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mondavi 初入职场

回复 ( 10 )

  1. Siyue Xu
    理由
    举报 取消

    PR and Marketing may get married one day – perhaps by necessity.

    做PR的人很多都是徘徊在两个行业之间。在国外的大部分公司,Marketing和PR都属于Corporate

    Communication,而Marketing又和Business Development有交集,作用均为Supporting Sales;甚至有些企业会将两个部门Share 一个Director,另有数量不等的Associate

    Directors术业有专攻。如下概念图:

    对于大多数企业, Marketing的人才需求比PR的人才要大,in house PR和IR可能也就几个人。传统PR的工作比较单一,无非发发通稿,准备新闻发布会,联系媒体,事后传媒效果评估总结,偶尔偶尔偶尔的危机公关。PR有时会分担marketing的工作:做市场拓展PPT,线下市场活动帮帮忙等等。PR由于接受外部信息最多,也是离媒体或者投资者最近的部队,工作习惯就是追求细致与性感,format把握较好,做展示宣传推广类的工作最合适不过。但市场活动是为Marketing而服务的,公关在市场部门看来也就站在Media

    Reception收收名片,发发Press

    Package,最后总结报道发在当月公司内部期刊和客户的E-newsletter。但其实,虽然是市场部门策划整个Event,公关在活动的时候真的也会忙到脚不离地。这种Overlap的场景在PR和Marketing之间经常发生,有时让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属于哪个部门。

    公关的“大客户”是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各个媒体都在寻求转型,它们除了做内容之外纷纷求量&做渠道(新媒体平台做起来了,有谁会放过做promotion的机会呢)。公关也不得不去接触digital

    media/ new media,学SEM,学HTML。但这些online的东西,原本又是Marketing的范畴。互联网带来公关行业的整个变革,连万博宣伟这种公关巨头每年都招大量的社交媒体专员,最后把这些小兵Distribute到内容,市场,公关各个领域。

    There’s a love-h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ing and PR.

    我加了一个国内的公关行业微信群,翻翻群成员的备注,直观感觉是做市场和社交媒体的非常多,包括我自己,都开始逐步做起了Facebook营销和线下活动。因为当时公司里缺少一个懂技术懂传播的人来教我,却非要我去做新媒体运营(可能是因为我是90后,在内地也有过一些经验)。但结果是,老板接单子拿提成,我在编段子收集物料推feeds,越做越没有方向,一家传统的香港广告公司是不会重用一个做新媒体运营的人的,更何况此时新媒体运营还没给公司带来什么现金流。我所期待的大数据分析远远没有以前在国内做互联网市场的时候专业。越来越怀念以前做公关的日子。正如很多人对纸媒的恋恋不舍,我的一颗公关玻璃心也碎了一地。

    反而在香港的第一份工是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经历,它实实在在锻炼了我做公关的基本功,上司是Fleishman Hilliard投资者关系的前任总监,早在十年前就是李嘉诚手下的公关干将。她教我,公关就是从监测舆情开始,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关键词,每一个KOL都不放过。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通过WiseSearch搜索以香港为圆心,以大中华区为半径的范围,有关新闻整理成册,无比枯燥但受益匪浅。上司会根据我的调查,定期向CEO推荐可以接触的人,邀请他们和CEO见面,做进一步接洽;也告诉高层需要提防哪些媒体哪些人,如何做出不卑不亢的回应。她可以大周末的早上六点就发来WhatsApp通知我们未来几天要应对某媒体可能的刁难(发完了之后再睡回笼觉);但真的遇到了难缠的记者,她又不急不慢娓娓道来(港剧里大姐大汪明荃之类的风范),让那些tabloids小记者能钻的空子越来越小。特区行政长官有时会来我们公司出席些活动,她就跟在CEO旁以防不时之需;而在公司回馈社会邀请弱势群体参加些CSR活动,她又可以与当地居民亲切交流。

    她做投资者关系出身,此刻负责全公司的市场和公关,她对公关小姑娘会更加偏爱,哪怕是我这个来自中国大陆,没什么资历的新人。

    五十多岁的她有天和我说“我现在也要多了解内地的WeChat”,其实我真想说,你这种事必躬亲的精神,真的很值得手下学习。如果那些以PR自居却不重视写稿,整理数据之类的基本功,只知道玩微信玩微博而且玩不出个所以然来那不如直接转岗吧。公关的核心是Creating

    awareness& branding,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我坚信中国的公关市场还很大,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天津爆炸透露出我们相当高层领导干部的公关意识也几乎为零,只会以单一维度的宣传来做舆论工作(如果政府能接收我们这种在企业做公关的跳槽到它那我觉得很好,我也能成公务员啦!);但在对海外公关方面,像万博宣伟这种高逼格的外资公关公司还是会独当一面,在申请冬奥会时为中国政府Westernise

