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我虽然不了解事件内情,但可以结合我在美国金融行业的工作经历谈谈看法。首先,Facebook是一间在复杂法律诉讼中成长起来的公司(除了大家熟悉的电影The Social Network 中的情节,Facebook的上市也比其它公司波折,有很多余波),个人不认为它会蠢到在解雇员工过程中落下法律把柄。具体解雇理由属于天知地知,但法律上还是得讲证据。比如说金融行业是经常被调查起诉的行业,大家早已养成了小心谨慎的习惯,有些沟通只会通过谈话进行。电子邮件、短信记录什么的大家会及时删除。
如题主所说,基本上员工签了severance agreement之后就没什么起诉的机会了。申请作废的成功与否主要靠运气,因为这事的决定权在法官,有的法官倾向于保护企业。而且申诉的时限非常有限。
说一下我个人对美国职场的观察:平均而言,普通美国人的确比较和善友好,根源当然主要是人均资源丰富,大家的心态就相对稍好。但是一旦到了社会经济的上层,看看那些利润最丰厚,增长最快,最多精英想挤进的行业,其竞争残酷,丛林法则,和中国国内的竞争有过之无不及,最多表面上做得好看些。这些行业的代表,过去是华尔街,现在则是硅谷。硅谷的企业文化本来就是海盗文化,不了解这一常识的请参考《乔布斯传》、电影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微软,苹果,Facebook等等,都不是各自领域的始祖,但是它们成功地把前浪拍死在了沙滩上。这些公司一旦发现对自己有潜在威胁的行为,立即出手,宁枉勿纵,是非常正常旳。有些中国年轻人缺乏社会经验,进了家科技公司,看到同事老板都笑脸相待,上司还让直呼其名,就有些忘乎所以,这是很危险的。美式的Office politics, 并不比其它任何地方的人际关系容易搞。友好和轻松的氛围通常只是表面现象,既是礼貌,也是公司出于稳固人心和规避法律风险的趋利之选。也许在中国人看来,这很虚伪,但既然在别人的地盘谋生,就要遵从别人的规则。更何况,员工必须理解公司所面临的激烈竞争,理解自己的职业身份,食人之禄就要忠人之事。
顺便说点题外话,看到很多评价说伴米会成为一个约炮平台,我觉得这种批评有点搞笑。任何方便人和人交流的平台,不管是Facebook还是微信,都有一部分人会用它来约炮,实际上这两个平台最初就是以此为卖点发展起来的。进一步说,大学是不是个约炮平台?这么提问自然不公平,因为大学的主要功能不是这个。但这并不妨碍有人在大学里约炮,也不妨碍有人在大学里认真学习、认真恋爱。同一个平台,各取所需,完全可以达到相安无事。我看了一下伴米的网站,我不由想到这个平台很可能促进这样一种新的约炮方式:一些美女帅哥贴出价格合理的私人导游服务,然后从众多邀请者中挑出顺眼的。在伴游过程中如果双方和的来,那就继续下一摊,如果和不来,那就客客气气地到点收工,双方都没有损失。这样的方式避免了直接约炮,然后见光死的尴尬。而且即是约不成,一方获得了导游服务,一方获得了劳务费,银货两讫很公平。亲密关系是当事人自己的选择,只要不侵犯其他人的利益,没有必要去批评。
合法。 公司明文规定禁止以营利为目的带参观者到公司。
鼓励带亲属, 朋友等非赢利目的。
我想所谓“一边倒”的舆论无非是因为大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自己可能受到的影响吧,无可厚非。能进Facebook这样的公司毕竟很不容易,大多数人只是想过安稳日子。
美国的法律环境基本还是偏向雇主吧,雇员告雇主很少告赢(通常无关对错,只关乎哪方有更多资源)。前些年搞得沸沸扬扬的程序员集体诉讼科技公司巨头的互不挖角协议的案子,不就以和解告终了吗?互不挖角这种事明显违反了反垄断法吧,但谁有资源去跟那些巨头耗呢?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4 )
