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第三商业时代:让天下真正没有难做的生意
在网络出现以前,是线下实体经济时代。因受时空限制存在严重的信息障碍,人们只能面对面地交易,我们称之为第一商业时代。数千年来,人们用最基本的信任建立起稳定的旧商业文明。
当工业大生产和社会大分工出现,打破了空间的限制,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再面对面地交易,原始的信任也不复存在。当资本开始登场,将这种信任危机推向了极致。
第二商业时代的确立,源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明。不但交易双方的距离可以远到地球的另一边,而且第一次使人和物分离,在虚拟的空间里完成。在信息化的世界里,同时打破了时间、空间、信息不对称的限制,似乎可以使每一个人将每一件商品轻松地卖给全世界,天下再也没有难做的生意。
从此,天下真的没有难做的生意了吗?
现在,第三商业时代已经拉开序幕,移动互联网正式登场。而实体商业的经营方式和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相比,却没有任何差别。信息化将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时空错位和社会危机。
实体店的生意难做,关店潮伤害的是90%那部分
中关村e世界电子大卖场,曾经人声鼎沸的商城变成了空城,商家已经全部撤离,只留下了空旷的场地和凌乱的柜台。地下一层地上五层,总面积达6万平米的大卖场,将另谋出路。短短几年时间,中关村几大卖场已难觅昔日繁华,在网络电商的冲击下开始落幕。
在曾经引领中国经济的珠江三角洲,省会城市广州号称是千年商都。但是在著名的天河商圈,却出现了严重的倒闭关店潮。一些多年不变的旺地,长时间退租,长时间空置,甚至整条街关闭。这在以前是绝对无法想象的。
最中心、最有名的世贸服装城二楼以上的僵尸商铺高达80%,很多店已经关门停业。这个上万平方的服装城已经很难找到几个人。店老板都是苦不堪言。
在中国的另一个商业中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情况又怎样呢?曾经最繁华的杭州武林路,以往全部都是女装店铺,一铺难求。现在这里到处都是空店面,只剩下一半店铺还在经营,女装店更是难觅踪影,显得异常冷清。武林路这样的传统市场就像陷入了网络时代的迷宫。
即使在全球最大的义乌小商品交易中心,也已经神话不再。有些店已经关门了,留下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的生意是一年比一年差。普通店主以前每月能有十几万的销售,现在被腰斩,因为网上打的价格太低了。
2014年,身为中国羽绒服第一品牌的波司登,短短半年时间,门店数就从8216家减少到3436家,关店4780家,平均每天关店19家。
2014年,佐丹奴、班尼路、真维斯等也纷纷关店,佐丹奴关闭165家,班尼路关闭388家,真维斯关闭253家,其中直营店194家,七匹狼关闭347家,九牧王关闭73家,卡奴迪路关闭53家。
李宁专卖店去年关闭了1200多家,匹克关门了1067家。而之前在2012年,李宁、安踏、匹克、特步、中国动向等五大运动品牌就已经关店5000家。运动产品企业集体遭遇了滑铁卢。
遭受重创的绝不止这些商家,与之唇齿相依的线下商业物业、城市综合体也陆续走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北京北三环有一座商场,绝佳的位置,宏大的综合商业体规划。但是,这是一座空城。庞大的城市综合体里空无一人,呈现的是一片令人吃惊的末日景象。有的商场已经被彻底废弃,破败不堪,落满尘土,堆满杂物。曾经的喧闹不再,只留下一片令人唏嘘的衰败残局。废弃的商场只会越来越多。
“关店潮”正在席卷国内的大型零售企业,多家A股上市的百货公司也是前途未卜。 2014年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中的八成利润都在下降。根据统计,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门店数相比上年减少了11.6%。
线下生意的一部分正在走向绝境。而电商风驰电掣发展了十年,现在也仅仅只占全国商品交易总规模的10%,实体店交易依然是中国商业的绝对主体。
