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超市水果按个售卖,个头差别很大但是价格相同,有什么经济学原理?

理由
举报 取消

就是香港的超市里,同类水果按个标价,比如同种哈密瓜,都是15元一个,但是一筐哈密瓜的大小并不一样,最大的哈密瓜是最小的的两倍,这种销售方式会促进销售吗?这是出于什么样的经济学考虑???

2017年12月25日 10 条回复 985 次浏览

发起人:PenCil 初入职场

就这么飘啊飘

回复 ( 10 )

  1. Adobeeee Ma
    理由
    举报 取消

    节省称重的人力成本是最重要的原因

    但我知道题主关心的是,小的谁会买?不科学啊,不符合经济学原理啊。人应该是自利的啊!经济学有一个假设就是多比少好啊!

    我在美国买水果也遇到过这个困惑,不过我顿悟了。

    当有人把大的苹果拿完了,后面的人会从剩下当中挑选最大的,然后自以为还占了便宜选择了“大的”。

    “小的煞笔才会拿,呵呵老子又赚了”

  2. 查内姆
    理由
    举报 取消

    人有自欺的天性。。

    哈密瓜摆上之后树一块牌:新品到货,x元一个。

    每个选购的人都选了剩下的 里面的 最大的,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你是不是还想问买最后几个的人怎么想的?新品吗,刚摆上,这么快就卖空了,看来不错,幸好我来的及时,不然就买不着了。。

    你觉得不合理的前提建立在你开的上帝模式上。

  3. 盐城某小暗
    理由
    举报 取消

    如果是我的,就算所有的哈密瓜都是一样大,我也会故意放进去几个小的。本来你会觉得哈密瓜怎么有点贵啊,要不要去其他地方看看啊。但是一看,尼玛价格一样,还有这么小的,我选的这个是他两倍大,赚了啊,买买买。

    水果这种东西的储存周期本来就不长,如果可以促进购买,损失几个小的也可以理解,更何况小的以后还能做特价,怎么算都没有亏。

    看到的答案很多都是说不用称重,节省人力好像。我觉得不对,因为卖家完全可以称完在上架,大的小的分开放,大的卖20,小的卖15,也没有增加成本。实在不想上秤,你目测一下,这种水果差距也不会差这么多,所以我认为是商家故意的,一种营销策论。

  4. 吴钒
    理由
    举报 取消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

    有一家报纸有两种订阅方式,一种是50美元订电子版,一种是是100美元订纸质版和电子版,期限相同。你会怎么选择?

    很难抉择吧?事实也正是如此,被试者中选前者和后者的都约为50%

    然后这一次是一个稍微不同的版本。50美元电子版;100美元纸质版;100美元纸质版和电子版。三种选择。

    你应该已经看出问题了。第三个选择要明显优于第二个选择,傻逼才选第二个。事实也正如此,没有人选择第二个。但这一次,选择第一种的变为了20%,而第三种变成了80%。

    按理来说这根本不科学。如果没有人选第二种,那它就相当于没有。那么第二组被试人群应该做出和第一组一样的选择。通过对比,使人有了一种第三种选择优于第一种选择的错觉。

    题主说的现象同理。当通过对小个水果的对比,顾客提升了对大个水果的购买欲望,这同时也意味着愿意为大个水果支付更高的价格。

    这种原理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曾有实验让两组被试者给同一张相片中的相貌打分。当照片被放在另一张帅B照片旁边时,打分普遍偏低。当放在丑B旁边时,打分普遍偏高。

    下次当你要去酒吧钓妹子的时候,知道要带什么样的人同去了吧?

  5. Steven Yu
    理由
    举报 取消

    分類有成本。

    分類完區別定價不容易。

    水果保存期短,倉儲流轉壓力大。

    有人喜歡大的,有人喜歡中等個頭的,有人想要較小的。

    你想最短時間內賣完,得選個合適的價格。若你想在這價格下控制成本,你能做的服務就少了。

    所以同一批次,超市按個算賣得最快了。而且往三四個一起買有點折。

    然而價愈高的水果,一個批次的個頭都差不多。雞蛋的個頭能控制得好,因為保存期較長。若水果也能有期貨,能入選的品種應該都可能控制個頭。

  6. 好大的风
    理由
    举报 取消

    补充一点,剩下小的时候会减价的。

  7. Alekos Forest
    理由
    举报 取消

    剩的歪瓜裂枣直接打折就卖了….省的自己还得捡出来。

  8. 王振宇
    理由
    举报 取消

    每个人的来的时候,都会找到里面最大的。

  9. 林峰
    理由
    举报 取消

    因为每个人拿的,永远是他看到的最大的。

  10. Robin Hood
    理由
    举报 取消

    话说当年,女王陛下的臣民们,自从打赢了我大清水师 ,就耀武扬威的踏上香港岛,约法三章:“你们这些中国人,现在在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上,我不来管你们娶几个老婆,抽不抽鸦片,但一定要公平买卖,不准卖洋人高价,不准听信林则徐的挑拨,给我们断粮断水。”

    三元里抗英以来,广东地面上就是 洋人欺负官府,官府欺负百姓,百姓呢,他们敢欺负洋人

    这不 。街上买水果和海鲜的时候,洋人总觉得吃亏,中国人一个铜板买一堆桃子,我一个铜板才买一个。不行,有诈! 怎么查呢?

    中国小贩的称上花样太多了,一斤有时是10两,有时似乎16两,有淡季,有旺季,夏天和冬天也不一样。过年的时候,自然会少一些,问他为啥?矣 要敬灶王老爷啊,一斤要上供二两,你们英国人不尊重我们当地人的信仰嘛,不符合你们的基本国策。

    英国人很心塞啊! 直到有天想来个法子,下令,街上买卖 一律不准用称,果按个,鱼按条,肉按刀——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有感于海南称量问题。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