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有没有什么现有的产品或商业场景,一旦为其增加社交元素或改变社交方面的设计,就会有更好效果?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请大家分享你的想法 2017年5月20日 10 条回复 1518 次浏览 商业模式,社交,网络
回复 ( 10 )
改进或增加社交方面的设计有如下作用:可以加强用户间的社交结构性(建立社交联系,增进社交互动);有助于增进产品的用户粘性;有助于产品在社交网络的推广。(观点引用自课程《商业模式》,主讲人陈琛博士)
1、打字的时候我就在想,我看的是知乎、用的是windows8的操作系统,这两个是不是可以做一个最为简单的组合呢?我觉得这是可行的。微软的操作系统并不是一个简单系统,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熟知win8和win10等操作系统的所有功能,故大部分人总是会遇到一些操作上的问题,这个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去谷歌或百度等搜索引擎中查找,这明显是微软做系统的缺失。对于知乎来说呢,除了有大量的问题和大量的回答,各个用户都可以互相私信。如果把这两种特点结合起来,即在系统内部嵌入一套社交软件。这个软件可以:互发文字信息,关于操作方法的截图,操作流程gif等。这样既可以方便windows系统的使用者快速了解一些复杂的操作,又将这种问答平台收回到自己的系统内。对于微软公司,它们除了实现这个社交软件的基本功能,还可以做一些业务扩展,哪怕按照最为循规蹈矩的社交软件发展模式,这套系统也可以赚钱。
2、大众点评与微信有密切合作,首先大众点评网上大量的内容可以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转发到朋友圈,其次大众点评首推的就是微信支付,还有就是在大众点评上有个功能就是在新动态里查看朋友圈的朋友的点评。我认为最后一点是可以改进的:新动态里消息并不全面,许多好友的消息无法显示。当然,就算这个问题解决了,还是可以改进。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当这个人只有5分钟上网,很大概率他会选择刷微信而不是打开大众点评。所以,大众点评应该尝试积极嵌入微信,哪怕嵌入进去的板块就是用来看微信好友的点评信息。这样好友之间的点评信息就会在微信上被大量分享,这是显然对大众点评有好处的事情。而对于微信只需要开一个新的板块,就可以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3、之前有答案回答说电影院可以选择放映弹幕场次。我有另一种改进模式:每场电影都提供弹幕设备(参考了美国电影院提供可以显示subtitles的眼镜)。只需要一个可以显示的弹幕眼镜和一个发弹幕的写字板,就可以轻松与同时观影的人交流,观看之前场次的人在某个时间点的吐槽,或是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影院,可以收取弹幕设备的租金从而盈利。
4、在一些商品上贴二维码。比如衣服店里的衣服,水果店里的水果。当你扫描二维码时:①自动关注商户的微信公众号或网站主页;②获得产品产地,材料,生产日期与保质期等基本信息;③查看产品销售情况;④查看购买同样商品的买家的评论。顾客既可以了解到产品的具体信息,又可以在一个社交环境下发表或获取意见。对于商家,微信可以提高用户粘性,并且这些功能有利于借助其他社交软件的力量进行推广。
在图书馆里找想要的图书的时候,往往会用到一些共用电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是查到这本书在哪,还有一些可有可无的基本信息。而读者与读者没有发生交流。事实上,在图书馆安静的环境当中,两个陌生的读者发生交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在寻找图书的过程中,或许可以引入一些社交场景。记得高中的图书馆里,许多书上都有数位学长学姐的笔记,他们的讨论跨越了时空的界限,阅读中的社交也很重要。比如,图书馆信息系统与豆瓣读书对接,在图书馆里寻找图书的时候可以看到热门书评。或在图书查找的过程中加入书评功能,读者可以对书进行匿名或实名的评论。根据对特定的读者的阅读喜好分析,可以为其推荐兴趣相似的读者。给每个读者一个发表书评的网络空间等等。书店也是相同的道理。做一个有情怀能社交的现代书店,更有利于书店的发展。
我认为,以图书馆的信息平台为媒介,依托图书馆丰富的图书信息和资源,打造一个以阅读为核心的社交网络。不仅可以促进人们阅读,也能更好地增添图书馆本身的意义。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愈发紧密,其意义借此更能展现。
脑洞版权所有 脑洞版权所有 脑洞版权所有
航空网上值机
网上值机时间一般是起飞前24小时到起飞前1小时,目前最后一步是打印登机牌。实际上可以考虑在完成登机牌打印后提供分享到微信或其他社交媒体的图片/页面,结合降落的机场、实时天气情况和当地新闻,提供一些个性化的信息。