网络电商的炼狱,政府的监管之痛
有一个数据,去年能够盈利的网店是18%,今年是不到9%。那么明年这个数字将会更低,几年后,也许全中国将只剩下一家电商独大,其他所有电商都会被它消灭。
因为这就是传统电商模式的游戏逻辑,也是网店店主们的宿命。
网上开服装店的店主最辛苦,大部分都生意惨淡,员工离职频繁。因为产品好、服务好已经不管用了,问题是你不可能投入大量广告,像某些有资本支持的大电商在首页位置花很多钱。也不可能把价格做得像别人一样,比成本还低。网络店主们陷入了不做广告没销量,做了广告没利润的怪圈之中。做是死,不做也是死。
即使某些网店为了脱颖而出,在电商平台大举投入广告营销,但在低价的竞争要求下,广告营销、快递、仓储这些成本都无处消化,这个结构性矛盾只能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假冒伪劣。网络,几乎成了假货集散地。
高仿产品、假名牌、假冒伪劣充斥其间,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电商网站的假货率达到了77.8%。抽查的9家电商平台7家在售假,7部手机有5部是假货或者翻新机,其中三星手机的假货率为100%!甚至所售卖的农用化肥8成造假,而化肥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消费品。
因为低价文化的恶性竞争,所有人一味追求低价,迫使网店店主们不计后果地压缩成本。但消费者对低价的要求是没有止境的,竞争的结果也只有一个,没有底线。生意越做越难的原因是,网络市场环境已经严重恶化。假货泛滥、竞争对手盗图、低于成本价销售、雇人抹黑等等。结果将是“劣币驱逐良币”,消费者作为假货的“同谋”,最后受伤的也必然是消费者。
同时电商工商、税务、质检等监管缺失,造成了对传统商业的不公平。但更大的不公平,是网店为什么不交税?
如果要征税,很多网店将从此消失。但放任自流,线上线下、个人和国家,却都没有因此受益,那么国家的税收到底补贴了谁呢?在这一片虚假繁荣中,除了网站老板等少数人,大家都没有赚到钱。
这边线下实体店主们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再也扛不住成本,要求恢复商业环境,要求生存空间;那边线上网店店主们也在集体抗议,抗议网上的不正当竞争和电商网站的垄断。
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号称让天下不再有难做的生意,却为何让线上线下的商户生意都做不下去?为何让绝大多数的人陷入了绝境?
网络社会的一大特性是分权,但现在流行信息独裁
传统电商的世界,如同一座金字塔。
生活在最底层的,是那些线下实体经商者,他们的绝大部分不会上网做生意,是被信息化抛弃和摧毁的那一部分。现在无数的店铺老板们失业了,更多的营业员、促销员失业了,连房东、物业老板们也要失业了……这个庞大的群体正在变得愤怒、狂躁而冲动。谁来拯救他们未来的命运?
一些实体店主们虽然学会了上网开店,被迫加入超级价格战去竞争一夜成名和暴富的机会,但他们和这个中间阶层的绝大多数的网店店主们一样,将成为竞争的失败者,最终被淘汰。不做广告没销量,做了广告没利润。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只能不计成本、不计后果,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触碰法律底线,对于这些已经欲罢不能的人们,谁又来把他们从这个怪圈中解放出来?
而金字塔尖则是那些电商网站的老板,他们实际上是信息流、现金流的垄断者。在他们的独立王国里,他们重复着屡试不爽的商业营销套路,用手中的资源和权力在这个社会推行丛林法则。甚至工商、税务、质检、物价、卫生等国家力量被排斥在外,处于一种危险的无政府状态。
网络电商模式历史性地消灭了商业交易的中间环节,同时也正在历史性地消灭商业利润。而追求利润,是商业社会运行的基础。
电商网站最大的收入不是交易服务,而是广告营销。所谓网络电商的繁荣,既不是线上线下数以亿万计生意人的繁荣,也不是国家的繁荣,只是网站老板和少数几个人的繁荣。
失业、愤怒、道德沦丧、恶性竞争、税收流失、假冒伪劣、行政法律无法监管、信用评价弄虚作假、市场秩序被严重破坏,从这些危害社会稳定的因素来看,电商的出现,商业不是进步了,反而是严重后退了!
