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采用双子战略的原因是什么?

理由
举报 取消

很多车企都会采用双子战略,比如丰田的卡罗拉和雷凌,本田的风范和哥瑞等,最离谱的就是补药碧莲的南北大众用到烂,这在营销学上有什么意义和目的?以卡罗拉和雷凌为例,他们采用的装备配置,品控管理,采购和设计等有什么区别吗?定价策略有什么区别吗?还有就是销量差那么多,这也是策略之中的吗?

2017年8月9日 5 条回复 1041 次浏览

发起人:liuli 初入职场

回复 ( 5 )

  1. 关业楷
    理由
    举报 取消

    其实就是增加受众,增加销量啦。

    双子车型定位会有些许偏差,调教也会有少许的改变。

    比如:比卡罗拉更加偏运动调教的雷凌,虽然雷凌和福克斯、昂克塞拉、思域这些车型比起来,雷凌还是那个卡罗拉,但是雷凌和一汽卡罗拉比起来确实更运动了一点,所以就可以把一部分喜欢“适当运动”的人;或者是喜欢丰田但又没有A级运动车的人吸引到了。

    当然相比下,外观的不同更左右人的选择:

    我就不喜欢欧版卡罗拉,我就喜欢美版的外观,所以就雷凌吧。

  2. 韩伟
    理由
    举报 取消

    没啥意义,是同品牌不同合资厂丰富自己产品线的手段而已。

  3. 快乐的874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我高三毕业的那个暑假。

    不知道是不是其他地方也这样,反正我们那儿有一个传统: 几个市重点的学生们都会在学校门口摆几个摊儿,卖自己的课堂笔记,习题册和旧课本什么的。新一届高一的学生家长也习惯在那个时间跑到学校的门口来看看有没有九阴真经之类的宝典可以入手。

    当时我们就摆了这么一个摊儿,捡了两块砖头压着我们的高考成绩单,热情洋溢的向家长们兜售985的梦想。

    进账那是相当的不错,头一天下来人均分了4百多块。可惜当时年轻天真的娃们都是一上来就把最好的(比如满分的物理笔记)推荐给家长们(也还不敢漫天要价),没有留一些压舱底的奇货。这导致了第二天我们我们出摊时发现手上的硬货不多了,竞争力有所下降。

    于是,我们决定:

    1. 把不多的硬货收起来,限量曝光,标天价。

    2. 分摊儿!马路这边一个,对面再摆一个。

    3. 涨价,不管是不是硬货,通通涨价!

    结果可以猜到了,我们赚到了更多的钱,而且撑了很多天。

    原理很简单:

    1. 硬货不一定是用来卖的,它可以证明你的实力。

    2. 我们学校门口一共3个摊,我们是其中一个,控制着市面上1/3的品牌。当我们拆分了品牌,我们实际控制了市场上一半的品牌。

    3. 当你拥有了更多的品牌,你就有了一定的市场定价权。当一个家长在犹豫要不要买母摊儿的某个笔记时,子摊儿的人只要喊一嗓子说我们便宜10块钱就有很大的成交希望(实际上仍然比昨天的定价贵了一倍)

    现在回答问题。

    消费者在选车的时候,通常会先定位自己想要的大致类型(三厢两箱SUV),然后就会考虑有哪些品牌提供他们想要的车。

    一个集团在同一个市场里提供多个品牌并且在几个子品牌中稍稍做一些差异化,就可以比较容易的获得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并且在市场需要价格调整时有更多的余地。

  4. 刘南飞
    理由
    举报 取消

    你看饭店同样是条鱼,有多少种做法……

    做车子道理是一样的。

  5. lewin
    理由
    举报 取消

    这是外资爸爸平衡国内厂商儿子利益的一种做法。

    双子战略是因为,外资车企进入中国只被允许选2个合作的内资企业,如果是3家、4家,可能还会有3子战略,4子战略……

    “外资爸爸”这个说法可能有点过分,不过坦白说,从技术研发上,国内厂商还是很弱的。合资厂一般来说车型都是从外资方引进来的,合资厂具有独立开发车型的能力的其实不多,卖得好的其实就更少了

    很多时候,外资厂商针对一个级别和定位的车系,只有一款主力车型,因此谁能够首先引进到国内,市场竞争力就会变强势,同时车系也会更完整。因此出现国内厂商抢夺资源的情况:

    1、比如,丰田在中国有一汽和广汽2家合资厂,全球主力的紧凑型车型只有卡罗拉一款,给了一汽以后,广汽就不干了,因为紧凑型车的市场非常肥,后来就又在卡罗拉基础上搞出个“美版脸”的雷凌。同样,中级车级别中,广汽丰田凯美瑞一直卖的很好,一汽也眼馋这块市场,丰田为了平衡利益,给了个运动车型锐志,当然卖得也不如凯美瑞。

    2、也有国内后引进的改款车型,卖的比先引进好的情况。最典型的就是:朗逸。上汽改进自宝来的神车朗逸,蝉联销量冠军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但是一汽的宝来销量嘛,有点像王小二过年。

    3、有外资把主力几款同级主力车系,都只给一个厂商的情况,但是没有竞争,就一定有损失。比如,东风日产。轩逸是另一款神车,但是它的同胞兄弟蓝鸟就差远了。对东风日产来说,保轩逸的主力地位也是对的,但是蓝鸟的名气及海外口碑其实都不错的,卖的不好的原因之一是东风日产可能把资源更多地给了对市场表现更为优势的轩逸,进而产生了马太效应。设想,如果有另一家合资厂,分别运营轩逸或者蓝鸟,即便蓝鸟干不过轩逸,一个月走个几大千接近万的水平应该是可以的,对日产来说,在紧凑型车的市场占有率会更高。顺便提一下,日产的另一家合资厂是郑州日产,只做MPV和皮卡。

    4、双子战略也不是唯一的法则,也有合资厂虽然选择了2家内资伙伴,在资源分配后,容忍一家车型缺位的情况。比如马自达。创驰蓝天技术主力车型中,CX3、CX5给了长安,CX4、阿特兹给了一汽。也就是说至少,长安马自达和一汽马自达分别在中级车、和紧凑型车(老马六严格来说算中级车)上是缺位的。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