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范勇 初入职场

要知山中事,需闻打柴人。

回复 ( 10 )

  1. 林慕白
    理由
    举报 取消

    遭遇知乎“不友善”折叠,所以对大量的字眼进行了删节,原答案因为部分字眼修改后仍然不能通过审核,所以导致语气失去了力量,意味也必然出现变化。原答案下某个特指某类智商人群的名词现在做了修正,替换成“损失”、“笨蛋”等等。如需感受原答案原汁原味的语气,请自行脑补。请知~

    题主问题为:每年电商损失多少钱在制定规则上啊!

    答主答案为:每年电商消费者损失多少钱在营销规则上啊!

    反对高票答案。

    属于不会做电商的理论系。

    高票答案的整个理论建立在:客单平均分布的情况下。

    高票答案属于财务角度作答,而非营销角度。

    ———————————————--促销方法利弊———————————————————-

    电商促销方法主要分几种。

    1、折扣。

    折扣在线下本来是王者一般的促销利器,效果最好。但是被电商玩坏了,现在动不动就多少折多少折,你真的关注过多少折么?

    所以本来折扣应该是:力度大,效果好。促销目标是:从不买到买

    而被电商玩成了:没效果,没力度。

    因为缺乏一种公信力,而天猫双11就是典型的具备一些公信力的折扣促销——力度大,效果好。

    所以,不是每个电商,都玩得起折扣。即便你真的折扣大。

    2、送赠。

    买一送一,买一送几。都是典型的小促销。属于:力度小,效果一般促销目标是:从犹豫买到买。

    相对来说,送赠的力度比较小,但是带来的效果相对可观。譬如买雀巢送杯子、买黑人牙膏送漱口杯等等。左右的是你在决定购买的一刻,你的倾向。

    所以送赠通常会表现在终端、快消品行业,基本差不多,没有太多区别的情况下,通过送赠来达成成交。电器也有一些配套的赠品做赠送,但是相对效果就没有太明显。

    3、满减大法(优惠券)

    =========================满减的营销秘诀==========================

    满减简直就是新时代的营销神器啊!!!!

    满减的营销效果是:让利小,效果好!促销目的为:从买一到买二,从买低到买高。

    这就是我反对高票答案的原因:通篇无数文字,但是没有提到满减带来的提高客单的核心目的。(有也是含糊带过)

    更加重要的事情是:满减是一个陷阱。一个让顾客觉得商家很愚蠢的陷阱。

    题主觉得当当的做法很愚蠢。但是如果我告诉你:

    其实当当完全可以做7折促销!这样你还觉得当当“损失”么?

    不会,如果当当做7折,你会没什么感觉,也就那么回事。但是,当当做了满减促销以后,你的花费就高了,同时你的购物成就感也提高了。多么美好,大家开心。

    有什么营销,可以同时做到:赚更多的钱,还让消费者更加满意呢?

    满减就是一种(麦当劳第二杯半价也是超神的存在),案例请看题主。

    如果当当采用的是7折促销,那么题主只需要63元就可以购买到他心仪的商品,得利是27元,满意度50分。

    而当当采用满减以后,题主额外支付了金钱,得利无法计算肯定低于27元,满意度100分。

    所以满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是提升消费者的消费额度,而在提高消费额度的时候,其实整体的利润也提高了。而满减主要是让出本来没有的这一部分利润!!!

    你要知道不是所有人的心仪产品都是90元。也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拍一件24块钱的商品来凑够。我不会告诉你,我为了京东包邮而买了两盒雀巢。

    即,满减是一种具有欺骗性的促销方式。

    满减的陷阱有:

    1、优惠错觉:你觉得满100减30等于7折,很多人内心感受都是这样的,所以很兴奋。而实际上,你需要花110甚至120,才能享受到减30。

    我给你举个例子:一个妹纸,垫了海绵。你看着很大,但是实际感受起来,没有那么大。

    我只有这么举例,你才能感受到,这堪比21世纪最大的谎言

    2、额外购买:没错,满减的目的,就是让你额外购买。清库存、动销、关联、提高客单。

    实际上,制定满减活动力度的时候,绝对不是拿这计算器来一毛一毫计算利润得失。

    而是衡量刺激多少人,刺激力度多大

    电商玩的是数据,所以关注我的卖家们,满减应该是这样做的:

    1)拉出你的后台数据,分析一下你的客单集中在那些点上(刺激谁?)

    譬如,当你的客单集中在50跟80两个价位的时候,你可以选择满100减30。两个价位同时刺激!

    客单50的想,我擦,再买多一件50块钱的东西只花20,你就会非常心动。我刚刚肯定没有告诉你,我就为了京东包邮,买了两盒雀巢。(刺激1到2)

    客单80的想,再买20,还能省10块钱!!!此时不买更待何时!(刺激0到1)

    2)查看浏览过你主推商品的顾客,同时浏览了其他什么商品;

    很多顾客浏览了羽绒服的同时,也浏览了打底衫,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根据你的打底衫的价格、利润,来制定你认为可行的满减力度。也是区别于第一点的另外一个满减力度制定方式。

    3)最大限度下,是否利润可以支撑;

    譬如我做满100减30,那么首先考虑的是,所有商品7折后是否仍然在我接受的范围呢?如果有超出的商品,那么在整个活动促销中,比例是如何的?

