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sheilaMX 初入职场

想要成为一名UED设计师

回复 ( 2 )

  1. 邱晓云
    理由
    举报 取消

    来的时候很慢,通过外贸,西班牙的洋钱,称为本洋,逐渐进入,后来主要是墨西哥鹰洋,进入后大家觉得交易方便———–因为中国用的银子成色不一,各地用的称量还不统一,换算非常麻烦———–于是逐渐流行,清政府也曾铸过一两的银元,但流通不起来,后来袁世凯照鹰洋的分量铸自己头像的银元,就是袁大头,基本成为标准货币,但政府正式废两改元———-确定废除银两制,规定用银元制,已经到了1933年,1935年11月,政府发行法币,一法币相当于一银元,同时收缴银元,银元不再是货币,但民间仍有相当留存,红色根居地也铸过银元,由于成色不错,也在流通,而随着法币贬值,有些支付又变得暗暗使用银元,但它已经不是正式的货币了。

  2. 糊涂仙
    理由
    举报 取消

    12月10日更新。

    因回复有人O版大头的问题,回头发现写的比较仓促,有不足。

    银元在设备引进前已有雏形,源于大额军饷或大额交易。有官方版,也有银楼制造,形状模仿便于携带的外国银元,工匠半手工打制,产量不高,例如有名的台湾“老公”银饼。

    ————————以下是原答案————————

    楼上 已经回答了,我做个补充。

    1·起源,洋务运动

    清末洋务运动引进制造货币的设备和技术,我国历史上首次有了机制币。

    所谓机制币就是铜元,银元(大洋),或者我们现在用的硬币。

    在机制币之前,从先秦到清,流行方孔钱。大额交易使用金银锭(金银元宝)。

    银元从清末,民国一直流行到了建国初期,到70年代才彻底走下货币舞台,成了收藏品。

    2·通货膨胀

    清末国力衰退,通货膨胀,需求硬通货,导致大洋流行。 所谓盛世收藏,乱世黄金。

    按理说,从先秦至清一直使用“铜本位”,铜钱本身就是硬通货,金银并不流行,不易通货膨胀。

    即便如此,也有办法来虚高币值。比如一个铜钱原来就是“一文”,同样的材料,现在生产出来注明“十”,就成了十文了。

    这个办法有记载最早应该是王莽改革币,算是最早的通货膨胀,甚至导致改朝换代。

    清末咸丰时期也使用此方法,从铸造“当十”到“当千”,苦不可言,后来洋务运动生产银元(大洋),可谓久旱逢甘霖。

    民国时期通货膨胀亦然,其纸币关金卷,银元券之类钞票都是坑爹货,贬值之巨,匪夷所思。

    早上买猪肉,下午只能买袜子,明天只能买草纸。

    到后来只能用来“起火”(生火做饭,点烟之类)。

    导致人们只能信任银元。

    (我爷爷打了一通宵牌,赢了三麻袋钞票,回家坐黄包车,将就三麻袋钞票给他作车费,他都不收……)

    3·信誉

    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一片战火,导致全世界信服银本位。

    从清末,民国,至我朝起兵事,战火纷飞天灾人祸,纸币如废纸。

    民国时期所制造的袁大头,外观漂亮,成色高,信誉好。

    故我朝起兵事根据地制造的银元亦仿制袁大头制造模具。(也有仿制四川军政府银币,或是自创的苏维埃wei政府银币)。

    对了,值得一提,时值乱世,鸦片膏子也是硬通货…… 什么南泥湾? 水表,飞蝗芜湖。

    我朝建立后,中央人民银行废除旧币(第一套人民币,纪年使用的民国纪年,与二版币一万比一兑换),推出第二版人民币,回收银币兑换纸币,稳定了经济,全世界趋向和平,纸币信誉得到提高,大洋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形成习惯(心存芥蒂厌恶纸币,恐废纸),我朝依旧生产“o版三角元”袁大头给他们使用,到70年代退出舞台。

    就写这么多吧。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