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人是先做社群吸引一大波粉丝再做电商?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有哪些人是先做社群吸引一大波粉丝,然后才开始做电商? 2017年10月28日 4 条回复 902 次浏览 思维,电子商务,社群,粉丝,经济,网络,节目
回复 ( 4 )
既然没人讲得清楚“社群电商”这个话题怎么办呢?!
我来讲呗!时无英雄,只有让我这个竖子来成名了。
为了不吊大家胃口,我先直接抛出观点:
社群电商的关键点是三个字:信任感!
没有建立信任感的所谓社群都是伪社群。
社群电商建立的基本模式是分三步走的:
1.依靠专业的优质内容输出形成流量入口,并建立中心化的信任关系
2.依靠社交平台沉淀社群关系
3.提供和受众人群属性匹配度高的商品和服务实现流量变现
相信大家一定听得云里雾里的,那我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哪些是真正的社群电商,哪些是传统的电商1.0时代“流量+转化率”的传统打法。举的例子里面会有一些互联网圈的前辈和大佬,可能会得罪他们,如果他们读到这篇文章,希望他们见谅。
前两年火了一位卖情趣用品的90后美少女——马佳佳,她的爆红程度大家绝对是有目共睹的,情趣用品生意不佳,以至于最后停掉也是既定事实。不过我们不做事后诸葛亮,抛开结果看过程,马佳佳做的是社群电商吗?
答案是:不是!
马佳佳虽然靠自己特立独行的行事风格以及麻辣大胆的言论聚集了很多追随者。但她至始至终没有展现出自己在情趣用品这个行业的专业度,导致——她没有建立起在情趣用品这个行业上,粉丝对她的信任度!我再说一遍,最关键的是:她没有建立起在情趣用品这个行业上,粉丝对她的信任度!
粉丝们认可马佳佳这个人,但是大部分人不认为她做的情趣用品是靠谱的,真有需求的时候,大家要买估计还是会到春水堂之类的老牌电商平台。
那马佳佳在什么维度建立了信任度?
答案是:传播能力、意见领袖。
大家说到马佳佳,都知道她做爆点策划,做营销传播厉害,也擅长代表90后发表惊世骇俗的观点。在这些点上,大家都十分认可。所以马佳佳做社群的变现方式,最后还是依靠输出培训产品(比如到处去做演讲)、社群的精神产品(比如组织社群成员出国玩)等。
在说几个圈内人(唉呀妈呀,看来是要把圈里人得罪个遍的节奏啊)的案例。在自媒体圈,吴晓波、杜子健、万能的大熊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在财经、微博营销、公关领域的专业度大家都是认可的,按我之前说过的社群电商模式,他们在对应的领域依靠自己的专业度是与粉丝建立了足够的信任感的。
同时他们也依靠自己的自媒体内容输出,依靠社交媒体沉淀了中心化的社群关系。吴晓波依靠视频、音频、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将粉丝沉淀在微博微信;杜子健依靠输出微博内容(还有某电视招聘节目的露脸),将粉丝沉淀在微博上;大熊主要是靠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输出内容,然后将粉丝沉淀在微博微信上。
这些粉丝都是为了吸取他们三人在财经、微博营销、公关领域的优质内容而来,因而人群具有极高的属性重合度,所以他们三人输出培训产品,效果就会非常好,事实上他们也这么做了。上述的玩法就是真宗的社群电商的玩法。后来他们三人还出了书,也卖得非常好,因为书的内容和他们粉丝属性匹配度是很高的。
接下来!接下来!接下来!
