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我们恨化学」这种广告?

理由
举报 取消

在电视中无意看到某护肤品牌重复出现「我们恨化学」广告语,对于这种公然鄙视基础学科的行为,不晓得该广告的用意何在?

2017年10月13日 10 条回复 1315 次浏览

发起人:徐慧琳 初入职场

营销是沟通的修行

回复 ( 10 )

  1. AbNonse
    理由
    举报 取消

    当年炼丹的道士们也是这么忽悠皇帝们的。

  2. 成长
    理由
    举报 取消

    问我啊?

    那我就直说了。

    以一则广告来看,

    他们使用的 “恨” 这个词,比您使用的 “ shabi ” 这个词,

    水准要高很多。

  3. 赵洪流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觉得任何广告在达成商业创意目标的时候,也要考虑对社会的影响。

    这种广告一听创意就知道是什么逻辑了,无有害化学物质添加呗。很好吗?未必。 但不可否认这是商业的成功。

    但一定要用"我们恨化学"这种偏激和带有引导性的创意概念么? 不一定。

    一定要在受众普遍为中小学生的芒果台释放这样的概念吗,不妥当。

    一定要在广众媒体上赤裸裸地宣传鼓动这种反智的煽动吗?不见得。

    做创意的方式路径有很多种,但最好的创意,一定是要在商业和社会影响上达到平衡。

    那些说这个创意好的,我只想问:你愿不愿意在大众媒体上让你的孩子,弟妹看到? 如果他们模仿了怎么办?

    广告是能够影响文化,影响社会,影响风习,影响孩子的。

    奥格威说过了,不愿意让你的家人看到的广告就不要做。

    哪怕这玩意在商业创意上是100分。

    ————————————

    看了一眼,原来是叶茂中出品。

  4. Soningga Zhang
    理由
    举报 取消

    说明在现阶段,还依旧有很多人可以通过偏见和信息不对称来牟取暴利。

    法兰琳卡这个品牌名字,本身就是利用和人们崇洋媚外的刻板偏见;“我们恨化学”的广告,则是利用了人们对化学的偏见。这一事例清晰的告诉了我们,不带偏见的、政治准确的措辞是多了的重要。“化学物质”显然就是一个政治不准确的措辞,还不如说成是“人工物质”,虽然后者也不太准确,但至少比前者准确。

    “我们恨化学”再往前一步就是反智主义,反智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会导致问题陷入死结的思维方式。各种有关化学的不幸,原因在于对化学的不了解(我甚至听过一个事故,竟然是因为一线工人以为化学品投放顺序的无所谓的……)。而如果将其归结为化学本身,痛恨化学,那么就会更不了解化学,不幸就会越来越多。

    反智主义就是这样一种面对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会加深信息不对称,导致偏见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复制。对此的应对方式,就是努力消除信息不对称,掌握信息的一方向缺乏信息的一方科普。而推广政治准确的措辞本身,就是科普的一部分,我们要说“非婚生子”,而不是“野种”或者“丫头养的”,这种不带感情色彩的准确词汇,有助于传递“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的信息(《婚姻法》25条)。

    传播准确信息是媒体的天然义务,然而我们的媒体好像并没有履行好这种义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将大量的得出相关性结论的科学实验,说成是因果性以谋取眼球。对此,我曾经解释为“新闻学考研不用考数学”,后来我发现其实还有其他原因。

    我个人认为,我国媒体现阶段的盈利方式,导致了媒体所传达的信息。我们的媒体不是服务于观众的,而是服务于广告商,而那些广告商则要靠信息不对称来牟利。为了出售“眼保姆”,就要传播歧视近视眼的价值观;为了出售丰胸广告,就要传播歧视胸小的价值观。公知们声称“自由的媒体”不会有任何价值导向,而我看到的事实却是,“自由媒体”的价值导向,就是服务他的广告商。

    中国人客厅里面的电视尺寸在不断的放大,然而画质却还是4:3,一样没有改进的,还有内容。

  5. 郭小闲
    理由
    举报 取消

    想起钱德勒的一句 “名言” 了:

    I failed biology at school, now biology failed me.