简单脑洞一下:
一个粗劣的想法
这样一来,航空公司与客户的关系能拉近太多了。
快递跟踪
这一点其实淘宝有一些意识,但是做得还不够。
京东也做得很好,可以用京豆给快递员买水、买企业吉祥物。
这样一来,快递公司与客户乃至员工的关系能拉近太多了。
文献日报化
知网长期希望推广普通大众对于知网的使用,我也去过一次在长宁区图书馆举行的线下推广活动,但教的都是高级使用技巧,如何在搜索框里用“和”、“或”提高搜索成功率。但是知乎日报其实已经提供了一个内容性质转化的好示范,将普通读者与专业读者区分开来,普通读者能转发、点赞,专业读者则上知网引文。
这样一来,高质量文献与读者们的关系能拉近太多了。
商品自由定制
NIKE iD、Moto X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样板,虽然NIKE iD产品没有折扣价,但是运动鞋玩家仍然前赴后继地掏钱买单。Moto X也让渴求个性的玩家前赴后继地回到了Moto的老坑。不过这些商品再怎么定制,你都没法把厂商的LOGO去掉,甚是有趣。
这样一来,买到的商品本身与消费者的关系能拉近太多了。
可以到处秀的会员App
星巴克的星享俱乐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一届穷逼,每每看到朋友圈里有人晒星星的时候,我总能看到那些好友们身上不灭的光芒。
via 第九软件网 – 提供软件下载,让网民充分享受网络资源
这样一来,逼格与消费者的关系能拉近太多了。
总结一下,数据可视化、事实含蓄化、商企关系个人化、信息分层化,都是产品和商业场景能够在社交化进程中能做的事,而且可能性远远不止于此。
程序员在集成开发环境中码代码时肯定会报错,有些错误程序员并不能自己发现,他们可能紧接着去StackOverflow论坛逛一下,搜索相似问题的解答,这种操作费时费力。我们可以在代码报错的同时,将报错信息及报错信息所属行的关键词与StackOverflow论坛中的问题和标签进行比对。之后,在集成开发环境中显示相似问题的链接可供程序员选择是否访问。这样简单的一个链接,方便程序员在码代码的过程中及时纠正错误,也不会因为debug时间过长而打断了他们的思路。如此一来,也能更好的促进论坛用户之间的交流。
我觉得大型超市、商场甚至商业综合体都可以开发相应APP完成辅助消费、社交等重要功能。它更像是专业化的、即时化的大众点评+在线地图。
由于我构想的辅助消费功能和社交功能部分相互联系,所以虽然不是重点,也会掺杂简单介绍。
以商业综合体为例:
1.因为各种地图APP不能详细显示在建筑内部的位置和楼层关系,所以该APP起到了重要的补充功能,如定位和提供目的商铺最佳前往路线。
2.进入APP后,有大类的分区,如电影、餐饮、购物、超市等。进入大类分区后就像是进入一个大厅,当然还可以有细分。大厅和小厅都会有该区域活动介绍以及大家的即时讨论(可以以弹幕形式)。
栗子:超市区。“-求推荐好用的厨房刀具。-正好刚买了A刀,这里只有ABC三种刀,据说D刀也是不错的。”;”-今天排骨特价,好多人排队抢购呢!-是吗,我马上派我儿子去先排队。-哦,看来只有改天再来买了。“;’超市信息:3-14号收银台目前排队人数较多,18-20号收银台目前排队人数较少。‘;”-请问FFF牌火柴在哪里卖啊?-你是刚用这个APP吗?在页面右上角有一个放大镜,你可以直接搜搜看。-谢谢!“
电影、餐饮等也都同理可得。
以上只是最简单的模型,还可以附加更多更便捷的功能。商业综合体虽然人流量大,且热闹繁华,但顾客间的交流极为有限,商场导购和工作人员也很少,有了辅助+社交功能会大大方便人们的消费,也节约了时间成本,更丰富了人们的经验。
第三次认真回答问题。
我想到了两个点子
Hackathon上我们小组想到一个智能闹钟的方案来提升城市生活质量,现在是现场直播。。。
由于实在是技术癌,所以感谢 @苏隽岩的倾情付出。创意是满满的,不过我觉得可以推广这个想法于各种新的场合。
假设作为智能闹钟,“社交+”元素如果能使用户产生粘性。如果能使用户之间建立结构,以及使用户更加依赖于产品。“社交+”在这里的体现是,在起床界面提醒人:
在这个情况下起不来的人会被激励起来。
起来之后,会显示
有优越感,便是用户粘性所在。
现在将智能闹钟起床的记录分享至微信朋友圈,朋友可以为我点赞,给我加油,监督自己早起。
这有利于增强社会互动和社交联系。
当然这种想法有很多。在KEEP上已经实现了这样的想法。虽然用户很少,但是依然能够增加用户互动,用户粘性也增加了。类似于“习惯养成”之类的APP或者应用都可以加入这种元素,能够带来更大的流量。
另一个想法是在高铁上的社交。
我们小组的可能项目B是拥有技术壁垒的高铁WI-FI喜欢社交的人,通过Wi-Fi端口可以检测对方来自哪里,要去哪里(可能涉及隐私的权限),这样驴友可以一路上和同道者一起畅谈,爱社交的陌生人可以收获友谊,(实名制的高铁能够让环境更加安全)。
这样乘坐高铁似乎并不是一次无聊的车程,我们可以将情景设置为“旅途中的社交”,以及高速网络带来这些便利。增值服务虽然大多是免费Wi-Fi带来的,我们可以为高等舱的旅客提供高速/更多流量的网络。虽然社交元素不多,但是在将来“高铁旅游”更加流行的将来,这种社交形式会更加受欢迎。
如有不妥,拜托指正!谢谢!