商业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还在吗?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电子商务?信息化的社会如何重建信任?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如果我们欢迎局部的繁荣,收获的必然是全面的混乱。
互联网制造的问题,可以用移动互联网来解决
互联网不只是一种思维,互联网更是一种精神!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思想是颠覆别人,成就自己。互联网理论的进化结果只有一个,即最终重归一种进步的人文精神,我们将其概括为:开放、共享、以所有人为中心。
传统电商的实质是首页经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有的商户同场竞技,角逐首页的机会。因为,搜不到就意味着不存在。这边是饥渴的消费者,那边是一众网店,中间掐着水龙头的是电商平台。可以说,中国现在还没有真正的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将建立起点对点的、以所有人为中心的、立体的网络,世界从此将正式迎来真正的互联网时代。
李克强总理指出,电子商务不仅仅是“虚拟经济”,应该用“互联网+”将实体商业和虚拟经济结合起来,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共同发展。但是,将会是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真正实现这个目标?移动电子商务,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将每一家实体店铺上载到移动互联网,以店铺为中心形成任意半径的服务圈和物流圈。每一家商户都可以自己为圆心,为周围100米、500米、1000米、3000米,甚至全城,乃至全国的用户提供服务。
实体店铺里的每一样商品的信息也全部上传,样品、价格、存量、服务等所有信息适时更新。当每一条街、每一个实体店、每一件商品都实现上传,可以使实体店不受交易时间的限制,实现24小时营业,永不打烊。也不受地段和位置的影响,全城所有的商铺和商品信息,都能被准确地定位和搜索。
而手机用户通过手机以自身所处位置为圆心,形成移动中的任意半径的生活圈、信息圈。不管走在哪里,都可以搜索到身边100米,500米、1000米、3000米、甚至全城、乃至全国所有的店铺和货品。
这样,每一个实体店铺不管在什么位置,都能被自己周围的消费者找到。实体店主再不用像虚拟网络店主一样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为了找到消费者,只能去竞争首页的广告。
给店家和用户同时带来实惠的是,店主可以随时自主调整和发布打折优惠信息,价格比团购只低不高。而且,店家在每天营业高峰之外,可以提供“特惠”,充分利用经营空挡和资源,价格也将更加具有杀伤力。
其实,在极度商品化的今天,很多商品就在身边,但因为信息不对称,只能上网去淘,舍近求远。但用户选择的总是最近、最快、性价比最高的货品。现货,立取,当面验货,免快递费……移动电商解决了实体店信息化的问题,人们又回归了面对面的交易,信任再次建立起来了,这是使商业世界回归平衡的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契约。
一个用户,一部手机,一个App,装下了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以用户为中心,真实地感受到身处城市之中,工作生活所需一切尽在掌握。以个人为中心,建立起了移动中的生活圈、信息圈、服务圈,为其提供最近、最便捷的资源配置和服务供应。这将是一种数字化的生活方式。
当一座城市的无数家商铺及其商品和服务信息都连接在一起,那么将完成一座城市的数字化;当国内所有的城市都连接在一起,也将促成数字化国家的实现。这样,用户手中掌握的,就是一个信息量无比巨大、包罗万象的中国商城。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对传统实体商业进行一次数字化的大升级,国家对信息化的实体店行使工商、税务、质检、物价、卫生等监管职能不再成为难事,甚至计划经济也将成为可能。
因为结合了网络购物和本地购物的优势,实体店主们将彻底推翻身上的三座大山,不再受经营时间、经营位置、信息不对称的限制,实现弯道超越,率先进入第三商业时代。也即是说,中国再也没有单纯的传统商业,将全面地进入到移动商业时代。
现在,让我们联合起来解放自己;在未来,也让我们自己来掌握自己的命运。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1 )
第三商业时代:让天下真正没有难做的生意
在网络出现以前,是线下实体经济时代。因受时空限制存在严重的信息障碍,人们只能面对面地交易,我们称之为第一商业时代。数千年来,人们用最基本的信任建立起稳定的旧商业文明。
当工业大生产和社会大分工出现,打破了空间的限制,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再面对面地交易,原始的信任也不复存在。当资本开始登场,将这种信任危机推向了极致。
第二商业时代的确立,源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明。不但交易双方的距离可以远到地球的另一边,而且第一次使人和物分离,在虚拟的空间里完成。在信息化的世界里,同时打破了时间、空间、信息不对称的限制,似乎可以使每一个人将每一件商品轻松地卖给全世界,天下再也没有难做的生意。
从此,天下真的没有难做的生意了吗?
