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保险代理人
P0的事情
1.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平台
2.让更多做饭好吃的人进入这个平台
P1的事情
1.餐饮卫生改善,并且透明化
2.用更好的数据拿下一笔更多的钱
因为工作关系HOME OFFICE很多,住在胡同里饭馆也都良莠不齐的,所以从去年年底开始在回家吃饭上叫了十几次午饭吧,有清真炒疙瘩、有咖喱土豆意面、有水煮牛肉、有腊肠炒饭、有鲅鱼饺子、甚至还有一个美女姐姐做裸蛋糕。总的来说,这是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共享经济产品。
可以提升的地方还是蛮多的:
未来前景:想象空间还是蛮大的,我们雍和宫两公里范围内有五十家以上私厨,要是把北京、全国都开发了得有多少?要是把这些人每月所需要的米面油都垄断了得有多少?一个拥有无穷多菜谱的App,光是这些数据得值多少钱?ALL IN ALL,开吃吧骚年!
第一,全方位的食品卫生保障。
第二,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即便是家常饭也要主推特色的与外面实体餐厅不同的私房菜 ,或者有地域性家乡性的私房菜。因为,虽然与饿了么口碑外卖等商业模式略有不同,但面向的用户确实相同的,它们提供标准化的食物,这是优点也是弱点,私房菜要将用户的猎奇尝新心理满足,才可以做大。
用这个app的理由可以有以下几个:
1.赚钱
2.吃饭
3.交友(约炮)
4.猎奇
那么问题来了:
1.真正的个人私厨产能是有限的,假设一份产品的平均净利润是10元,忙一晚上卖出20份,一个月不休息天天做也就能挣6000元。一晚上做20份产品的人要有多累?这6000元对全职厨师来说略少,对业余私厨来说太累。如果以赚钱为目的,最合适的恐怕还是打着私厨名义的无门脸个体外卖,量产+供应链+全职,利润应该比较可观。至于到私厨家一起吃,那要有多少利润才能让私厨把陌生人领到自己家里来?
2.私厨中有高手,这是肯定的,但绝大部分私厨做的肯定没有饭店职业厨师好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私厨做的饭想比饭店的量产产品好吃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提升食材品质用料和烹饪时间,这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私厨产量下降和成本上升,注定了无法获得很高的利润。对于一个以吃饭为目的的吃货来说,他希望的是以最低的价格吃到最好吃最健康的食物,而以赚钱为目的的私厨显然无法满足吃货们的这种要求。私厨从来都不是一个味道价格比特别高的选择,老妈精心炖出来给我吃的鲤鱼豆腐,耗材一条超市活鲤鱼,一块超市冻豆腐,一颗超市白菜,一袋超市粉条,品牌调味料若干,准备及烹饪时间要四十五分钟左右,算米饭的话够三个人吃,不算人工的成本价至少30元。假设味道很好炖完有人吃,一晚上老妈一个人最多也就做两锅六人份,那每人收多少元合适?收贵了可能不会有人吃,收少了还不如就自己做自己吃,那么累图个啥。优秀的私厨产品,通常是以比饭店量产货高百分之四十的成本来提高百分之十的品质,这种私厨要是想赚钱,那价格绝不会太低,材料和时间成本在那呢。至于水平一般的私厨,大部分做的饭应该是还不如外卖好吃,屌丝吃货还是踏实选择外卖和连锁吧,虽然品质比好一点的私厨略低,但价格更实惠。
3.闲得无聊想找吃货秀一下厨艺,或者钓一点吃货男女交友约炮之类的人可以归于交友这一类的目的。这种私厨的产品很有可能是物美价廉,甚至于不要钱,不过需要颜值或者嘴甜来换,不在意赚钱的私厨肯定是想从吃货身上获取其他东西。交友目的吃货/私厨进入回家吃饭平台,就伴生了类似于专车的安全问题,我敢让陌生人来我家吃饭么?我敢去陌生人家里吃饭么?是吃饭还是吃人,这是一个问题……话题可以很多,风险也可以很多,把吃饭这件事扯到了交友领域,那就是一把双刃剑。
4.猎奇的人也不少,这种人是最有可能忽视成本和安全等问题的,吃饭的不追求性价比,做饭的产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就是图个新鲜。这一部分是潜在的客户群体,第一次体验好,吃到好饭或者见到了帅哥/美女,那可能就会有下一次,如果体验不好,那估计马上就会把app卸了。
1.体验过两次回家吃饭,从用户情感角度觉得住家饭比黑餐馆更靠谱。
2.app的传播力度有限,发红包不需要分享,交互体验不佳
可拉倒吧
但凡发展到充分用户量的基础上就开始号称‘最XX’的玩意都不是什么好玩意。
从一开始连自己都欺骗的公司,你能指望他不欺骗用户?
