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领域通过互联网不断融合的情况下,涌现过哪些有趣的品牌跨界合作?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RT 2017年11月15日 2 条回复 1113 次浏览 application,program,互联网,市场营销,广告,应用程序,行业,音乐
回复 ( 2 )
挺有意思的趋势,来自金星和火星的品牌凑在一起常有惊艳或穿越的感觉。
上个时代的“跨界合作”,多是个人与品牌合作,比如娱乐明星设计运动鞋(Kanye West 的椰子鞋),作家拍电影(和“作家电影”是两回事),艺术家设计香水(草间弥生阿姨)。主要推动力多半还是品牌借助名人效应推广宣传,可以认为是变相的代言广告。
而今天我们谈论的跨界合作,越来越多的指代品牌与品牌的跨界合作。品牌不再仅仅是被塑造,它们开始互相塑造。
几年间,互联网营销像瓦片一样砸的所有人眼冒金星,一阵热潮洗礼,大家开始认同两个观念:
1,要有内容。
刷一把朋友圈能看到十条金句的年代,最不收欢迎的就是枯燥乏味。所有人都期待你能用聪明有趣的语言说点什么,有趣相比于无聊的优越,空前的大。
2,要有性格。
每个迎来送往活泼体面的背后都有一个辛苦主页君。自从微博兴起之后,很多品牌开始着力通过运营和客服等手段,尝试在消费者心中种下一个具体的人的形象作为品牌形像。
于是出现了一群基于互联网思维运作的品牌,他们和有温度的内容站在一起,注重互动,传递鲜明的品牌形象,使用细节打动消费者,不断的玩新花样。
以及,虽然大家羞于提及,但是这些互联网时代的品牌,都在努力传递价值观,以及情怀。
于是乎品牌跨界合作出现了两种样子:
1,我们直接一点,我想打入你的用户圈子所以我们在一起吧?
比如七匹狼和《雷霆战机》合作,推出主题t恤:
《雷霆战机》与七匹狼跨界产品首发
这个好穿越……为了在 80/90 后面前亮相,七匹狼真挺拼的……
2,张小姐去某某店喝下午茶,挎某某家的包包,和某某先生谈恋爱。我们就张小姐真实而幸福的生活拍一部电影吧。
比如这个:
夏末的最后一场狂欢
‘’夏末的最后一场狂欢‘’。龙虾,啤酒,购物网站,因为一场演唱会凑到了一起。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其中的脉络——通过音乐和走心的文案塑造一个既有代入感,又令人向往的人物形象,让品牌与之共鸣。
有意思的是其中几个品牌的关系。卷福龙虾,熊猫精酿,好物精选,新花怒放,如此鲜明的品牌形象不但不会消耗彼此,反而帮助彼此烘托了气氛,塑造出一个更加清晰的消费者形象——
一次精准的投放由此完成。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时代,相比让每个人都知道你,让一部分人认为你是“自己人”显然来的更重要,更有效率。
当安妮宝贝和郭敬明刚刚开始将品牌当做形容词写进小说的时候,舆论反应更多的是诧异,而在我们已经很能理解这种语法的今天,它变成了上好的传播技巧。
与众不同却又气场和谐的品牌形象不但不会消耗彼此,反而共同烘托气氛,强更清晰的定义了彼此。
找到顾客?不妨先找到同类。
在O2O和类O2O模式中比较多吧。比如做生鲜水果的O2O公司一米鲜和uber在广州的合作。打车送水果,八杆子打不着的拉了手。
在比如T2O模式下,春晚和京东等公司的合作,看春晚摇一摇,京东发红包。一个增加了观众粘度.一个增加品牌曝光,电视媒体和电商通过互联网合作,火花也不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