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身边有勤奋的富二代吗?
这是转自豆瓣作者@胖达叔 [我最喜欢看各种富二代开着豪车出车祸或者无厘头坑爹炫富的新闻,心里想着只要他们还这么无知、幼稚地游戏人间,我悬得七上八下的那么多心就安了,你想想啊,这意味着这些笨蛋们要么被撞死了,要么蹲牢房了,要么撞树上蠢死了,反正给那些在穷困中挣扎的贫民们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当然了,不可能如此简单,但是,这些新闻仿佛给予了我们希望,让我窃喜。 其实,这一切只是幻象,当我每日靠着品尝这些幻象才能活着,那么我离死去也就不远了] 当初没想到这个问题会有这么多回答 谢谢大家相关问题:你身边的富二代有多人渣? – 生活看到另一个跟本问题相关的提问中的回答,突然有兴趣看看问题的另一面!补充资料:到底为什么有钱,长得帅,长得高,和有名有权吸引女人?
回复 ( 10 )
其实。
事实的真相是。
我这些年看见的形形色色的人。
富二代,和穷二代,偏偏是最努力的一群人。
那些最不努力,最安逸最懒散的,是那些平平常常的人。
我见过最勤奋的两个熊孩子。
一个是高中的时候每天都比我早起十五分钟的女生。
155的胖乎乎的姑娘,每次开家长会都是爷爷来,还带着她弟弟。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
对了,我高三都是四点二十分起床。
另一个是某个可以跟我谈论一下午古文观止的流氓。家境比不上其他答主说的,不是什么壕。
175的矮富帅,变形金刚上映的那年自己就买了辆科迈罗到处晃。
他每次把我虐得体无完肤的时候。我只能吐槽他矮。
(我知道评论区都在吐槽这件事,其实我只有179,但是被他各方面压制还在我面前跳的时候,真的就只有这一条反击了,只是我和他之间的称呼。而且。180真的,不能算高。。)
贫穷的孩子知道自己的境况,明白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会逼着自己往前走。
富有的孩子明白自己的优势,懂得自己应该有怎么样的生活,会选择自己往前走。
他们都会很努力的生活。
而比我们贫穷的,比我们富有的,都比我们努力。
——————————————————————————————————————————
也许我说的只是一类人。
哪一类呢?
欢迎对号入座。
你是不知道富二代有多拼
动辄double/triple major,动辄GPA3.9+,动辄GMAT750+(暴露了专业?)
各种商赛、机器人、琴棋书画
大一四大实习,大二内资行,大三外资行
圈地的、开公司的、做设计的、做网站的、做DJ的、周游列国的
出国之前搞竞赛的、北清复交的
你能想象到穷二代做得出来的,富二代都做得出来
你是不知道富二代有多混
通宵泡网吧的,通宵lol的,只会打剑圣还总觉得自己carry的(没错就是我)
追不到男神/女神意志消沉的,考砸了意志消沉的,亲人去世了意志消沉的,啥也没发生意志消沉的
在家一躺躺一天的,全靠外卖维持的,一年不上课的,作业考试抱大腿的
重修N次毕不了业的、成绩太差被劝退的、长期不上课被劝退的、不交学费自动退的
你能想象到穷二代做得出来的,富二代都做得出来
归根到底大家都是普通人不是?
