建立起欧洲最强大的陆军,统一了整个民族。
在祖先曾经战败过的地方,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另外,这是强行煽情嘛?“在祖先曾经战败过的地方,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然后呢?哦 对 没有然后了 现在也没什么普鲁士了
半年前在b站看过这部爱沙尼亚电影,既然有人问那就来回答一下吧,这确实是一部好电影,比中国的抗日神剧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本剧分别以二战时期加入苏德双方的爱沙尼亚人为视角揭示了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的无奈和命运,当然平独镇露大波波除外。本片一开始的这支加入德军的爱沙尼亚人部队隶属于SS20爱沙尼亚师,在二战中爱沙尼亚大约有69000人加入德军部队,除一个党卫军师外还有大大小小6个保安团一个保安师帮助德军清剿游击队和搜捕犹太人,与苏联其他民族战斗力奇差无比的保安部队相比波罗的海三国的保安部队好勇斗狠,在1941年德军解放爱沙尼亚后帮助德国人抓捕了数以千计的苏联溃兵甚至活捉了日后俄罗斯解放军的头领弗拉索夫,希特勒也由此对波罗的海三国人高看一眼,第36保安营营长里帕卢获得了高级勋章骑士铁十字勋章。从里帕卢的领章可以看到早期爱沙尼亚部队领章样式与电影中的不同。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爱沙尼亚和波罗的海三国人对德国人的感情就比对俄国人好上多少,在沙俄时期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便是那些日耳曼人大地主,他们对待波罗的海三国人农民的态度不亚于俄国大地主对待农奴,德国潜艇王牌,橡树叶双剑钻石骑士铁十字勋章获得者吕特祖上便是波罗的海日耳曼人大地主。
顺带一提,他是个光头吴克。
真正让波罗的海三国人改变对德国人态度的是1918-1919年自沙俄倒台至苏俄打赢内战的这段时期由德军老兵组成的自由兵团帮助他们打退了苏俄的干涉捍卫了他们来之不易的独立。
当然自希特勒上台后波罗的海三国与德国的关系逐渐恶化,1939年3月希特勒派海军重新将在凡尔赛会议上将划归给立陶宛的梅梅尔地区重新合并,8月23日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希特勒默许波罗的海三国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
1940年6月,在看到法国被德国打败后斯大林希望增加与德国之间的缓冲区,于是在14-16日进行战争恐吓强行将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并在8月宣布其为3个加盟共和国正式将其吞并。
苏联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后所做的步骤与在和德国瓜分得到波兰东部后的步骤差不多:大肆搜捕反苏人士,将许多人流放至中亚或古拉格,关闭教堂,强行灌输布尔什维克主义,NKVD设立了一套高效的监视机制,铁腕镇压反苏活动,这一下将波罗的海三国人的民心所向转向了德国,以至于苏德战争爆发后出现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景。
背景说完了再说说电影吧,估计是成本问题开头的苏军进攻显得很没用气势,零零星星的炮击过后只有这么几辆有些可怜的坦克,再加上为数不多的苏联红军
看的我都有些心疼,44年了,大反攻了,米帝的援助不要钱的送了合并这么抠门啊,火炮覆盖,坦克压制这么一片阵地早就打下来了啊。
影片最后黑苏联简直黑的飞起,甚至到了无脑黑的程度,这个苏联政委一言不合就开枪打死苏联方面的男主角,
我都忍不住笑了,这和法国电影《兵临城下》南韩电影《登陆之日》政委拿着马克沁重机枪扫射避战的士兵有何区别,别说二战后期,中期苏联政工人员就没有了指挥战争的权力更何况还能随意杀人。
我不用看电影就知道一定是波罗的海三国立场黑苏联系列
波罗的海三国之日常回(怒)顾(黑)历(苏)史(联)
没有说谁对谁错,当然也没有对与错。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只是故事结束的时间不同。看到最后,终于没有忍住泪水,夺眶而出。战争的残酷的笼罩下,人类的温存仍然坚韧。
公平不存在,正义不存在,理所当然,自由也不存在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6 )
