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 Google 的新 Logo 及 VI ?

理由
举报 取消

图片编辑自 Google 黑板报: Google换新装了 (该网址可能无法正常在中国大陆地区访问。)(Google 为 Google Inc. 在美国和/或其他国家(地区)的商标。 )https://design.google.com/articles/evolving-the-google-identity/注:VI的意思是Visual Identity (Corporate identity)

2018年1月19日 10 条回复 1958 次浏览

发起人:TISMK 初入职场

最近一直在干的事情——给每个 “如何评价” 问题加上 “你如何评价 X” 标签。 -- 不再玩啦,拜拜~

回复 ( 10 )

  1. Linkzero Tsang
    理由
    举报 取消

    NovaDNG 邀请你回答此问题

    感谢邀请。

    在 Google Design 上关于此次换标的文章 [1] 上其实已经对整个设计有较为详细的展示。按照我的理解,这次 Google 换标其实不仅是更换 Logotype, 而算是一次 VI 重设计——虽然可能程度并不相当「颠覆」。

    如官方文章所介绍,这次的新标志实际上有三个主要元素——Google 的文字标识 (Logotype)、四色动态圆点以及 Google G [1, The Elements 一节]。

    新 Logotype 上使用了新设计的专属字体 Google Product Sans. 这款字体是较为典型的几何无衬线体,结合 Google 惯用的四色,还是较有亲和力的——这或许是另外有答主提到「感觉很幼齿」的原因之一吧。几何无衬线体相对原来使用的衬线体 Catull 自然更有「简洁、现代」之感,而对于一家已成立十多年的科技公司而言,从以往使用的衬线体换为无衬线体,或者也有种更新形象的意味。虽然「无衬线体=新」、「衬线体=旧」这样的认知未免有些刻板印象,但亦无可厚非。而新 Logotype 在小字号下的可辨认性相对较好(Catull 作为保持一定书法痕迹的衬线字体,横向笔画会偏细),这使得其在功能性上面更有优势,而这点亦是 Google Design 那篇文章提到过的。

    Google Product Sans 这款字体目前并未有太多样张,仅能从 Google Design 文中 Typography 一节的演示动画中窥见一些特征。如上文所提到,这是一款几何无衬线体,不过从使用双层小写 a 这一点来看(动画中还特地演示了这一特征),可能也会在一些长文本场合中出现——毕竟双层 a 的易认性相对单层 a 较好。从演示页面中不多的文字样本来看,这款字体算是不过不失,也没有特别突出的特征。根据官方描述,该字体有若干 OpenType 功能,除了拉丁字母,亦覆盖有希腊字母和西里尔字母——这对于一款「现代」的字体来说,也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了。有了这款定制字体,也意味着先前在 Google 各子服务中 Roboto 和 Open Sans 混用的情况应该会得以改变。

    至于 Google G 这个图标,感觉也是中规中矩、没有太过突出的地方。相当几何化的平面构成、视觉修正、并针对小尺寸的显示而比 logotype 中的 G 具有更大的字重。这些都是一个经过严谨设计的标志会有的因素了。不过,生成动画中关于将颜色构成用以引导视线的那部分还是挺有趣的。将四种颜色用到这个 G 上也是对应了 “A compact version of the Google logo” 这个设计目的,不过,我对于小尺寸下四种颜色的区别还是略有疑虑,蓝色和绿色在小尺寸下感觉已混在一起了。

    四种标志色的动态圆点是我比较喜欢的部分。虽说用圆点动画表示状态这个做法谈不上太有独创性,微软在 Windows 8 中也是使用了圆点链来表示载入。不过,对一个作为标志的东西赋予功能性还是比较有趣的做法,而且根据 Google Design 上的演示,还有多种状态的区分。

    除了上面这些,此次更新 VI(嗯,我觉得比起「换标」还是用这个说法比较好)较为着重的应该就是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尺寸秩序了(原文中使用了 system 这个词)。譬如,产品图标的尺寸被确定为 logotype 的 x-height 的三倍(估计 x-height 和 em box 的高度也有一个比较「整」的数量关系,以便于换算字号与图标尺寸之间的关系)。当然,这对于一个严谨的 VI 系统也是正常不过的要求了。

    另外,文中亦提到新 Logo 有助于处于低带宽环境的用户更快速地载入页面,因为新 Logo 的图像体积大大减少——得益于一个基于 SVG 来生成不同尺寸场合下使用图像的新系统。大概,比 Catull 更简单的形状亦有些许帮助吧。