现在,第三商业时代已经拉开序幕,移动互联网正式登场。而实体商业的经营方式和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相比,却没有任何差别。信息化将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时空错位和社会危机。
实体店的生意难做,关店潮伤害的是90%那部分
中关村e世界电子大卖场,曾经人声鼎沸的商城变成了空城,商家已经全部撤离,只留下了空旷的场地和凌乱的柜台。地下一层地上五层,总面积达6万平米的大卖场,将另谋出路。短短几年时间,中关村几大卖场已难觅昔日繁华,在网络电商的冲击下开始落幕。
在曾经引领中国经济的珠江三角洲,省会城市广州号称是千年商都。但是在著名的天河商圈,却出现了严重的倒闭关店潮。一些多年不变的旺地,长时间退租,长时间空置,甚至整条街关闭。这在以前是绝对无法想象的。
最中心、最有名的世贸服装城二楼以上的僵尸商铺高达80%,很多店已经关门停业。这个上万平方的服装城已经很难找到几个人。店老板都是苦不堪言。
在中国的另一个商业中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情况又怎样呢?曾经最繁华的杭州武林路,以往全部都是女装店铺,一铺难求。现在这里到处都是空店面,只剩下一半店铺还在经营,女装店更是难觅踪影,显得异常冷清。武林路这样的传统市场就像陷入了网络时代的迷宫。
即使在全球最大的义乌小商品交易中心,也已经神话不再。有些店已经关门了,留下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的生意是一年比一年差。普通店主以前每月能有十几万的销售,现在被腰斩,因为网上打的价格太低了。
2014年,身为中国羽绒服第一品牌的波司登,短短半年时间,门店数就从8216家减少到3436家,关店4780家,平均每天关店19家。
2014年,佐丹奴、班尼路、真维斯等也纷纷关店,佐丹奴关闭165家,班尼路关闭388家,真维斯关闭253家,其中直营店194家,七匹狼关闭347家,九牧王关闭73家,卡奴迪路关闭53家。
李宁专卖店去年关闭了1200多家,匹克关门了1067家。而之前在2012年,李宁、安踏、匹克、特步、中国动向等五大运动品牌就已经关店5000家。运动产品企业集体遭遇了滑铁卢。
遭受重创的绝不止这些商家,与之唇齿相依的线下商业物业、城市综合体也陆续走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北京北三环有一座商场,绝佳的位置,宏大的综合商业体规划。但是,这是一座空城。庞大的城市综合体里空无一人,呈现的是一片令人吃惊的末日景象。有的商场已经被彻底废弃,破败不堪,落满尘土,堆满杂物。曾经的喧闹不再,只留下一片令人唏嘘的衰败残局。废弃的商场只会越来越多。
“关店潮”正在席卷国内的大型零售企业,多家A股上市的百货公司也是前途未卜。 2014年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中的八成利润都在下降。根据统计,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门店数相比上年减少了11.6%。
线下生意的一部分正在走向绝境。而电商风驰电掣发展了十年,现在也仅仅只占全国商品交易总规模的10%,实体店交易依然是中国商业的绝对主体。
网络电商的炼狱,政府的监管之痛
有一个数据,去年能够盈利的网店是18%,今年是不到9%。那么明年这个数字将会更低,几年后,也许全中国将只剩下一家电商独大,其他所有电商都会被它消灭。
因为这就是传统电商模式的游戏逻辑,也是网店店主们的宿命。
网上开服装店的店主最辛苦,大部分都生意惨淡,员工离职频繁。因为产品好、服务好已经不管用了,问题是你不可能投入大量广告,像某些有资本支持的大电商在首页位置花很多钱。也不可能把价格做得像别人一样,比成本还低。网络店主们陷入了不做广告没销量,做了广告没利润的怪圈之中。做是死,不做也是死。
