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刷卡的时候心里一点都不心疼,给现金的时候感觉肉疼呢?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这个问题一直纠结了我很久,每次在用电子付款或者信用卡,银行卡刷的时候,我特别的不心疼,好像不是自己的钱似得,但是每次我用现金购物或者买东西的时候就特别的心疼,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可明明都是我的卡,不论是信用卡还是银行卡,都是要还的呀。大家说说是这是心理呢? 2017年8月31日 4 条回复 1405 次浏览 刷卡,想法,消费,消费观,生活常识
回复 ( 4 )
或许是付现金是100为单位比较直观 刷卡是占总账户的多少百分比没那么直观
同类的很多,还有,交电话费的时候多50块钱就十分心疼了,买个包多500块钱也没有十分心疼。买菜的时候多两毛都觉得贵了,在大餐厅吃饭多两百都觉得正常。
人们在消费的时候对于商品是有一个判断的,这点要清楚,你会认为某些商品是便宜的,某些商品是贵的,那这点清楚了以后,再来谈刷卡和付现金的区别。
刷卡一般不会刷几块钱,几毛钱的东西,可以说,刷卡一般消费是>=100,基数一般都是几百,上千。
而付现金,一般是几块,几十块,最多也不会几百块,可以说,付现金的消费是<=100。可以把基数看作几十,实际付现金平均下来每次是几块钱。
所以,一般刷卡是贵一点的东西,付现金是便宜的东西。
那么为啥会感觉心疼呢?
因为,在你付钱的时候,你感受贵了还是便宜了,是相对于你消费的同类产品的。我称之为“消费感受杠杆”(我瞎编的),分子为你当前消费商品的价格,分母为你消费大多数商品的平均价格。这个杠杆值越大,你就会感受越剧烈,杠杆值越小,你就会觉得这玩意越便宜。
你在考虑拿钱买个东西的时候,你的分子是这件商品的价格,分母是平均几块钱的肤浅的平均消费。举个例子,你买个100块的小玩具,付得现金,你经常付现金买3块钱一斤的西瓜,然后你就会觉得好贵啊。这100块购买几十斤西瓜了。
然而刷卡的话,你感受到的分母却是几百上千的东西,潜意识里你就会觉得,好便宜啊,举例,买个100的玩具,刷的卡,你经常刷卡给公司买电脑,你潜意识里可能会觉得,好便宜,这个东西买30个都不够一台普通电脑的价钱。
顺便说句题外话,消费的方式除了你感觉心疼以外,还能影响你为人处事的性格,你每次买东西都感觉很贵,你以后消费的时候就会显得很小气,你每次买东西都感觉很便宜,你以后消费的时候就会更容易觉得无所谓。
在为人处事的时候,比如说几个人一起出去玩,经常接触一些小商品的人,心里就会做比较,觉得,哎呀好贵啊。然后就会表现出舍不得的感觉,一般来说,这种人能存钱,难创业。
当然,这就说远了,你甚至可以从一个人从事的职业接触的消费环境判断出一个人性格里更小气还是更大方。
说明你刷卡还是不够多,对信用卡还款没概念,多刷刷就一样疼了。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解答了,有一本书叫《选择的悖论》,不止刷卡和付现金的矛盾,还有其他与钱有关的经济现象都尝试了做心理学解释,而且道理貌似挺合符逻辑。
如果我在这里扯淡没有说清楚,建议有时间去看看。
为什么刷卡不心疼,给现金就心疼呢?
有一个概念是:给你越多的刺激,就越容易做出选择。
这个概念已经用烂了,只是非行业人士没有特别关注而已,比如广告,A、B是替代商品,如果A商品只做平面广告,那么消费者只会收到视觉刺激;如果B商品做了视频广告,消费者可以收到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的双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会选择B商品。
刷卡和付现其实首先可以说明是刺激源的深度问题,现金的刺激,有手感、有厚度,你接受了触觉刺激、视觉刺激,甚至还有纸币一股特别香味的嗅觉刺激,可以更让你感受到“钱”的刺激。
而刷卡,只有一张卡片,这个数字在你脑袋里,我收到的刺激只有脑海中“钱”的概念,相比纸币,更虚,所以,你在付现的时候刺激比较直观,而刷卡的时候刺激比较虚。
所以我的结论是:人们更加排斥使用刺激更多的现金,刷卡较优地解决了刺激源。
类推下来,现在手机支付彻底断绝了“卡片—钱”的联想,我的偏见是刷手机比刷卡更爽,更能激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