    要总结的话——虽然在形体上我个人还是更喜欢使用 Catull 的原 logo, 不过这次 VI 更新对于统一 Google 旗下子服务还是有益处的,而且 Motion Dots 的加入亦有别于传统的 logo. 若仅从 Logo 本身好不好看来评价这次换标,未免也略简单粗暴了些。

    Google Design 上的文章推荐读一读,这样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整个设计的脉络。而且演示动画都挺好看的。

    ——

    [1]

  2. 夏冰莹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利益相关,第一次看到这个logo是几个月前,第一反应是“卧槽谁这么脑抽筋千万千万别launch这货”,但是几个月来看多了就越来越喜欢。单独的大写G辨识度很高,比起以前那个16×16根本看不出是什么的小写g好太多。新的动画设计也是赞到爆,logo不再是一个静止的贴图而是一个能和用户沟通的系统。

    至于logotype略显幼稚也是我感到比较遗憾的地方,尤其因为我是做企业产品的,就算是现在看到新logo的 “Google AdWords” lockup还是会想揍人…

    嘛,但是放在Gmail、Maps等consumer product里看着还是很干净漂亮的。少了一份拘谨多了一份亲切。现在觉得别扭接受不能的人,用几个礼拜下来相信你们也会觉得很自然的。

    另外推荐大家看一下Google design blog介绍他们的设计过程的这篇blog:

    ———-

    好多人在评论里说“你说的就是习惯了就好了呗”,我不是这个意思啊喂( -᷅_-᷄ )(好吧是我表达不好),我是想说 习惯了之后才可以开始客观地看一个logo而不是只能看到它不熟悉很别扭的地方。实际上这个logo的确蛮适合Google consumer products的形象的所以习惯了就不会有违和感。

  3. Oreki Houtarou
    理由
    举报 取消

    不请自来,怒答一记。

    其实昨天晚上你叫我喜欢它,我是拒绝的。到了今天早上看了 Google Design,看了 Google Blogspot 上发的那篇公关文,我也还是拒绝的。设计一个系统而不仅仅是设计一个 logotype 这种完善我就不拿出来说了,毕竟现在做 branding 这个是基本要求,不仅仅是 logo 而是要让视觉元素贯穿始终。

    关键这个 logotype 实在是吐槽无力。这次换 logotype 我看到了两个方面:惯常的大公司病——求保险不求创新,求视觉能接受不求出彩,把硅谷幼稚癌打着童趣和人文主义回归的名义推到极致。

    如果先来看 Product Sans 本身,你很容易发现它紧跟今年的字体设计潮流,也就是小清新学院派 Neo-Grotesk。

    说起 Neo-Grotesk 肯定大家会想到 Helvetica 和它一帮亲戚,比如 Peignot 出来跟 Haas 同台撕逼的 Univers,又或者近年 Christian Schwartz 新出的重画版 Neue Haas Grotesk;它们都以理性的、干净到无菌的、低调的、没味道的姿态出现。但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思潮过去几十年,人们看理性、看透明已经看厌了。于是人文无衬线应运而生,从 Hans Eduard Meier 开天辟地创出 Syntax,又到 Adrian Frutiger 为路牌设计而现在被苹果发扬光大的 Frutiger 派,后现代这个历史时间段是人文系的天下。可是人们也看了几十年 Frutiger(比如,最近索尼的 SST 依然是 Frutiger 翻版)也看厌了。于是字体业界就想着,下一波风格是什么?什么能卖钱?

    于是大家在进步到了人文之后回头一看,不如我们把 Grotesk、Grotesque 和 Neo-Grotesk 再挖出来玩点新花样吧!果不其然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时间万人空巷,2014年可谓是 “每家 Type Foundry 都出 Neo-Grotesk” 之年。

    一开始大家还是比较正常的,比如 Commercial Type 出的 Atlas 系列:

    对比适中,不像典型美国派 Grotesque 那样对比强烈如 MFB 的几套作品(News / Franklin Gothic),也不像欧洲派 Grotesk 那样一点对比都不留(比如 AG 和后来的 Haas Grotesk)取了比较舒服的折衷。这一套的风格跟 Klim 出的 National (Klim Type Foundry虽然更求变化、少求统一,但是字的形依然控制在和谐的、合理的范围内。

    再比如 Lineto 出的 LL Akkurat:

    这个时候还没到神经病的时候。顺便 Lineto 貌似在发 Unica 的时候不怎么厚道,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再比如 Process 出的 Colfax:

