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阿里一直不甘心放弃社交市场,站在这个角度去做社交功能理所应当。
如今app市场颇有些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感觉,浮华褪去,只剩下一堆App尸体,在其中占比最多的就是社交类app,你专注聊天也好,约妹子也好,视频聊也好,职场聊也好,用户在面临眼花缭乱的选择的时候,往往最终是不做选择。
(总觉得要是把支付宝的图案加上去就会变得很奇怪)
如今的微信的朋友圈,已经不只是一个社交场所,流媒体广告的资源才发挥10%,而这也是一块非常具有潜力的市场。不过也是一颗炸弹,当朋友圈变得广告漫天,软文到处,又很难分清和过滤的时候,这个渠道的广告效率和引起反感度会徒增,看似漂亮的PV数据后面,可能只是用户“随手点开,手指上滑,五秒关闭”的动作系列。不过距离这个情况还相距甚远,而微信已经在后台审核和限制推送数量上面十分注意控制了。
微信是典型的腾讯出品,做社交起家,再通过庞大的用户群体覆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微信支付的突起给了阿里很大的危机感,在各大互联网公司疯狂抢占P2P金融市场的时候,能够把用户支付渠道把握在手非常重要。这边有微信支付,那边还有京东白条,阿里和蚂蚁金服面临着众多来势汹汹的敌人。
其实阿里一直在追着腾讯在社交上的脚步,从阿里旺旺的聊天交友功能,到后来推出类似微信的“来往”和“钉钉”。不同的策略也带来不同的产品,旺旺是基于淘宝网的聊天软件,但是大部分人只有在买东西时才会登上旺旺,和卖家砍价或者问问发货时间。为了摆脱因为买卖才会使用的尴尬局面,阿里一直在强推“来往”,但是无奈微信已经被大范围使用,“来往”又没有主打类似“陌陌”和“探探”寻求的差异化。
微信和支付宝,是社交和电商的斗争,一个是“重电商,轻社交”,一个是“轻电商,重社交”,两者都想把社交和电商完美的结合。微信朋友圈有强大的社交资源,腾讯一直想通过社交给自己带来现金流量,这也是腾讯坚定的投资微店、和京东合作微店的原因,把关系商业化,是微信的重点,同时作为强大的媒体平台,让不管是创业者还是大公司推产品都必须重视的广告投放地。而支付宝是阿里交易链条上重要的一环,有的是现金流量,缺乏朋友关系,阿里一直想通过电商关系,发展其它社交关系,把电商社交化。
目前来看,“微信”有着装机必备的优势,但是在现金流上,大部分来源还只是很多人发发红包,支付下饭费和打车钱,要改变消费的习惯是需要大量的资源。而支付宝,很多人并没有下载app而只是在买东西时通过网页支付,虽有强大的现金流,但是没有手机必备的属性,而改变社交习惯则需要长期的过程。
要说替代朋友前,支付宝还差得远,当然要说微信支付要撼动支付宝在电商领域的地方,一样很难。只是一个相互制约,就像你微信支付抢占我电商的流量,那我也要在社交上给你制造些障碍。防止一家独大的垄断,就是给自己的未来多留一些机会。
阿里也在布局,考虑到微信朋友圈在2B方面的不足,“钉钉”集中在为小企业服务,就是走一条差异化的路线,而支付宝生活圈,也是看准了现在互联网+的趋势下,每个人都想从中分一杯羹,无论是做订阅号赚广告费,还是在朋友圈卖东西,后来者在微信朋友圈爆炸的时代找不到进去的路,那么不如去支付宝生活圈去做第一批尝鲜的人,也许会有更好的机会。
大家都在争流量,争转化率,难道只有慢半拍的百度还在认真做技术吗?
QQ荒芜,贴吧远去,手机的战场硝烟弥漫。
从社交做电商,易!从电商做社交,难!
