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远方孤竹 初入职场

自由束缚者

回复 ( 10 )

  1. 胡兄
    理由
    举报 取消

    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在一线城市,大中型城市表现特别明显。慢慢地会延续到下面的城市。

    很多商场被迫搞起来了常年打折的活动,一倍换三倍四倍五倍的都出来了,以前感觉电商是常见的清库存的地盘,现在实体店也是被迫卷入,深圳的商场如果说搞一个促销,才打个五折,那基本上可以死翘翘,怎么着也都得三折起。不过下面的中小城市商场生意还是不错,可能跟常年的习惯有关系,比如茂业在深圳的店常年打折扣,消费者已经麻木了,但是他们在河北某个城市的店,生意非常火爆,还是八折。这个和黄金位置,竞争对手,市场规模,消费习惯都有一些关系。

    言归正传,从周边的情况聊一下电商对实体的冲击。

    时间久的商场还没有特别大的冲击,新的空白区域新建的商场影响很大。比如某深圳本土百货,他在龙岗店以及在宝安店,生意都比较一般。听说现在在走资本市场,可眼下资本市场也有点冷,股市也震荡不止。不知道他如何解决眼下商户的退租潮。

    超市这块,更是竞争白热化。一号店,天猫超市等这些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开始了鼠标购物的过程,与此同时,线下超市之间的竞争也趋向白热化。新开的大型楼盘都匹配了超市,一条街几十米有几家超市,还有N多家美宜佳等便利店,还有一些社区的卖水果的店,卖蔬菜的店,菜市场,真不知道怎么够分的。龙岗中心城附近有三家以上的沃尔玛超市,几公里范围内而已。龙岗COCOPARK一家山姆会员店,宝能有一家沃尔玛,龙平东路有家沃尔玛,相聚才一点点距离。华润万家在沃尔玛布局的这些范围内,估计又有十几家超市,感觉大家都是疯了。租金那么贵,人工那么贵的,电商在冲击,周边的商户也在冲击,不知道怎么来盈利。更可怕的是,新开的楼盘都在招超市入驻。一些小的超市已经经营不下去了,都在转行。卖水果可能利润比较高,一条街不知道多少家开始卖水果了,各种招数,问题是人只有这么多,大家都在辛苦和煎熬。

    类似的情况太多了,我分析一下现在路边商铺的属性,大多数改为了本地化服务属性。比如吃饭,比如剪头发等等,那些卖衣服的,越来越少。想想都可怕,现在淘宝上一件T恤,9块9包邮,某段时间还出现了5块钱全国包邮,一件T恤。当电商都在亏的时候,实体怎么赚钱。你可能说不卖便宜的,当然可以,可是这么多便宜货在你眼前,你也会习惯最多花几十买一件T恤或者POLO或衬衫。

    本质上来说,消费者因为电商是获利的。从长远来说,都是在伤害。越来越单薄的利润,使得社会的每个环节都在极其恐怖地控制成本,大家会偏向于价格更低更低更更低,最后拿到的就是很差的产品质量,很不好的服务。大家都不能获利,最后变成了人人都是受害者。

    当然了,社会肯定是要往前发展,不能因为电商现在的问题而否定电商。电商只有充分的尊重产品的价值,整个社会的经济才会更健康。好的毛利的产品,可以通过电商销售,也可以通过线下的O2O提供更好的服务,消费者也开心,厂家也开心,最终会有利润进行更好的产品开发,才可以实现良性循环。

  2. pefa
    理由
    举报 取消

    传统购物模式,你得出去逛,带动交通餐饮等等,价格不透明,毛利率高。电商模式,除了带动物流,对传统模式利益链都是损害。货比三家太容易,高毛利是很难实现的。所以电商们业绩越好,社会整体销售额下滑的越快。

    这是商业地产的死穴。

  3. 诸子
    理由
    举报 取消

    冲击不大,到现在大部分实体的都还不能退货退款。

  4. 4222
    理由
    举报 取消

    看看无锡恒隆就知道了,快关门了

  5. Lesley Hou
    理由
    举报 取消

    影响十分明显。今年整个经济行业整体不景气,除了大环境使然,还有就是电商的冲击。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网站上比较便宜,我为什么要到实体店买的想法。尽管淘宝上现在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开始收费了,但是跟实体店相比,他的成本依然不算很高,有足够的地方可以压低价格。这种行为很严重的扰乱了市场。当然,在我进入电商之后,我发现有一部分人的货物价格,甚至是低于批发价,居然还会包邮。这种损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目前也是存在的。是不是正品,就不清楚了。