我虽然不了解事件内情,但可以结合我在美国金融行业的工作经历谈谈看法。首先,Facebook是一间在复杂法律诉讼中成长起来的公司(除了大家熟悉的电影The Social Network 中的情节,Facebook的上市也比其它公司波折,有很多余波),个人不认为它会蠢到在解雇员工过程中落下法律把柄。具体解雇理由属于天知地知,但法律上还是得讲证据。比如说金融行业是经常被调查起诉的行业,大家早已养成了小心谨慎的习惯,有些沟通只会通过谈话进行。电子邮件、短信记录什么的大家会及时删除。
如题主所说,基本上员工签了severance agreement之后就没什么起诉的机会了。申请作废的成功与否主要靠运气,因为这事的决定权在法官,有的法官倾向于保护企业。而且申诉的时限非常有限。
说一下我个人对美国职场的观察:平均而言,普通美国人的确比较和善友好,根源当然主要是人均资源丰富,大家的心态就相对稍好。但是一旦到了社会经济的上层,看看那些利润最丰厚,增长最快,最多精英想挤进的行业,其竞争残酷,丛林法则,和中国国内的竞争有过之无不及,最多表面上做得好看些。这些行业的代表,过去是华尔街,现在则是硅谷。硅谷的企业文化本来就是海盗文化,不了解这一常识的请参考《乔布斯传》、电影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微软,苹果,Facebook等等,都不是各自领域的始祖,但是它们成功地把前浪拍死在了沙滩上。这些公司一旦发现对自己有潜在威胁的行为,立即出手,宁枉勿纵,是非常正常旳。有些中国年轻人缺乏社会经验,进了家科技公司,看到同事老板都笑脸相待,上司还让直呼其名,就有些忘乎所以,这是很危险的。美式的Office politics, 并不比其它任何地方的人际关系容易搞。友好和轻松的氛围通常只是表面现象,既是礼貌,也是公司出于稳固人心和规避法律风险的趋利之选。也许在中国人看来,这很虚伪,但既然在别人的地盘谋生,就要遵从别人的规则。更何况,员工必须理解公司所面临的激烈竞争,理解自己的职业身份,食人之禄就要忠人之事。
顺便说点题外话,看到很多评价说伴米会成为一个约炮平台,我觉得这种批评有点搞笑。任何方便人和人交流的平台,不管是Facebook还是微信,都有一部分人会用它来约炮,实际上这两个平台最初就是以此为卖点发展起来的。进一步说,大学是不是个约炮平台?这么提问自然不公平,因为大学的主要功能不是这个。但这并不妨碍有人在大学里约炮,也不妨碍有人在大学里认真学习、认真恋爱。同一个平台,各取所需,完全可以达到相安无事。我看了一下伴米的网站,我不由想到这个平台很可能促进这样一种新的约炮方式:一些美女帅哥贴出价格合理的私人导游服务,然后从众多邀请者中挑出顺眼的。在伴游过程中如果双方和的来,那就继续下一摊,如果和不来,那就客客气气地到点收工,双方都没有损失。这样的方式避免了直接约炮,然后见光死的尴尬。而且即是约不成,一方获得了导游服务,一方获得了劳务费,银货两讫很公平。亲密关系是当事人自己的选择,只要不侵犯其他人的利益,没有必要去批评。
合法。 公司明文规定禁止以营利为目的带参观者到公司。
鼓励带亲属, 朋友等非赢利目的。
我想所谓“一边倒”的舆论无非是因为大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自己可能受到的影响吧,无可厚非。能进Facebook这样的公司毕竟很不容易,大多数人只是想过安稳日子。
美国的法律环境基本还是偏向雇主吧,雇员告雇主很少告赢(通常无关对错,只关乎哪方有更多资源)。前些年搞得沸沸扬扬的程序员集体诉讼科技公司巨头的互不挖角协议的案子,不就以和解告终了吗?互不挖角这种事明显违反了反垄断法吧,但谁有资源去跟那些巨头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