有。
我是证券律师,由于工作的原因,日常接触的主要是大中型企业甚至巨型企业的主要股东、董事或高管,有时候也会接触到这些人的孩子,这些人的孩子大体上都算我们平常认知范围里的“富二代”。
这些富二代给我的感觉是:他们的天生素质分布总体上和平常人家孩子没有明显差异,有的人特别聪明,有的人普通,有的人理解问题稍微迟钝一点。也许是由于后天培养投入得比平常人家更多,他们在我面前表现出的平均素质可以说非常高。聪明的人能举一反三,普通的复述一遍我的意思我明白他基本听懂了,稍微迟钝一点的说:“X律师,对不起,我没太听明白,您能把这个交易结构再讲一遍吗?”非常有礼貌。
我接触的这些企业,大多数都是老板正值盛年,暂时并没有让位的打算,只是在慢慢培养子女接班而已。但即便如此,其中勤奋者也让人动容。有一个药企的大公子,留美归来,从公司行政做起,去生产部门待了一年,现在职务是主管销售的副总,最近正值各地几年一次的药品招标,他每周早出晚归,全国各地见代理谈方案陪人喝酒,飞回自己的城市,当地的政商圈喜欢打网球,政府领导和企业老板们有个小球会,他是某个领导的双打搭档,所以下飞机马不停蹄的赶往网球馆,陪领导打完网球洗个澡饭都没吃就来找券商律师和会计师谈项目推进情况,谈到半夜回去睡觉第二天去赶早班机。年轻儒雅,毫无架子,用平易近人来形容他都显得太不平易近人了,就是让在座每个人都觉得舒服,问的问题总能问到点子上,反对你的观点总能用清晰但不令人讨厌的方式表达。真是应了那句我们经常提起却经常一笑了之的话:“出身比你好比你有钱比你智商高比你情商高并且还比你努力”。
说来也怪,我遇到的富二代给我的印象基本都是谦和儒雅,媒体上常见的那种飞扬跋扈的我一个都没见到过,真的。
大多数还是正在接班或准备将来接班的,也有不想接班的,想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老板也不反对,说你不想接班我就找靠谱的职业经理人,你当股东就是了,给你些钱你去折腾吧,折腾没了就当交学费,但一个前提,不能乱放杠杆。在外面交了什么朋友跟我聊一聊,我帮你分析分析,但我不帮你拿主意,朋友要靠你自己选。现在小伙子自己做得也不错,小企业体量不大盈利不多但很有干劲。说实话,我真是打心底里佩服这对父子。
也有有趣的,一个一年流水3个多亿的农业企业,女老板跟我说她女儿小学的时候都不敢跟同学说她妈妈是干什么的,总觉得自己的妈妈是农民(我只是转述,我个人完全没有任何歧视农民的意思),当时她妈咪觉得备受打击,不被女儿理解,后来女儿长大了,开始到处给同学安利她妈咪公司的产品了,她妈咪心里那点堵才总算释怀了。
总体来说,尽管我无法从比例上判断是平常人家的孩子更勤奋,还是富贵人家的孩子更勤奋,但至少可以确定无疑的回答:勤奋的富二代,非常多。
---------2015.10.24更新---------
来知乎好久了,也答过不少问题,然而这还是我第一个过千赞的答案。感谢大家的抬爱,也让我觉得十分惶恐。我觉得这个答案并不值得这么多赞,因为实际上这个答案并没有什么干货,只是单纯的个人经历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同样的道理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人。
关于评论里比较集中的问题,我在这里就一并回答的了吧。
1. 有一些评论比较好奇我的情况
我只是一个卑微得不能再卑微,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贴一段我自己的回复:
(抱歉这一段是用台湾舍友的平板回复的,所以是繁体字)
我也想买PCIe SSD,我也想买X99。然而实际上我买一个100刀的midi键盘都要反复考虑很久。所以我也很羡慕那些想要就买的富二代们。但是我并不嫉妒,我的父母已经给我足够好的条件了,自己能走多远就都是看自己了不是么?
2. “答主身边壕好多!”
你看,我活了20多年了,不也就见过那么几个壕么?从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也确实见过开着奥迪去接女朋友出去玩,条件很不错的同学,也见过四年里只回过一次家,每个假期都干着好几份兼职,条件十分艰苦的同学。然而,生活里绝大多数的同学朋友也都是来自普通家庭,遇到真正像L那样的富二代的几率微乎其微,因为我并不在他们的社交圈里。包括在UCB交换的时候,几十个同学中,真正的壕也就那么一两个,其他大多数都只是中产。
3. “香港是国外的?”