    虽然小写 /a 是怪了点,但是好歹纵横比例、笔画对比都比较正常。顺带一提肾表刚出来的时候大家猜SF是不是 Colfax 的魔改。这一套跟 Klim 出的 Calibre 有相似之处:

    于是大家发现,好像画得这么乖,并不能跳出 AG 和 Helvetica 的圈子啊。于是大家就开始狂欢了,故意把一些地方画不对,就是气死你。比如 LL Brown

    大写 /G 的收笔明显比例不对了。

    再比如 LL Circular,简直可以称得上带领一波节奏:

    大写 /G 比例不平衡整个是向右手边倾倒的,大写 /R 的脚没伸出来够,ampersand 突兀地有着尖锐的收笔。整款字体充斥着这种莫名其妙的、差那么一点点就画对了的粗糙感,在挑战着读者和观众对于美丑的接受度。

    于是大家好像就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尤其是需要标榜个性的独立小 Foundry。(这里我并没有批判的意思,独立小 Foundry 我认为需要大力扶持。他们在美学表达上有更多的自由度,而且客户服务的态度比大公司如蒙纳要积极很多。)

    比如 Colophon 出的 Aperçu:

    最有特点的就是那个莫名其妙的双宫 /g。不可否认,这种挑战美丑的作品受到了大批独立、先锋派、小众文青杂志的欢迎。甚至于设计博客如 It’s Nice That 也用它。

    同家还有其他几款气死你,比如 Raissoné:

    Kerning 没做对(renovations、installing 这两个词),小写 /s 的上下比例令人费解,小写 /w 的两笔分开来写而又相互重叠,在奇怪的地方复古。小写 /t 的 crossbar 往右手边延伸,但是竖笔却不往右弯去平衡它,导致整个字形向右手边倾倒(小写 /f 倒是很好地回应了这一特性)小写 /g 我都不想说了……

    他们的 Basis Grot、Reader、Visuelt 也属此类。

    玩这手玩得最开心的,在我看过的这么多之中当属 Swiss Typefaces(没错,就叫这个名字)。他们家专出这类实验性质浓厚、很多地方似乎还没画好就出的字,最厉害的是 Euclid Flex:

    还有一开始就是由设计系学生创建的 Grilli。他们的 Cinetype 创建的潮流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一向很正常的 Process 也跟着发了 Scandia Line 来掺了一脚。他们的 Walsheim:

    有的地方连 kerning 都没做好就拿出来出 specimen,太拼了。

    还有他们的 Haptik:

    注意大写 /G 有没有跟谷歌这次的新 logotype 很像,都属于本来可以画好故意不画好的类型。其实他们还有一个 Alternate /G:

    我看了好想打人。

    那大家看了这么多画不对的字,应该对 Google 这次的 Product Sans 的背景有大致的了解。从 LL Circular 开始,近年来的字体设计在 sans-serif 这一块便开始呈现 “复活 Neo-Grotesk“ 的热潮。从一开始欧美混血的 National、Maple 和 Atlas,到中期大量出现 AG 和 Haas Grotesk 的青涩模仿,到现在学院派实验气味浓厚的故意画不对,事实上是应了读者观众对于“乖”、对于现代主义这一 hegemonic ideological-aesthetic institution 的厌倦。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它们在先锋文学艺术杂志上出现的概率和接受度,比在大公司上出现的概率和接受度高。

    那 Google 为什么也要掺一脚?究其原因,除了设计团队内部有人非常喜欢这一类微风格(micro-trend)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谷歌可能将 “看起来年轻有活力” 与 “实验性审丑” 这一后现代思潮粗暴地画上等号。但是作为一间影响力和规模都巨大的公司,谷歌没有可能采用更激进的 Haptik(他们的品控估计也不会信任小 Foundry)。但是前阵子 Spotify 重设计的时候大面积采用 LL Circular,估计让谷歌有了信心不会出现大幅公众反对。于是,在经过审慎观察之后,这次颇为安全的跟风换 logotype 也就产生了。