做饭难吃。
需要大量试错才能找到勉强可以接受的口味,和饭馆不同,自己做家常菜每家做饭都不一样,而当饭菜提供者是来自天南地北的家庭主妇,只是掌握了基本的做饭技巧,还要压缩成本,如果不是在CBD这种物价昂贵的地方,性价比不见得有小馆子高。
无利益相关,试吃了十几顿,现在开始下馆子为主自己做为辅了。
每一次离开带来的感情纠葛吧
试吃过两次。
第一次可以确定是家附近的私厨,点了小炒肉和圆白菜,送了个鸡蛋汤,花销没到40元,但是分量很少,往常一个人吃这两份菜可以吃两餐,那天一顿就吃完了。小炒肉肉少,还偏肥。
第二次是昨天,天气太冷,恰好看到app随机送券,中了一张八元的券,就点了附近一家炒饭。这次体验不错,送餐比较快,送到家也挺热的,炒饭味道也还可以。想着以后也不妨试试。
但是回头想了一想,我不打算向朋友推荐这个app。原因很简单,因为远不如餐馆有性价比。一来所谓的家厨,大家的愿景第一位的只怕都还是挣钱,我吃过的两家分量都不大(女生可能感受不同),用料如何不好说,但是香菇肉丁炒饭原价能卖到18元,小炒肉能卖到26元,在附近的餐馆都是可以吃到的,而且选择余地较大;从家厨的角度讲,人家不是专业厨师,为你做着一顿的成本也是远胜餐馆的,卖贵点也无可厚非,不过这样不正是凸显了餐馆存在的必要性么?二来如果真有合口味的家厨,可能需要的试错成本太高,所谓的评论,正是千人千口,参考意义大的少;三来估计不少餐馆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做做,但是是不是就失去了回家吃饭的本意?而且这些平台比起外卖最大的不同也就模糊了。
概念很精彩,现实很骨感!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10 )
P0的事情
1.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平台
2.让更多做饭好吃的人进入这个平台
P1的事情
1.餐饮卫生改善,并且透明化
2.用更好的数据拿下一笔更多的钱
因为工作关系HOME OFFICE很多,住在胡同里饭馆也都良莠不齐的,所以从去年年底开始在回家吃饭上叫了十几次午饭吧,有清真炒疙瘩、有咖喱土豆意面、有水煮牛肉、有腊肠炒饭、有鲅鱼饺子、甚至还有一个美女姐姐做裸蛋糕。总的来说,这是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共享经济产品。
可以提升的地方还是蛮多的:
未来前景:想象空间还是蛮大的,我们雍和宫两公里范围内有五十家以上私厨,要是把北京、全国都开发了得有多少?要是把这些人每月所需要的米面油都垄断了得有多少?一个拥有无穷多菜谱的App,光是这些数据得值多少钱?ALL IN ALL,开吃吧骚年!
第一,全方位的食品卫生保障。
第二,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即便是家常饭也要主推特色的与外面实体餐厅不同的私房菜 ,或者有地域性家乡性的私房菜。因为,虽然与饿了么口碑外卖等商业模式略有不同,但面向的用户确实相同的,它们提供标准化的食物,这是优点也是弱点,私房菜要将用户的猎奇尝新心理满足,才可以做大。
用这个app的理由可以有以下几个:
1.赚钱
2.吃饭
3.交友(约炮)
4.猎奇
那么问题来了:
1.真正的个人私厨产能是有限的,假设一份产品的平均净利润是10元,忙一晚上卖出20份,一个月不休息天天做也就能挣6000元。一晚上做20份产品的人要有多累?这6000元对全职厨师来说略少,对业余私厨来说太累。如果以赚钱为目的,最合适的恐怕还是打着私厨名义的无门脸个体外卖,量产+供应链+全职,利润应该比较可观。至于到私厨家一起吃,那要有多少利润才能让私厨把陌生人领到自己家里来?