吴晓波开始销售他自己海岛(是的,他自己有个岛!有钱人就是这么有钱)上的杨梅,杜子健开始卖自己贴牌生产的酒,大熊开始卖黑糖和减肥代餐。据我了解,这几个产品卖得是不如他们的培训课程以及书那么好。
原因很简单,跟粉丝群属性匹配度不高。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对财经知识感兴趣的人特别喜欢吃杨梅;对微博营销感兴趣的人,喜欢喝酒;对公关感兴趣的人,喜欢吃黑糖,而且长得胖有减肥需求。最关键的是,他们三人没有建立在对应食品领域的专业度上的信任关系。不过他们的产品也还是能卖出一些,毕竟名气大,粉丝基数在那儿,从自己的粉丝里面发展一些代理也容易,但这种打法就属于电商1.0时代“流量+转化率”的打法了。因为没有在对应领域建立信任度。
写到这里发现已经快两千字了,好多本来准备讲的案例还没讲,秉着“不要在同一篇文章输出过多知识点”的原则,我还是决定把那些没讲的知识点放到以后的文章里。
关于社群电商,我在结尾重新回顾一下前面的观点,希望大家能有一个系统化的认知,别被其他笨蛋自媒体绕晕了:
社群电商的关键:是在对应领域依靠专业内容的输出建立中心化的信任关系。抛去信任关系,纯粹靠引流+转化,没有复购,就不是社群电商的玩法,而是传统的“流量+转化率”的玩法。
做社群电商有三个步骤:
1.依靠专业的优质内容输出形成流量入口,并建立中心化的信任关系(关键点是依靠专业度建立信任感)
2.依靠社交平台沉淀社群关系(大到一个kol的上万的的粉丝群,小到一个年轻妈妈的代购群)
3.提供和受众人群属性匹配度高的商品和服务实现流量变现(关键点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和受众的兴趣、关注点及人群属性有较高的匹配度)
从目前的社群经济几种模式来看,社群电商做的比较好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也有很多知名的社群转化为电商的例子。
1.罗辑思维:开始是一个鼓励大家多读书、尊重知识、人格独立的社群。他通过每天60秒的语音推送和文章圈了一大批人,从而很成功的组建出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社群。并且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聚会在交流知识的同时给人强烈的归属感。在前期有了良好的社群环境后,开始推荐或出版图书、课程和各种知识型产品。他做的比较好是推出的这些产品本身就是群成员的需要。
2.吴晓波读书会:他通过“吴晓波频道”推送文章吸引了一部分人,然后以读书未链接聚集了一群喜欢读书,喜欢分享的人。他也在各地成立了书友会,这样更加稳固了自己的社群。然后他就在社群里卖过酒、卖过课程、卖过茶。他自己透漏所有的产品在首日都突破了200万,虽然他的电商产品和社群内容相关性不大,但是经济效果却是不错的。
3.大熊会:大熊会做的社群主要是分享和培训,他分享的都是一个比较具有前瞻性的内容,有可能让群成员实现变现。他在有了很好的社群基础后现在也开始做社群电商,他做的是一款减肥产品。
这种社群电商模式就是前期通过社群来为大家提供优质的知识内容,维护发展好自己的社群。以自己的社群作为品牌,在社群价值得到群成员的认同后,通过社群推出的产品一般也会被接受。
~~~~~~~~~~~~~~~~~~~~~~~~~~这是一条分界线~~~~~~~~~~~~~~~~~~~~~~~~~~
我们正在做社群运营的免费服务产品,欢迎社群人员加微信交流:jianguo975
请备注:知乎社群
王自如的zealer就是通过粉丝聚集然后现在开始做社区电商。
ZEALER 从最初单一的手机测评平台,发展到’内容-社区-电商’的闭环生态。ZEALER 以视频起家,慢慢通过社交媒体,以及各个视频网站散播流量,并聚集了粉丝,但是粉丝散落分布于不同的端口,缺乏统一的聚合平台。基于 ZEALER 垂直的属性,ZEALER 有了自己的问答社区、粉丝社区,都不愠不火。ZEALER 发现周边科技产品和社区存在着交集,测评虽然以手机为主,但是也有其他智能设备,智能家居之类的,具备科技生活的话题延展。ZEALER 社区电商应运而生,梳理了社区的内容分类,用户从任何一个物理角度和心理诉求出发,都能找到相应的科技产品和周边购买。
ZEALER 的社区路线是 PGC 内容作为科技文化的输出,进入社区中将话题拓展,并沉淀用户及关系链,发酵 UGC 内容。看上去 ZEALER 作为媒体和社区相距很远,但 PGC 让数码产品内容先行,社区和电商再平铺、拓展,从科技单品延展到非标的科技周边;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 PGC 和 UGC 结合,能够帮助更好的扩展平台,挖掘更多大众和科技产品中缺少的新产品类别。社区电商化模式的探索,拓宽了目标受众及产品线获利渠道。
只是一些个人的见解和感想,有兴趣可以一起讨论,也欢迎关注 product hunter
现在很多大号都是这个模式吧微圈视频直播公测版上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