非常抱歉,这个确实是我回答的时候疏忽了!已经把原文中的“中国”替换为“大陆”了。因为G同学其实只会说一点点汉语(类似你好、谢谢)之类,而且无论礼仪、饮食或是习俗都是西化的,所以一直潜意识里把她当外国人来相处了。
4. “结论很草率”
这个我承认,结论确实草率。因为根据这么几个样本,并不能得出这个结论。不过我也相信,富一代们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暴发户,他们之所以富裕,一定有其过人之处。而且哪怕是暴发户,他们把握机遇的能力不也强于常人么?他们的这些过人之处,下一代理应继续传承和发扬才是。虽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富人不见得就都是比我们优秀的,就像历朝历代业都会有那么个亡国之君一样。然而,不能否认,开拓基业的第一代通常都有超群的才能。
反过来,我们也应该想一想,为什么新闻总是要报道诸如“富二代马路飙车”、“富二代脑残坑爹”、“富二代装逼炫富”之类的新闻,以及像“北大学生毕业杀猪”、“清华博士当保安”、“大学生收入没有卖鱿鱼的高”这样的新闻呢?
难道这不正好说明这类现象本质上是很少见的么?
正是因为北大清华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出国深造,数十年后或为教授或为大鳄,所以偶尔出来创业卖猪才会变成新闻;也正是因为绝大多数富二代们都是有担当的,所以偶尔一个富二代出来炫富飙车才会成为新闻。
然而悲哀的是不少人通过一两个特例就认为“为富不仁”、“百无一用是书生”等等,进而助长了社会上反智和仇富的风气。
我的结论也并不是要论证“富人比普通人更勤奋”,仅仅是希望能通过一些例子,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富二代们的闪光点,改变以往对于“富二代”这个身份的刻板印象。
-----------原答案-----------
以我身边的富二代们为例,他们通常都比家境普通的孩子更勤奋一些。
对,你没有看错!是更勤奋!
而且通常他们的整体素质之高,也是非常恐怖的。
原因非常简单,他们的父母为他们搭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平台,他们从小就可以受一流的教育,有一流的人脉网,并且可以支付得起任何兴趣爱好。而当他们逐渐长大,即将面对职业抉择的时候,并不是以回报为第一衡量标准的。他们有能力做自己热爱的事业,因此也会比普通人更成功。
举几个例子:
1. 瑞士小哥L:我在UCB交流期间,班里有一位来自日内瓦大学的同学L,L同学不仅长得非常帅,而且弹得一手好钢琴,玩得一手好贝斯,打得一手好高尔夫。后来相处下来才知道原来他爷爷是瑞士某个大财团的老大,他应该算是“富三代”了。他到底有多富呢?以一个例子说明:在某次presentation中,他无意间提到过他在16岁的时候就通过炒外汇的钱给自己买了一辆法拉利。
然而,瑞士小哥L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天天开豪车、混酒吧、逛夜店。反而可以算是班里最勤奋的学生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每次去图书馆的时候,都会发现他到的比谁都早,下课以后也通常会看到很晚才回去。
当然,作为富三代,他平衡娱乐与学习的能力真的非常好。他当然也会在期中考完以后去酒吧,开party什么的,玩得也很high。
后来我问他明明可以靠父母,为什么还要这么拼,他说:“每次我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我旁边总会有个中国人,感觉憋足了干劲的样子。我们欧洲就是福利太好了,养了很多懒人,我非常担心有朝一日欧洲会被亚洲超越,所以才十分努力。”
后来在Facebook上看他在瑞士开了个公司,真是感慨万千。