    总结起来,满减活动会场的策略一般是:

    A、以提高客单为主的促销目的;

    B、建立在平台过往客单数据下的活动力度;

    C、参加活动的商品客单已经经过筛选。

    对于当当的客单数据,本人并不知悉,但是以本人在京东的销售实操案例来说。

    本来我们店铺20元包邮,后面调整到50元包邮以后:客单提高了、访问深度提高了、利润增加了。

    如果我把这增加的利润让出来,其实我也可以做一轮满减。

    我这么说,你们可以明白我的意思么?——促进客单提升,本身就会带来利润的提升,满减可以只是把增加的利润让出来。

    另外。

    优惠券属于满减里面的一种,阿里系电商更倾向于使用优惠券。而京东当当更加喜欢使用满减。

    阿里系的原因复杂不做表述,我们谈京东当当。

    京东当当更加喜欢使用满减的原因是:配送费用是一样的

    而配送费,对于小客单的商品来说,成本占比极大。所以当当京东更加倾向于做满减,是有其道理的。

    ========================促销本身就是“让利”=========================

    题主还忽略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

    促销活动本身就是“让利”属性的。

    也就是,你到促销会场买东西,本来就是要“赚”的!你不能因为你付出了2.3元获得了24.3元的东西,你就认为他是“损失”。假如原来他其实可以直接7折,或者赠送这本书的呢?

    对,没错,满减活动在提高利润及销售额的同时,还能让你觉得:商家“损失多少钱在制定规则上啊。”

    对,没错。天猫双11是电商界最大的“损失””。但是只有一部分人才会知道,去双11熬夜疯抢的才叫损失。

    本来你要去一个店里吃饭的,后面你选择了美团,你觉得参加美团的商家是损失。

    本来你要花800块钱坐飞机去北京,结果你在携程上买了600的飞机票,你觉得携程是损失。

    本来你要去专卖店100块钱买东西,结果你在天猫旗舰店花了80块钱还包邮,你觉得旗舰店是损失。

    这个世界总是有无穷无尽的损失啊。

    ========================一个小故事=============================

    题主我给你讲一个故事。

    妈妈带着孩子去动物园,孩子说为什么扔香蕉给猴子,猴子就上蹦下跳的。

    妈妈说,你看这些猴子,就几根香蕉,就让它们上蹦下跳,因为它们是一群损失。

    小猴子问猴子妈妈,为什么明明你转身就可以拿到香蕉,你非要翻过身呢?

    猴子妈妈说,因为你翻过身来,他们就会扔多一根香蕉啊。你看看这些人类,是多么的损失~

    你看他们是损失,他们看你也是损失。

    你看不透他们,恰恰是因为他们看透了你。

  2. 私密君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满400赞送大礼包。首先,按你例子所说:

    满70包邮,满100减30。

    这样的操作如果不是资本运作压力,或是CEO有任务压力,那就是蠢蛋。

    先别急着喷,如果一般人这样操作:

    满70包邮,满100再减20。

    那就是个聪明的CEO。因为这样有机会赢回运费,或者再增加一点利润,又或者可以区别开其他的同质性竞争。

    如果有人还不明白,集满10个赞,再继续说明更多原因和玩法。一早醒来就被超标的赞吓出尿了,幸好没在床上。

    那我们再玩个比前面还有趣一些的数字游戏,三个方案任选其一:

    A、满39减19,满69再减19

    B、满99减39

    C、满69再返30积分

    这三个的玩法有几个思考角度:

    如果你是CEO,你会选哪个?

    如果你是老会员,你会选哪个?

    如果你是第一次购买,你会选哪个?

    欢迎评论,满20个赞再继续^_^

    鹅….又满了。那就继续玩下去:

    前面几个选项,首先要计算自己商品的平均价格,以及注意最低价格。我们假设,平均价格50,最低价格15,平均利润率50%

    我用方案A的情况说明:

    满39减19,满69再减19

    (就要买一个50,或买3个15)

    也就是

    50-19=31,再减去成本25=6

    或者是

    3×15=45-19=26,再减去成本22.5=3.5

    又或者是

    (买一个50+两个15)享受减免38

    (50+30)-38=42,再减去成本40=2

    不算包装材料费,只算运费,这样的利润要赚到钱的几率已经很渺茫,最大的获利可能是让客户购买50+50=100享受折扣立减38=62再减去成本50·毛利润12,那么我就知道要花力气在哪个价格带的商品了。

    虽然方案A的折扣力度大,但是我个人认为其他折扣方案很有可能分分钟把方案A打趴下。所以我看不出来这样做的好处在哪?目的是提高信誉度?或是专门针对老客户做的回馈活动?都可以,就看你有多少钱去养什么。

    但是

    如果我们重新调整,假设平均价格34,最低价格25,平均利润率50%不变,一样是采用方案A,情况就会好一点了,感兴趣的请自己换算一下。

    总之,如果无法得到最优解,除非是另有目的,不然就是逗比。

    (备注:最低价格25不是最优解,只是个假设)

    还想继续玩吗?凑齐45个赞就继续。

    又凑齐了,看起来感兴趣的人还是很多滴,那就再继续下去。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过程,也作为一个笔记。为什么是45个赞?