2.私厨中有高手,这是肯定的,但绝大部分私厨做的肯定没有饭店职业厨师好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私厨做的饭想比饭店的量产产品好吃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提升食材品质用料和烹饪时间,这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私厨产量下降和成本上升,注定了无法获得很高的利润。对于一个以吃饭为目的的吃货来说,他希望的是以最低的价格吃到最好吃最健康的食物,而以赚钱为目的的私厨显然无法满足吃货们的这种要求。私厨从来都不是一个味道价格比特别高的选择,老妈精心炖出来给我吃的鲤鱼豆腐,耗材一条超市活鲤鱼,一块超市冻豆腐,一颗超市白菜,一袋超市粉条,品牌调味料若干,准备及烹饪时间要四十五分钟左右,算米饭的话够三个人吃,不算人工的成本价至少30元。假设味道很好炖完有人吃,一晚上老妈一个人最多也就做两锅六人份,那每人收多少元合适?收贵了可能不会有人吃,收少了还不如就自己做自己吃,那么累图个啥。优秀的私厨产品,通常是以比饭店量产货高百分之四十的成本来提高百分之十的品质,这种私厨要是想赚钱,那价格绝不会太低,材料和时间成本在那呢。至于水平一般的私厨,大部分做的饭应该是还不如外卖好吃,屌丝吃货还是踏实选择外卖和连锁吧,虽然品质比好一点的私厨略低,但价格更实惠。
3.闲得无聊想找吃货秀一下厨艺,或者钓一点吃货男女交友约炮之类的人可以归于交友这一类的目的。这种私厨的产品很有可能是物美价廉,甚至于不要钱,不过需要颜值或者嘴甜来换,不在意赚钱的私厨肯定是想从吃货身上获取其他东西。交友目的吃货/私厨进入回家吃饭平台,就伴生了类似于专车的安全问题,我敢让陌生人来我家吃饭么?我敢去陌生人家里吃饭么?是吃饭还是吃人,这是一个问题……话题可以很多,风险也可以很多,把吃饭这件事扯到了交友领域,那就是一把双刃剑。
4.猎奇的人也不少,这种人是最有可能忽视成本和安全等问题的,吃饭的不追求性价比,做饭的产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就是图个新鲜。这一部分是潜在的客户群体,第一次体验好,吃到好饭或者见到了帅哥/美女,那可能就会有下一次,如果体验不好,那估计马上就会把app卸了。
1.体验过两次回家吃饭,从用户情感角度觉得住家饭比黑餐馆更靠谱。
2.app的传播力度有限,发红包不需要分享,交互体验不佳
可拉倒吧
但凡发展到充分用户量的基础上就开始号称‘最XX’的玩意都不是什么好玩意。
从一开始连自己都欺骗的公司,你能指望他不欺骗用户?
做饭难吃。
需要大量试错才能找到勉强可以接受的口味,和饭馆不同,自己做家常菜每家做饭都不一样,而当饭菜提供者是来自天南地北的家庭主妇,只是掌握了基本的做饭技巧,还要压缩成本,如果不是在CBD这种物价昂贵的地方,性价比不见得有小馆子高。
无利益相关,试吃了十几顿,现在开始下馆子为主自己做为辅了。
每一次离开带来的感情纠葛吧
试吃过两次。
第一次可以确定是家附近的私厨,点了小炒肉和圆白菜,送了个鸡蛋汤,花销没到40元,但是分量很少,往常一个人吃这两份菜可以吃两餐,那天一顿就吃完了。小炒肉肉少,还偏肥。
第二次是昨天,天气太冷,恰好看到app随机送券,中了一张八元的券,就点了附近一家炒饭。这次体验不错,送餐比较快,送到家也挺热的,炒饭味道也还可以。想着以后也不妨试试。
但是回头想了一想,我不打算向朋友推荐这个app。原因很简单,因为远不如餐馆有性价比。一来所谓的家厨,大家的愿景第一位的只怕都还是挣钱,我吃过的两家分量都不大(女生可能感受不同),用料如何不好说,但是香菇肉丁炒饭原价能卖到18元,小炒肉能卖到26元,在附近的餐馆都是可以吃到的,而且选择余地较大;从家厨的角度讲,人家不是专业厨师,为你做着一顿的成本也是远胜餐馆的,卖贵点也无可厚非,不过这样不正是凸显了餐馆存在的必要性么?二来如果真有合口味的家厨,可能需要的试错成本太高,所谓的评论,正是千人千口,参考意义大的少;三来估计不少餐馆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做做,但是是不是就失去了回家吃饭的本意?而且这些平台比起外卖最大的不同也就模糊了。
概念很精彩,现实很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