    整个的宣传Campaign。此外,伴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和初创的兴起,高水平的政府公关和财经公关也会需求越来越广,互联网企业哪怕没成立公关部门都需要先有个政府事业部,上市公司IPO前也需要公关公司准备路演。所以基于调查、沟通、撰稿的(高质量)公关,说到底,都不会丧失自己的「市场」。譬如某某光标,它家这几年还是越做越大的状态(定位整合营销)。

    公关人员大多有一个自己的技能,高级的财经公关也许已经考了CFA一级,奔着董秘去努力;记者出身的公关写得一手好稿,外加摄影、PS、视频编辑可能也会很拿手;长期的公关经历也积累了不少人脉,摸清了很多媒体的脾气。如果离开了公关去做市场,前面的这些技能,直接会使用的机会会变少,我觉得也挺可惜的。

    题主如果认同我所写的,还对公关有一丝留恋的话,可以留着做公关。当然,更好的选择是追随自己的内心。Marketing锻炼的市场嗅觉和十八般武艺,如果和Sales挂钩,还能拿不少提成,公关怎么做都不太可能发财的。

    我想,今后好公关必须懂市场,公关总监轮不到一个不懂得市场的公关来做。而且市场这个部门,某些程度上说(只是某些程度!某些程度!重说3!)生命线比公关长一些,或许前景比一般的公关要好。

    “Through our

    companies, WPP offers a comprehensive and, when appropriate, integrated range

    of communications services”——WPP

    我思路很乱,写得也很乱,因为我自己也迷茫的很,不知道要不要放弃在现在的工作,回内地找一个更心水,更Promising的公关工作。写完了这篇,我真正知道了,我还是爱做公关的,尽管它拿着卖面粉的待遇操着卖白粉的心,尽管这个行业女生居多让我几乎没有找对象的可能,尽管我为它眼袋掉到了下巴。

    祝题主没过多久就能做出个英明的选择,也祝自己转工顺利。

  2. mondavi
    理由
    举报 取消

    第一份工作,是在Edelman。在那里,非常幸运的被入行多件的Director,手把手的带着写新闻稿,做舆情监测的分析,花时间看重要的各种报纸和杂志,从而熟悉版面、专栏、记者和编辑,之后碰面才能够因为“有心”而逐步获得了不少媒体高层的欣赏,慢慢也和他们成了朋友。那时候,客户满意、媒体买账,就是我追求的全部意义。

    第二份工作,是在甲方。作为世界五百强B2B的公司,因为不直接做业务集团,所以反而是公关部的职能范围远远大过了市场。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有2000多专门做corporate communication /marketing的人,体系复杂,分工精细,有学不完的东西。后来又全球应聘到了国外的总部,做也许集团的公关。因为行业特殊,所以并不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反而又是公关权重较大。只可惜,我还是不知足。公关为企业和品牌带来的是长期的效应,而市场通通是短平快。所以,我决定在从业8年后,去了快消品的公司,做公关。

    当时以为自己找到了自己的dream job。现在,渐渐看到这份工作的局限性。当然,时间甚短,还不能做评。只是很诧异,快消品的品牌不需要做公关吗?或者说快消品的公关,能够通过市场的媒介购买就完成吗?我认为,真正的口碑建设是需要长期的、润物细无声的建立。我没办法给出某一个公关campaign或者市场campaign真正有价值的KPI,因为这些KPI既不能够直接转化成销量,也更无从评估从长远意义上来说,它的作用是正还是负。同时,我也一直认为真正的KOL并非那些有粉丝,收钱转发,而是能够真正的引发follower思考,产生行为变化的人们,甚至是社会舆论背后看不见的那只手。

    职业安全感,大概是工作了8-10年的人会开始慢慢寻找的,尤其是互联网洗牌整个社会的当下。市场部攥紧了大部分的资源,所以我也开始困惑,是要转工吗?还是应该钻研进去做下去~

  3. 晨夕Solo
    理由
    举报 取消

    本人做市场推广,过程中往往需要PR的支持,很同意某位知友说的,PR和MKT不分家。

    PR工作的难点是:

    如何量化这些工作产生的价值?
    如何在进行工作汇报的时候以数据或案例来总结工作成果?