2. 香港大小姐G:G也是在UCB期间的同学,虽然家境嘛肯定不如班里的一壕L,但是也应该挺不错的,不过她高尔夫球打得很棒,经常和L一起去打球。上课也都是开着Z4去的。不过她平时很低调,如果不是有一次放学在十字路口看见她的车,我都不知道她这么壕。平时确实是各种在朋友圈里晒全世界各个地方的旅游照,不过上课的时候做起项目来也非常认真。认真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有一堂课是做一个Business Plan,她的题目是“Organic Food”,我们其他组都是从网上搜集资料,然后进行做展示。她直接把湾区当地的几个Organic food供应商请过来了,并且还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袋子蔬菜水果,感觉真的不像是一个课堂展示,而是真的是一个商业发布会的样子。后来有一门课是网站设计,我们做的都是mock up,但是她是实现了所有功能的。她说她为了交这个作业,熬了一个星期每天只睡4个小时。
3. 日本小哥S:S是我在UCB期间最好的朋友之一。他的爸爸是mitutoyo公司的董事,他经常抱怨说他的宿命与羁绊就是回去继承他父亲的公司。反正每次听这话我就很想打他。
按理说他这么有钱,应该主要来享受生活的。所以有一次他又跟我抱怨他的宿命的时候,我就问他为什么不大学一毕业就回去接手公司呢?他说他觉得人应该乘着年轻多学一些东西,而且他的野心并不是keep他父亲的公司,而是要promote。他说他如果一毕业就去当管理的话,可能就和老一辈的日本家族式企业家没什么两样了,只会压榨劳动力,不懂管理,不能国际化等地。
所以他选择了到美国来,他说他刚来美国的时候英语都说不好,第一次在Subway点餐的时候由于不知道服务员在问什么,直接被服务员喊旁边等着了,所以他十分讨厌subway。不过他也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因此开始花很多时间学习各国语言。就这样过了四年,到UCB念书的时候英语已经很棒了,而且中文、韩语多不错。然后他还说他特别崇拜德国,找了个德语老师学习德语,打算在湾区实习完就去德国。
他说他最近在德国某个公司上班了,圣诞节的时候我一定要去找他玩哈哈哈~
4. 作曲家B:前面的例子不是大陆的富二代,说几个大陆的富二代吧。其实在国内遇到过的富二代还真不多,不过自从进了作曲坑,感觉遇到富二代的频率明显增加了。无论在哪国,学音乐的通常家境都不错。而且我发现一个更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这些学音乐的朋友里,作曲编曲的水平似乎和家境是正相关的。
B开始学音乐的时间并不早,不过教他的钢琴老师是李云迪的老师。在10年前,他上一节钢琴课的价格就接近千元。当然,优秀的教育资源只是他出类拔萃的必要条件之一。他智商奇高,不用说音乐,就算是数理化生政史地都能把该科目里的一般高手虐了。而且又十分努力,善于专研。通常我们并不会去仔细看各个音源的使用说明书,然而他却把每个音源,每个背后的参数及原理都研究的很透彻。所以每次聊天的时候总是非常嫉妒为什么他知道这么多。但是他只是说他花了更多的时间去钻研而已。
他的每一首作品都是精品,有一次问及为什么他的一首中国风格的曲子听上去这么有韵味时,他说为了写这个曲子,他专门去图书馆借了不少关于江南音乐、苏州评弹之类的大部头回来研究。这种境界恐怕许多编曲人都达不到吧。
5. 作曲家T:这个也是中国的例子,该壕壕到什么程度呢?95后,家有百万大钢琴,坐拥千万豪宅,所有新出的音频设备基本上他都有,最贵的音频设备基本上他也都用过。几万元一套的世界顶级软件音源也是说买就买还买了不少。而且更可怕的是他的人脉圈,经常与各类国内外一二线艺人合作。但是这也仅仅只是他优秀的必要条件。他在音乐方面也是十分勤奋刻苦的。他曾经在某段时间里每日对自己进行严格的限时编曲训练,每天必须出一首曲子。并且他也十分有钻研精神,对电子音乐、合成器的理解都很深入。近期似乎在准备发表一篇关于新的采样与声学建模技术的论文,虽然该壕专业的专业是音乐,研究物理和数字信号这些完全是出于兴趣。然而才大一的他在这方面的水平完全可以秒杀国内很多EE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了。
说了那么多,其实想说的就是:
比你有钱的人,通常比你更勤奋。
这句话是真的。
家父以前的司机。算得上题主所说的人。
称他为A好了。
A大学毕业后考到父亲的单位。正好A的爸爸妈妈和我爸爸妈妈都认识,于是就让A做了爸爸的司机兼工作助理。
一直都大大咧咧的跟我玩带着我各种吃大排档,跟我关系也不错。
重点来了
有次A开车载着我一家人去外面吃饭,路过一家奢侈品店的时候,我妈问开车的A:“是不是你平时买东西就在这里买啊?”
