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有哪些提供「专家服务」的公司?使用它们的服务的体验是怎样的?都有哪些明显的优缺点?

理由
举报 取消

针对于二级市场,市场上有一些专门提供专家咨询服务的公司来提供某些领域或行业的专家意见,想问问都有哪些做的不错的公司?使用它们的服务都是怎样的体验?都有哪些明显的优缺点?

2017年8月12日 7 条回复 928 次浏览

发起人:Joe De 管理新人

回复 ( 7 )

  1. Troy爱跑步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坐在机场的马桶上快速答一下。

    题主问的专家服务就是根据特定的要求找人,然后电话访谈吧?这样的专家服务有不少供应商,我讲讲主流的(我觉得不错的,不好的就不说啦)

    GLG:最老牌最大的公司,国际公司,全球找人杠杠的。founder好像是凯雷还是贝恩的,反正赚的肯定比干PE多多了:)优点是人才库储备非常大,几乎没有他们找不到的人;缺点是贵(800刀一个钟,还只能聊天摸都不给摸哦…),还有就是他们以前在美国好像和SEC出过inside trading的纠纷,所以流程内控上很严,规矩特多。

    Capvision:国内的专家服务第一品牌,很好用!优点:比GLG便宜,500刀一个钟上下吧;国内人才储备和GLG一样多;速度快而且没有GLG那些条条框框,很灵活。缺点:找国外的或者香港之类的就不行了。

    Cognolink:也是国际公司,但进中国晚了。优点:比GLG便宜;因为刚进中国,服务很好,非常贴心,满足各种要求;缺点:因为进中国晚,所以人才储备比GLG和Capvision都差一些,需要时间积累。

    大致就这些吧,其他不太好的我也不怎么用,也不黑人家啦

  2. 蹦爆米汉的老花
    理由
    举报 取消

    不邀自来,略陈固陋~

    从最早“在行”开始做,到今年一系列知识共享经济产品的井喷,我一直密切关注这个领域并有幸了解到其中几款产品的营运,目睹到的众多产品中,有你我都看到的“眼见它起高楼,眼见它宴宾客”的产品,也有一些中道崩殂,“眼见它楼塌了”。

    基于认知盈余的分享,在2016年方兴未艾。

    在2C端,依靠着轻知识/经验/技能的传播便利,借助网红经济的外衣,出现了在行、分答、知乎live、值乎等等这般门类众多的产品,并风行一时;在2B端,也有一些产品涌现,但因为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往往需要一整套项目或方案,需要完备的团队和复杂的调研,无法简单用三言两语来解决问题,所以在这个领域,除了GLG、Capvision等几大巨头(高票答案中已有介绍),暂时还没有能执牛耳的“后起之秀”让人们眼前一亮。但还是有一些值得我们观察。

    “专头们”

    定位为企业的微顾问平台,可能是出身于深圳的原因,平台上有不少腾讯的专家。在“分答”横空出世之后,他们也推出了自己类似的新产品——“人民打听”,并且原来的微信服务号“专头们”也已经改名为“人民打听”。从这些举措不难看出,“专头们”并不甘心等待在2B端产品漫长的沉淀周期中,在积极探索快速有效的变现方式,其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大牛家”

    这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产品,今年五月份正式上线,并在当月完成天使轮融资。目前PC端、APP、微信端均可使用,专家也是全职能、全行业覆盖,从财税到投融资,从生产开发到营销策划,从传统制造业到移动互联网;据悉目前已经有几千名专家入驻。从他们的专家列表来看,其中不乏某些领域的知名专家和扛鼎之士。当然,这与行业巨头相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了。可能也是因为目前规模还小,他们有比较完善和系统的人工服务,会有专人帮助专家完成与企业客户对接当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大咖说”

    定位是“创业公司的私人顾问”;因为定位在帮助创业公司,相应的,在内容与服务的标准化方面就会比较容易一些。从专家列表来看,不乏一些知名大公司的高管站台,而专家服务的方式,仍然是以类似“在行”的这种专家自拟擅长话题的方式来展开。这样做的优势在于方便专家不断精熟自己所提供的服务内容,省去了标准化带来的一些列麻烦;但看起来似乎还是适合为比较轻和浅的问题支招和指路,在一些需要观察、跟进,直至最后解决的问题上,还需要观察其效果。

    在这一波共性经济浪潮中涌现的大小产品林林总总数十个,“分答”在最近遭遇未知的原因仍在“憋大招”,曾经风头很响的“八点后”已于今年正式宣布关闭;更有小道消息称,“靠我”也接近停摆。到目前为止,我在上文分析的三家的产品也没再见到有什么新的动静。这一波互联网知识共享经济的浪头过去后,正经历着一片万马齐喑的寂然。

    那么,要做好这类2B的知识共享产品,有哪些关键因素呢?在我看来以下两点因素是极易被忽略的。

    企业专家服务注定要厚积薄发,要养足“内功”

    自从五月份“分答”爆红以来,很多同类产品纷纷效仿,等不及也在知识共享+网红经济的红利里分一杯羹。但长远来看,这对于产品本身的推动是非常有限的。企业级专家服务终究考量的还是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专家的专业能力)、能够解决问题的广度(专家的规模)以及双方在服务中的交流与体验(平台的服务)。所以我认为,比起短时间内的爆红,这种长期的积累和对于产品与服务的磨砺,显得格外重要。

