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企业运营电商困境?
我在太原的一家集团中的子公司工作,从去年6月至今已经16个月,入职时候以部门主管身份进入,主管结算,每月薪资4k左右,至今从结算部门转至了运营部门,现在负责运营部门有20人左右。
公司简单情况如下:作为一个传统的企业,想要发展互联网,所以我们的公司应运而生,但是作为集团有多家子公司,各个公司面和心不和,而且公司的血统属于其中某一个子公司。所以一个不伦不类的电商公司就这么经营了2年多了,总经理更换过4个,我作为老员工所有领导都面对过,领导们都是最大BOSS的亲戚。
个人面临的问题:现在马上10月,今年发展在5、6月的时候做了几次活动,规模挺大,7月后由于领导没有在技术上继续投入,电商平台的开发就停止了,所以现在只有运营方案、或者软文、摄影等与技术无关人员。目前我的直属领导紧逼我这里,让做出成绩。我这里接的几个活都需要技术开发,所以暂时无法推进,而且这一群人也在等待中越来越没有自己的方向。想请教有没有人关注新公司发展,一起探讨路该如何走,现在我还有不到2个月时间。
PS:公司在7月以前有技术,是常务副总的关系,现在没有结钱所以换技术也不是,求助大神该如何整理思路,具体方方面面关系非常乱,需要在此补充,希望关注新电商公司发展的共同探讨。
回复 ( 1 )
第一,电商战略无法确定,不知道做电商到底是为了什么?要做成什么样? 这些战略性问题没有任何一家传统企业可以清晰地回答,说到底,根本没有战略或建立不了所谓的战略,对于电商企业最终到底会是什么,也没有人会知道。 在传统企业做电商时,基本是参照其他的几个成熟的平台如淘宝、京东等,但是,当企业把自己跟淘宝、京东对比之后,却更加糊涂: 拿阿兰塔商城为例,最开始是从商品出发,做自己最擅长的商品。最开始的时候,因价格相对实体店的优势,确实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但很快顾客发现,在淘宝上还有很多价格更有优势的,这样就沦到了打价格战的处境。 后来开始做差异化的营销,区别于大型平台多而全且价格低的优势,以人群定位,专注提供适合农村人群的商品。在开始阶段,也确实引发了部分农村顾客的兴趣,但因没有明确的特色,很多时候顾客是在线下买不到,或者只是某个商品想要更便宜的价格时,才会想起阿兰塔商城的存在,缺少黏性,销售没办法起来。 归结起来说,最主要是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一个长远的规划,哪怕在短时间内做出成绩,终因无法在顾客中建立起品牌概念,难成为顾客的购物第一选择,也就无法做出企业的规模来。
undefined
第二,成为第二个淘宝,没戏! 这里的淘宝只是一个代表,现在的企业做电商,都要遇到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跟淘宝、京东、1号店等对比,你有什么特色,顾客凭什么来你这里购物,而不是选择这些大的平台。 因我们有推广线下实体店,所以有很多的机会直接面对消费者,能够从消费者口中直接得到一直反馈,其中说的最多的是淘宝:“这东西淘宝上也有,价格也差不多,我还是愿意到淘宝上买”、“感觉你们的商品没有淘宝丰富”等等。 现在淘宝、京东等平台已经在顾客的脑中产生了品牌概念,在需要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这些成熟的大型平台,想要再做一个新的平台来竞争,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第三,没有流量,寂寞守空床。 网络获取流量与线下选址获取流量大相径庭,所以,传统企业进军电商,首先从流量获取的方法上没办法和一出生就在线上抢流量的电商企业PK,在成本上更加不具备优势。毕竟电商巨头已经完成地位的建立,加上网络媒体几年间成本上涨了十几倍。电商巨头自己的流量已经趋于稳定,淘宝丶天猫都开始通过流量变现来赚钱,京东也启动了POP平台进行流量变现。 其次,电商巨头开始将广告做到线下,获取更多的流量,转化更多人群到电商平台。百货业不仅线上流量争抢能力太弱成本太高,也眼睁睁地看着线下流量被电商平台以及在电商平台运营的品牌商联合转化抢夺。 第四,线上平台运营能力不足,导致用户无法沉淀。 面对建设好的电商平台,传统企业根本不知道自己该运营什么,要运营成什么样!加上技术能力和运营人才的不足,体制和企业文化无法满足电商的快速变化和动态发展,使得平台运营始于线上也终于线上,不知道怎么从一个简单的电商网站,通过运营规划丶匹配技术和销售规模,不断沉淀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