平时买东西就在这里?!¥&$
这里一件衬衫大概两万…
你以为这是重点么,不不不,A的回答才是重点
A是这么回答的:“也不常来这家店吧,有时候也去XX1、XX2、XX3(其他几家类似的店)。”
说这话的时候轻描淡写,完全没有一丝丝的装X。
有次我问他:“你说这开煤矿的,是不是都特别有钱啊?”
他是这么回答的:“也不是吧,你看我爸开了二十多年煤矿,也没挣下几个钱啊。”
说这话的时候轻描淡写,完全没有一丝丝的装X。
后来,父亲轮换岗位,调整了单位,他领了当月工资就辞职了。
正式编制,说辞就辞了,哎。
再到后来我给他打电话想出来玩,他那边轰轰隆隆的听不清,半个小时后给我打电话说在开挖掘机。
挖掘机?!
然后A告诉我揽了一个工程,他也在工地上干活。
我路过工地的时候,给他打电话,他出来的时候,是这个形象![]()
站在众多人群中完全找不到。
A是这么说的:“我揽到工程,就联系施工队,然后我也像普通工人一样干活,顺便监督工程进度。他们只知道我是工地临时工。哦对了,我工资比正式的还低一点。”
说这话的时候轻描淡写,完全没有一丝丝的装X。
A和这个施工队的人关系不错,后来施工队要去外省工作,施工队队长想把A也叫上。A想到几次工程接下来,这个施工队都挺用心,没有出什么问题,于是A请大家在一家五星酒店吃了顿大餐。这时候大家才知道A是建筑公司的负责人。
现在A仍然奔波在各个施工队之间,所有的工程项目,都参与建设。
工作之努力,无异白手。
今年过年回温州了(婆家),正月初九的时候,参加了一个慈善拍卖晚宴,来自全球各地的300多名温籍青年欢聚一堂(被温商的团结深深震撼了。),因为活动是老公的同学发起的,我也跟着去了
晚宴上见到很多老公同学。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大学同学。都是从全球各地赶回来的。他们当中80%都是富二代,很勤奋的富二代。很努力的富二代。很低调的富二代。
电视剧里的那种富二代,我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见过,也许是我圈子太小了。
这些二代,他们平均年纪35岁左右,什么专业的都有。毕业以后都是经商。
他同学,海外圈的在意大利的比较多。
自己做企业的,和我家关系好的这几个哥哥都是从事传统行业的,继承了家族事业,然后自己发扬光大的。要知道家族企业,能再上一个台阶,真的很不容易,懂的人都懂。
也有全球各地到处跑的,按照自己的套路搞投资的,还带着一大群不懂做生意的亲戚和朋友。看上什么,一起筹钱,带头大哥一发话,投。
这个时代总给人一个错觉,让人觉得富二代都是好吃懒做的游手好闲的,飙车肇事、奢侈炫富、高财低能,反正就是智商等于猪,有钱也不会用,还分不清培根和培根的。
现实呢?大部分,真正的富二代,他们的努力程度都是超越普通人的,为什么?因为他们有努力的环境,更有努力的条件,还有努力以后就很容易看到成绩的平台。
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努力呢?
温州胜产隐形富豪,这些朋友的父母大多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一批民营企业家。
哪里有太阳,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有温州人,哪里就有市场,哪里有市场,哪里就会出现温州人。我感觉这个排比句用在这些朋友身上,一点都不夸张。
“我要努力”控制了他们全部思想。当然也有休息的时候,那是什么样的一个休息法?一个项目换成另一个项目,就是他们唯一的休息。有的项目不挣钱,有的项目挣得少,那就换了它,不会怎么办?可以学,学不会怎么办?那就按自己的方式去创新!他们总能从没有市场处找出市场,这靠什么?难道靠生来命好吗?
富一代为什么能赚钱?
富二代为什么还能赚钱?
为什么赚钱的人总是有钱人?!
这靠什么?难道靠生来命好吗?