对不起,对知乎操作不太熟悉,之前的答案被我误删了,重新发。
有人说什么 要看懂这个电影,先要了解这段历史
实在令人可发一笑
他只告诉你历史的一部分
这部电影的下半部分讲的就是爱沙尼亚第8军。
第8爱沙尼亚军在苏军中存在了两年半时间。该军前后参战时间为125天—包括1942年12月到1943年1月,在大卢基战斗39天;1944年进入爱沙尼亚战斗69天(大部分时间在萨雷马岛岛),1945年3月中库尔兰参战17天。尤其在大卢基战斗中,第249师教导营,据守一个团的防线,面对兵力占据优势,而且得到坦克支援的德军,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有一个连在战斗中全部牺牲。1944年在萨马雷岛的战斗中,爱沙尼亚部队的表现也是出色的。
在卫国战争中,爱沙尼亚第8军的作战单位参与了9座城市的解放,分别是:大卢基、涅韦尔、新索科利尼基、纳尔瓦(爱沙尼亚的城市)、卡拉斯泰(爱沙尼亚的城市)、穆斯特韦(爱沙尼亚的城市)、塔林、哈普萨卢、库列萨雷。1945年6月28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授予该军爱沙尼亚近卫塔林斯基步兵第41军的番号。
爱沙尼亚第8军军长佩恩受到爱沙尼亚民众的热烈欢迎。
至于拉脱维亚第130军,战争中大约10万名拉脱维亚军人加入了苏军。1941年8月3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发布了组建拉脱维亚步兵师的决定。所有居住在俄罗斯境内的拉脱维亚人和1941年夏天逃亡的拉脱维亚难民中的适龄人群都被动员起来。1944年底到1945年初,在维泽梅和拉托加尔,苏军动员了57000名1903-1926年间出生的人。在二战期间,有16名拉脱维亚人荣获苏联英雄勋章。超过50000人在苏军中阵亡。
下图为收复里加的拉脱维亚子弟兵
说到爱沙尼亚第8军,他们不是在组建之时,才加入苏联红军
他们是在苏联吞并爱沙尼亚的时候,作为“反共分子”被流放过去的
在巴巴罗萨开始之时,他们被强行拖到苏军里当补充兵,大约有三万多人
其中有一万人死于饥寒交迫或者疾病
对于这个说法 我只能说:一派胡言
所以我就说 有的人是真的特别坏 他故意只告诉你一部分事实
在爱沙尼亚第8军之前 有一个爱沙尼亚第22军 这基本就是原爱沙尼亚国防军的班底,这个军下辖2个师,15142人。在战争爆发以后,该军损失非常大。而爱沙尼亚第8军的雏形,是1941年12月组建的爱沙尼亚第7师,这个师的主要班底,除了第22军的残余部队之外,就是1941年夏天苏联在爱沙尼亚征召的预备役军人,总数为45000人,而当时在苏联后方劳动营的是32000人,由于劳动营的条件非常恶劣,所以有相当部分人死亡,但是我并未找到确切数据,只看到了数千人死亡的数字。但是,第7师的班底除了上述人员之外,还有随苏军撤离的爱沙尼亚歼击营和工人团,他们可不是什么被流放的“反共分子”。
1942年,在补充团的基础上又组建了第249师,并且与第7师合并为爱沙尼亚第8军。
这个军的军长伦比特·佩恩是一位出生在俄罗斯境内出身贫农家庭的爱沙尼亚族人,1921年入党。实际上,爱沙尼亚第8军自佩恩以下,有相当部分爱沙尼亚族人,也是出生在俄罗斯境内的。
而拉脱维亚第130军的前身与组建过程,确实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拉脱维亚部队参加过莫斯科保卫战。
说到苏军中的拉脱维亚军人,我也提一个,保罗·马蒂索维奇·阿尔曼(Paul Matissovich Arman),1903年出生于拉脱维亚农民家庭,曾为叶尔加瓦共青团组织者,1924—25年在拉脱维亚国防军服役,26年加入红军,27年入党,28年毕业于莫斯科步兵学校。1936年参加西班牙内战,同年荣获苏联英雄,获颁第27号金星勋章。卫国战争爆发后于1943年8月7日阵亡。而且此君并不在拉脱维亚第130军服役。在坦克军中参加过勒热夫战役。
另外
爱沙尼亚老兵Valentin Villemsoo在谈到电影《1944》时,指出这部电影大体是真实的,但是影片最后NKVD军官命令枪杀少年的事情纯属无稽之谈。另外穿着NKVD军服的人隶属锄奸处,他们也不会在前线出现。他也指出从未出现过指挥员因为下级不执行命令就当场处决对方的事情。
但是他们自己不会这么想,他们热爱着祖国并且付出生命为之奋斗。
只有这样,国家才会有希望。
他们也只是军人,不要用所谓武装党卫军和胡扯淡的战后审判来评价他们
看到这段话,我笑了,不论是爱沙尼亚人,还是拉脱维亚人,都同时为苏德两国军队服役。拉脱维亚第130军我不清楚,但是爱沙尼亚第8军在战争末期,补充了不少曾经在德军服役的爱沙尼亚人。
“他们热爱着祖国并且付出生命为之奋斗”
哈哈哈哈 能告诉我他们热爱的是哪个祖国吗?