    而且,现在最明显的一个现象,通过中国最大的节日春节可以看出,以前小商品市场是批发零售一起,挤都挤不进去,现在是除了一些批发商,一般也没有多少人在买了。

    而且,现在实体店自己没有利润,招的人就会变少;招的人少了,很多人的工作机会就会少;工作都没有,消费的钱也少了;接下来,实体店的生意又很差了。。。

    恶性循环加上恶性竞争加上恶劣的环境,对实体店的打击力度很大

  6. 钞票他爹
    理由
    举报 取消

    从数据来看,电商占零售总额也就10来个点,其实并不算很大。

    但带来更大的冲击是舆论和心理。

    互联网本身就自带媒体属性,所以当双11屡次刷新最高交易额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线上已经击败了线下。

    实际上即使是一千亿,也不过是线下零售的一个零头。

    未来其实部分线上和线下,阿里京东都开始开线下店,线下公司也都有了天猫店铺和微信公众号,最后终将回归商业的本质,产品,服务和价格。

  7. 妮可拜比鼻斯基
    理由
    举报 取消

    2013年天猫双十一交易额350.18亿,包裹数量1.7亿,三通一达日接量超过一千万。2014年571亿。2015年312亿直至今年1207亿。毫无疑问,双十一已成为电商大佬们的招牌,同时也是大佬们华山论剑的标志。

    “双十一”来自于淘宝的运营团队,开始于09年,那么为什么是双十一呢?会有人说是因为光棍节,确实有关系,但不是主要关系。从时间上来讲,后半年10月份有黄金周,12月有狂欢夜,圣诞节。唯独11月份没有什么节日,很多消费者有需求缺没活动,那么就从十一月下手来刺激消费者买买买。11.11是光棍节,日子好记还有意义,于是运营负责人说“就它了”。也就是这一句话,缔造了一次次的商业神话。

    由于09年的口碑,自那以后的双十一陆陆续续加入了很多电商,这一天的电商战场上可谓是刀枪林立,剑戟丛生了。最先开始揭竿而起吼出那句王侯将相的是京东,京东利用物流的优势联合腾讯做出了“京腾计划”,双方将拿出各自最强资源和产品打造名为“品商”(Brand-Commerce)的创新模式生意平台。而后天猫也联合了苏宁等老牌电商,俨然成了两军阵列前方,临兵相斗的局势。自此双十一成了兵家必争之日,电商也从百废待兴走向了百家争鸣。

    就在双十一较量了一番后,赢的,赚的盆满钵满。输的,不甘落后。于是两边又在12年搞出了个双十二的活动。如果说双十一是学习国外黑五“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产物,那么双十二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产物。

    最开始的时候双十二的地位很尴尬,双十一过去后,消费者过度消费早已没有了购买的热情,更何况双十二还是在“双蛋节”和双十一的夹缝中生存,有人说,双十二就是为去双十一的库存,这么说也对也不对。

    说他对呢是因为12-15年这三年中,双十二一直延续了双十一的风格,各大电商大佬们甚至用相同的手段去运营。这也导致了双十二必定没有双十一卖得好。

    说他不对呢是因为15年之后,双十二开始了从线上到线下的转变,尤其是今年双十二已有超60万家线下机构参与, 简单来说,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就是要缩短各种信息的传递时间和传递成本,淘汰成本较高的信息传递模式。而实体店销售模式作为一种信息传递成本较高的方式,必定受到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影响。但由于国外的铁路、公路网络交通发达,零售业实际上成本并没有想象的高,其盈利模式也很可观,所以出现了像沃尔玛这样的行业巨头。

    其实本身传统行业应该是和互联网共生的,形成一种可循环的商业生态系统,但是由于我国互联昂告诉发展的时候传统行业还不发达这才导致了这样一种转变。

    自从各大电商们在双十一中尝到了甜头之后,也开始绞尽脑汁的去创造一些别的节日。针对于天猫原创的11.11,京东也发出了自己的英雄帖——618。6月18日是京东店庆日,也是促销力度最大的一天。也成为了对抗天猫的一张王牌。然而,蛋糕是大家分的,肯定不能让你一个人吃了,所以就出现了京东店庆日,一号店,易迅,天猫,苏宁纷纷来“捧场”的尴尬事实。6.18同时作为年中庆典,纷纷被各电商作为“招待日“ 来款待消费者们。以拉高上半年多数电商不温不火的业绩。

