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是如何火起来的?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在12年的时候华为手机还只是低端的代名词和酷派等一样,到了13年末突然感觉华为一夜之间就火了起来。大家都在说华为如何如何好,这是华为的厚积薄发吗? 2017年8月4日 4 条回复 1096 次浏览 华为,手机,营销策划
回复 ( 4 )
谢邀
1,华为本身在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生产线以及以及自研海思芯片等硬条件的准备,一方面在产能方面不会落后,另一方面专利及自研技术的丰厚对于降低成本,打市场价格战很有帮助;
2,高低端产品策略贯彻很好,华为从最初的D系列和P系列,主打高端后来没有多大成效后,在低端市场上受小米等影响打造荣耀系列,拓宽了品牌知名度同时拿下了很大的份额,高端市场也是依然保持每年几款旗舰机的推出,终于依靠mate7系列的高口碑成功的拿下了高端市场;
3,智能手机用户群的发展,2013年末,基本传统的功能机已经淘汰掉,进入全民智能手机的时代,不仅华为,大部分的智能手机制造商都在这个阶段受到了不少红利的影响,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小米及华为;
4,三星的作死,曾经在国内占有率最高的三星,近几年推出的产品并未有极大的更新,反而价格越来越贵得出奇。随着iPhone6的推出,三星的大屏高端市场被苹果给抢夺去一大半,而剩下的则由更适合国内用户体验,价格也更便宜的国内厂商所抢走,2013年底的国内高端市场,主要还是华为为主,小米和魅族等厂商在最近一年才进入了高端市场,因此华为成功的抓住了这一批三星用户的叛逃,在以mate7为主的高端高口碑品牌获得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1、华为本身在技术层面具备一定的积累,可以说是厚积薄发;
2、产品本身定位的问题,中兴当时也是销量很大,但是定位在低端,用料不足,用户考虑换机后基本不会再选择中兴,华为虽然不生产超低价格的低端机,但是保持了产品的水准,用户残留率高;
3、EMUI的用户体验相比MIUI虽无优势,但是比起中酷联还是好很多的。
我并不觉得华为厚积薄发,只是华为通过营销塑造出了厚积薄发的形象。
华为在通信领域技术强过其他几家是自然而然的,自家生产的海思芯片也是别的国产厂家无法做到的。但华为突然火爆起来,和自家技术实力及海思芯片关系其实并不大。反而海思芯片在图像性能和兼容性方面的问题很可能还一定程度拖了华为后腿(现在兼容性可能问题不大了,但比起高通、三星的芯片仍然劣势很大)。在国产芯片性能≤外国芯片的情况下。你认为有多人会把某款手机里用了国产芯片作为选购的理由呢。因此华为固然有雄厚的技术,但在消费端的成功和这些关系不大。
华为手机的成功主要是靠着雄厚的资金,巨额营销投入以及“不仅仅是世界五百强”的口碑迅速地摆脱了早年运营商模式带来的山寨机形象,强行在国人眼中树立了国产高端品牌的印象。
华为的成功应该是从荣耀系列开始的。荣耀是什么?荣耀就是华为的互联网手机子品牌,从营销、销售都摆脱传统思维,走线上渠道。简言之,荣耀就是华为的小米。荣耀、荣耀4核以及荣耀2的热卖,让荣耀这个子品牌站稳脚跟,从模仿小米模式之中脱胎而出。
然后是P6的横空出世,让人们看到了华为涉足高端机的可能。P6的造型,是略加改动的iPhone4,弧形下巴很有新意。彼时的小米是“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的米2和米3”,彼时的魅族是前黑后白的熊猫机,彼时的vivo和oppo还带着浓浓的山寨机味道,彼时的锤子,哦,那时还没有锤子。在那个时间点,P6以出色的工业设计和精致的做工让人们看到了华为涉足高端机的可能性。
华为的再一次爆发是MATE7,这台巨屏、金属机身、指纹识别、超高屏占比的机器集合了当时所有最热门的手机元素,浑身都是卖点(虽然我个人觉得很丑,但它切中当时大众审美要害我是可以理解的)。成为了第一款真正火爆销售的国产高端机。
所有这些缔造了当今的华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强大的执行力:华为以最快的速度拥抱互联网,成立互联网子品牌荣耀系列,赶上了互联网手机的大潮。
2.对小米模式地学习:包括小米式营销(不排除大量使用水军)、粉丝文化经营等。
3.革命性:这点对大公司来说尤为重要,一般像华为这种体量的公司,多多少少会有大公司病,显示出较为保守的产品策略。而华为不是,大屏、指纹识别等华为都在第一时间跟进,甚至比船小好掉头的小米更加革命。
4.传统线下优势并未丧失,线下渠道能力远强于其他互联网手机品牌。
重复:华为最为成功的地方在于利用传统的口碑和营销,迅速摆脱了山寨形象,强行塑造出了国产自主高端品牌的形象。“世界500强”和“自主芯片”都成为了以上的有力背书。
实际上在多家手机评测机构的眼中,华为并不是国产手机中最优秀的那个:系统不够人性化,工业设计不够有特点,性能不够强悍等等,但这并不妨碍大部分普通消费者这样认为。
华为手机成功重塑了品牌形象,这点甚至比产品更为重要。
中酷联太不争气 衬的 华为很流弊。遥想当年 华为C8650 我还曾天真的包了30M流量以为能玩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