大学 = 大不了自己学
这可能已经不仅仅是一句玩笑话,在校大学生已经是网络公开课平台的重度使用者。
正是由于这一种需要,现在线上教育平台众多。笔者发现,从信息流向的角度看,信息都是从线上流向线下(也就是观众),这是自然而然的,这也是大家上网课的目的。
线上网络平台,如:
慕课网(IMOOC)-国内最大的IT技能学习平台大部分网课平台都采用如网易公开课这样的形式,在课程下会进行一些评价和讨论。像上图,140+楼,真正能看到的只有被顶上去的几条,大多还没有什么营养。说一句难听的,“跟帖”这个玩意,可有可无,没有明显作用,我认为这是一种不成功的交际方式
———————————————我是不想写代码的分割线——————————————-
imooc是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
首先,他有较好的“个人门户”概念,每个人都在这个网站中有了一席之地。
其次,他有一个较为成熟的问答社区,这个不仅成为了它的盈利来源之一,同时也提高了用户的粘性。
但是,还不够。下面是一些初步的idea,仅供参考。
1.互相关注
大家可以关注别人,看他的动态和学习情况,这样也可以方便的请教问题等等,这样大家可以和熟人一起进行学习交流,也可能和陌生的人成为朋友(我知道大家都喜欢偷学)
2.成立学习小组
大家可以与志同道合的人成立学习小组,可以抱大牛大腿,也可以小白们一起共同进步,大家不仅成为了好友,如果使用适当,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
平台的用户粘性也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如果你有一个学习小组在线上,兴许小组里还有个天然呆师妹,你离开这个平台可没那么容易。
3.建立问答平台、论坛、经验分享平台
这种平台是一种好的进行“纵向加固”的方式,提高有需求的用户的粘性。
4.可以开班级等等
先更这么多 欢迎交流指正
作为一个有选择困难症的人,我觉得生活中可以添加的设计还是挺多的。下面说一种类型的社交方面的改进吧。
每次和女友在商场里逛的时候,只要是饭点就会经历一个大头痛的问题,去哪里吃饭。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不会想着再看手机的,所以往往是逛一层楼然后选一家看得最顺眼的进去。可坐下以后又要开始头大了,吃什么?因为进餐厅时往往就没有针对性,那点菜的时候就更加不知所措了。
面对这种情况,比起打开手机看大众点评,我觉得有一种更好的思路,那就是——在每个饭桌上放置一小块电子显示屏,类似于全家现在吧台上出现的那种。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的是大众点评上或者商家自己收集到的反馈。这样可以使消费者获得以前顾客的评价,他们也更愿意相信来自前人的经验。要是商家有点小心思,还可以悄悄地自己写几条评价插入,选择那些利润最高的菜来点评,采用尽可能诚恳的语气,并且高频率的出现这道菜。这样顾客点的乐意,商家也卖的开心,大家一起开心多好。
在顾客吃饭的时候,电子屏上可以播一些附近的娱乐场所信息,又或者是电影院的排片表,这样无形中也促进了周边消费,商家又可以小捞一笔,顾客也会觉得省去了查地图以及盲目走路的困扰。一举两得。
其实这个思路还可以运用到其他地方,例如超市里面对琳琅满目的奶粉,顾客不知挑哪个时,奶粉架子旁边就可以滚动播放别的顾客的建议与用后体验等等。这样顾客买的放心,超市也可能无形中促进了交易的诞生,说不定某些超市还能挣一小笔广告费。
这些都只是因为一块小小的电子屏而已。
商业模式第三次作业 丁一凡
多图预警。
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足球事业,其中一大着力点就是开发足球市场,海量的资金涌入到了联赛之中,但是联赛的商业开发仍有待耕耘。作为一个时不时关注中超的英超球迷,我深知英超与中超(两国的顶级联赛)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从硬件到管理,从推广到内涵,无不如此。但是我认为有一些商业模式是中超球队可以借鉴的,比如球队专属APP。
我们来以英超球队阿森纳为例子。