    第一次的10个赞是一个最小距离,因为在头一次的回答中已经获得6个赞,很快就能达成。第二次的20个赞,是一个较小距离,因为已经有12个赞,再凑8个不难。再来的45个赞其实是较大幅度的间距,因为当时只有25个赞,距离45还需要20。

    “营销就是那么有趣”,因为前面已经有25个赞,相对于20的距离已经变小,所以按照速度还是很快能达成,这就是人类的心理计算,这样的方式一般都是运用在选举、会员奖励。感谢大家的赞,我知道看的人比实际给我奖励赞的人还多。

    再说到前面的另外两个方案

    B、满99减39

    C、满69再返30积分

    大家都知道方案C是三个方案中对经营者来说损失最小的方案,虽然表面看起来优惠幅度最大,但是很有可能是反响最小,为什么会这样猜测?这是经验值。那么这样做,相对于方案B又有什么好处?

    答案是:筛选客户。

    我想,有些人会继续追问下去:为什么这样能筛选客户呢?

    原因是:经验值。

    有些人喜欢“立减”有些人喜欢“一分钱 一分货”。在做营销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对不同的品牌定位、经营目标、客户族群进行区隔,而一昧的降价降价降价,这只能显示经营者的智商和资本只在“追求存活”阶段,这是中国发展的现阶段现象,所以在市场上最容易看到的是方案B。

    玩法的计算和前面提到的方案A相同,只要测算平均价格、最低价格、毛利率,就能得出满XX减XX的最优解。

    如果能稍微拉高单价,或用组合稍微拉高单价,再进行方案B的满减,是可以摊提物流成本。

    可是,有趣的是,你计算你自己的最优解,不见得是市场的最优解。用普通话来说就是“市场需要经过横向比较”,你觉得已经给人优惠了,其他人还有比你更优惠的,如果没有进行横向比较,那么选择B方案就很有可能得不尝失。

    看到这里,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参透其中的奥妙无穷。如果你是一位投资人,能够明白这个回答的点赞游戏和测算游戏,你应该明白:

    投资我会是最优解

    满100赞再玩一个“加赠”

    破了。

    竟然是在凌晨两点半达成目标,原本已经到达92,只差8个赞。感谢大家的临门一脚。我只是好奇,设关卡之后的递增率幅度会是多少。

    (备注:测试后时效与增幅符合钟形曲线,含感谢量在末端占比约15%)

    (第二次备注:原以为递增率走下坡了,结果还在上坡,奇怪的增加了100%,而且又是半夜两点,搞电商的都不睡觉的是伐?再继续这样我又要玩游戏了哦。)

    那么

    我们继续进行下一个游戏:“加赠”顾名思义就是免费送。

    俗话说的好,送礼就要送到心坎里。如果只想到这一层,那就是一个逗比的CEO。

    衣食父母是客户和投资人,两个都是出钱的。投资人想要省钱又要送的大方,客户也是想省钱又要收到大方的赠品。两者都是出奇的一致。是不是听起来怪怪的?

    其实,他们要的都是“心理价值”。

    什么是心里价值呢?比如说,你买台宾利,我送你车险。这就逗比了。你买台宾利,我送你“3M进口防爆隔绝紫外线辐射外加防远光灯直射亮瞎眼多重保护膜”,价值8880元。这就是心里价值,客户开心,投资人开心,大家就开心了。

    更有趣的是:

    A、买就送

    B、满额送

    这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主要就是看赠品的成本以及心里价值。比如:

    一次充话费2千,签约2年,免绑话费,送iphone6s+

    你试试看市场会不会爱你爱疯掉?!

    集满299个赞,再送大礼包。

    我感受到惊喜了,一下飞机开完会打开手机就出现这种灵异现象,点赞的增幅率判断不准啊!起起伏伏的。

    (备注:经过实验,点赞的增幅情况不是钟形曲线,是长尾效应)

    回到正题,大家伙有注意到题目,规则是什么?前面已经回答了。重点是后面一句:

    目的是什么?这就是大礼包。

    按经营者的角度出发,如果自损利润,必须要有目的,不然就是逗比。

    CEO有任务压力的部分就不说了。任何营销活动都是一次慎密的算计,但是这个算计和数字无关,而是目的。作为一个纯消费者的人就别想那么多了,觉得合适了高兴买就买。

    到底算计什么?要按经营现状来看。

    电商有两个需要观察的指标:转化率、重复购买率。尤其是重复购买率,这是经营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先说说转化率,也就是点进来看网页的人数和实际购买的人数。美工设计之类的东西暂时不表,重点在:

    转化的新客户率

    转化的老客户率

    (备注:买第二次就是老客户了)

    这个部分大家都是一知半解的,所以请不要拿你现在的理解来告诉我什么大道理。大家只要记得,老客户的转化率如果没有增长幅度,一直在持平状态或是下降,那么CEO就会干的很辛苦,然后和投资人翻脸,然后人事大便动。对,是大便。

    有几种情况会发生这个问题:

    A、新客户转化数一直超高,导致老客户转化率下降。

    B、对老客户的关怀不够积极:

    B-1、被其他店家吸引走了

    B-2、服务和价格无差异

    C、品类导致老客户回购不积极:

    C-1、你的产品就是来骗钱的

    C-2、你的品类不适合回购

    D、第一次购买体验就被客服搞砸了。

    紧接着就会影响重复购买率

    我举例

    产生A情况的公司的氛围是这样的:

    卧槽!这TMD奏效啦!晚上喝一杯!

    卧槽!包货发货手快断了,老板给不给加工资?

    短时间很兴奋,但是也容易迷失。接下来是这样:

    卧槽!现在客户都是穷乡恶水来的吗!

    卧槽!工厂哪时候给货啊!

