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怎么知道中国在英国的4000亿投资呢?

理由
举报 取消

简直像神话一样,直到中英签了合同,多数人才悟出李嘉诚买下英国的战略。神乎其神。他的远见怎么来的?为什么大部分大陆商人没有看见这个机会呢?

2017年6月9日 9 条回复 1210 次浏览

回复 ( 9 )

  1. redhobor
    理由
    举报 取消

    英国曾是香港的宗主国,李嘉诚在英国一直都有投资,和四千亿核电没多大关系。欧洲金融危机和香港内地政治格局的变化,让李嘉诚看到了大举抄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015.11.1 Update:

    补充多说几句。感觉这个问题的所有回答基本上只关注李嘉诚在政商关系上的能力,而忽视了李嘉诚超乎寻常的商业眼光和经营能力。李嘉诚之所以被称为超人,是因其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注重长期收益的投资策略。李嘉诚的投资项目擅长低收高卖,往往经历了数年乃至一二十年的商业布局,并且最终获得长期稳定的巨大收益。

    李嘉诚“决定是否投资的主要衡量标准是,从长远角度看这项资产是否有赢利潜力,而不是该项资产当时是否便宜或者是否有人问津。李嘉诚向来主张稳中求进。他认为,在一个激进的时代,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判断能力。

    以李超人最经典的战役之一——1986年收购赫斯基能源为例,当时国际油价正值低迷,石油股狂跌不止,赫斯基能源负债累累、亏损严重。李嘉诚家族却在国际油价跌至每桶11美元的市场低潮时斥资32亿港元收购了赫斯基52%的股份。在完成对赫斯基的第一波收购后,李嘉诚为配套打造石油产业,其扩张动作随即展开。1988年,李嘉诚又斥资3.75亿加元收购加拿大另一家石油公司Canterra Energy Ltd.这使得赫斯基的资产再度翻番。1991年10月,赫斯基能源的原大股东加拿大化学制品及气体运输集团Nova Corp.以低价出售所持有的43%股权,李嘉诚再度斥资17.2亿港元收购了部分权益,并在此后不断增持赫斯基的权益,这也获得了对这一“利润奶牛”的绝对控制权。迄今为止,李氏家族对赫斯基的股权控制已约71%。随着80年代末石油行业的回暖,赫斯基能源成为和黄集团的主要现金奶牛之一。2000年8月赫斯基在加拿大多伦多证交所上市时,仅李嘉诚本人获利就达65亿港元。不仅如此,从2003年开始,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国际油价不断攀升,赫斯基为李嘉诚带来长期的丰厚回报,成为和黄集团的主要现金奶牛之一。从2000年8月上市到2009年12月,赫斯基给全体股东的回报率已经达到了490%,派发红利的总额也已经超过了60亿美元。截止到2014年赫斯基的总市值已经达到了241亿美元。

    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布局也是如此。早在1989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就收购英国Quadran集团的移动电话业务,迈开拓展海外电讯市场的第一步。1994年,李嘉诚在英国推出移动电讯品牌“Orange”,并在5年后2G移动网络发展的顶峰期出售给了德国曼内斯曼公司,获利近15倍之多,创造了千亿卖橙的神话。通过出售Orange换取的资金,李嘉诚抢先一步进入3G市场,通过旗下公司Three,在英国、意大利、荷兰多国竞拍3G牌照。李嘉诚在英国推出3G之时并不被人看好,英国市场已经聚焦了诸如Vodafone、英国电信旗下的O2、法国电信的Orange、德国电信的T-Mobile等多家电信巨头,竞争激烈。2003年Three在英国率先推出3G服务的时候,3G服务费用高昂,2G线路还是租用了O2的,通话质量差,2G/3G信号切换易掉线,只能凭着相对低廉的价格赔本赚吆喝。但李嘉诚看准了电信市场发展的未来,持续加码,最终在2010年首次实现旗下3G业务的盈利,集团EBIT(息税前盈利)比上年大涨133%至29.31亿元。2015年3月,李嘉诚又以102.5亿英镑(约合152.4亿美元)从西班牙电信手中收购了英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O2,一跃成为英国移动市场的老大,占据41%的市场份额。

    李嘉诚的海外投资版图:

    北美:

    北美就是李嘉诚“出港“的第一站。上个世纪整个80年代,北美尤其是加拿大,是李嘉诚投资海外的重点。

    1974年5月,李嘉诚旗下主要还只是拥有长江实业的时候,长实就和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合作,成立了加拿大怡东财务有限公司,准备为其投资海外铺好道 路。

    1977年开始,李嘉诚及长江实业开始用收购的形式在加拿大投资其当时的主业—房地产。据《华尔街日报》统计,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李嘉诚个人及旗下公司在北美总共收购了28宗大型物业。

    1986年底,李嘉诚联合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组成财团,耗费32亿元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Husky energy)52%的控股权。赫斯基自被李嘉诚收购后,即展开连串扩张活动,1988年6月又斥资3.75亿加元全面收购加拿大另一家石油公司Canterra Energy Ltd.,令其资产值从原来的20亿加元扩大一倍,并成为北美五大石油和气体公司之首。1991年10月,李嘉诚财团斥资17.2亿港元,取得了赫斯基的绝对控制权。

    2011年2月,长和系以7.18亿港元收购了加拿大热电厂Meridian Cogeneration Plant。

    欧洲:

    欧洲并不是近几年才成为李嘉诚的投资重点。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李嘉诚在进军北美能源和房地产领域的同时,开始大举进军欧洲,主打领域是电讯、港口及相关产 业。

    1989年,李嘉诚通过和记黄埔收购英国Quadran集团的流动电话业务,迈开拓展海外电讯市场的第一步。从那之后,和记黄埔旗下的和记电讯成为英国及至欧洲、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电讯运营商之一。

    港口货柜码头方面,1991年6月和黄斥资11亿港元收购英国菲力斯(Felixstowe)的75%股权(后已增持至100%股权),迈开进军欧洲货柜码头业的第一步。到1995年底,菲力斯杜港口的吞吐量已增至225万个标准货柜箱,成为和黄在海外货柜业务的一个重要据点。

    2000年,和黄开始投资英国,斥资36亿英镑为英国Three电信商购买电信运营牌照。

    2010年,长江基建牵头财团亿90.3亿美元收购英国电网。

    2011年,长江基建牵头财团以38.7亿美元收购英国水务业务。同年,李嘉诚24亿英镑买下Northumbrian自来水公司。

    2012年7月,长江基建牵头财团以30.32亿美元收购英国管道燃气业务,7月31日,和记黄埔收购英国曼彻斯特机场集团。

    2014年4月,原和记黄埔投资15.12亿美元在伦敦商业区金丝雀码头重Convoys Wharf,开展商住项目,这令长实集团成为英国最大的单一海外投资者。

    2015年1月,长江实业及其子公司长江基建以合资企业的名义,以10.27亿英镑收购英国Eversholt铁路集团;同月,和记黄埔斥资约102.5亿英镑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运营商O2UK,该交易或成为李嘉诚最大手笔的海外收购。

    亚洲:

    李嘉诚对于亚洲地区的投资,则始于1988年,那一年6月,他与李兆基、邵逸夫、周文轩、曹文锦等合作,投得新加坡展览中心发展权。

    对于内地,自1978年被邀请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后,直到1992年,李嘉诚对于内地的投入主要以捐资办学、公益捐赠为主。

    1992年5月,长江集团在深圳成立合资的深圳长和实业有限公司,才正式开启李嘉诚的内地投资之旅。1993年初李嘉诚对外界宣布转向中国内地市场拓展时,国内项目已占集团资产值的25 %。

    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李嘉诚已成功领导长江集团迈向国际化,其旗下的五项核心业务,包括地产、货柜码头、电讯、零售及能源等均以香港为基地伸延到北美、欧洲及 亚太区。

    除了欧洲市场,和记黄埔在亚太地区的6个市场也经营电信业务,分别是澳洲、香港、印尼、澳门、斯里兰卡和越南。

    2012年9月,和黄投资2.68亿港元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建设电力输送网络,开拓可再生能源输电业务。

    风险投资:

    李嘉诚在科技行业的投资,是通过旗下维港投资(Horizons Ventures)来完成的。维港投资成立于2007年,负责人是被外界视为李嘉诚“红颜知己”的周凯旋。

    2007年起,凭借先后对Facebook 1.2亿美元的投资,维港投资一举奠定了在风投圈中的地位。

    从社交网络Facebook、网络通话应用Skype、流媒体音乐应用Spotify、人工助手Siri、地理导航应用Waze到新闻阅读应用Summly这一长串闪耀的名字,让李嘉诚获得了“投资大师”的美誉。

    参考:

    李嘉诚的商业版图

    运作与眼光一样独特的高科技VC维港投资:李嘉诚周凯旋张培薇的“三人行”

    正在“脱亚入欧”的李嘉诚,曾抓住这么四个浪潮

    李嘉诚的投资逻辑

  2. Hug Mike
    理由
    举报 取消

    相信包嘴不如相信我的腿

  3. 上山打老虎
    理由
    举报 取消

    4000亿又不是一秒定下来的,前期论证、谈判那些都不知道多少轮要花多久…

    李嘉诚的人脉其实一般人能比的,早早知道一些政府决策有何难。

  4. valentineutopia
    理由
    举报 取消

    你去看看李嘉诚所有的公司的都是在海外注册的,没有一家在国内注册的,唯一的一家长江 商学院什么的还卖个别人了。去海外投资没那么简单的,国外和国内一样都得讲关系,很简单有一个很好的项目,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得下去,经过金融危机,欧洲资产最容易抄底,李嘉诚去英国投资,其实不希望中国政府去和他分一杯羹,如果有钱的人(我指的是非常有钱的)连这个都不知道,那我就很怀疑他怎么利用他手中的资源。目前 中国政府在欧洲很多资产,很多只是我们不知道,应该80%大学生研究生贷款都是中国政府的钱。 说住题外话,李嘉诚只是一个商人,不是企业家,他想的永远是赚钱,并非去让某一件产品或者一种服务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说道4000亿,中英合作怎么可能就这么点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才是主体。

  5.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李嘉诚:我不知道。

  6.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人家在香港人,香港和英国的关系非同一般吧,在香港回归之前李嘉诚就做的那么大了,他手头的资源,人脉,信息和大陆的企业家没法比啊……

  7. 陈小波
    理由
    举报 取消

    信息不对称,我的预判…至少4000不是脑袋一热突然就敲定的: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