    为专家提供多方位的价值,满足不同需求

    看了大家的答案,大多都把着眼点放在如何满足企业的诉求上,诚然如此;但同样重要的是,专家们作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除了服务报酬,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诉求,也值得平台方去关注并想办法予以实现。比如说,有些专家自身尚在职业上升期,这个时候,通过这种集中了优质资源的平台来获得高质量的行业人脉,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有的专家老师,已经身在行业顶端,解决一两个常见的项目问题对他们来讲可能已经司空见惯,他们更在意的,或许是提携后辈,或者是做出更高的社会贡献等等。这些诉求,平台方要通过相应的运营或者活动去帮助实现。

  3. Ivo Lau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谢邀请,专家服务机构的定位其实在国内的定位并不是非常明确,按照我的工作经验来说,其实普通大众能够接触到的专家服务机构基本都是伪专家。

    因为这个帖子是关于投资的,我只针对股票二级市场投资服务进行点评吧,一般服务于机构投资者的专家服务机构绝对大类是券商,其他服务机构都是极为次要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这一类投资经理根据个人的工作接触群体,会接触到一些金融圈元老自发组织的一些团体,相对的这些团体的投资意见比较精准,但是也太过具有主观性,所以我们也都根据自己对市场看法以及目前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参与哪一个团体。

    再说专门的专家服务机构,基本我在投资时不参考他们的意见,只摘取他们的数据和经过一定处理的数据分析结果,然后自己进行推导。当然对一些最新的,比如最近的TPP这些最新的信息,我们在做投资时就会极为倚重这些机构做出的点评和具体的详尽解释。

    不过还是表示抱歉,因为我一般是用券商的研究服务,不过我在使用的研究服务并非是市场上公开的研报等,是因为我作为大甲方的缘故,所以券商会提供一些他们专业的写手写出来的,而且也会通过一些极小众的策略会进行分析投资。所以对其他专业服务机构接触极少。

  4. 小耗
    理由
    举报 取消

    呵呵,有PE基金需要专家网络服务的,找我就对了,GLG凯盛的专家都是所谓的专家而已

  5. 梁天才
    理由
    举报 取消

    对于二级市场,那些专家,我就不说了。

    二级市场有价值投资者,然而不多,据我了解生存状况大多不好。二级市场是靠分析分析不出来的。

    更多的盈利方式,是比较随机应变的。更加偏向于技术派。选择好标的池,选择好时机,在可以动作的时候做动作。里面的人都不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动作,何况投资专家?

    跑题了。折叠吧。

  6. 寸阴若梦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知道的有工程造价咨询,土地房产评估咨询、监理咨询。很多都是一手托两家,吃完甲方吃乙方。

  7. 沱沱河畔的猪
    理由
    举报 取消

    头一次有人邀请我回答问题,还是投资行业的相关问题。不胜惶恐。

    我是一家小的私募股权机构的投资经理,从我进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到现在也不过两年时间。对这个行业及相关联行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里回答题主的问题,进作为探讨。

    题主所问的针对投资领域提供「专家服务」的公司按照我自身及朋友的从业理解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针对个人投资者;一是针对机构投资者。

    先说说针对个人投资者的:

    针对个人投资者提供专家服务的往往是针对股票、期货、期权等金融产品的专家服务。我们在炒股的过程中往往会看到有所谓的大牛或者名博在讨论股市的走向期货的走向等等,我们在想要看具体信息的时候往往需要付费;或者说有时候我们去浏览股吧等论坛的时候往往看到“不要再自己瞎猜了xxx对某票很有研究,加xxxxxxx咨询”这些变相做股票投资宣传的言论;又或者我们同花顺、大智慧软件提供的level-2选股付费功能也可以认为是「专家服务」。

    那么此类「专家服务」针对的是二级市场的金融产品投资。所依托的底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真的有长期的技术手段积累的团队,可以相对准确得分析市场走向;一是靠不正当渠道获得内幕消息的,当然在我看来相信这种的死了也就死了;一类是例如大智慧这种大型公司基于现在的技术手段能够通过检测市场资金数据从而辅助性提供判断的,当然最终还是要考投资者自己最终的判断。

    哦!还有一类是挂羊头卖狗肉借着咨询顾问的名义推荐理财产品的,这一类抛过不算。

    所以综上所述,不管是哪一类型「投资专家」服务,最终基于的都是投资人个体的判断。相信他们还是不如相信自己靠谱,个人认为。

    然后说说针对机构投资者的:

    针对机构的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服务于二级市场的,典型例子的各个券商研究院和研报公司例如莫尼塔。他们做的是卖方思维的售卖研究,客户是大型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

    一是服务于一级市场的,这类公司太多了,以本人所在城市为例,短短一年时间冒出来许许多多所谓融资服务公司。针对的就是给vcpe去推荐项目企业。号称能为企业解决融资需求。然并卵,以我自身为例,每一家机构投资者都有自己的判断和投资衡量标准,这些人能够做的其实仅仅是省去了我们自己寻找企业标的一个环节,而且也未必能起到如何重要的作用。因为通过他们来寻找融资的企业,往往本身质地不见得如何优秀。

    所以说,如果想做一个合格的投资人,不管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经验积累(可以通过案例和模拟来获得),所谓的「专家服务」归根到底只是一个辅助性质的工具。更别提有些职业操守不见得如何优质的赚灰色money了。

    以上为全部回答,之后想到的,还会补充。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