    没人会想到老客户还来不来的问题就是你开始准备走下坡路的开始。你必须要知道,老客户才是资产,库存是负债。再强调两次:

    老客户才是资产,库存是负债。

    老客户才是资产,库存是负债。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重要的是计算“客户在一定周期,为你创造出的净利润”。为保持与老客户的互动关系,采取降低利润(或增加成本)作为长期投入,在一定时期之后,会比获取新客户所需要的成本便宜又稳定。

    The CLV’s and retention cohort analysis=sticky growth

    这才是所有所有包含奢侈品能够成为品牌,能够经营长久的核心公式。

    如果有必要,我会选择短期赔钱养老客户,让他们依赖我、绝对的信赖我。这下子,你知道营销活动的目的,不只是单纯的带来流量和提高转化率,而是你要同时有针对老客户的配套方案,并且观察转换率的新老客户问题。

    表面上看好像损失,其实是投入

    记得以前有百货商场会定期针对会员封馆特价,让他们提早挑选、提供更舒适的购物体验、还有特价和加倍积分。

    你看看现在的百货商场,要不是给小孩当操场跑跑跳跳,就是去宴会吃饭的。盖个大楼沦落成这样真是醉了,这就是不爱惜老客户的下场。哼~

    比如我家那个x商场,要不是偶尔想去吃满记甜品的榴莲冰淇淋,我才不想去那个地方呢,宁愿到远一点的k11,那真是一个舒爽,还能积分换好礼的地方。

    在最前面就提到,你花多少钱养什么?记得,养资产,也就是老客户。请针对上述ABCD四种情况进行自我分析,然后提出对策,这才是真正有效的目的。

    如果是C-2,请小量新增品类,能促进回购的。

    感谢参与,满400赞之后的加赠:

    这些观点分享给经营路上的朋友看,创业都不容易。如果,你想创业本钱又不多,那么给个小建议,找个单品,单价约39-49元,努力冲刺一把,胜算会高很多。(过高或过低都不好做)

    不知道年轻人是太自信了还是脑子给驴踢了,不高兴就来创业,那先学会销售吧,测试一下自己的能耐:

    卧槽!老子拿钱砸,日子过的比打工仔还累!我一步登天的日子到底在哪儿呢?卧槽卧槽!这样子的心情会不断的回响。不过,老子还是有颗赌徒的心啊!怎么办呢?

    耐心多看点书,可以降低风险!!在实践中会得到更好的回报。

    我开几本书单,易消化好吸收:

    1、「参与感」

    先学会如何和第一批用户沟通。

    2、「增长黑客」

    再学会各种推广的概念。

    3、「视觉锤」

    再学会如何和美工聊聊PS设计。

    4、「初级会计学」

    然后学点算帐技巧。

    5、「穷爸爸富爸爸」

    看完第四本书之后,就能明白这本书如何颠覆你的脑袋了。

    6、「穷查理宝典」

    继续再一次颠覆你的脑袋和价值观。

    7、网易公开课视频「斯坦福大学公开课:如何创业」

    了解创业艰难的务实考量。

    当然啦,还有其他更好的书,这只是开个头,以后有机会再慢慢推荐。

    这些书单跟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是顺序很重要,可以降低你的学习障碍,并且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得花10年才能参透的东西,可以缩短到2年,需要很认真很认真(真的要很认真)的学习,并且在打工仔身份的日子中尝试着去观察、思考、验证(没有这些都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说,不是想到什么就去做才叫快,降低风险也能提高速度

    当然啦,一些有完美主义的人,总觉得要一直思考到自己满意了才有会动作,不停的纠结自己同时也在折磨别人,其实你只是在纠结不确定性的风险,那就多看书吧,降低风险也能令人变的愉悦

    什么?你问500赞还能再送什么?多谢大家和老天爷,如果还要再送的话,那…….因为睡不着,所以再补充一个:

    大家都知道刷单这回事吧,假设销售数量总数是100,其中80单是刷出来的,有20单是实际订购的。再假设每单刷单的成本是5块钱,(只是举例说明,这样比较好计算)那么就是新增额外成本40元,怎么办呢?至少每单售价得提高2元钱。怎么无痛提高呢?

    来,

    玩组合差异化,比如:

    1、买A我们再加赠B,赠品B价值20元

    (把售价提高了2元+赠品成本2元钱)

    2、买A就能以5折的价格再买B

    (便利店常用招数,其实就是把4元钱加进去再乘以一个系数比的钱,比如50%的人不会这样买,那就变成加8元)

    打完收工,剩下的我只能把自己打包给你了,是啊,我还是有很多干货的,不过只是分享给特定的客户,我会给你我所有最好的私人招待。

    这是我准备要再次出发的筹备文章,要不要关注一下这个专栏?点一下就能进行关注

    谢谢

    评论区里的大多数是有钱人,点赞的人都有福报。

  3. 吴寒笛
    理由
    举报 取消

    本答案干货太多篇幅较长,如不能一次读完的话可以先赞+收藏,等时间允许了再续读。

    电商满减规则目的是什么?套路是什么?如何破解其中的套路?如何学会其中的门道为我所用?