一个小和尚问方丈:“师父,我念经的时候可以吸烟吗?”方丈怒道:“不行!”另一小和尚问:“师父,我吸烟的时候可以念经吗?”方丈:“当然可以!”…
现实中这绝不仅仅是个一笑而过的段子,这是阿里做社交真实的写照。
从投资陌陌、微博到亲自操刀推出来往、钉钉,阿里对社交一直魂牵梦绕但也频频碰壁,一直不得其法。
或许别人的就是最好的,得不到的才会更加觊觎。对社交阿里仍然不甘心,现在新版支付宝已悄然上线生活圈,并添加了阅后即焚功能。看来,来往没有被打败,来往只是像复仇者联盟2里的奥创一样逃到了支付宝,变形之后将以更加强大的姿态来挑战微信(笑~)。
不过用户会买账吗?
从社交转向电商总是很容易。微信火了之后,微店、微商一下子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各种代购、各种面膜在朋友圈不断刷屏,虽然不胜其烦。但这种向电商转换的过程至少很流畅。就像在Facebook上开f-stores 在微博上卖衣服一样。在不扰民的情况下用户是能接受的。
但从电商转向社交却并不容易。无论阿里旺旺的装机量达到几亿,用户都不可能会用其和朋友聊天。支付宝想做社交同样崎岖。
这是由用户的心里状态决定的,上学的时候,老师想批评你总是会用一段表扬的话语作为铺垫:“小明,最近你和同学相处不错,大家对你当班长也都比较认可,老师也比较满意。但是有一点,成绩下降比较厉害,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小明可能会虚心接受;如果换成“小名,你的成绩最近下降比较厉害,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虽然你跟同学相处融洽,大家对你当班长也比较认可,但是有什么用呢”这样说的后果就是,如果碰到一个脾气不好的小明,可能会像夏洛一样直接把老师都给打了。
这种欲抑先扬的做法,老板对员工说话如此,朋友之间交谈如此,父母对孩子教育也如此。而大自然的很多事情也是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社交,沟通,交流这是从人类诞生的时候就开始了,虽然不一定有语言,但却并不妨碍沟通。因此社交属于低级的状态。但做生意却不是开始就会,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交换,刚开始以物易物再到有货币。电商本质上是生意,属于人类的高级阶段。因此你可以吃饭的时候就把生意谈了,吃饭时候心里是放松的状态,做生意的时候比较理性,思维会高度集中,这种从放松到紧张的过程人很容易接受。但开会的时候你却很难想象每人端着一碗饭的场景。会议的时候思维比较集中,吃饭时的放松不利会议的进行。
微信的电商就是吃饭的时候把生意做了的那种,不幸的是支付的社交显然属于开会端碗的奇葩场景。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原因让用户对使用支付宝社交产生了一种心里的不适感。这种扭曲让用户对支付宝的社交一开始就有抵触。
另外,从金钱观上来看,中国人骨子里虽然爱钱,但不会摆到明面上来,所谓谈钱伤感情。阿里隔着屏幕就扑面而来的浓浓电商味,让我们怎么能在支付宝上愉快的聊天谈感情。
而如果阿里只是把社交作为对腾讯战略性的防御,显然定位就比较尴尬。社交产品就不会有大的突破,打败微信的不会是另外一个微信,来往的失败可想而知。更何况现在支付宝的社交还只是来往的一部分,因此用户更不可能,也没必要从微信迁到支付宝。
总之阿里的处境就像段子里的第一个小和尚,虽然两个小和尚最后都是“念经+吸烟”但从社交做电商,易!从电商做社交,难!
本文首发于百略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总觉得阿里静下心来做钉钉还是有希望在职场社交这一块突破的,职场社交做到老大再考虑和支付宝的结合或许是个路子。可惜太急功近利了,老是有全家桶的思维,总想着大而全,支付宝都快被玩废了,钉钉还不温不火。
这问题本身就有毛病,两个不同的场景怎么代替?