富一代靠勤奋! 富二代靠勤奋+机会!总之都是靠勤奋。
老公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也是一个很勤奋的人。一直搞智能硬件,从来没有放弃过。
给大家讲一个笑话,很久以前,老公叫我起床,我看看手表,才7点,我就不起,我老公幽怨地看着我,摇摇头,贱贱地说,“和你在一起,我都变懒了,我小时候在温州的时候都是6点多吃早餐,好怀念啊。”
6点多吃早餐。6点多吃早餐。6点多吃早餐。。。。。。
我相对我的朋友圈算是一个勤奋的人,每每和老公炫耀自己勤奋的时候,我老公头也不抬地说,“要看和谁比。”他指的就是他的这些同学们。当然,也有他自己。
他那些同学们,不是一般地想发财致富,而是不屈不挠地想尽一切方法使自己发财致富,当然,必须承认,这也是温州社会衡量个人成就的主要标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在他们眼里,外出打工、经商赚钱,努力勤奋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先不说,他们并没有外出漂泊的感觉,他们不会认为“做公主做王子有多光荣。”当然,他们也不会看不起公主病王子病的人。只是做不了朋友。
他有很多同学,我都搞不清楚到底是做什么,最开始认识的时候,是在炒房,再见的时候已经在炒煤了,后来看朋友圈好象又在搞服装,这次见,又说要一起搞搞移动互联网。
这些朋友相当的低调,问他们身上行头的价格,他们会给你报一个价格,请在这个价格上自动上浮50%,问他们做某某项目的收入,他们会给你报一个数学,请在这个数字上自动加上一个0。 那他们是虚伪吗,不!你可以借钱试试,要多少有多少,根本不问理由。只要你开了那个口,这是信任。
温州多隐形富豪,实际财富要大于官方公布的数字。有一个小故事是,他有一个同学在广州的XXXX有一幢楼,我开始一直以为是一套房, 人家也没有纠正我的理解错误。直到有一天,才知道那一幢楼都是人家的。
这个答案不会更了,因为有些事情比较敏感,谢谢大家。
就说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姐姐吧,其实就我的了解而言,她家境很优渥,从就我知道的固定资产而言确实甩了一般家庭几条街,但确实也算不上新闻里说的那种多久就换一次豪车的富二代。就她家的资产而言我觉得已然足够她不愁一辈子了。
2011年冬季我跟她相识,那个时候我还是个无名小卒,然后搭上了话。
她当时衣着朴素,素颜。我觉得很普通。
然而那个时候她已经申请到了宾夕法尼亚,去读研究生。我当时觉得好厉害,然后没有然后了(我是后知后觉的那种)。
后来有次和她妈妈聊天,她妈妈说:我们家女儿有一次晚上给我打电话说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过得好辛苦,我大学四年过得比高中还辛苦。
她的大学念的是国内排得上名号的985。她妈妈说的时候并没有带着骄傲而是带着心疼,作为一个母亲对女儿的心疼。
我当时就想,是什么原因让这么一个姑娘说出这样子心酸的话。
之后,她拿到了双硕士,毕业在美国找了一份很体面的工作。
她妈妈说:要是她能回国就好了。
她爸爸说:女儿要走她自己的路,你就算再想念她也不要表现出来知道么,你不要去阻碍她。
当时我想,这是一个怎么样明智而令人心疼的父亲。
她大一的时候觉得自己的专业不好,考了全专业第一转专业,大二大三大四过得跟高中一样为了申请一个更好的大学。
申请大学的时候,她对她爸妈说:这些年我用了你们的这些钱我会还给你们的。这一句话让我觉得这个姐姐是个很骄傲的人,也有资本骄傲。
后来,她的公司的open day,她把她父母接到美国参观。
如今2015年,期间关于她的消息也常常传来,她年薪已经100W(软妹币),10月她跟她父母说,已在岛国定好度假别墅,已帮父母订好机票,到了时间就飞去,一家人聚一聚。
前几天,听说她要在美国购置自己的家。
一个女孩子,走到了现在,从2011年到2015年。
看了评论以后,以下补充一点我想说的话吧。
1、在我眼中,这个姐姐很普通。我并不觉得她是个数理化分分钟虐人几条街的女孩子。
我觉得我对她的崇敬与祝福来自于我对一个身边普普通通的人凭借自己疯狂的努力跳开自己所在圈子的崇拜。
是她告诉我,原来一切皆有可能。
可能大家会说她的家庭带给她很多很多,人生来一定不是绝对的公平我个人赞同这句话,然而努力这种东西是要靠自己的,没人替我努力,只有我自己。
而我最最羡慕她的地方,也是她最让我觉得钦佩的地方是:她在别人并不怎么知晓的情况默默地一个人做了很多。勇敢地跳出自己原来的圈子,所谓的always standing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这个大概就是她的真实写照。
我说这个故事好像说的很容易,其实从我的角度而言,我想象不到她所要付出的代价与辛劳。
我记得前段日子刷朋友圈,我的一个妹子发了一条状态,一段英文陈述,而我现在只记得里面的一句话:
How dare you say that there’s no fear inside of me?