    其实,电商满减少的核心原则就是“利用金钱元素做营销”。

    曾经写过一篇《吴寒笛:性、金钱、存在感,营销的三大核武器(中) – 知乎专栏》,详细阐述金钱在营销中的玩法(不至于电商),选取部分精彩段落如下:

    如果要说除了“性”之外,大家还对什么东西同样的感兴趣,那应该就是“钱”了。这也不怪大家,爱钱如命,那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特征。做营销,利用“金钱”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自然就是一个很自然的手段。
    你要靠营销来赚钱,很多时候却需要出钱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说起来也是一个很辩证很对立又统一的话题。
    那怎么用“金钱”这个元素吸引大家呢?下面分为赚钱和省钱两个方向来讲。

    a.赚钱方向
    让大家觉得买了你的产品或者用了你的产品,能产生赚钱的效果或者预期,那产品的营销过程就会变得比较容易。具体的方式方法很多,下面讲两种比较常见的方式:“低价高感知的赠品策略”和“高价奖品的概率预期”:

    低价高感知的赠品策略:

    很多人看到“赠品”二字,心中一声冷笑:呵呵,吴寒笛你丫也不过如此嘛,送赠品谁不知道呢?!
    其实不然,送什么赠品,怎么送,都是很有讲究的。
    营销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单个用户获取成本。用你的营销费用除以你的用户数,获得的数字就是“单个用户获取成本”。
    比如前段时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老年人保健品行业,这些卖保健品的公司怎么忽悠老年人到会场,给他们做会销洗脑呢(我对忽悠老年人买高价保健品的行为,也投去愤怒和谴责的眼神)——只要来会场参与所谓的“学习”,就送100个鸡蛋。
    为什么是送鸡蛋,不是送其他东西呢?!

    原因是:在该行业,单个用户获取成本大概在50元左右。如果想用赠品策略来获取用户,既需要保证赠品的吸引力,又需要讲赠品的成本尽可能的压低(低于50元),以获取足够的利润。所以“100个鸡蛋”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100个鸡蛋的批发价格大概就在50块以内(具体价格我也不是很清楚,不怎么买菜),属于“低价”,但同时100个鸡蛋给人的视觉感知,及其带来的冲击力和吸引力,是非常强的。

    忽悠老年人买保健品,肯定是不对的。但里面的商业逻辑和思路,我们其实可以学习。找到那些成本在单个用户成本以内,同时具有较高心理感知的赠品,用他们来吸引用户,会是一个非常好的营销措施。
    互联网公司做地推,扫码就送饮料、送帽子、送T恤。
    在淘宝上买高价的情趣内衣,就送丝袜、情趣骰子、内衣收纳袋(我没买过,只是听别人说的)。

    买阿芙精油,就可以得面膜之类的一大堆廉价赠票,都是利用的“低价高感知赠品策略”。

    销本质上就是一盘财务账,要用越少的成本,获得越大的营销效果。80%的营销从业者是不懂这个道理的,看懂了这句话,你就超过大多数人了(面试营销岗位的时候,也记得把这句话背出来,然后说是自己悟到的,offer就是你的了)。

    高价奖品的概率预期:上面所说的“低价高感知赠品策略”,实际上就是卖一个高价的东西,搭一个廉价的赠品(这个赠品既可以在对方购买前提前赠送以增加流量,也可以在对方购买时同时赠送以促进转化)。有的人要问,那我们能不能在卖高商品的时候,不选择搭一个廉价的赠品,而是搭一个高价的赠品?!

    当然不可以,你要是卖个500块钱的东西,就送一个iphone7,那你不得亏死?!
    但是营销界、广告界的前辈们实在太聪明了,他们把“搭送一个高价产品”的概念,换成了“搭送一个高价产品的预期”概念,这条路就走得通了。

    比如,你要卖一个500块钱的产品,理论上来讲,你的赠品应该控制在50块钱以内,你要送一个iphone7就不合适,因为iphone7的成本价至少在5000元。但你要是在做营销时,将宣传策略改为“买这个产品,就能参与iphone7的抽奖,每100人中会产生一名中奖者”,就将赠品成本从5000元一直压缩到50元。

    当然,现实商业世界中的玩法更复杂也更暗黑,比如很多商家会为了提高感知,设置更多复杂的奖项:比如特等奖是国外游,一等奖是手机,二等奖是剃须刀,三等奖是代金券;还有更暗黑的,把特等奖和一等奖内定了,大幅降低了营销成本。同时还维持了奖品吸引力。

    很多商家,有寒笛宝宝这样的头脑,却没有寒笛宝宝这样正直的个性,将“高价奖品的概率预期”这一策略演化成更将惨无人道的“一元夺宝”模式。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元夺宝套路深。

    “一元夺宝”是啥玩意儿呢?在很多网站和APP上,我们都能看到诸如“1元抢iphone7”的字样。你交了1元参与抽奖,假设有1万人参与,iphone5成本价5000元,那么光靠这一次抽奖,商家就可以赚5000元。“高价奖品的概率预期”策略在不同行业还有更多更复杂的玩法,特别在金融领域,更是被创造出了各种复杂又诱人的金融产品,在这里我就不揭秘了,免得被同行追杀。

    b.省钱方向

    你要让别人觉得,用了你的产品能赚钱,别人当然乐意用。反过来说,如果你要让大家觉得用了你的产品能省钱,产生一种“占便宜”的心理,别人当然也很乐意。

    “免费”标签:免费试用,免费试吃,免费试玩,免费体验,免费体检,免费包养…打错拉,是免费保养。免费二字就是天然的流量入口和转化率加成。国人生性多疑又爱占便宜,你要直接上高价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人家倒担心你是忽悠;你要先用免费模式把人圈进来,再慢慢用不同档次的付费滤网慢慢筛,即使你是忽悠大家也趋之若鹜(瞎说什么大实话!)