这是英超球队阿森纳的官方APP的比赛界面,我们看到这是它的赛事信息。右方界面右小角是直播源(不过需要付费)。
左侧为官方新闻(英超球队在比赛前后的例行发布会之外,非比赛日也会有队内访谈一些球员的内容);右侧为球员列表,可以看到球员的数据及伤情等信息。这些内容都可以提高粉丝对于球队的认同感。
有意思的是,在民间也有非官方开发的名为Arseblog的网站及app,与官方APP上内容为官方的新闻及采访不同,这一家网站上的内容为爱好者写的战术分析,批评以及线下活动等。
虽然上述两个app都以内容为主,但是也嵌套着少许社交功能。另外arseblog及阿森纳官方在Facebook, twitter, youtube,google+等社交平台上都运营着自己的账号,自己的内容也可以被分享到社交网络上去。
遗憾的是,在目前国内的中超除了广州恒大(恒大也可以说是管理水平最高的),都没有开发自己的官方app。
看到这里,或许了解足球的读者会问:作为俱乐部官方或者爱好者发声的场所,难道新闻平台对于读者来说不是更方便吗?诸如公众号、微博官方号、官网等平台(实际也确实存在)对于俱乐部来说难道不够吗?
在这里,我想普及两个基础概念:一、所谓足球迷,与其说是对足球感兴趣,不如说他们是某一支/几支球队的拥趸。
也就说,尽管诸如网易、新浪等综合新闻媒体、懂球帝这一近年发展迅猛的专业足球app分流了大量的流量,却很难把这些流量转化为购买力,只能打一些流量的主意(懂球帝今年2月推出了商城,但是其恐怕在淘宝面前难成气候,流量还将是其生存根本。)
其中的逻辑便是100个死忠粉不如100万个关注者的道理。
二、对于一家俱乐部来说,收入可以分为赞助商收入、转播分成以及比赛日收入三大类,而中超的比赛日收入只能说可以忽略不计。
阿森纳2014-15赛季的比赛日收入达到1亿英镑。值得注意的是,比赛日收入分为一:门票收入,又分为赛季前出售的季票以及现场的门票,对于英超德甲来说,上座率超过90家常便饭,而中超的上座率超过90的场次一赛季可能仅一两场;二、赛场额外收入以及纪念品收入,比如中场休息时售卖的饮食以及足球场中的纪念品店。然而对于中超来说,体育场并不属于球队,开发这一项或许有些困难。
这是阿森纳官方APP的截图。分别是票务、青年队报名,体验项目、慈善项目(球队常常可以发动球迷的热情做一些公益项目)、纪念品商店、足球场朝圣之旅(相比于中超,欧洲的足球场本身就是一个景点)、球队基本信息。
比起官方号、新闻平台,官方APP可以获得票务及纪念品的收入;比起官网,在这个移动端的时代,APP显然更有市场。我认为阿森纳1亿英镑、全球第一的比赛日收入一定与它在各个领域的商业开发有关,而官方APP显然可以被中国的俱乐部借鉴,不仅仅是足球。
而前文提到的arseblog,也有一些自己商品出售,用于维持运营。
目前的中国足球市场,目前的繁荣可以说是大量资金涌入的结果,在泡沫之下,认真的商业开发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立命之本。对于球队来说,做一款嵌合内容+社交+票务的app并不难,而球迷反馈的收入也是值得期待的。
虽然已经有前面的同学想到了公厕的社交,但是在我看来,还有很多方面可以挖掘。
载体还是在洗手间内部隔间的门上装上一块可互动屏幕/二维码,某些洗手间的镜子上已经有人开辟了这种设计。
1.
可以模仿360开机的通知,在互动屏幕上显示“您目前已如厕了xx分钟,小于全国XX%的人,门外有XX人在等候,现在结束可获得‘效率之王’称号!” (与环境互动)
益处:商场/景区等地方的洗手间经常人满为患,大排长队,用这样的设计可以让上厕所的客人意识到外面排队的情况以及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督促激励客人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厕所的使用效率。
2.投放问卷调查。 上厕所的时候,人总会主动去搜寻有趣的信息,若在此时投放问卷调查效果会很好,个人认为电子屏效果会更好。(与问卷投放者互动)
3.场所广告 可以提供场所内商家的讯息,提供优惠二维码等。
4.场所即时互动 即时游戏:你画我猜、棋牌类游戏等,可与附近玩家一起进行,还可以加上即时评论或弹幕,进行更加实时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