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线城市中营业概念书店是否可行?为什么?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当我看到猫的天空之城之类的概念书店感到很开心也很好奇。在这里我所认为的概念书店是一种可以放松心情。能够将饮品和互联网融合在一起。并且有足够的空间可以为多个读者提供读书的地方。比如说运用互联网可以缩短找书的时间并且可以在云端贮存用户所读页书和截至处,以便下次读者继续读。 2017年12月16日 2 条回复 1236 次浏览 书店,创业
回复 ( 2 )
书的陈列面积小,做主题类(看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哪个类目),扩大公众活动面积,多高社区活动,饮料会是一个收入和生存的主要占比。售书很难做到盈利结余,可以多从互动方面来思考一下,比如互动式交流式的图书馆,营造一种线上和线下打通的社会状态。
所谓独立书店,在业界各自对其定义都有不同,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能被称为是独立书店的,一定是有独特个性、独立主张、独立观点的,而不仅限于一定是个单体而非连锁的书店。中短期内书店行业的发展会含有下述三种形态:
第一种是在经营理想,这些同业者非常值得我们钦佩,经营一家有独特个性的书店往往是他们自小的梦想,他们也往往能在某一领域独领风骚做到极致,成为一道真正小而优美的书店风景;
第二种是在经营生活,这些同业者让我们羡慕,他们将生活和书店经营融合在了一起,这些书店往往开在我们向往的那种生活环境之中,他们很多是放弃了大都市的生活,如同半隐世般的经营着自己的书店生活,书店往往打造成家庭般惬意;
第三种是在商业化运营,但往往这一类别是经营中遇到最多挑战的,也是难度最大,因为所有一切都要从商业模型来考虑,但也是这种类型能出现体量更大,商业形态更饱满的综合商业体,也就是我们说的书店的多业态融合式转型,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台湾的诚品书店。
另外其实还有第四种状态在现今还存在,就是传统的商业形态书店,这些书店一般已经经营较长一段时间,而且往往都是曾经一度风光,但在互联网、电子信息化的冲击之下,经营越发困难,我们所说的传统书店其实就是指的这部分还在用传统方式经营的书店,这部分书店是近年来最困难的,也最容易崩溃倒下的,他们必须要加快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找到合适自己发展的途径,才能继续生存,否则也势必会成为商业进化的牺牲品。
其实前三种书店作为未来构筑的书店主要形态都有其各自存在的价值和优势,但前两种可复制性比较差,往往书店=老板本人的特质,国外也是如此,这些书店会成为一道道的靓丽,如同这世界的缤纷色彩,而第三种作为商业运营的模式能出现巨人,但难度也是显而易见,需要不断迭代自己的商业模式以及用户的到店体验,其次资金链压力和运营成本的压力也是最大的。
独立书店是带着强烈自身特质的,因此能聚合一群符合这个气质的用户,他们也会是粘度用户,也称忠诚用户,当你的气质符合人群基数越大,那你的规模就可以做的越大,当你的气质更小众,那就适合小圈子。
所以别过多的进行广义推广,那样效果不大,而且往往会带来部分跟粘度用户价值观或者品质观不同的用户,造成感受的冲突,这样反而不利于书店的运营。
既然做了书店这个业态,尤其是做了独立书店这个形式,就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是要打持久战的,品牌特质是需要文化塑造的,文化塑造不是三两天可以建立起来的,需要精耕细作,日积月累,逐步扩大影响的受众群体。在宣传上更适合的是口碑推广,通过自身以及黏度用户进行口碑宣传比较理想,同时多做一些符合目标群体特质的互动活动,来吸引还不是粘度用户的目标群体。
在信息膨胀的当前社会化环境下,信熟人已经是大多数人的首选信息来源了。所以,先做好自己,好的独立书店还真是酒香可以不怕巷子深的。
谢邀。老家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妥妥的三线小城。
刚好这段时间回家,想去书店看看,于是收到了惊喜一些。
出门的时候很有趣,在街对面看到一家宜家代购的实体店,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型。牡丹江周边有宜家的代工厂,前些年还开了第一家山寨IKEA——嘉宜美的实体店。
临回哈之前,我又去了一次知一,在那儿消磨了半个下午,那天是周五,和第一次去只有零星的几桌不同,这次二楼居然坐满了人。
感谢楼主的邀请,这个问题挺戳中我的。你问三线城市是否有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我对这个持乐观态度。我记得我是上大二那年,我第一次看到知一书店的墨绿色招牌,作为一个字体控,我非常喜欢知一以前的招牌,当时它还是一家只卖书的书店,而且我记得陈列很乱套,令人很失望。后来回家机会寥寥,也就一直没再逛过书店,直到今年。算算这家书店,开了也得有七年了吧。我不知道知一的经营状况如何,但是就我个人看,客流量还是可以的。
然而我还是觉得,老板一定得挺有钱,挺有人缘的。
之前,我工作的书店参与了广西师大·理想国的一个在线活动——有人读书。我发现在活动中有着强烈的竞争及表现欲望的,并非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人们。当然,或许这跟城市文化人群的数量及文化素质有一定关系,越大的城市越不容易发生集体性行为。像集体上传照片达到一定数量请个名人来的事情,说实话,挺傻的。但是,我由此看到一些三线城市的文化人或者是书店经营者,对于提升城市整体文化氛围的热情度还是挺高的。我挺敬佩这些人付出的努力。
关于应该如何经营书店,我想,经营书店真的和经营任何一种买卖没什么差别,是个非常庞大的问题。知乎上许多书业大牛们一直在试图用自己的经验解答。作为一个仅仅做了一年网络编辑(是的我现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做的是运营岗了)的小虾米,我真的觉得自己说不好,我能发现的都是问题,可以拿出来分享、探讨,但你问我怎么去改变,事实就是,在一家体制内的书店里,没有太多机会能让你个人去尝试改变。我的一点点思考就是:要想清楚,你想开的书店的定位是什么?你的目标客户是什么样的人?你能投入多少时间精力金钱?
以下问题供你参考:
站在书店从业者的经验来看,未来的书店空间能以什么方式经营生存下去? – 傅璟的回答
在无国家政策支持下,独立书店如何应对顾客「在实体店看书,网购买书」的情况? – 书店经营
为什么很多人都想开咖啡店、书吧?有技术门槛吗?盈利前景如何? – 创业
最后,感谢现在的知一书店,让我重新对我的家乡有了家乡的感觉。以后回家,我终于找到自己能舒服待着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