    就在国内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国外或者说跨境电商也来插一脚。打响了进军市场的重要一枪——黑色星期五。黑五本来作为国外狂欢节,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以及国内海淘的强烈需求而进入大众的视野。是由洋码头于2014年引进针对有海外商品需求的国内消费者。至16年黑五,相比15年同期已增长了200%还多。

    随着海外购物消费的普及,消费者的品味和购买需求正在逐步改变。据报告显示,现在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已逐渐从标品爆款走向个性化、差异化。黑五的增长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消费者更倾向于海外商品选购,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体现在个性潮流方面以及物质商品的精细化上面。

    最主要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的改变,人们更倾向于奢侈品。尤其是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对于奢侈品的购买力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更体现了跨境电商的价值以及国外文化黑五的价值。

    国内电商环境欣欣向荣,已经不再是国内一家独大,而是多方竞争,上下检索的态势。电商元素在不断扩大,购物节在不断推出,各电商的节日期间也在不断缩短。从双十一到双十二再到各大店庆之后又迎来了一波海外潮,相比上半年的休养生息,后半年可谓是电商们的红利期。这不,双十二过去马上就又迎来了1218。

    1218作为年终特惠也可以说是双12的返场,是一年里最后刺激消费者的一次活动了。这一年的创收需要它来作一个总结,也是对于明年的启下。其标题主要以”年终“”返场“等来吸引消费者。同时作为“双蛋节”前的一场促销,这次的活动也算是一种预热,一个中场休息,调动消费者注意力。这次的活动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奇迹不断发生的近年,电商竞争可谓愈演愈烈。几乎月月都有促销,天天都有活动。在这场战争中,没有人会真正的胜出,一时的获胜很有可能在下一个活动被打下擂台,电商们唯有不断地发掘用户需求,不断地创造购物节,不断地挖掘潜在顾客才能生存。落下一步身后可能就是万丈深渊,向前一步却还有重重高楼。较低的传递时间和传递成本带来的也是较高的商业竞争。

    在互联网浪潮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竞争的背景下还需要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独善其身的一定是最先落败的。在这场电商们的大战争里,下一个加入的会是谁呢?

  8. dhlrtjzrb
    理由
    举报 取消

    1、咱们也要与时俱进啊,既然都有线下实体门店了,当然也可以开个淘宝店,吃点线上生意哦,而且你有线下实体店的优势,取信客户更好一些呀;

    2、所有的生意,都是要吃回头客与转介绍,不知道你跟老客户的关系还好吗?老客户流失率高吗?你平时有关心老客户吗?如果这些没做好,那就意味天天开发新客户,销售自然上不去啦;

    3、你要做好门店销售的数据统计,排名前十的灯具都是主打产品,其他排名靠后的产品或款式,就要及时更换和调整!你可以多观察淘宝爆款,这些爆款意味当今消费者的审美趋势,我们要进这样的货品,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哦。

    如果做好人情?我从来不赞成跟客户吃吃喝喝,酒桌上全都是疯话,醉话和胡话,没有半点战斗力,不如把请客吃饭的钱,折合成一次次赠送小礼品,而且不要逢年过节送,一定是平时的关心哦,每个月送一次水果啊,干果啊,效果杠杠的,我们同学都在这样执行,不信你也试试呀,哈,加油

  9. JJJ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觉得这两种模式是相互制衡的,看到一些答案也指出实体店具有像利润不透明等问题,我觉得这些都是最终促使市场平衡的因素。不可否认,从现在看来,电商对实体的冲击很大,我所深有体会的是我家这边的苏宁和国美曾经一度面临关闭,但是到现在两家又再度复活,我认为这其中的奥秘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开拓了互联网市场这么简单。实体店做的是体验,是服务,而电商占据的优势也仅仅只是价格,在市场的变化之中,哪一方的优势都只是一时的,电商的冲击会促使实体的转型和价格的统一,我相信,没有哪一个品牌会让自己的产品卖出相差巨大的价格的,所以在冲击之下会是实体店的大面积转型并发展双线市场。就像今年的zara,就创造了实体店的传奇,我觉得在以后的发展中实体店和电商会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的态势。

  10. 郭坤铎
    理由
    举报 取消

    电商对实体店是颠覆性的改变。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