    估计就是这个意思。

  6. 林俊庭
    理由
    举报 取消

    任何单单只看表面现象而忽略了市场环境、营销策略等因素去评论一个营销案例都是太片面的,一个投入超过两亿的营销战役,绝不是某个人拍脑袋就能做出决定的,品牌方和创意人肯定知道广告投放出去后会引发什么效果,但或许这就是他们想要的呢?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确实做得不够道德,但是从营销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广告,我试着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这个案例,如有不妥的地方,还请指教。

    一、广告创作人介绍

    这个广告的创作者是营销界的大师叶茂中,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姚晨版的赶集网广告、李连杰的”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以及赵本山那句”地球人都知道“这些都出自他手,雅克、真功夫、海澜之家等品牌也是他一手策划出来的,所以那些骂品牌市场部的人可以消停了,也不要再质疑创意团队的水平了,这绝对是一家一流的营销策划机构,而且这家公司以市场调查、分析、消费者洞察见长,绝不是拍脑袋就做出这样的广告的。大家可能觉得他们的案例都很Low,但这就是他们的特色,很Low,但是有效果,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我恨化学“这样的广告语的原因。

    二、市场背景

    国内的化妆品品牌大都高举”天然、汉方“大旗,以跟国外巨头形成区隔,法兰琳卡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为了给品牌制造产地背书而取了一个洋名,使得它的”天然“诉求不那么深入人心,相比于”百雀羚“的全面本土化,以及坚持不懈的品牌定位而制造出最”天然“的品牌,法兰琳卡肯定不是消费者的第一选择。外有虎群肆虐,内有狼群扎堆,法兰琳卡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态势,如果不进行品牌升级,必然会被逐渐淘汰,既然”天然“的诉求已经被讲烂,那何不更直接一点呢?”我恨化学“既可以跟”天然“有所区隔,又很新颖,何乐而不为?

    三、目标消费者

    任何广告都是说给目标消费者听的,其他人怎么看他们才不会管,这广告在知乎被骂的狗血淋头,他们会在乎吗?他们根本就不关心,因为你们不是他们的目标消费群体,如果是做给知乎网友看的,那广告应该是这样的法兰琳卡选择在电视大规模投放广告,就说明他们的目标受众是经常看电视的家庭主妇、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农村市场,而且他国内品牌套着的洋文马甲,相信也只能骗到受教育程度不那么高的人,学生白领一查就知道,估计会选择其他正宗外国化妆品。(如果他们的目标受众是大学生,年轻白领,那么在这个遍地低头族的年代,他们会优先选择网络软文,社会化媒体营销,而不会如此大手笔的砸传统广告),这些人大多对一些常识没有足够的了解,广告说没有化学成分,他们还真的会信,即使不全信也会觉得起码化学成分比较少,渐渐地就形成了法兰琳卡比较天然的认知。所以这个广告虽然有违常理,愚弄大众智商,但只要他们的目标消费者相信就行。

    四、表现手法

    大多数的化妆品广告都是高大上,高高在上地教育消费,诉说自己的产品诉求,这种手法千篇一律,在碎片化时代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大家都在玩手机呢,谁会去听你说教?而法兰琳卡却灵活地运用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个原理,顺利地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在注意力经济时代,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就已经是一种成功了,何况它又把产品诉求准确地传达了,就传播目的来说,这个广告还是比较成功的,当然这也是叶茂中的专长,还记得赶集网的那只小毛驴吗?(这里延伸一下,很多人吐槽中国的电视广告都很low,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中国的大多数人的审美水平还不是很高,有创意的广告很多人不一定看得懂,而广告最重要的是要传达信息,中国的很多企业历史都比较短,你得先告诉消费者你是干什么的,至于品牌形象?还没到那个时候,又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耐心打造品牌。脑白金大卖了好几年,可最终还是走向消亡,因为没有品牌力,史玉柱当初选择那么低俗的广告也早就预料到这个品牌不会活多久)

    五、作用

    从传播的角度来说,这个广告已经达到了它的传播目的,看我们这些不是目标消费者的人都在激烈讨论就知道了,但是这种不太道德甚至是可笑的广告语,一定会损伤它的品牌形象,相信在广告投放之前,品牌方和创意人都会预料到这种结果,但是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地投放了,不是他们脑子发烧或者整个公司都是SB,因为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前,品牌形象都是扯淡,先活下来再说,以后再慢慢洗白,有点狗急跳墙的意思。前段时间闹得满城风雨,被无数人耻笑的神州专车撕逼优步事件大家还记得吗?