我对于这些至少有勇气并且付诸实践的人总是抱有一种祝福与崇敬的心里,大概是我自己做不到,所以每当有人做到的时候我都会觉得:你看,上帝给人最大的恩宠莫过于你可以付出然后得到一定的回报,如果人生来一切都已决定那一个人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
2、评论里说好像也有小伙伴认识这个姐姐,我想说优秀的人总是发光的。至于说是不是姓朱什么的,我可以说不是呢。我只需要知道她过着她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我也很想成为她那样子的人就好。至于到底她是谁,我觉得没有必要去深究。
3、关于她的父母,他的父亲是我见过的非常开明的父亲之一。我很喜欢这个叔叔,尽管我们交流不多。成功确实离不开父母的栽培,更难得的是他们愿意让唯一的女儿放手一搏。
周围很多。
北美前十金融工程研究生项目。
穷孩子读不起。
好逸恶劳者入不了此门槛。
当然北美所有好项目中都不乏此类人。
刚写完丢,睡不着多说几句。
富二代都在玩耍确实是幻象。人人都承受着压力。普通人承受压力时可能会存在迷茫的状态。比如之前看到有人月薪4000在上海但每月需花1500租房。他们想要向上走,但他们不仅找不到方向,在生活中还自顾不暇无心涉险。富二代也承受压力。来自父母亲友,邻家小孩。但当他们迷茫的时候,他们还有富一代父母。如果不讨论暴发户,富二代的父母年轻的时候也是有理想有追求有知识的人。他们知道怎样成功。他们一路走来经历过的虽不见得悉数授予子女,但他们比一般父母更适合指点迷津。
然而其实解决困难的方法中是并没有捷径的。
所以当(某些)富二代面对生活的压力时,他们会,非常勤奋。
这世界充满你看不见的角落。最实际的忠告其实也很落俗:管好你自己。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才是正确的层级顺序。
最后
吃喝玩乐固然有趣,但与知识玩耍的乐趣也毫不逊色于它们。有些事情不试不知道,试过才能明白是良药。比如勤奋。
祝好。
——————————————————————————————————————————————-
谢谢批评指摘。
请容我在这里撒个娇:
人生就是一场微妙的错位。只有接踵而至的压力和烦恼是绝对存在的,它们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对位置。解忧杂货店并不真的能解忧,忘情水也不是喝了一次就能一劳永逸。
谁又不是活在一场幻象里呢?
