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从事公益活动,能否用经济学解释从事公益活动的意义?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经济学狭义的认为人都是自利的,那如何解释人们为什么要从事公益活动? 2017年10月11日 6 条回复 1112 次浏览 Economist,专业,基础,学人,常识,经济,经济学
回复 ( 6 )
成就感、道德兴奋感、英雄主义等各种内心综合情绪的兴奋和满足,都是“自利”的一部分,更何况还有很多的人借慈善做营销,获取更大的利益。
经济学假设人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厂商才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每个人的效用偏好不一样,不过都可分为物质和精神追求两大类。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追求这两种效用。所以喜欢做公益并不违反理性人假设,只代表一种偏好,就跟有人喜欢养狗,有人不喜欢一样。
作为一个入行4年多点的新兵,个人水平达不到题主要求从经济学角度解释的高度,就从公益机构自我定位当年随便说几句。
公益机构经常说自己是除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虽然在中国大政府,强市场环境中很有自我贴金的嫌疑,不过公益组织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其存在的价值的。
我们经常说的作用之一,是社会财富除了第一次分配(按劳分配、按资分配)、第二次分配(直接表现为税收和公共服务投入)之外的再分配,这一点在救灾、扶贫、助学等方面展现最为明显,经济水平比较低的地方,往往在第二次分配中捉襟见肘,尤其是在需要长、大、慢投入的教育、贫困、应急救灾等方面,企业、经济水平高的其他地方不太可能直接投入帮扶,那么扶贫,助学类的公益机构就一定程度上可以跨地区甚至跨国界撬动社会资源投入。
公益组织的第二个作用是效率,说白了就是用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这样会在投入产出比,执行效率等方面有优势。公益组织的发展方向是专业化和专一化,每个机构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工作,同时不断吸收专业人才,在项目设计、运作管理方面专业化。相对于政府的事无巨细和市场的趋利,公益机构能够更专心更有目的性的去完成自己掌握的财富运用。个人对什么都做的公益机构的未来比较担忧,当然如果他们能够什么都做的好另当别论。
第三方面在于公益机构是目前真正能够关注到社会毛细血管层面问题的社会单位,比如目前的农村问题,儿童权益,农民工权益问题等,很多都是公益机构发现问题,介入解决,最后推动国家法律和政策改变,甚至上升到财政倾斜的层面。目前的很多问题比如少数群体,很多还处在机构自救的情况。
第四方面我要说的是学习和创新,这个可能很多读者都会一笑置之,——掌握巨量资源的企业政府都在大面积抄袭山寨,自己饭都吃不饱的公益机构那有什么创新能力!这个目前恐怕只有已经受益的人群或者从业这才能体会到。到目前,可能绝大部分人都会感觉到中国的社会治理模式的问题,但是出路在哪里谁也没好好想过或者想过也想不出,但是很多的社区公益组织已经在这个领域默默尝试了很多年,他们在社区治理方面积累的经验和用到的工作方式以及成效,毫不客气的说至少要超出居委会或者村委会10年不止,我们看到的是很多地方政府我正在接受和采纳社区公益组织的方法,从这些为数稀少的案例,我们也可以说公益组织推动了中国社会管理模式的前进。
很多公益人包括我自己,都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和政府的质疑,因为郭美美红十字等事件,大众层面对于公益的不信任已经到了最危险的地步,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花的每一分钱都要给任何社会单位和个人交代清楚。政府层面,很多公益人因为曾经或者正在使用一些国外资金,被当作不安定存在,当然这里面有问题的肯定也是有的。
我们真的很爱这个国家,要不然为什么要拿着这么少的报酬,用本可以睡觉打Dota的时间,去奋力让他变得更好呢
我卖一种商品能赚5块钱,你差两块买不了,我也赚不到钱,我给你两块,你买了,我赚3块
公益基金的免税待遇和企业形象的塑造是通常被纳入考量的因素
最后一句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