我只想用支付宝在淘宝的时候付一下钱,并不打算和我的朋友或者商家通过支付宝产生什么交流。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5 )
阿里一直不甘心放弃社交市场,站在这个角度去做社交功能理所应当。
如今app市场颇有些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感觉,浮华褪去,只剩下一堆App尸体,在其中占比最多的就是社交类app,你专注聊天也好,约妹子也好,视频聊也好,职场聊也好,用户在面临眼花缭乱的选择的时候,往往最终是不做选择。
(总觉得要是把支付宝的图案加上去就会变得很奇怪)
如今的微信的朋友圈,已经不只是一个社交场所,流媒体广告的资源才发挥10%,而这也是一块非常具有潜力的市场。不过也是一颗炸弹,当朋友圈变得广告漫天,软文到处,又很难分清和过滤的时候,这个渠道的广告效率和引起反感度会徒增,看似漂亮的PV数据后面,可能只是用户“随手点开,手指上滑,五秒关闭”的动作系列。不过距离这个情况还相距甚远,而微信已经在后台审核和限制推送数量上面十分注意控制了。
微信是典型的腾讯出品,做社交起家,再通过庞大的用户群体覆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微信支付的突起给了阿里很大的危机感,在各大互联网公司疯狂抢占P2P金融市场的时候,能够把用户支付渠道把握在手非常重要。这边有微信支付,那边还有京东白条,阿里和蚂蚁金服面临着众多来势汹汹的敌人。
其实阿里一直在追着腾讯在社交上的脚步,从阿里旺旺的聊天交友功能,到后来推出类似微信的“来往”和“钉钉”。不同的策略也带来不同的产品,旺旺是基于淘宝网的聊天软件,但是大部分人只有在买东西时才会登上旺旺,和卖家砍价或者问问发货时间。为了摆脱因为买卖才会使用的尴尬局面,阿里一直在强推“来往”,但是无奈微信已经被大范围使用,“来往”又没有主打类似“陌陌”和“探探”寻求的差异化。
微信和支付宝,是社交和电商的斗争,一个是“重电商,轻社交”,一个是“轻电商,重社交”,两者都想把社交和电商完美的结合。微信朋友圈有强大的社交资源,腾讯一直想通过社交给自己带来现金流量,这也是腾讯坚定的投资微店、和京东合作微店的原因,把关系商业化,是微信的重点,同时作为强大的媒体平台,让不管是创业者还是大公司推产品都必须重视的广告投放地。而支付宝是阿里交易链条上重要的一环,有的是现金流量,缺乏朋友关系,阿里一直想通过电商关系,发展其它社交关系,把电商社交化。
目前来看,“微信”有着装机必备的优势,但是在现金流上,大部分来源还只是很多人发发红包,支付下饭费和打车钱,要改变消费的习惯是需要大量的资源。而支付宝,很多人并没有下载app而只是在买东西时通过网页支付,虽有强大的现金流,但是没有手机必备的属性,而改变社交习惯则需要长期的过程。
要说替代朋友前,支付宝还差得远,当然要说微信支付要撼动支付宝在电商领域的地方,一样很难。只是一个相互制约,就像你微信支付抢占我电商的流量,那我也要在社交上给你制造些障碍。防止一家独大的垄断,就是给自己的未来多留一些机会。
阿里也在布局,考虑到微信朋友圈在2B方面的不足,“钉钉”集中在为小企业服务,就是走一条差异化的路线,而支付宝生活圈,也是看准了现在互联网+的趋势下,每个人都想从中分一杯羹,无论是做订阅号赚广告费,还是在朋友圈卖东西,后来者在微信朋友圈爆炸的时代找不到进去的路,那么不如去支付宝生活圈去做第一批尝鲜的人,也许会有更好的机会。
大家都在争流量,争转化率,难道只有慢半拍的百度还在认真做技术吗?
QQ荒芜,贴吧远去,手机的战场硝烟弥漫。
从社交做电商,易!从电商做社交,难!
