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健身房不是明码标价,有什么经济学道理在么?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大部分健身房的价格(年卡价格,非健身教练)都不透明,教练报价时常爱在纸上写一个价,问“这个价格行不行”,生怕旁边的其它客户听到似的。大部分人遇到这种情况就会继续砍价(不少外国人也会砍,在国内待得稍久点的外国人都知道这种情况下有砍价空间)。这想起来非常搞笑,这些老外,如果是明码标价,即使是更高的价格,估计也一个个付款了,非要用这种方式,直到最后交了钱,对教练一点感激之情都没有,要么觉得自己依然被坑了,要么觉得自己在对抗社会主义过程中并没有吃亏…健身房非要这么做生意么?注意,仅限于年卡价格,非健身教练价格。 2017年10月3日 6 条回复 1657 次浏览 健身,健身教练,经济学,销售
回复 ( 6 )
前面答友的关于封闭竞争和存量的解释是一个有道理的角度,受教。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讲我的看法。
健身机构价格不透明,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健身机构是采取类似于银行对公司客户的客户经理制(本例中对应健身教练制)的。即服务流程为客户咨询——双方沟通——签订合同——履行义务(享受权利)。在这样的流程下最能提高机构对客户的差别化管理水平,也就是经济学上面所说的不同级别的价格歧视(这里大概已经近似于一级价格歧视了),价格歧视不是一个贬义概念,单纯是机构为了收益最大化所做的制度安排。
具体地,健身机构营销的运作和盈利模式与银行对公业务几乎如出一辙。营销角度,对公业务与零售业务的明码标价不同,(你进去银行可以清楚地看到零售业务的收费标准和各种期限业务的利率水平,而对公业务则不然,客户经理与客户会基于双方以往交易经历和与行长的关系、企业短期资金缺口等等因素决定费率和利率的上浮与下浮幅度。)换句话说,因为目前健身机构的普及度不太高,而且健身活动暂且仍属于看起来逼格较高的部分,收费也不菲,因此这类业务属于基本与银行对公业务一致的高收益、高差别度、高关系、高口碑营销度业务,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最大程度地榨取消费者剩余,即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效用矩形以上的部分),当然不会像银行零售业务一般以三级价格歧视那样的批发价格一股脑儿地向客户兜售。盈利角度,都属于一次付款,逐次偿还(银行一次性放款,客户按月或者按季还本金利息;客户一次性付款,健身机构逐次提供服务)。同时,由于健身机构的服务存在进度跟进和表面上的贴身面对面服务的情况,因此客户在价格接受的层面不同于公园年票等类似形式的一次性支付情形下所表现出的价格刚性,而是表现出容易受到健身教练引导的特征(很多客户出于健康健美减肥的需求多数是刚性的)。这些因素一起使得健身机构有了通过健身教练制实施价格歧视的机会。(目前大量理发店也在推行这样的服务模式,相信大家理发的时候也听过大量的营销话术)
一点自己的理解,真知灼见,是所望于群公。
答,可行,但是会减少收入。 关键词,价格歧视。
举例:
健身教练教一堂课,他认为成本是200 (凡事都有成本,不细究了,你可以认为是,这段时间如果不上课,闲暇时间看看女学员的大腿啊,玩玩手机什么的,能给他带来的爽感)
现在有三名学员ABC,能接受的最高价格分别为500、300、100
情况一:
健身教练在纸上写了个600给A,说这个价格你看吼不吼啊,A说我可是身经百战了,你们这一套我很熟悉,于是经过谈判两人以450成交。(成交价格我瞎编的)
同样跟B呢,俩人以250成交。(成交价格我瞎编的)
跟C呢,聊了两句教练发现他是个穷鬼,再见。
于是教练得到450+250=700
情况二:
教练觉得好烦,明码标价450。
教练获得450(来自A)
情况三;
教练觉得好烦,明码标价250。
教练获得250+250=500(来自B)
请问哪种方法教练觉得更好?
题主你之所以觉得不好是因为在这种模式下你是吃亏的(消费者剩余被剥夺),在金钱上你和教练总是对手方,你觉得不好的他自然觉得好。
以上例子有很多局限,包括教练市场属于异质化,但是有竞争性。议价会产生额外摩擦成本。议价能力对成交价格的影响。不详述。
本回答下面我和题主的评论也许值得一看。
价格歧视,弹性空间大
消费者认可教练技术有价值,购买当然很正常,明码标价的结果是,不了解训练方式的人望而却步,真的有必要买吗?
做健身行业的知道,客人买的是价值,最终担心不能有效果或者担心浪费钱会导致客人增加考虑的时间风险,无法按系统训练,最优地快速决定,在安全有效的指导下开始训练。
各行有各行的标准,消费者贪小便宜或者希望心理上有个平衡和安慰是很容易理解的。
对这个有疑问,其实买水果的时候,人家也明码标价,总有人砍价,有人不砍,只不过他们能多赚肯定不会愿意吃亏的。至于如果是管理好的健身房,会让所有人的费用均等(虽然说是单价均等,计划不同,人各有异)费用总量不同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管理不好,归咎原因,就是中国社会对健身这类科学健身价值观不明朗,没尝试做过,永远不知道它值。
价格歧视
主要原因:因为我们身边的健身行业过于封闭,处于存量竞争状态。
举个例子:
菜市场(越小的菜市场)买菜,虚报价格,讨价还价。因为主要消费人群固定(比如主要是煮饭的家庭主妇),增量极少
超市(尤其是越大的大型连锁超市)则大多明码标价,价格也会尽可能的保持有竞争力。
次要原因:信息流通不足。由于主要原因的存在,对存量之外的增量人群而言,获取有效的价格信息就变得十分困难,而从业人员则会依赖于此,制造价格歧视,以在以存量为主的市场中获取最大利润。
看来健身行业才是最需要“互联网O2O”的行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