—然而知识依然为我所爱。
——————————————————————————————————————————————–
谢谢大家的赞同……
刚考完midterm,评论一一看过后,反思了一下自己,想在这里尽量客观地统一回复一下大家:
(首先从积极正面的开始啦)
1.想跟我做朋友的孩纸们谢谢你们,希望现实生活中真的有缘分能够遇到。
2.匿名是答主的习惯,因为可以卸下伪装真诚地给大家o(*////▽////*)q灌鸡汤……(kidding……)
3.大家说我们是中产(⊙o⊙)那就是中产?阶级划分我也不清楚……另:有孩纸问起金工学费,虽然确实比其他专业每学期贵几千刀,但比起医&法好像也还好。
4.想来郑重回复一下代写的问题。也许是我的答案里并没有什么(事实性的)干货,所以大家会这么在意我所读的专业与我所处的环境。其实我很能理解评论里说自己帮人代写的人的愤怒:“日以继夜帮交钱的人写due的明明是我们,好成绩出来却不是我们的。找人代写的是你们,争勤奋的名头的居然也是你们。”人生中有很多让人感到不平的事,并不只在财富的不均衡这一点上出现。我找大神们问问题的时候也会想,这么清晰的解题思路,为什么会被一群总在聚众打德普的人想出来。我在英语对话思维短路的时候,看见能够对答如流的小伙伴,也会想为什么我爸妈没能在高中就把我送出国读书。财富不可能人人平等,智商不可能人人平等,人生经历更不可能人人平等。有个本科时候找过几次代写的小伙伴,从大四开始变成了每天熬夜泡图书馆的狠角色。他说因为没有知识支撑的孤独感让人很无力。你看,我并没有否认确实有人找过代写,但总有一些人会在做错事后幡然醒悟,这才是成长。从另一方面来讲,评论里之所以有小伙伴与你据理力争,也是因为我们有我们的委屈。少部分人找代写,所有其他勤奋挣扎的留学生都被扣上不学无术的帽子,日日夜夜赶due的辛苦被一句“代写”全然抹去,自然不会开开心心地赞同你……最后,如果一切都没法改变,我希望代写的人获得的并不只是一腔对留学生的愤懑。作业能够强迫人学习。出钱的人没有学到,反而是代写的人技艺愈磨愈精。祝你们有一个好前程。
@楠爷,被大V点名受宠若惊。
好吧,如题,说说我身边的努力富二代。首先,是我个人结论,大部分真正的富二代的努力程度通常都比大部人只多不低,只不过可能他们的父母过于优秀,或他们的生活环境太好,别人只去关注这些地方,缺忽视了他们自己的努力。随便说几个例子,
富二代A,身家11位数,自己做投资。经常一天内北上广深全国各地看3-5个项目,晚上1点到家再看报告到3,4点。第二天早上8点起来开会。一个月看100个项目,想想一下人家每天成长的速度。
富二代B,身家11位数,现在自己做投资。大学毕业德意志银行当analyst,经常被虐的熬夜加班不知道睡眠为何物。
富二代C,英国毕业后跑到非洲和同学创业,现在在非洲美国最货运。公司第一年把父母朋友借的300万都还了。现在车队已经开始盈利。
以上仅仅是我身边几个简单例子,实际生活中还有大把大把的案例就不再次一一列举。其实富二代也是人,谁年轻的时候不想着玩乐?只不过很多人泡网吧,约姑娘没人关注而已。别人游艇party,酒吧开上20瓶香槟就一定是玩物丧志吗?很多人喝完了酒第二天还要早起去谈生意。不要因为现在的一点报道就简单理解大批的富二代都玩物丧志,其实反而恰恰相反。大部人因为家境的原因,反而更明白要努力,因为他们知道努力能带给他们什么样的生活。
大学是在一个普通的地方性二本院校。寝室住八人,七个本市郊区且家境普通(包括我)。另外一个就是我所述的故事主角了,来自临市,四年来跟我睡对床。
简单说下她的情况。父母有自己的公司,家里有20多年来没换过的固定司机和管家,小学以来就一直有自己的私人家教,离校返校都是专人接送。更具体的不方便说也不那么了解(这方面她都避而不谈)。
在我狭小的世界和有限的阅历中,这已经是标准富二代了。
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她熬夜学英文,我们早上赖床的时候她早起有“公事”(学生会主席,班级学习委员等),我们考研的时候她一遍遍刷雅思成绩。四年来,每年班级第一是她,唯一的国家励志奖学金(评论里有朋友指出应该是“国家奖学金”,这个才是唯一的)是她,礼仪风采英文比赛得奖不计其数。
在我这个谈不上事业的年龄,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勤奋”了。
还有一点,我们七个本地狗周末或小节假日回家的时候,她都学习或者旅行。我们七个都单身的岁月里她有大一到大四没换的男朋友。我们实习时候抱怨那饭菜差到不能忍进而开小灶的时候,她默默吃完不抱怨。看到她会穿跟我们一起地摊淘来的衣服,也看到她价值5999的衣服价签(嗯,当时给贫寒的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现在的她在悉尼读研,下面分享几张有关她的朋友圈截图,来随意感受下她的正能量。



如今分开后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这个曾自如混迹于七个女屌丝中的富家女,的确是有跟我们不一样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