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滴滴试驾是滴滴推出“X计划”的第一个商业化项目,其目的确是为了盈利,但是最后是否能盈利还得看实际的运营效果如何。
据个人观察分析,滴滴试驾的盈利模式存在三个方面:
1、试驾收入:
滴滴试驾是一项付费的服务。计费模式从app内可以看到,桑塔纳、雷凌级别的30分钟10公里38元,超出部分按时间公里收费,其他用车价格随车辆售价及级别依次增加,基本上算上来价钱比专车稍微高一些。所以这是盈利的一部分。但是,从目前在滴滴试驾上的体验数来看,这部分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估计都不一定能盖住运营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2、厂商广告投入:
从滴滴试驾每一次推出新业务开始,它都会配合相当范围的市场推广,并且提供大量的补贴,这对于提高其业务的知名度来说显而易见是有帮助的。但同时,其实是厂商与其合作项目的市场推广,营销推广汽车厂商的新车。俗话说,“开在路上的车才是最好的自我营销”,所以作为一种创新的营销方式,厂商与滴滴合作,厂商投入推广费用,借用滴滴的势头及运营,同时配合自己的营销阵地,扩大新车营销效果。所以,厂商的广告投入将会是滴滴试驾的主要盈利模式。合作厂商越多,盈利能力越强。凭借其注册用户都是车相关用户,在厂商处的业务推广想必不会很难,但是如何符合不同厂商不同车型推广的不同口味是滴滴要考虑的问题。
其实很佩服滴滴的团队,做推广的时候视角不固化,并没有单独推出单厂商车辆试驾,而是借势直接推出个人车主注册试驾车主的形式,强化了滴滴试驾模式化的新颖性,把上门试驾从独立的厂商合作项目上升为商业模式的一种创新,延续其一贯的全民皆车主,滴滴Everything概念,增加了曝光的内涵。
(其实,已经看到奔驰GLA、RAV4等多个厂商、车型已经与滴滴合作,并且同步自己也有相应的公关推广)
3、线索及二手车收入
这个只是一个猜想,目前也不清楚是不是滴滴会涉及这一领域。但是从目前滴滴的模式来看,连接了车主,消费者,厂商等与车辆相关的要素,同时提供各种出行相关服务。手里掌握了拥有车辆的车主信息,车辆信息,欲购车者信息等等,直接销售线索就是一个盈利方式。另外,对于车主而言,汽车保险、二手车回收及新车售卖又是一个盈利渠道。所以,个人认为滴滴涉入汽车后市场这个万亿级市场是迟早的事儿。
目前试用了一次滴滴试驾,提前一天预约试驾车辆GLA,已过去2个小时,提示已通知117位车主,但并无人接单。估计平台上的车辆数目有限,应该远没有其宣传的165万车主,并未能达到便利试驾的程度。
上门试驾对于消费者来说提供了便利,对于厂商来说增加了新的营销方式,但是成本不低,找到谁来付买单以及高效运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且看滴滴试驾接下来的运营吧。
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卖线索。然后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做,当你手里有了潜在的购车用户数据。。。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2 )
滴滴试驾是滴滴推出“X计划”的第一个商业化项目,其目的确是为了盈利,但是最后是否能盈利还得看实际的运营效果如何。
据个人观察分析,滴滴试驾的盈利模式存在三个方面:
1、试驾收入:
滴滴试驾是一项付费的服务。计费模式从app内可以看到,桑塔纳、雷凌级别的30分钟10公里38元,超出部分按时间公里收费,其他用车价格随车辆售价及级别依次增加,基本上算上来价钱比专车稍微高一些。所以这是盈利的一部分。但是,从目前在滴滴试驾上的体验数来看,这部分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估计都不一定能盖住运营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2、厂商广告投入:
从滴滴试驾每一次推出新业务开始,它都会配合相当范围的市场推广,并且提供大量的补贴,这对于提高其业务的知名度来说显而易见是有帮助的。但同时,其实是厂商与其合作项目的市场推广,营销推广汽车厂商的新车。俗话说,“开在路上的车才是最好的自我营销”,所以作为一种创新的营销方式,厂商与滴滴合作,厂商投入推广费用,借用滴滴的势头及运营,同时配合自己的营销阵地,扩大新车营销效果。所以,厂商的广告投入将会是滴滴试驾的主要盈利模式。合作厂商越多,盈利能力越强。凭借其注册用户都是车相关用户,在厂商处的业务推广想必不会很难,但是如何符合不同厂商不同车型推广的不同口味是滴滴要考虑的问题。
其实很佩服滴滴的团队,做推广的时候视角不固化,并没有单独推出单厂商车辆试驾,而是借势直接推出个人车主注册试驾车主的形式,强化了滴滴试驾模式化的新颖性,把上门试驾从独立的厂商合作项目上升为商业模式的一种创新,延续其一贯的全民皆车主,滴滴Everything概念,增加了曝光的内涵。
(其实,已经看到奔驰GLA、RAV4等多个厂商、车型已经与滴滴合作,并且同步自己也有相应的公关推广)
3、线索及二手车收入
这个只是一个猜想,目前也不清楚是不是滴滴会涉及这一领域。但是从目前滴滴的模式来看,连接了车主,消费者,厂商等与车辆相关的要素,同时提供各种出行相关服务。手里掌握了拥有车辆的车主信息,车辆信息,欲购车者信息等等,直接销售线索就是一个盈利方式。另外,对于车主而言,汽车保险、二手车回收及新车售卖又是一个盈利渠道。所以,个人认为滴滴涉入汽车后市场这个万亿级市场是迟早的事儿。
目前试用了一次滴滴试驾,提前一天预约试驾车辆GLA,已过去2个小时,提示已通知117位车主,但并无人接单。估计平台上的车辆数目有限,应该远没有其宣传的165万车主,并未能达到便利试驾的程度。
上门试驾对于消费者来说提供了便利,对于厂商来说增加了新的营销方式,但是成本不低,找到谁来付买单以及高效运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且看滴滴试驾接下来的运营吧。
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卖线索。然后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做,当你手里有了潜在的购车用户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