很多年前,就在他们的西边一点,有一个王国,和他们一样弱小,也生存在夹缝之中。
他们在大战中被击败,成为别国的附庸。
在欧洲混乱的局势中,他们奋力变得强大,不畏任何强敌。
建立起欧洲最强大的陆军,统一了整个民族。
在祖先曾经战败过的地方,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另外,这是强行煽情嘛?“在祖先曾经战败过的地方,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然后呢?哦 对 没有然后了 现在也没什么普鲁士了
半年前在b站看过这部爱沙尼亚电影,既然有人问那就来回答一下吧,这确实是一部好电影,比中国的抗日神剧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本剧分别以二战时期加入苏德双方的爱沙尼亚人为视角揭示了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的无奈和命运,当然平独镇露大波波除外。本片一开始的这支加入德军的爱沙尼亚人部队隶属于SS20爱沙尼亚师,在二战中爱沙尼亚大约有69000人加入德军部队,除一个党卫军师外还有大大小小6个保安团一个保安师帮助德军清剿游击队和搜捕犹太人,与苏联其他民族战斗力奇差无比的保安部队相比波罗的海三国的保安部队好勇斗狠,在1941年德军解放爱沙尼亚后帮助德国人抓捕了数以千计的苏联溃兵甚至活捉了日后俄罗斯解放军的头领弗拉索夫,希特勒也由此对波罗的海三国人高看一眼,第36保安营营长里帕卢获得了高级勋章骑士铁十字勋章。从里帕卢的领章可以看到早期爱沙尼亚部队领章样式与电影中的不同。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爱沙尼亚和波罗的海三国人对德国人的感情就比对俄国人好上多少,在沙俄时期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便是那些日耳曼人大地主,他们对待波罗的海三国人农民的态度不亚于俄国大地主对待农奴,德国潜艇王牌,橡树叶双剑钻石骑士铁十字勋章获得者吕特祖上便是波罗的海日耳曼人大地主。
顺带一提,他是个光头吴克。
真正让波罗的海三国人改变对德国人态度的是1918-1919年自沙俄倒台至苏俄打赢内战的这段时期由德军老兵组成的自由兵团帮助他们打退了苏俄的干涉捍卫了他们来之不易的独立。
当然自希特勒上台后波罗的海三国与德国的关系逐渐恶化,1939年3月希特勒派海军重新将在凡尔赛会议上将划归给立陶宛的梅梅尔地区重新合并,8月23日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希特勒默许波罗的海三国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
1940年6月,在看到法国被德国打败后斯大林希望增加与德国之间的缓冲区,于是在14-16日进行战争恐吓强行将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并在8月宣布其为3个加盟共和国正式将其吞并。
苏联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后所做的步骤与在和德国瓜分得到波兰东部后的步骤差不多:大肆搜捕反苏人士,将许多人流放至中亚或古拉格,关闭教堂,强行灌输布尔什维克主义,NKVD设立了一套高效的监视机制,铁腕镇压反苏活动,这一下将波罗的海三国人的民心所向转向了德国,以至于苏德战争爆发后出现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景。
背景说完了再说说电影吧,估计是成本问题开头的苏军进攻显得很没用气势,零零星星的炮击过后只有这么几辆有些可怜的坦克,再加上为数不多的苏联红军
看的我都有些心疼,44年了,大反攻了,米帝的援助不要钱的送了合并这么抠门啊,火炮覆盖,坦克压制这么一片阵地早就打下来了啊。
影片最后黑苏联简直黑的飞起,甚至到了无脑黑的程度,这个苏联政委一言不合就开枪打死苏联方面的男主角,
我都忍不住笑了,这和法国电影《兵临城下》南韩电影《登陆之日》政委拿着马克沁重机枪扫射避战的士兵有何区别,别说二战后期,中期苏联政工人员就没有了指挥战争的权力更何况还能随意杀人。
我不用看电影就知道一定是波罗的海三国立场黑苏联系列
波罗的海三国之日常回(怒)顾(黑)历(苏)史(联)
没有说谁对谁错,当然也没有对与错。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只是故事结束的时间不同。看到最后,终于没有忍住泪水,夺眶而出。战争的残酷的笼罩下,人类的温存仍然坚韧。
公平不存在,正义不存在,理所当然,自由也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