一个小和尚问方丈:“师父,我念经的时候可以吸烟吗?”方丈怒道:“不行!”另一小和尚问:“师父,我吸烟的时候可以念经吗?”方丈:“当然可以!”…
现实中这绝不仅仅是个一笑而过的段子,这是阿里做社交真实的写照。
从投资陌陌、微博到亲自操刀推出来往、钉钉,阿里对社交一直魂牵梦绕但也频频碰壁,一直不得其法。
或许别人的就是最好的,得不到的才会更加觊觎。对社交阿里仍然不甘心,现在新版支付宝已悄然上线生活圈,并添加了阅后即焚功能。看来,来往没有被打败,来往只是像复仇者联盟2里的奥创一样逃到了支付宝,变形之后将以更加强大的姿态来挑战微信(笑~)。
不过用户会买账吗?
从社交转向电商总是很容易。微信火了之后,微店、微商一下子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各种代购、各种面膜在朋友圈不断刷屏,虽然不胜其烦。但这种向电商转换的过程至少很流畅。就像在Facebook上开f-stores 在微博上卖衣服一样。在不扰民的情况下用户是能接受的。
但从电商转向社交却并不容易。无论阿里旺旺的装机量达到几亿,用户都不可能会用其和朋友聊天。支付宝想做社交同样崎岖。
这是由用户的心里状态决定的,上学的时候,老师想批评你总是会用一段表扬的话语作为铺垫:“小明,最近你和同学相处不错,大家对你当班长也都比较认可,老师也比较满意。但是有一点,成绩下降比较厉害,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小明可能会虚心接受;如果换成“小名,你的成绩最近下降比较厉害,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虽然你跟同学相处融洽,大家对你当班长也比较认可,但是有什么用呢”这样说的后果就是,如果碰到一个脾气不好的小明,可能会像夏洛一样直接把老师都给打了。
这种欲抑先扬的做法,老板对员工说话如此,朋友之间交谈如此,父母对孩子教育也如此。而大自然的很多事情也是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社交,沟通,交流这是从人类诞生的时候就开始了,虽然不一定有语言,但却并不妨碍沟通。因此社交属于低级的状态。但做生意却不是开始就会,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交换,刚开始以物易物再到有货币。电商本质上是生意,属于人类的高级阶段。因此你可以吃饭的时候就把生意谈了,吃饭时候心里是放松的状态,做生意的时候比较理性,思维会高度集中,这种从放松到紧张的过程人很容易接受。但开会的时候你却很难想象每人端着一碗饭的场景。会议的时候思维比较集中,吃饭时的放松不利会议的进行。
微信的电商就是吃饭的时候把生意做了的那种,不幸的是支付的社交显然属于开会端碗的奇葩场景。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原因让用户对使用支付宝社交产生了一种心里的不适感。这种扭曲让用户对支付宝的社交一开始就有抵触。
另外,从金钱观上来看,中国人骨子里虽然爱钱,但不会摆到明面上来,所谓谈钱伤感情。阿里隔着屏幕就扑面而来的浓浓电商味,让我们怎么能在支付宝上愉快的聊天谈感情。
而如果阿里只是把社交作为对腾讯战略性的防御,显然定位就比较尴尬。社交产品就不会有大的突破,打败微信的不会是另外一个微信,来往的失败可想而知。更何况现在支付宝的社交还只是来往的一部分,因此用户更不可能,也没必要从微信迁到支付宝。
总之阿里的处境就像段子里的第一个小和尚,虽然两个小和尚最后都是“念经+吸烟”但从社交做电商,易!从电商做社交,难!
本文首发于百略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总觉得阿里静下心来做钉钉还是有希望在职场社交这一块突破的,职场社交做到老大再考虑和支付宝的结合或许是个路子。可惜太急功近利了,老是有全家桶的思维,总想着大而全,支付宝都快被玩废了,钉钉还不温不火。
这问题本身就有毛病,两个不同的场景怎么代替?
我只想用支付宝在淘宝的时候付一下钱,并不打算和我的朋友或者商家通过支付宝产生什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