即使某些网店为了脱颖而出,在电商平台大举投入广告营销,但在低价的竞争要求下,广告营销、快递、仓储这些成本都无处消化,这个结构性矛盾只能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假冒伪劣。网络,几乎成了假货集散地。
高仿产品、假名牌、假冒伪劣充斥其间,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电商网站的假货率达到了77.8%。抽查的9家电商平台7家在售假,7部手机有5部是假货或者翻新机,其中三星手机的假货率为100%!甚至所售卖的农用化肥8成造假,而化肥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消费品。
因为低价文化的恶性竞争,所有人一味追求低价,迫使网店店主们不计后果地压缩成本。但消费者对低价的要求是没有止境的,竞争的结果也只有一个,没有底线。生意越做越难的原因是,网络市场环境已经严重恶化。假货泛滥、竞争对手盗图、低于成本价销售、雇人抹黑等等。结果将是“劣币驱逐良币”,消费者作为假货的“同谋”,最后受伤的也必然是消费者。
同时电商工商、税务、质检等监管缺失,造成了对传统商业的不公平。但更大的不公平,是网店为什么不交税?
如果要征税,很多网店将从此消失。但放任自流,线上线下、个人和国家,却都没有因此受益,那么国家的税收到底补贴了谁呢?在这一片虚假繁荣中,除了网站老板等少数人,大家都没有赚到钱。
这边线下实体店主们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再也扛不住成本,要求恢复商业环境,要求生存空间;那边线上网店店主们也在集体抗议,抗议网上的不正当竞争和电商网站的垄断。
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号称让天下不再有难做的生意,却为何让线上线下的商户生意都做不下去?为何让绝大多数的人陷入了绝境?
网络社会的一大特性是分权,但现在流行信息独裁
传统电商的世界,如同一座金字塔。
生活在最底层的,是那些线下实体经商者,他们的绝大部分不会上网做生意,是被信息化抛弃和摧毁的那一部分。现在无数的店铺老板们失业了,更多的营业员、促销员失业了,连房东、物业老板们也要失业了……这个庞大的群体正在变得愤怒、狂躁而冲动。谁来拯救他们未来的命运?
一些实体店主们虽然学会了上网开店,被迫加入超级价格战去竞争一夜成名和暴富的机会,但他们和这个中间阶层的绝大多数的网店店主们一样,将成为竞争的失败者,最终被淘汰。不做广告没销量,做了广告没利润。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只能不计成本、不计后果,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触碰法律底线,对于这些已经欲罢不能的人们,谁又来把他们从这个怪圈中解放出来?
而金字塔尖则是那些电商网站的老板,他们实际上是信息流、现金流的垄断者。在他们的独立王国里,他们重复着屡试不爽的商业营销套路,用手中的资源和权力在这个社会推行丛林法则。甚至工商、税务、质检、物价、卫生等国家力量被排斥在外,处于一种危险的无政府状态。
网络电商模式历史性地消灭了商业交易的中间环节,同时也正在历史性地消灭商业利润。而追求利润,是商业社会运行的基础。
电商网站最大的收入不是交易服务,而是广告营销。所谓网络电商的繁荣,既不是线上线下数以亿万计生意人的繁荣,也不是国家的繁荣,只是网站老板和少数几个人的繁荣。
失业、愤怒、道德沦丧、恶性竞争、税收流失、假冒伪劣、行政法律无法监管、信用评价弄虚作假、市场秩序被严重破坏,从这些危害社会稳定的因素来看,电商的出现,商业不是进步了,反而是严重后退了!