    这问题很有意思,我们做付费推广,可以考核下载激活,也可以考核注册下单;做资源置换,可以反馈双方的UV/PV;做新媒体运营,可以看阅读量,转发量,点赞数等等。唯独PR,似乎没有什么硬性指标去评估结果。

    即便我每天去搜索看有多少家媒体采纳了我的稿件,每个月接了多少次约稿,数据报告被哪些行业垂直媒体转载,这些数字依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它跟业务没有直接关联。

    那是不是说明PR工作价值不大?
    不是。

    在市场的角度,基于推广诉求,希望PR能辅助提供些什么?

    搜索结构搭建

    搜索结构搭建自然是跟搜索引擎相关,但这里不是指搜索引擎优化,搭建机构的目的是让你的公司/品牌/产品更加规范化,内容上趋于多元化,满足更多受众的预期。

    大家都知道搜索引擎依然是大众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第一入口,当你对陌生品牌或产品产生兴趣的时候,会习惯性打开搜索引擎键入品牌或产品名字,希望获取更丰富的资料。

    以百度为例,PR是否为自家品牌创建了百科词条且及时更新;对于百度知道里的相关问题是否及时作出回答;品牌相关的内容除了百度系是否覆盖足够多的媒介。

    假设潜在用户看到APP投放的广告后去百度搜索你的产品,发现相关信息甚少。这时候他会想什么?他可能会想:这平台是不是不太正规。

    假设潜在合作方想进一步了解你家APP的信息,结果发现百度根本搜不出什么信息。这时候他又会想什么?他会想:这平台是不是太小太新,也许现目前不适合商务合作。

    搭建一个尽可能完整的信息输出框架,让用户、合作方、媒体、同行都能通过最简单的信息检索找到他们想要的信息,这是PR工作的价值之一。

    舆情监控

    舆情监控这几年被提及的频率很高,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或组织亦或是个人开始重视自己的口碑建设和市场反馈。

    往大了说就是危机公关,往小了说就是消除负面评价。为什么淘宝卖家用尽各种方法也要删除差评,为什么有公司雇大批水军刷口碑刷存在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本就薄弱,如果还充斥着各种负面评价,那这个平台基本不用混了。

    上周跟一个平台谈效果广告合作,对方当然是各种自吹自擂,例如用户活跃高和粘性强等等,我随手百度了一下他们公司,发现第一条就是很负面的评价,赶紧致电,对方尴尬地解释了半天,最后合作还是黄了,有时候十个正面评价都抵不过一个负面评价。

    所以说,为公司打造一个正面的形象,并时刻注意削弱负面影响也是PR工作的价值之一。

    事件包装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哪些是节点事件?

    >>公司融到资了,不管是哪个阶段

    >>产品上线或是新增重要功能

    >>用户量或销售额达到里程碑,100万/1000万/1个亿….

    >>重大活动或大型异业合作

    >>创始人或高管访谈

    ……

    节点事件往往跟公司的业务、背景、团队、产品息息相关,这些都是PR可以做文章的点,也是拉新过程中需要强化的可用于说服用户的信息和背书。

    就像是玩游戏一样,每多加一个buff,你的战斗力就更上一个台阶。

    公关强人就是善于将大小节点包装成一个个故事,然后源源不断地向市场输送。从这一点来看,前面那位朋友的工作还远远不够,以纯内容为钩子跟媒体维持互动在我看来只是一种让步,要知道传统线上媒体转载你的文章之后,仅仅会在一个很不显眼的位置注明来源,有的甚至不注明来源,这对于品牌塑造和引流几乎没什么效果。

    让媒体跟你一起为公司讲故事才是接下来该深化的工作。

    PR工作虽然很难量化,但却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新用户转化率,也会默默的提升我们的商务合作成功率。

    如果说MKT的工作是一种跟用户建立的瞬时联系,那么PR工作就是一种长期沟通,是广告的背书和强化。它的价值虽然不能用直接的数据来量化,但是可以用长期的口碑去检验。

    两者完全可以共存,可以相互摄取精华,不存在放弃。

    微信公众号:晨夕笔记(think_notes)
    从零开始,分享工作经验,记录能力成长。搭建运营推广成长体系,持续输出营销思路和方法论,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可能对一部分人有用。

