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按功能收费的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理由
举报 取消

从电脑与手机产品中很多功能自己从未使用过想到的。如果一部两千元的手机中三分之一的功能从未使用过,是不是应该将这部分成本返还给消费者呢?消费者肯定举双手同意,但厂家却不一定这么看,因为涉及到产品研发、设计、模具、目标消费者具体需求的平衡,即便是打破了目前的整体性收费进入到按功能收费的模式,整体成本也未必降得下来。“私人定制”一直是一个炒的火热的概念,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巨大趋势,但在服装、线下服务领域容易成功,在大众工业品比如家电、消费电子,甚至传统办公软件乃至时下流行的APP,却难以落地,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一旦跳出传统行业的范畴,却又能发现,打破整体收费的趋势一直在进步,企业软件领域,用友不同版本之间,框架上的差异很小,主要是按“服务模块包”的多少收费;游戏领域,从游戏内道具收费对传统游戏时间收费开始,就已经进入了发展针对个性化设计商业模式的时代。这一趋势将会持续。那么这个趋势背后的逻辑有哪些?模块化、体验一致性、降低研发与制造成本、版本迭代周期的不同影响……诸多问题汇聚之下,究竟需要怎样的跨界思考?这个问题只是一个不成熟的思想实验,有待日后补充完善。

2017年6月15日 1 条回复 966 次浏览

发起人:葛少华 初入职场

Thinking 24/7

回复 ( 1 )

  1. Wu Peter
    理由
    举报 取消

    标准化产品,貌似有很多功能是不用的,如果只购买个性化需要的功能,总价格就降下来,听上去很合理。就好象喝了啤酒,如果退回啤酒瓶,总价能降低。

    问题是如果按照定制生产,单位功能的成本又上去了,有些时候成本未必是材料,和加工。比如营销成本变高,消费者容易迷惑,这个商品到底有什么功能,我怎么定制,在营销时势必需要更加专业的顾问式销售来辅助定制,如不然可能商品的销量会因消费者看不懂而下降?组装电脑销量小,未必比品牌电脑价格低也是这个道理。

    采购成本变高,定制生产导致生产管理,材料采购数量等环节变得更加复杂化。对下游供应商来说,采购品种增多,总量下降,上游的议价能力就丧失了,原材料也会跟着涨价。

    设计生产成本更高,产品是个性化,图纸,模具,甚至生产线这些固定投入就可能变得难以估算。对于设计人员要求更高,既然能够提供个性化产品。

    测试环节更加失控,每一个产品都包括不同的功能,功能的组合就成平方的扩大,质量更加难以保证。

    一个产品做出不同型号已经是最大限度的按功能收费的方式了,每一个型号对应的设计,生成,采购,测试,销售就是一个体系,没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开一条线就是亏的,如果再细分定制,每个细分领域就更家小众,就更加接近成本红线。这样要保证盈利,一定会提升单位功能的成本才行,所以一定没办法便宜了,做的不好,比功能大全的产品还要贵,那么按功能收费就没有意义了。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