    特别是对于高频次、粘性较强的产品和服务,用“免费”模式来吸引用户是非常好的选择。用户免费体验了一次,就上瘾了,形成路径依赖了。笛友会有一位朋友,是做健身工作室的,去年因为生意太差非常苦恼,找我求助。我就建议他用“免费公开课”的模式来吸引用户,因为私人健身这个东西,一旦体验过一次,会有很多情感、体验上的路径依赖,转化的可能性比较大。当然,实际操作的时候,我建议他还是将公开课设置“1元”的价格,以过滤掉一些调皮捣蛋的人(1元都不愿意支付的人,也不大可能转化为最后的付费用户),后来他反馈说效果还不错,去年年底就已经扭亏为盈了。

    还是前面说的,国人生性多疑爱占便宜,对待付费事物疑虑重重缺乏关注的耐心,你要给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打上“免费”的标签,即使实际上是“局部免费”。也能躲过大家头脑的自动屏蔽,进入仔细评估的阶段了。

    折扣:“折扣这个东东,在中国已经被用烂了,导致很多人觉得没新意,在做营销的时候不重视。其实,大家都在用这个策略,说明这个策略好用。从最早的“全场八折”,到后来的“满100返30”,再到后来的“”满100,送30元代金券,限下次使用”,花样越来越多,其实本质上都是给个折扣。

    这几年,巨头级的互联网应用,在大杀四方之前,初期的推广,基本都是靠砸钱给折扣。硬生生的用资本烧出了用户的新习惯。从最早的大众点评和美团,到后来的滴滴打车,再到后来的微信支付,再到现在的共享单车。都是下血本,给你足够的价格折扣,不用不行。

    我记得支付宝在某一段时期,为了让老头老太太们都用支付宝,推出了惨无人道的“超市结账用支付宝,可以打5折”的活动。资本如此汹涌,希望哪天微信能推出“用微信支付买房打8折”的活动。

    在具体的商业实战中,通过直接折扣和变相折扣来吸引顾客,还是非常有效的,再搭配着前面讲的几种策略,还能玩出不少新花样。

    结语
    金钱、性、存在感这三大营销的核武器,基本可以算作“一劳永逸”的营销技能。学会这三招,什么时候都可以套用,而且效果还有保证。这就像斗地主斗到最关键的时刻,再精密的计算,再巧妙的计谋,都没有甩对方一脸“王炸”来得实用!下周我们讲第三张王炸牌——存在感。

    想看本系列文章的其他两篇,请关注公众号:吴寒笛可爱多(微信ID:whdkad)。

    让营销开挂的知乎live: 营销「作弊」指南:人性的弱点

  4. Christone
    理由
    举报 取消

    这里面有多重因素,拿看着最傻的70元包邮,满100-30来说。

    假设A商品70元,B商品30元,这已经是最傻的假设了吧?那为何会有以上满减的存在?

    1. 赠品和商品的区别,买A赠B,和买AB减去30元,哪种更吸引人?

    2. 在淘宝模式下,利用满减给B商品增加销量,这是有很大意义的

    3. 商家扮猪吃虎,举个例子,经常有人和我说,某某品牌100克的卖10元,200克的居然卖22元,好傻!

    真的傻吗?如果没有200克的22元,你会觉得100克的便宜吗?你会有冲动购买吗?

    4. 最后一种情况,老板给了费用预算,花不光了。。。。。

  5. 胡丹
    理由
    举报 取消

    满减目的:提高客单价,提升销量。

    对题主个人来说,客单价提高了,虽然利润变少;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多卖出去的商品导致客单价提高的同时,整体的利润并不会减少。

    满减与打折相比,比如满100减30与7折,前者折扣力度小于等于后者(用户感知折扣相似);对于品牌来说,打折会给人感觉品牌变廉价感,满减则不会。

    —————————————————————————————————————————————————-搬运工:科普满就送/满就减/满就返的比较(侵删)

    前两天一个卖家朋友跟我说了个故事,做了一个促销。说快到年底冬装旺季了,店铺做了一个满就送的活动,挺不错。我问怎么做的?他告诉我说,满148元就能送一副保暖手套。我说那听起来不错,那销量增长了多少呢?他说涨了40%左右。

    听起来确实不错。我回去查了一下,发现这个卖家在10~11月的平均客单价是156元,然后这两个月店铺商品的平均单价是147元,更有趣的是,11月下卖家上的冬季款,平均价格已经升到了190元以上。

    我马上告诉他,我认为他的这次促销从销售角度讲是失败的。他非常不解,说销量增长了很多。我说没错,可是你满148元就送,本来就要花那么多钱,现在还白送一副手套,人家当然会买。我说你这叫“来就送”或者叫“白送”,不是“满就送”。他马上就懂了。

    这其实就是“满就送”这类促销的本质。

    只要:买满了xx元。

    满xx元是经过精确计算的数字,是整个促销的精髓。买满的条件,不是客户随便可以达到的,而是需要客户为之做一点努力才能达到的,也就是“跳一跳就可以够得到”的类型。关于这个xx元的算法,很是讲究,下面会专门说。

    就能:送、减、返的是客户的利益。

    换句话说,这就是“诱之以利”的“诱饵”。这必定是一个客户知道和喜欢的东西,客户愿意得到的东西,他才会为之做出更多努力。也就是说,客户会因为这个东西,而去做“满xx元”的努力。