    几乎所有人都在骂神舟傻X,竟然做出专门诋毁竞争对手的事情,甚至文案都写错了,丢死人了,然而他们或许是故意的呢?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专车市场,滴滴、快的联手烧钱成为行业老大,优步又以差异化定位占得一席之地,在发展如此之快的互联网行业,不采取动作只能等死,只能兵行险招,以这种方式扩大知名度。有多少人在这件事情之前知道专车行业还有一个神州专车?况且他们很机智地抓住了竞争对手优步的弱点”不安全“,与对手形成对比,塑造自己”安全“的品牌形象。试想一下,一个女性半夜要打车,滴滴快的附近没有,优步又不太安全,你不会试用一下神州?事实上神州专车的市场份额已经跟优步差不多了,你还在骂他脑残吗?

    总结

    说这么多就是想说明千万不要从表面看到的或者是以个人的观点来片面地评论一个广告的好坏,广告的最终目的,是销售。

  7. 杨博鸣
    理由
    举报 取消

    没学过化学就开始用愤怒来表达立场。学了化学还不反了天了?

  8. 白姬沙
    理由
    举报 取消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棒的广告创意,其目标在于,精准的抓住自己的目标客户群。

    卖产品的最讨厌什么人?

    最讨厌那些了解销售陷阱、将产品摸得一清二楚,买东西一定讲究一分价钱一分货,多付一点冤枉钱都不乐意的消费者。

    之前有个说法怎么说的?

    “如果你看起来就是那种男人一旦出轨一定会拿把刀架到他脖子上的女人,渣男一定会主动远离你”。

    这个广告也是一样的意思。

    不shabi的消费者

    咱 看 不 上 。

  9.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9.01更新

    昂 关于蛋白质,有朋友评论似乎对于这个不怎么认同。是这样的,答主确确实实知道人体除去蛋白质还有水脂质糖类无机盐这些物质,之所以说出“一颗蛋白质”纯粹是对于那些一说化学物质就认为有毒有害现象的无力吐槽,并不是无知所以口出狂言,毕竟人体干重有机物就属蛋白质多了嘛 ●﹏●

    ————————————————

    高三一整年里化学老师几乎每节课都要说点课外话,每次说起这样的现象气到不行。

    下面说下我老师的看法。

    很久之前看到电视上新闻联播里有相关报道,记者也是十分不专业地用“化学物质”这样的词汇来指代某有毒物质。而作为一个二十年的化学老师可想而知对这样的说法觉得愚蠢可笑至极,他经常会玩笑话说起其实理科生学新闻也没什么不好,至少可以不用犯这种低级错误。

    说实话在听过老师对我们说的那一番话之前,我对于“化学”和“有毒物质”的界定并不那么清楚,因为从未刻意做过概念上的比对和区分。

    但有了这一番话结果完全不同,我也开始注意生活里出现的诸如此类一看就是外行人的说法。人都说感觉自己最有文化的时候就是高三的最后几个月,作为一个理科生在当时是的的确确清楚地界明了化学和有毒的概念。

    但不是每一个高三学生都恰好会遇到一个厌恶此类现象的老师,或是拥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对事事探求真理的兴趣。当我们告别高三进入大学,”从此化学是路人”大有人在,文科类的同学缺少理科对于化学知识的积淀,但是恰恰搞设计学新闻文科生居多,所以经常会有新闻广告呈现出让懂道理的人看了啼笑皆非的错误用法。

    还或者说,有时候人们就像没有被化学老师提点的理科生,“道理我都懂,就是没怎么注意到。”

    最后套用一个化学老师和我不谋而合的观点,“化学怎么了,化学物质怎么了,你本身还是一颗巨大的蛋白质呢!”

    以上。

  10. 用户头像
    理由
    举报 取消

    反映了品牌目标TA的知识水平,并且间接反映了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此处无攻击性)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