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8 )

  1. 骆春雨
    理由
    举报 取消

    古往今来一千年,能做到这一点的,大约不足一掌之数。

    现在活着的,怕是一个也没有。

    你问鬼呢?

    谢邀。

  2. 时光
    理由
    举报 取消

    为什么知易行难?因为毕竟行动是要有所付出的,体力精力时间金钱等等,再者行往往包含了一定的目的和欲求,当这目的和欲求对你有足够的吸引力时,往往能很好的做到知行合一,反之亦然。人不可能做到知行的高度统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的去完成知行合一就很不错了,其实也是在告诉你人不要有过多的欲望。

  3. han
    理由
    举报 取消

    知行合一是宇宙规则,不是方法论。所以,不存在”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这样的问题。这样问就相当于问”如何做到万有引力”。你要知道了知行合一的原意,那么应该问的是”如何致良知”。

    王阳明的心学包含三个要义,即,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致良知。所谓心外无物,其本意是”万物都在我心中”,心即宇宙,心可容纳一切,控制一切。所谓知行合一,是说知为因,行为果,有知就有行,心所知者,行必从之。若人能”致良知”,则无往不利。

    预先诚其意者,必先致其知。

    曾经有人问王阳明,怎样做到致良知。王阳明无法解释,只得打禅机。有些话不能说透了,说透了你就不相信了。所以有缘者自行参悟,悟出来了,你心就知了。

  4. 冯毓
    理由
    举报 取消

    自从开始记录自己的时间,我就发现了自己的一个毛病:状态波动较大,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浪费时间。

    在我状态不好的时候,特别容易被那些娱乐活动吸引走,像玩游戏、刷网页或看剧等等。因此我下定决心,决定在状态不好的时候依旧逼自己完成任务,但尝试了几次后,我发现多数情况下都和我的感觉是一致的,即真的坚持不了多久,甚至干脆就做不下去。这样看来,我可能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复盘一下整个过程:通常在做事情之前,我就感觉到状态不好了,这无疑降低了我对完成任务的信心,甚至因此还产生了不少的焦虑感,这时脑子里就会自动浮现出那些娱乐活动了,我想到这些时焦虑感就缓解了很多,甚至一股愉悦感油然而生,然后我就堕落了。

    我之所以堕落,背后最核心原因我想就是缓解焦虑感,这让我想到在《自控力》一书中看到的一个概念,即意志力强大的关键在于学会利用这些原始本能,而不是反抗这些原始本能。当时我想了半天都理解不了这句话的具体含义,但现在我似乎找到了一种解读方式,即当我产生焦虑感的时候,反抗是没有用的,这时最重要的是顺着焦虑感这根绳子,找到激活它的那个原因,然后想办法改变这个原因,焦虑感自然就会消失了。比如说我前几天码字时感觉压力越来越大,焦虑感也越来越重。后来我实在受不了了,就仔细的想了想,发现我是一上来就一块一块写的,因此经常在写了几块以后,才发现逻辑上有问题。这时轻的是需要把上面改一改,严重的就干脆重新写了,这样长期下来,弄得我还没写开头就开始担心了。不过还好我找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增加一个环节,即先把文章逻辑框架写出来,觉得没问题了,再往上面添加细节。这样一来,即便逻辑上有问题,修改起来也很容易,而且最重要的是,我的焦虑感也因此缓解了很多。

    为此我还设计了一套行动步骤:

    在状态不好的时候,先逼自己至少尝试5~15分钟,不行再转战下一个任务;

    优先级为主要任务、次要任务和其他任务;

    尝试失败后,可以换一个时间点再试试 ;

    如果还不行,就需要思考是不是做事的方法有问题了。

    我们可以拆开聊聊。

    第一步:在状态不好的时候,先逼自己至少尝试5~15分钟,不行再转战下一个任务。

    我在《怪诞心理学》中看到过这么一个概念,说是迷信源于不确定性,因为它能让人产生掌控局面的感觉,即控制感。比如说捕鱼对于岛民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奇怪的是,只有去外海捕鱼之前,这些岛民才会进行迷信活动,而研究人员对此的解释是:在礁湖区捕鱼时,岛民面对的不确定性相对较少,他们觉得自己能够掌控局面,所以没有必要进行迷信活动。在外海局势就难以预料了,因此他们会寄希望于各种各样的巫术仪式,试图由此获得对外海局势的控制权,并降低捕鱼作业的风险。因此我转念一想,发现我的焦虑感也是一样的,因为在做一些简单任务的时候,像俯卧撑、练声和泡咖啡等等,都没有什么焦虑感,或者说压力。毕竟从完成任务的角度来看,完成这些任务的确定性几乎是百分之百的。那顺着这条思路,可以说尝试5分钟这种做法就是在降低不确定性。比如说我虽然不能确定能写出一篇合格的文章,但先写五分钟这件事总是能确定的吧,再比如我虽然不能确定能坚持读完两个小时的书,但先读5分钟这件事总能确定吧,其他事情以此类推。

    第二步:优先级为主要任务、次要任务和其他任务

    我看到过一个任务管理上的建议是:先做最重要的事情,而我看到的推荐理由是早上的精力最旺盛,所以应该做最困难的事情。但如果从这套行动步骤的角度来看,“先做最重要的事情”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即一天中越靠前的任务,进行再尝试的机会就越多。

    第三步:尝试失败后,可以换一个时间点再试试

    最开始这一步是没有的,但在践行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有些任务是必须当天完成的。比如说我通常是在白天写东西,晚上再读书,但这两项任务其实是老搭档了,因为每次只要码字时的状态有问题,都会把它俩的时间换一下,虽然不是每次都有用,但好歹也成功过不少次。

    第四步:如果还不行,就需要思考是不是做事的方法有问题了

    上面提到码字的事情就属于这一步要做的,这里就不赘述了。

    最后,有一点要注意,刚开始我们可能依然禁不住娱乐活动的诱惑,中途去开小差。但只要按照这个模式多试几次,等养成了习惯就好了,希望大家看完后能有所启发。

  5. 拐歪
    理由
    举报 取消

    現實中的知行合一者:工、農。

    知識分子要做到也是有辦法的:

    1、絕聖棄智。

    2、無爲。

    3、盡本分就好。

    絕聖棄智──知易行簡想不合一都難。

    無爲──知行合一這種要求已經不需要,因爲境界已經超過了。

    盡本分──智而行簡,也算是普通人的上乘功法了。

  6. 心心
    理由
    举报 取消

    把脑中杂事尽除,室内居所杂物尽除。

    然后确立要做的事,心无旁骛,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享受“执行”快感。

    最受不了的就是用古文或者嚼舌头的方式进行问题回答了。

  7. 陈阶雪
    理由
    举报 取消

    要是说一说概念就做到知行合一,人人都是王阳明和张居正了,一个是心学宗师,一个是中兴明朝事实上的大权在握者,简单吗?难

  8. 张铁逸
    理由
    举报 取消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工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