    被满xx元的差值,是促销的收益。

    如果原先的单价是y元,那(xx-y)的差值,才是促销的收益部分。

    满就送、满就减、满就返是提高客单价的促销。

    我们看到,客户为了诱饵,而做了“满xx元”的事情,客单价因此上升。所以这是提升客单价的促销方式。

    当然,会有因为促销而增加销售量的效果,但从本质上说,如果主要效果是增加销量,比如上面的例子,那就是促销方法用错了。

    换句话说,上面例子的那位卖家,如果因此产生了更多的销售量,则说明诱饵选择很不错;但是这个诱饵的作用没有发挥完全,本来可以帮助让客户购买更多的东西,比如设置成买满225元就可以送,那么很多客户就会多买一点,或者加购点什么,而为了得到手套而多买的东西,才是满就送的真正收益。

    所以我们说,满就送,目的是“满”,而不是“送”。

    接下来我们说说“送”、“减”、“返”的不同。

    满就“送”:只要购买满xx元,就能获赠yy赠品。

    前面说过的一个例子,卖牛肉干的,弄了个杯子来做赠品,结果没人买单。从很多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经验吧。“送”的东西,属于那种还能招人喜欢的东西,最好是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还算不错的牌子。所以,大致的选择原则是:

    听起来不错的东西;

    实际价格和看上去的价值相差比较大的,也就是采购价其实很便宜,或者是不好估价的东西;

    可以选择大品牌的低端货,比如iPod shuffle也算是iPod呀;

    不要太纠结在选择哪一款里面,客户记住的是牌子和商品,型号几乎没人关注。

    满就“减”:只要购买满xx元,就能少付yy元。

    这其实是客户最喜欢的方式,因为相当于直接省钱了。很多人看到“满x减y”的说法时,就开始算折扣了,而且他们认为“折扣率=1-y/x”,比如满400减40,那算下来就是9折。其实不是这样,而是“9折封顶”或者“最低9折”。所以我们说“满就减”是一个比较虚幻、比较好忽悠的促销手段。

    既然好忽悠,那为什么用得少,或者用得不好呢?因为商家在做促销时,也会算一笔账吧,算法大概也是要打多少折扣,算法竟然和客户看到广告的算法一样,那就会不断地纠结在让出了多少利润里面,这当然是个艰难的决定。

    可是,有没有发现客户和商家的账都算错了?客户把9折当成普遍折扣,这不对;商家把9折当成了平均折扣,这更不对。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有多少客户会满400,然后“满出去”多少,这样的客单价和折扣率才是真实的折扣率。

    话说回去,“满就减”可以玩出很好的效果。如果“满”的条件做得够科学,就会有更多的人增加客单价。同时,“满出来”多少,才是商家真正要做文章的地方。杭州某著名百货做过一个促销,满400减80,满800减200。顾客就开始算了,75折呀(上当了吧)!然后很多专柜的价格开始调整,主力产品价格普遍在370~390之间。人们为了“减”那80,必须要新买一件东西,对客户来说,“减”就等于“省”,他们不会看见自己其实多花钱了。于是商场会准备很多看似低价的产品,比如围巾,围巾会卖多少就是商场的学问了,一般会标48元这样的价格,然后很多人会买一个“凑够”那400元。这样,实际上成了“满430减80”。这个明白了么?

    还有,什么时候“减”也是学问。客户会希望当场减,我也建议这样。

    总结起来,满就减的要点是:

    满就减,也是增加客单价的促销方式;

    不要纠结在“表面的折扣”中;

    “满出来”的部分要做文章。

    满就“返”:只要购买满xx元,就能得到一个价值xx元的券或者机会。

    这也是被诟病最多的促销方法吧,因为“返”的往往是“券”,需要二次消费才能用。这种方法很多时候被认为不厚道、鸡贼。但是我想说的是,用好了满就返,一样能有很好的效果,而且“返”的数值往往比“减”的大很多。我曾经在北京中友百货参加过满200返260的活动,一路血拼。

    回到“返”本身,返的往往都是一种机会,我们的目的是让人“拿着券”再消费,所以,这是一个“增加购买频次”的促销手段。同时,“满xx元”和前面一样,也可以增加客单价。从这个角度说,满就返,应该是效果最好的促销方式吧。

    可是,为什么会被诟病呢?因为很多商家过分强调了“返”的东西的用法,同时,返的东西当场不能用,让客户觉得被胁迫。

    那可不可以玩呢?当然可以。需要注意的点是:

    算一个合理的“返”的额度,这个额度必须诱人。计算时要包括二次消费的使用情况;

    适时作为“临门一脚”的工具。前面说满就返对客户的驱动力越来越偏弱,那是说人们越来越少地因为满就返来消费。但是,这种促销对已经有购买意向,还在纠结的人来说,有很强的推动力。若已经打算买了,这时有人说,今天买参加活动还能返xx元,客户就不会算那么多了,而是算xx元是自己省下的钱。这很有趣,人在不同时间关注的点是不一样的。所以什么时候用什么技巧,很重要;

    返的东西,使用限制一定要少。如果客户不断在算以后怎么用返的东西的话,那么你现在这单交易都很难完成了。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满”的事儿吧。

    上面提到的那个卖家的故事,就是不晓得“满”的窍门。“满”就是说“购买超过xx元”,所以关键就是xx元的算法问题。既然这是“提高客单价”的关键一步,那客单价是多少我们总要知道吧。