    其实一开始我看到这个 logotype 的时候我想的是,没必要为了继承前代而强行把 Neo-Grotesk 的小写 /e 推歪。没想到某位在谷歌工作的朋友直言:之前的确是没有推歪的,但是设计团队为了 “不乖”、为了更 “Quirky” 一点,就让它变成了现在这样。诚然,字形的实用与艺术中,是有着趣味一条。比如早期的美式 Egyptienne,又或 ATF Garamont。前者的趣味同样出自于字形本身,但它偏离常规模型是有节制,正如 Garalde 大制作(比如 Garamond Premier 和 Sabon Next)中繁复精巧的 swash 一样。这样的 Quirk 是能令人会心一笑的,在排字的时候可以偶然混进一两个——试想,一位19世纪的排字工在排一本小说,当他在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Caslon 和 Franklin Gothic 之间混得实在无聊时,偷偷混进一两个 swash,也算是某种工匠与艺术小小的交融。后者的趣味则来自于历史背景:Garamont 作为 ATF 反击欧洲派 Garalde (Stempel, Berthold) 的仿品,很多地方失却了原版的精细,但放在当下的角度看来,是别有一番风味,这亦应当算是瓦特本雅明所谓之 aura 的一种。

    但是,当代的设计和艺术作品,去哪里获得传承活字印刷时代的美学趣味?铸字用字作为一种稀缺的、微薄的、工匠的技艺已经被桌面排版稀释殆尽。想开一个 swash,在软件的 OpenType 特性选单里按一下就可以。活字印刷作为一种工艺,其存活只在乎于士绅化(gentrification)之后的文艺小清新中,走进艺术的象牙塔里、婚礼请柬的商业世界中。照相排版的年代,对历史传统的扬弃便已经通过伪斜体(Oblique 或者日文的 Shatai)表露得分明。这一波回复 Neo-Grotesk,本质上并不是对历史尊重的文化回溯,而更像是字体设计,像是时尚一样,需要推陈出新,不断地制造作为消费者的读者观众的美学需求。那么,谷歌设计人所谓“不乖”,为了 Quirky,也只能沦为公关的漂亮话,又或者是自我陶醉和满足。

    他们所谓“在大小屏幕上都能表现优异”,也是一通废话。且不论目前移动设备的屏幕质量都很高,如果是为了易读性,为什么选择美学实验意味浓厚的 Neo-Grotesk,而不是专门为了恶劣阅读环境优化的内文字,比如 Proforma 和 Mendoza?又或者是专门为快速辨识而经过认知心理学和生物学工程过的字,比如 Wayfinding Sans?如果是为了展现如同 Material Design 一样、break-through 的、大刀阔斧改革的决心,为什么要随大流用一个画不对气死你的 Neo-Grotesk?

    --分割线--

    Google 为设计说公关话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刚放出来的 Roboto 丑得惊天动地,他们是这么公关的(见 How Google’s New Font Tries to Anticipate the Future

    ——理性你麻痹,起来嗨!

    (更新:Univers 原来是 Peignot 发布的,并非 Linotype。是我错了,文中已纠正。Helvetica 的金属活字版才是 Linotype 于1957 年发布,目标就是要与 Univers 撕逼……)

  4. 尤雨溪
    理由
    举报 取消

    这个问题我也可以算是利益相关了,因为这整个 rebranding 的主脑就是我在 Creative Lab 时候的上司。这个项目其实在 Creative Lab 发酵了很久,大概两年前就已经有雏形了,内部做过的各种 mock、视频、交互原型无数,我也做过好几个以这些点为主要元素的交互原型。当然最终放出来的版本这个 logotype 也是有点吓了我一跳,之前都是围绕着原版的 flat serif 的 logotype 在做文章。

    个人其实并不太喜欢新的 logotype,所以着重说说这几个点。看过介绍视频的同学应该发现了,这几个点里面其实可以做很多文章。Android 5 的启动动画也可以看到这四个点的身影。在设计过程中有一个版本就是在 logotype 之外有一个独立的 logo,完全由四个不同大小的彩点构成。这四个点通过不同的大小、排列以及动画效果,可以表达很多东西,比如在语音识别中、搜索中、加载中、登录中、播放声音中、确认等等,都可以以微妙的方式表达,有无限的可能性,而且非常有一种拟人化的亲切感。用 Material Design 的话来说,就是 “delightful animations”。

    其实当时这个项目主推的就是这样一个概念:这四个简单的点可以在表达丰富的交互体验的同时,保持一个强烈的 identity,让你觉得它们就代表了 Google,Google 可以是任何东西。现在既然这个企划正式上位了,我相信在未来 Google 的设计语言里面这四个点的出场频率会越来越高。

  5. ABEL苏
    理由
    举报 取消

    无衬线一定推动了很久才下定决心改的。这么大公司改Logo一定是面对层出不穷的质疑。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个新版本是Google产品线视觉形象统一风格的一大步,意义重大 🙂

    从图形角度简单拟合了一下,肯定不够标准,几何关系大致是这样:

    很多弧形的微调

    然后

    下图是原版

    秩序在这个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

    规则与秩序的强化带来的是相对看起来更严谨的字体(图形)设计

  6. sixue
    理由
    举报 取消

    话说,“简体中文”这四个字真是别扭

  7. BoE-301
    理由
    举报 取消

    问题的链接是谷歌官方博客对这次logo变动的解释说明,重点的部分我已经高亮处理了:

    曾几何时,人们只能通过台式电脑这一种设备来访问Google。如今,人们一天之内会通过各种不同的平台、应用程序和设备来使用Google的产品。你期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需求,Google都能给予帮助,无论是通过手机、电视、手表还是车里的仪表盘,当然少不了的还有台式机!