商业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还在吗?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电子商务?信息化的社会如何重建信任?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如果我们欢迎局部的繁荣,收获的必然是全面的混乱。
互联网制造的问题,可以用移动互联网来解决
互联网不只是一种思维,互联网更是一种精神!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思想是颠覆别人,成就自己。互联网理论的进化结果只有一个,即最终重归一种进步的人文精神,我们将其概括为:开放、共享、以所有人为中心。
传统电商的实质是首页经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有的商户同场竞技,角逐首页的机会。因为,搜不到就意味着不存在。这边是饥渴的消费者,那边是一众网店,中间掐着水龙头的是电商平台。可以说,中国现在还没有真正的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将建立起点对点的、以所有人为中心的、立体的网络,世界从此将正式迎来真正的互联网时代。
李克强总理指出,电子商务不仅仅是“虚拟经济”,应该用“互联网+”将实体商业和虚拟经济结合起来,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共同发展。但是,将会是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真正实现这个目标?移动电子商务,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将每一家实体店铺上载到移动互联网,以店铺为中心形成任意半径的服务圈和物流圈。每一家商户都可以自己为圆心,为周围100米、500米、1000米、3000米,甚至全城,乃至全国的用户提供服务。
实体店铺里的每一样商品的信息也全部上传,样品、价格、存量、服务等所有信息适时更新。当每一条街、每一个实体店、每一件商品都实现上传,可以使实体店不受交易时间的限制,实现24小时营业,永不打烊。也不受地段和位置的影响,全城所有的商铺和商品信息,都能被准确地定位和搜索。
而手机用户通过手机以自身所处位置为圆心,形成移动中的任意半径的生活圈、信息圈。不管走在哪里,都可以搜索到身边100米,500米、1000米、3000米、甚至全城、乃至全国所有的店铺和货品。
这样,每一个实体店铺不管在什么位置,都能被自己周围的消费者找到。实体店主再不用像虚拟网络店主一样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为了找到消费者,只能去竞争首页的广告。
给店家和用户同时带来实惠的是,店主可以随时自主调整和发布打折优惠信息,价格比团购只低不高。而且,店家在每天营业高峰之外,可以提供“特惠”,充分利用经营空挡和资源,价格也将更加具有杀伤力。
其实,在极度商品化的今天,很多商品就在身边,但因为信息不对称,只能上网去淘,舍近求远。但用户选择的总是最近、最快、性价比最高的货品。现货,立取,当面验货,免快递费……移动电商解决了实体店信息化的问题,人们又回归了面对面的交易,信任再次建立起来了,这是使商业世界回归平衡的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契约。
一个用户,一部手机,一个App,装下了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以用户为中心,真实地感受到身处城市之中,工作生活所需一切尽在掌握。以个人为中心,建立起了移动中的生活圈、信息圈、服务圈,为其提供最近、最便捷的资源配置和服务供应。这将是一种数字化的生活方式。
当一座城市的无数家商铺及其商品和服务信息都连接在一起,那么将完成一座城市的数字化;当国内所有的城市都连接在一起,也将促成数字化国家的实现。这样,用户手中掌握的,就是一个信息量无比巨大、包罗万象的中国商城。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对传统实体商业进行一次数字化的大升级,国家对信息化的实体店行使工商、税务、质检、物价、卫生等监管职能不再成为难事,甚至计划经济也将成为可能。
因为结合了网络购物和本地购物的优势,实体店主们将彻底推翻身上的三座大山,不再受经营时间、经营位置、信息不对称的限制,实现弯道超越,率先进入第三商业时代。也即是说,中国再也没有单纯的传统商业,将全面地进入到移动商业时代。
现在,让我们联合起来解放自己;在未来,也让我们自己来掌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