    要做一个促销,是做满99减20呢,还是做满199减50?为什么是99和199?答曰“好看,门槛低”。听到这个故事我也很无奈,不光卖家,很多做营销和活动的小二,其实也不知道这个数字应该怎么算。

    简单粗暴的算法,就是目前的客单价乘以110%~120%,也就是鼓励客户多付出10%~20%。然后,在这个数字附近,找一个比较好传播的数字,比如带8带9的。

    科学一点的算法,是做这样一张图。

    假设是一个做服装的店,目前客单价各数字段的销量分布是第一组数据,我们可以算出平均单价是80元。现在秋末冬初,根据以往的经验和自然的销量增长,我们可以得到第二组数字,同样算出来客单价涨到了85元。那么促销的“满xx元”应该怎么定呢?

    首先我们希望每个人购买更多东西,每个人花更多钱。希望低价段的销量减少,把本来买低价的人往高价区域“赶”,同时我们看到了主力人群,是购买90元左右的人,也就是下个月的预计平均单价附近。我们希望他们买更多,于是乘以20%加上去,就是102元,取一个好传播的数字,99元。满99元就如何。

    这时候我们再核算一下,增加的20%是多少钱,十几元,在普通消费者“不敏感”的区域,那就是理论上可行。这里有一个概念,叫“敏感价格增量”,就是我们希望消费者更多付出的,占到他本身要付出的比例,以及这个绝对值的数量。一般来说,低价值的商品,增加10%~20%都问题不大;但是高价商品,如数码、家电、汽车等,就只能在5%以内玩了。

    所以,考虑的因素包括:目前客单价、促销期的自然增长客单价、价格段的销量分布。

    另一个问题:我们是否需要设置第二档?这还是要看商品的价格分布,以及客户购买的件数。一般说来,商品种类越多,如家居产品和综合性卖场,可能购买的东西很多,做多档效果会好,这样能够把已经到达第一档的客户再往第二档拉动。可是本身重复购买率和平均件数就没多少的,做多档的意义就不大了。更可怕的是,很可能客户会被第二档的信息吸引过去,然后看看自己的购买力,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

    其实,算法就这么简单。记得两件事:加20%和绝对数合理

    这三种方式说了个大概,我们会发现每种都有其特点,针对的人不一样,最佳使用时机不一样。我们总结一下放在下表中。

    ps:最原始的资料来自胖胡斐《玩法变了》 细说促销(二):促销的玩法 不过貌似不能复制,就找了个相似的版本~~嘿嘿

    给学习从事电商运营的人安利一本书《玩法变了》和一个个人网站胖胡斐:玩法变了

  6. 李子牧
    理由
    举报 取消

    很简单啊。

    第一,优惠让你产生购买冲动。很多可买可不买的就变成想买。

    第二,限时让你尽快下单,很多本来想买已经加入收藏或者购物车的人,因为想赶上优惠就下单了。可以让预期销售大部分变现。本来很多这部分人可能过两天就忘了或者后来又看到更好更便宜的。只有下了单才是有结果,没下单很有可能会流失。

    第三,满减让你凑单。你只加了二十几的书,别人可能会加九十几的书。平均下来还赚更多。本身设置的门槛就是要略高于店铺客单价。

    第四,多件商家可以摊销物流费以及各项成本。

    从宏观的角度,销售额,客单价,销售件数都提升,报表瞬间漂亮很多。各项成本也都被均摊下来,数字也更好看。

    最重要买家也很满意。

    不过,现在看见满减还会被吸引也是难得的。

  7. 胡同里的砖头
    理由
    举报 取消

    你看的是绝对额,当然会有点赞叹,毛利只是生意的一种。追求效率,周转率则是另外一种。

    所以,不用大惊小怪的。

  8. 楚潇野
    理由
    举报 取消

    其实是双赢的结果,你买到了便宜的书,卖家赚到了钱和人气。满减的目的,1.让本来不想买的人看到优惠就买了,2.让本来买的人买得更多。它就是让你觉得自己占到了便宜,其实你或许没占到便宜,因为卖家也是赚钱的。就算是卖家是亏的,如果不是低级失误,他只是为了积累销量,评价人气,如果真是他失误,那恭喜你,减漏了。回头用脑袋想想,满减并不是从电商这里开始的,实体店早就开始用了,题主难道没在实体店体验过吗?各种超市,专卖店也有类似的活动,这个夏天麦当劳蛋筒第二杯半价呢!

  9. 天辰映海
    理由
    举报 取消

    因为你的书是刚需,而大多数人不是。

  10. frank
    理由
    举报 取消

    第一,变向增加销量,可能销售额没变。要知道,销量在电商搜索排名中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收到货后,觉得好,多买了就多给了一个好评,要知道,好评在电商搜索排名中是很重要的。与其让利给刷单者,还不如给消费者。

    第二,变向降价促销,打包低价促销,打击同行,消费者为了凑够满减,买了一些可能不是刚需的东西,这个购买需求可能在其他店铺购买了,他就没这个向你销售的机会了,所以,设置满减,吸引你在他那都买了。

    第三,增加客单价,一个订单,也是配送打包发货,你再买一本书,也是同样的工作量,满多少包邮,满几件几折,满多少减多少,都是这个目的

    第四,减少库存压力,卖出去了变成现金流,总比堆在仓库里强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