    今天,我们要介绍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它可以反映上述现实并能向你展示Google如何通过一个小小的显示屏来施展魔法。你会发现我们已经更换了Google Logo和商标,它们最初的设计被用于单一台式电脑的浏览器页面,之后不断更新,以期能在无以计数的设备和不同种类的输入方式(如触屏、打字和对话)中适应无缝连接的世界

    这不仅仅说明你正在使用Google,也展现了Google是怎样为你服务的。例如,一些像彩色Google话筒图标的新元素可以帮助你识别并与Google进行互动,不论你正在交谈、轻击鼠标还是打字。同时,我们告别了蓝色的小“g”图标,替换为与整体标志相统一的符号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更换Logo,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但是,我们认为今天的更新很好的体现出了Google正在通过Search,Maps,Gmail,Chrome等产品以不同方式为你服务。我们认为这次的Google Logo非常棒(简单、整洁、多彩、友好),当然,做出这些改动不单单是为了Google的今天,更是为了迎接Google美好的明天。

    不久之后,你就可以看到新设计遍布于我们不同的产品。希望你能喜欢这种改变!

    发表者:副总裁、产品经理Tamar Yehoshua和用户体验总监Bobby Nath

    (logo gif

    logo introduction video: google evolved:

    一句话总结:随着科技变迁,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并逐渐习惯Google推出的各种跨平台、多维度的服务和产品,而原来基于网页和桌面的logo及配套的视觉设计已经无法满足Google的产品服务的视觉表达(统一性、跨平台、可延展、友好的),so here it is,you have a new visual language based on this new logo.

    新logo视觉上明显比老logo友好、积极,配色一如既往,搭配几何味道强烈的无衬线体甚至传达了一丝童趣与“好奇心”,正符合这家科技公司的风格。功能上,新logo的延展性比老logo强上不少。不再是在原本logo下加不同产品的名字,而是在动态上展现了各种可能性。而这个logo的推出与去年Google推出的Material design几乎可以进行无缝对接。不如说这个logo就是基于material design而重新设计的。

    期待Google在整体公司视觉设计上走得更远,提供更棒的服务。

    P.S.: @NovaDNG 在如何评价 Google 的新品牌字体 Google Product Sans? – 谷歌 (Google)里贴的 这篇官方设计博客说明有更多解释和拓展说明。非常带劲。大家不妨看看。谷歌终于在设计上要雄起了啊……

  8. justjavac
    理由
    举报 取消

    刚刚忍不住了,写了一篇文章:我想吐槽“吐槽 Google 换新 Logo 的人”

    再看看评论:

    好好的立体感的logo被做脑残了

    老的好看,GOOGLE美工还是不如苹果

    直接截图吧。来自 iteye:

    Chrome 的扁平化各种喷,结果 iOS 直接扁平化了,却又各种捧:苹果太棒了,苹果太伟大了,苹果太会设计了,苹果太好吃了……

    你们够了!!!!

  9. 巴别鱼
    理由
    举报 取消

    关于 logotype 基本同意 Linkzero Tsang 的回答。

    我只说很小的一点。就在网页上的实际使用来看,在这个字重下使用四色组合,尺寸设定上大了些,高度大约有30Pixel。而 Miscosoft 和 apple 都要小的多,我更喜欢尽量不要占据视线焦点的做法。

    比如 facebook 与 twitter 那种小巧的方式。下图可以明显察觉到,Google 都在获取两倍于另外两个 Logo 的视觉注意力。

    顺便发现了,Apple 的 Logo 和其顶部的一些单色 icons 都是SVG格式的。

  10. 祈雨蓝
    理由
    举报 取消

    Google 希望 红黄绿蓝 这四个颜色成为Google的代表,

    以后你们看到这四个颜色就会想起Google呢。

    比如这张图,在你们不看文字时就知道他是Google旗下的一个服务。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