  4. Macky小唛
    理由
    举报 取消

    PR 和 Marketing 一直是好基友啊,尤其是国内的公司,很多都放在一个team里。

    Marketing花大钱,PR花小钱。

    Marketing更在意短期的效果,PR更注重长期的口碑。

    楼主做了8年PR,即使转到marketing也不能算放弃PR吧。

    品牌传播的工作方向是共通的,只不过各有侧重点,我觉得这些经验都是可以一并累积的。

  5. 露啦嘞
    理由
    举报 取消

    3年mkt,2年PR,未来计划考虑转向Social,Why?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在J&J医药事业部门做市场助理,说好听点是Mkt,难听点就是一个销售支持部门,相对FMGG对Mkt的倚赖,传统企业尤其是tb业务的Mkt真的只是一个配合部门,Sales部门与R&D则一向以来占据No1的席位,Pr什么的在公司内地位就更低。后来跳去一家由博雅、HK、WE老大们组团开的小公司做Pr,这两年以来,一方面是新媒体、互动传播、Digital的崛起,另一方面是传统媒体、纸媒TV的落寞,正如诸多传统Pr公司目前正在经历的转型阵痛,Social,互动传播,广告AD类整合营销,这类新型传播机构逐渐浮出水面,圈里圈外都是老金的杜蕾斯,还有Kamad的H5。相对应的,甲方也愈发认为传统Pr带来的可曝光价值愈发有限,尤其是对新千年一代影响甚微,由此预算削减,Case减少的举措比比皆是,引用BAT一位Pr总监的话术(也是当年的京城名记之一),”现在还有谁有耐心去看那种一板一眼的传统新闻?我一个50岁的老头子都不看报纸”。乍看略有极端,细细品来,也是站在甲方自身视角,阅遍这些年来的传播兴衰形成的一种感悟吧。尽管现在新媒体层面的营销,行业大氛围仍略显浮躁,或者像有些人说的,还处于摸索和试水阶段,与传统公关广告相比还不成熟,但这确确实实预示了未来的大方向,因此未来可能会借着Pr的经验积淀,迁移到新媒体做Social,以上仅为参考。

  6. 温小颖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是在新媒体公司做PR,公司创业四年时间,发展迅速,但是我所在部门属于市场部策划组,配合策划经理做线下活动及商务合作等公司,而媒体发稿及明星合作由明星公关部门负责,有时感觉自己能发挥的空间比较小,而且没有提高的空间及机会,不知道有没有PR跟我差不多情况 的,可以交流下

  7. alancooler
    理由
    举报 取消

    线上的话,大公司或者知名品牌的PR会学习到更多东西,因为是趋势,MKT是常态。

    这里面牵扯一个PR和MKT之间的核心区别

    PR的最终体现是产品或品牌的核心价值

    MKT的最终体现是一定时间内的销量

    说白了,一个是定价,一个是卖

    你会慢慢发现,无论什么时候,产品都是要卖出去的

    然而能卖多少钱,在未来,会更重要一些。

    这只是单一的纬度哈,因为无论是PR或者是MKT本身都是一项很复杂,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8. 爱酱
    理由
    举报 取消

    应届毕业生一枚,供职于某电商巨头,一开始是在mkt做social,现在转岗到pr,正在努力磨合中……目前主要做的是新媒体运营兼策划,虽然知道mkt和pr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但还是不知道怎样去区分,目前对于pr一职的前景也不太明朗,求大神们支招~☹️

  9.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在一家发展很快速的电商公司做pr,之前的丝毫的工作经验都没有,来到公司也是朋友介绍的,之前在运营部门呆了一个月,由于之前没有工作经验,在渐渐摸清该如何把工作做的更好的时候,部门老大觉得我进步太慢,而被无情的调去了别的部门,到了市场部,开始什么都做,后来被部门领导调成做pr,由于之前丝毫经验也没有,也没有人教,自己摸索着做,一个部门4个pr,还没有开始做事情,就已经开始勾心斗角了,她们觉得我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媒体资源,什么也不会也不懂,凭什么让我做pr,开始孤立我,成立小团体,然后把我T出了pr组,在一家公司到现在为止呆了半年多了,觉得对于初入社会工作的我真的觉得很迷茫,产生了满满的负面消极的情绪,想辞职了,觉得在这里也学不到任何的东西,不知道这样对不对?

  10. 秋天1994
    理由
    举报 取消

    可转digital marketing或者Disney之类的, 传统行业正宗的marketing可能不行。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